深陷造假風波,這本SCI期刊試圖挽回口碑,重新獲得信任

2020-08-27 天下為工

前些日子,大名鼎鼎的華爾街日報揭露大型學術期刊的「論文圖片工廠」醜聞,涉及論文將近200篇。主要分布在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IF=3.024)、Journal of cancer (IF=3.565),Bioscience reports(IF=2.942), Oncology letters(IF=2.311),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IF=4.545)和The journal of the Balkan Union of Oncology 等期刊。


被涉及到的期刊都開始加大自身稿件的審查,並處理這些問題論文。最近,在Bioscience reports的官網也掛出了這樣一段通知。



Portland Press出版社和Bioscience reports編輯委員會已意識到與《華爾街日報》上揭露的某些文章的科學問題。根據COPE指南,編輯部正在優先研究這些問題,並與相關文章的作者聯繫,以獲取其他信息,這些信息將為其正在進行的調查提供參考。期刊將提供有關調查的最新信息,並儘快對涉及到的論文採取相應措施。為了打消投稿人的顧慮,由副編輯和兩名獨立審稿人對論文進行同行評審。在文章處理過程中會採取其他有效手段,加大對手稿的審查。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本期刊的具體情況


期刊信息


期刊網站:https://portlandpress.com/bioscirep


JCR3區:


中科院4區:

主編: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化學系 Weiping Han教授


收稿範圍:


刊文量


2016 (153),2017 (302),2018 (535),2019 (834)



從2016年開始,期刊的發文量逐漸增加,從當時150多篇漲到到現在800多篇,三年的時間漲了將近5倍。2020年截止現在已發表429篇,預計2020年發表800篇左右。



從2017-2019年的統計結果來看,國人在 Bioscience reports 期刊的發文比例高達 82.254 %,排名第1,排名第二、三的分別是美國和印度,僅僅佔比6%和2%。其中國內發表較多的單位有:南京醫科大學(35)、中南大學(32)、吉林大學(25)、浙江大學(23)、中山大學(22)等



影響因子


Bioscience reports 雜誌的影響因子一直不是很高,最好的時候也只是剛過3分,近幾年期刊的影響因子比較穩定,2015-2019年的SCI具體分別為2.446,2.906,2.899,2.535,2.942變化幅度很小。



自引率


我們計算了下 Bioscience reports的自引率為5.3%,這個比例是非常低的。



審稿周期

我們從官網上給出的時間可以看到,從接收到發表的時間是22天。



我們來看幾篇今年發表的論文,平均3個月左右接受,當然有的快一些,有的相對慢一些。整體來說,發文速度還是可以的。


版面費


作為一本開放獲取期刊,作者需支付任何1705美元,約合人民幣11800元。



從期刊目前數據來看,除了發文量不斷增加以外,Bioscience reports 的各項數據都比較正常,然而因為陷入論文工廠事件,期刊的口碑大大下降,甚至進入某些高校黑名單,建議近期投稿的朋友避開這些期刊!

