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法國政府宣布將調高歐盟之外留學生學費,在法國掀起軒然大波,很多學生上街抗議,表示對於對歐盟學生和其他學生區別對待違反了法國的自由精神。
對於在多年前還把遊行簡單定義為「鬧事」的國人來說,的確應該驚嘆於法國對於遊行的容忍度,而其實我們更改關注的是法國學生對於加給「外人」的不公平能有如此的反應,很是難能可貴。
有些聲音說這個決定違反了法國「自詡」的平等精神,實質上,從這次運動的發起,恰恰印證了法國人對於「平等」的深刻理解。
前幾日和朋友聊天,談到自由,朋友說自由的前提必須是全民素質的極大提升,對於一直執著於平等自由的我,的確有些無言以對。
我們在商務活動中經常會提到換位思考,但其目的更多在於促進成交和流程順暢,其實大可以推而廣之,讓大家在生活中學會換位思考,實質上比提倡提高情商更能解決根本問題。
近些年來,人們的維權意識越來越濃,但維權過度的情況也很多,對於服務行業出身的人士,我想可能感觸會更深。
企業裡提倡以人為本,國家提倡匠人精神,這些都是正面的引導,但生活中很容易找到反例,筆者很喜歡那種說法,人在社會上生存,就是要「開開心心賺點錢」,然而,很多企業的領導都告訴你:工作哪有舒服的。
大眾媒介也在宣傳:舒服是留給死人的。倒也不無道理,但是如此過激的表述實質上帶給聽者一種絕望的情緒,絕望的情緒,是正能量的大敵。
所以,真的實現平等自由,實質上是必須理解這是兩段式的詞語,實現平等,才更可能實現自由。
如果你在作為消費者的時候過分強調自己的權利而忽視服務者的權利,一旦情景改變後你就必須改變原則,這便從自己心底抹殺了平等的概念。
實質上,從服務者的角度來看,這就是簡單的素質問題。當然個人也可以自律,但是做到全社會的自律,就不能只要求服務人員單方的自律。
但是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我們還處於一種精神文明比較初級的階段,畢竟改革開放的時間,我們還需要一個整體的適應過程,只要經濟運轉平穩(我們作為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二大經濟體,這是不難實現和保持的),大家已經開始追求品質,精神生活的品質也會逐步提高和改進。
所以,平等自由的深度普及指日可待,我們應該有信心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