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不平等陷阱|不平等是宿命嗎?

2021-01-14 澎湃新聞

無論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過高的不平等都不利於其長期經濟社會發展。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不平等程度整體都是攀升,美國、英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不平等程度持續惡化,很多發展中國家的不平等程度也不斷上升。那麼,是否有可能逆轉不平等上升的趨勢?

《21世紀資本論》,託馬斯·皮凱蒂著,中信出版社2014年9月版

近年來,託馬斯·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論》風靡全球。該書的主要觀點是,工業革命以來,世界主要國家的財富和收入不平等都有持續上升趨勢,這種趨勢很難逆轉。僅有的逆轉出現在1910-1950年間,其原因是兩次世界大戰和大蕭條,極端破壞性的事件造成了不平等程度的下降,正常時代裡,不平等程度都趨於上升。皮凱蒂進一步分析了不平等難以逆轉的原因。他認為,導致不平等持續上升的力量是資本回報率r大於經濟增長率g,所以資本的收入份額佔比會不斷上升,不平等會不斷提高。       

在全球不平等程度居高不下的今天,皮凱蒂的著作一經出版就引起了全球的熱議。這本書打破了庫茲涅茨「倒U形」曲線(即社會不平等程度會隨著經濟發展先上升後下降)的樂觀預測,認為不加幹預的自由市場會造成不平等程度的持續上升。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格曼將這本書譽為「本年度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甚或這個10年最重要的一本著作」。但是,其發現和理論邏輯是真實正確的嗎?

皮凱蒂對不平等現象的描述,至少存在四個方面的缺陷。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發達國家的不平等程度並沒有持續上升,1950-1980年間,美國、英國等主要發達國家的不平等程度比較穩定,直到1980年以後才出現不平等程度持續上升趨勢。

第二,即使是在上世紀80年代以後,也並非所有發達國家的不平等程度都出現上升,德國、法國、芬蘭、瑞典、丹麥等國家的不平等程度並無明顯上升,或者僅是溫和上升。

第三,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日本、韓國等東亞經濟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四十多年裡實行了「公平的增長」,即在經濟高速增長過程中不平等程度保持在低位,並沒有出現不平等程度的持續上升。

第四,巴西、墨西哥等不平等程度偏高的拉丁美洲國家,在2000年以後不平等程度有了一定的下降。

同時,皮凱蒂對不平等上升原因的分析(r>g)理論基礎不足,與經驗事實也並不相符。從理論上講,資本回報率高於經濟增長率並不一定會造成不平等上升。事實上,無論是在標準宏觀模型中(假設每個人都是勞動擁有者,也是資本的擁有者),還是在資本-勞動的二元模型中(假設勞動者只擁有勞動,資本家只擁有資本),r>g都無法推導出不平等程度一定會持續上升。

為了讓不熟悉宏觀理論的讀者能理解其中的邏輯,曼昆在2015年的一篇文章(《Yes, r>g. So what?》)中,對皮凱蒂的邏輯進行了更加「形象」的質疑。假設一個富人生活在r>g的經濟中,他能夠將財產轉移給他的後代,但是如果想要保證他的後代仍然很富有,他會面臨三個問題。

第一,他的繼承人會消耗他繼承的一部分財富,除了食物、住所,還包括政治和慈善捐款,這對於富裕家庭來說是相當大的,對於財富的邊際消費傾向的估計大約是3個百分點,那麼財富的累積速度就是r-3。

第二,隨著財富代代相傳,它被劃分給越來越多的後代,假設每一個後代都有兩個孩子,那麼每一代的數量就是上一代的兩倍,由於世代之間相隔大約35年,後代的數量以每年2%的速度增長。因此,如果家庭財富的積累速度為r-3,那麼每個後代的財富以r-5的速率增長。第三,許多政府對遺產和資本收入都徵稅,假設在最好的情況下,政府對遺產的總稅收效應只有2%,考慮到稅收效應,每個後代的財富增長速率就為r-7。我們現在可以看到,一旦消費、生育和稅收被考慮在內,如果想達到皮凱蒂資本不斷累積而導致不平等無限增加的情況,只有r>g的條件是不夠的,至少需要r-7>g。然而不管在過去還是未來,這種情況都是不可能出現的。

從經驗事實上來看,r>g與不平等的關係也很微弱。Acemoglu基於Piketty的數據,對r-g與不平等的關係進行了簡單的相關性分析,發現二者之間不但沒有正相關關係,在部分回歸結果中還有微弱的負相關。由此可見,r>g也無法解釋歷史上不平等的變化。

無論是理論還是經驗上,《21世紀資本論》似乎都存在很大缺陷,但為什麼這本著作引起了如此大的關注?