相關焦點

  • 深陷造假風波,這本SCI期刊試圖挽回口碑,重新獲得信任
    前些日子,大名鼎鼎的華爾街日報揭露大型學術期刊的「論文圖片工廠」醜聞,涉及論文將近200篇。期刊將提供有關調查的最新信息,並儘快對涉及到的論文採取相應措施。為了打消投稿人的顧慮,由副編輯和兩名獨立審稿人對論文進行同行評審。在文章處理過程中會採取其他有效手段,加大對手稿的審查。
  • 4個期刊被SCI除名,最高IF>5
    截圖來源:scijournal.org  期刊對此並沒有給出官方聲明,只在官網上列出兩條消息:一是期刊發行方 Karger 出版社停止出版在過去的十二個月裡,共有 273 個期刊的狀態發生改變,包括:改名 changed,停止收錄 cased,除名 dropped,重新激活 reactivated 四類。  在這 273 個期刊中,生命科學領域有 23 個,臨床醫學有 36 個, 環境、生物和農業有 35 個。
  • 諾獎得主涉學術不端:造假導致的不信任對誠實的中國研究者不公平
    摘要:許多西方科學家拒絕閱讀來自中國的研究報告,因為他們不信任中國。這對許多誠實的中國研究人員極不公平。中國科學界必須立即採取措施挽回信譽,打擊科研造假行為。2020 年度諾獎盛宴剛過,就有諾獎得主陷入爭議。
  • 這本SCI期刊正徹查論文造假,涉嫌造假論文作者均來自中國
    事實上,根據不完全統計,在最近一周內,Bioscience Reports就有超過30篇論文被掛在pubpeer上,共同的原因就是:涉嫌圖片誤用/造假!以下為部分舉例,大家可以移步pubpeer網站查看詳情。
  • 這本SCI期刊正徹查論文造假,涉嫌造假論文作者均來自中國
    如果最近你打開知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一定會頻頻看到這個期刊:Bioscience Reports。事實上,根據不完全統計,在最近一周內,Bioscience Reports就有超過30篇論文被掛在pubpeer上,共同的原因就是:涉嫌圖片誤用/造假!以下為部分舉例,大家可以移步pubpeer網站查看詳情。
  • 2018年被剔除37本SCI期刊,你躺槍了嗎?
    許多人在評選職時大多數都遇到過,辛辛苦苦寫了一篇sci論文,剛準備投稿卻發現雜誌被剔除SCI資料庫了!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下2018年已經被SCI剔除的37本雜誌,快來看看吧。
  • SCI拒稿原因有哪些?被拒後還能挽回嗎?
    學術研究人員或研究生在學術生涯中最常見的挫折之一就是被期刊拒稿,每次的論文投稿難免都會伴隨多次的拒稿。這的確令人沮喪,沒有成功投稿還是其次,主要是自己的研究想法和熱情無法被審查委員所認可,如果一直無法成功刊登甚至會懷疑自己做研究的能力。這個過程有長有短,全都取決於自己怎樣去處理情緒的問題,以及後續的改正進步措施。
  • sci期刊適合醫生晉升正高嗎
    醫生晉升正高認可論文,而公開發表論文要選擇期刊。期刊分為多個等級,包括省級期刊、國家級期刊、國內核心期刊、sci等,期刊不同導致發表的論文,參評正高有了合不合適之分。那麼,sci期刊適合醫生晉升正高嗎?當然合適。sci期刊是國際期刊,在醫學界享有的盛譽非常高。
  • 524名醫生被曝學術造假 有"槍手"開始放棄SCI業務
    一場撤稿風波再次將醫學界學術造假推至風口浪尖。實際上,這已經不是醫生學術造假第一次被公之於眾。早在2015年10月,擁有《柳葉刀》《細胞》等知名學術期刊的出版巨頭愛思唯爾便撤銷旗下5種雜誌中來自中國的9篇論文。「論文造假在醫生行業內很普遍,一方面是臨床工作太忙,確實沒時間寫論文;另一方面是造假成本不高,而職稱評級又有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數量這一硬性指標,所以造假屢禁不止。」
  • sci期刊如何選擇
    投稿發表sci論文,可選擇的sci期刊範圍比較廣。不同的論文,不同的目的,選擇sci期刊的標準是不同的,一旦選錯,很難成功發表,或者發表了不被認可。可見,期刊選擇很重要。那麼,sci期刊如何選擇?首先,確定自身對sci期刊的需求發表的sci論文,可能是用來評職稱、畢業、展示科研成果,也可能是其他。不同的目的,面對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評職稱發表sci論文,sci期刊要達到職稱單位認可的標準,比如幾區、影響因子。作者在選擇sci期刊前,需要確認這些標準是什麼,從而圈定自己可選擇sci期刊的範圍。
  • 臺灣論文造假風波 「教育部長」蔣偉寧突然被證清白
    剛因「論文造假」而辭職的臺灣前「教育部長」蔣偉寧,一夜之間又重獲「清白」。據臺灣「今日新聞網」16日報導,蔣偉寧14日剛剛完成向「行政院長」江宜樺及馬英九的請辭,15日凌晨英國倫敦SAGE出版社澄清,蔣偉寧被《震動及控制期刊》(JVC)撤銷的5篇論文並非抄襲或造假,相信蔣「可能是無辜的」。
  • 開源sci期刊審稿快嗎
    發表sci論文,不管是投稿開源sci期刊,還是投稿非開源sci期刊,都需要經過審核程序。由於期刊不同,審核的要求不同,導致審核的快慢有差異。那麼,開源sci期刊審稿快嗎?sci期刊分為開源sci期刊和非開源sci期刊,開源sci期刊又稱OA期刊,向這類期刊投稿發表論文,是需要作者支付一定費用的,審核上不如非開源sci期刊嚴格,那審核效率自然會更快一些。換句話說,正常情況下,開源sci期刊比起非開源sci期刊來說,審核更快一些。但具體多久,會因開源sci期刊不同而有差異。
  • 怎麼知道哪個sci期刊在徵稿
    sci期刊為了獲取優秀且符合本刊主題的文章,經常性地發起徵稿活動。有符合徵稿要求的作者,就可以根據徵稿要求撰寫文章投稿發表。但sci期刊太多,徵稿時間不盡相同。那麼,怎麼知道哪個sci期刊在徵稿?sci期刊需要徵稿會發布徵稿的信息,這徵稿的活動,一是會在本期刊官網公布,二是與委託合作方公布。而這官網和委託方,就是個人知道哪個sci期刊在徵稿的渠道。首先,本期刊官網公布sci期刊有很多,每個sci期刊官網都隨時關注,不太現實,也沒有必要。
  • 這本影響因子不斷上漲的5分+SCI期刊正在徵稿
    ,從2009年獲得第一個影響因子開始,期刊勤勤懇懇,影響因子逐年穩定上漲,2015-2019年的SCI影響因子分別為4.492、4.593、4.936、4.868、5.076,雖然2018年的影響因子略有下降,但這並不影響期刊整體上升的趨勢,估計明年影響因子會再攀新高。
  • sci期刊如何判斷級別高低
    sci期刊相比較其他期刊來說,已經處於頂尖的地位。但sci收錄的期刊不止一本,在sci期刊這一圈子內也難免互相比較高低。那麼,sci期刊如何判斷級別高低?分區或影響因子。首先,sci期刊分區判斷級別高低sci期刊分為了四個區,採用的分區標準有兩種。
  • 這34本期刊已被踢出SCI
    SCI資料庫每年都會有一些變動,有些不符合收錄標準的期刊會被踢出資料庫,這部分期刊需要作者在投稿時要額外注意。以下是查爾斯沃思論文潤色整理的34本期刊,這些期刊涉及的學科包括工程技術、數學、生物醫學、物理、化學、綜合類。
  • sci期刊可以快速發論文嗎
    sci期刊可以快速發論文嗎?當然可以。一個領域的sci期刊,都不止一本,每本sci期刊都有其既定的發行周期和排刊要求,只要投稿發表的論文水平與投稿的sci期刊要求一致,就能夠比較順利的安排發表,否則會耽誤不少的時間。
  • 造假 臺灣多位「大咖」因掛名而捲入論文造假風波
    記者:臺海網  薛洋 「臺大論文造假風波」不斷延燒,島內學界領袖、臺灣大學校長楊泮池因為掛名也牽扯其中,遭到各方質疑。臺灣學界盛行「掛名文化」,不太知名的研究人員在發表論文時,為了提高「命中率」,熱衷掛上「大咖」教授的名字,以示文章的「分量」與權威性。
  • sci一區期刊投稿最難發表嗎
    首先,sci一區期刊投稿難發表,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原因:(1)sci期刊本身就屬於金字塔尖的期刊,而sci一區期刊,又是sci期刊中頂尖的期刊,足見,sci一區期刊的地位。一本期刊有這麼高的地位,本身就非常不容易,若發表的論文質量不夠高,沒有影響力,不被引用,是不可能取得這樣成績的。
  • 中國學者評審造假被國際期刊集體撤稿,出版社稱不會對中國科學家...
    世界說王磬發自法國巴黎4月20日,一則來自學術出版巨頭施普林格(Springer)的聲明在科學界掀起了一場風波:107篇已發表於其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TumorBiology)的論文因涉嫌同行評審造假被撤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