筆者認為,這是因為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持續上升的不平等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和焦慮。皮凱蒂的分析儘管存在缺陷,但指出了一個基本的事實——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會造成不平等的持續上升,不平等一旦形成,要逆轉就變得非常困難。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以美國、英國為主的西方發達國家大力推動自由化改革以提高其經濟效率。從經濟發展績效來看,自由化改革對維持發達國家經濟增長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卻造成了不平等的持續上升。對於不平等的上升,早期很多社會科學學家抱有樂觀的態度,認為經濟效率的提升會導致帶來更多就業,工資和收入水平上升,最終惠及低收入群體,即所謂「涓滴」(Trickle-Down)機制,不平等會呈現先上升後下降的趨勢。

「涓滴」經濟學曾盛行一時,包括皮凱蒂本人在內的一大批經濟學家對「涓滴」機制進行了諸多研究。然而,1980年之後的四十年裡,美國最低收入50%的群體收入基本沒有增長,經濟增長的果實主要被高收入階層佔有,不平等持續上升,「涓滴」機制沒有實現,《21世紀資本論》廣受關注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涓滴」經濟學的破產。

從世界各國的經驗看,要有效緩解不平等,實現公平的增長,政府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因社會普遍認識到不平等對世界的危害,受凱恩斯等一大批思想家的影響,發達國家不斷完善其社會保障和福利體系,高收入群體稅率大幅上升,政府福利性支出不斷增加。

1950-1980年間,得益於其包容性的政治經濟體制,包括美國、英國在內的發達國家不平等程度比較穩定,實現了公平的增長。石油危機之後,由於經濟效率下降,美國、英國實施了更為激進的自由化政策以提振經濟,造成了不平等的持續上升。相比較而言,其它歐洲大陸國家自由化改革要溫和的多,社會稅收和福利體系得到了保留,德國、法國、芬蘭、瑞典、丹麥等國家的不平等程度在1980年之後也沒有明顯上升。

政府制度和政策對發展中國家不平等也同樣重要。日本、韓國等東亞經濟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快速增長,但政府對社會公平高度關注。日本政府大力投資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建立了公平的教育、醫療體系,同時給予了農業部門大規模的扶持和補貼。韓國政府在經濟發展早期就實施大規模的「新村運動」,實現了城鄉平衡發展。新加坡政府建立了覆蓋全民的住房、醫療保障制度,確保了低收入階層的機會均等。

相反,很多拉丁美洲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也實現了一段時期的高速增長,但其不平等程度也隨之上升,之後很多國家陷入了長期停滯,「低增長、高不平等」成為諸多拉丁美洲國家的魔咒。進入新世紀以來,巴西等拉丁美洲國家試圖通過激進的再分配政策改善其不平等程度,這些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其不平等依然處於高位,同時經濟效率難以提升。

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不平等都非宿命,但是,要打破不平等的魔咒,政府的制度和政策至關重要。

(本篇為澎湃商學院獨家專欄「跨越不平等陷阱」系列之四,作者陳斌開為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彩禮要100w,男女就不平等嗎?平等道路路任重而道遠
    導讀:追求男女平等很難嗎?勸你看看我們的鄰國日本和印度的女人地位,看完之後你會發現,我們國家女人是真的幸福。當婚姻夢破滅,多少人還能始終如一每個人在結婚之前都期望有一段幸福的婚前生活,可有部分人結婚後,很快就會對婚姻生活感到失望,沒有想像中的平等婚姻生活,有的人因此後悔、有的人甚至想離婚。
  • 問道基尼:如何衡量不平等
    美國收入分配最平等的城市,猶他州奧格登市(Ogden, Utah),與非洲的馬拉威(Malawi)配成了一對,而收入最不平等的城市,康乃狄克州布裡奇波特市(Bridgeport, Conn.),則與東南亞的泰國湊成了一雙。這種配對有點令人困惑。難道馬拉威比泰國還強?將一個人口密集的大都會和一個國家整體的基尼係數進行比較,這樣做有意義嗎?
  • 男女真的平等嗎?
    這種在男女數量上的差異,可能不是來自生物學的原因,而是來自社會不平等或強迫。 先看不平等問題。無論兩性在生物學上有什麼差異,我們都無法斷定一個性別可以投票,另一個不能投票。然而,議會、國會和參議院裡該不該男女數量平等,又另當別論了。如果代表機構理應代表選民的意志,我們難道不應該保證哲學家、同性戀者、芭蕾舞愛好者甚至罪犯的代表在議會裡佔一定比例,無論投票結果如何?
  • 中國人為什麼容忍社會不平等?
    |引言|在當代中國研究領域,經濟不平等是一個熱點,而大眾對不平等的態度更是一個容易激起情緒化討論的題目,然而求義須先求實,社會學者首先要正視經驗材料、條分縷析,才能真正理解中國民眾對不平等的認識。由於發展和不平等的關係是官方話語的一部分,為了避免人們出於政治正確而給出敷衍的答案,文章設計了一個測驗,在調查中,每一個受訪者都被要求給五個國家(中國、日本、巴西、美國、巴基斯坦)的發展程度和經濟不平等程度分別打分,如此,就能比較客觀地考察發展和不平等在每一個人心目中的相關關係。
  • 機遇不平等:概念、機制與啟示
    因社會情境不同產生的社會結果不平等則是機遇不平等。源於時間和地點(特別是出生時間和長期居住地點)的不同,個體會經歷不同的人口、經濟、政策等外部環境和事件,從而影響到了個體一切形式的社會結果,比如收入、財富、教育、健康、人口行為等,形成了社會結果上的不平等。機遇不平等既會導致機會/過程不平等,也會造成一切形式的社會結果不平等。
  • 這個世界平等嗎?平等的世界你喜歡嗎?差距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是:這個世界不平等。 這時候你肯定會有疑問,我為什麼說這個世界不平等?要想知道我為什麼敢這麼肯定這個世界不平等,那就要先從平等的定義說起了,平等的定義是什麼?簡單點說,那就沒有差距。第二個問題的題目是:平等的世界你真的喜歡嗎?這個問題我想讓你自己回答。請你認真回答這個問題,如果你不喜歡平等的世界請你認真看下去,如果喜歡請自便。
  • 「人人生而平等」是誰的平等?
    [摘要]從《獨立宣言》的意圖和文本來看,「人人生而平等」指的都不應是個人的平等。北美殖民地沒有封建傳統,在英國和歐洲大陸根深蒂固的大地產和大貴族在這裡都不存在。來自歐洲的移民脫離了老家的等級關係,自然不會心甘情願地委身於新的等級桎梏。北美有著幾乎無窮無盡的土地供應(如果將原住民印第安人的土地「產權」忽略不計的話),打破了資源稀缺性的市場魔咒,使任何人想讓別人依附於己的願望落空。因而,北美享有英國母所不具有的經濟平等。
  • 精神健康中的性別不平等!
    難道真的存在性別不平等嗎?近日來自西班牙巴斯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最新成果證實女性確實比男性更容易患有抑鬱症或焦慮症等精神疾病。女性更容易患有精神健康問題巴斯克大學研究人員使用12條目的一般健康問卷(GHQ-12)調研了西班牙3個不同地區在2018、2017和2014年的數據,囊括了所有年齡段和不同社會地位的被試人群,結果表明,女性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比例明顯高於男性,女性患有抑鬱症或焦慮症的比例也比男性高得多。
  • 姚樹潔:「馬陣跨阱」助推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姚樹潔:「馬陣跨阱」助推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英國諾丁漢大學、重慶大學經濟學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姚樹潔認為,中國已經具備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兩個必要條件:第一,沿海開放城市和地區繼續保持10年以上的經濟活力,繼續保證每年5%以上的GDP增長速度;第二,內陸省市的GDP增長速度能夠超越沿海地區。
  • 為什麼人和動物是不平等的
    為什麼人和動物是不平等的 2010-06-24 09:23:34   來源: 成都全搜索   編輯: 李立   跟帖條  進入跟帖
  • 藍鯨先生和草履蟲平等嗎?
    2017-02-27(一)11:09:10 ID:vLeI9uN No.11687592生命真的平等嗎?那麼,草履蟲和藍鯨的價值也平等嗎?2017-02-27(一)12:36:28 ID:vLeI9uN嗨呀真的嗎,比哈特
  • 佛說眾生平等,平等何解,淺談眾生平等的真正含義
    孩子眼中懵懂而清澈:眾生平等麼?我笑,你這又是從哪學來的。佛說,眾生平等。道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此為聖賢真理,固然不會有錯。可是問題在於,這話是聖賢說得,你說不得。舉個簡單的例子,某位大德說過,眾生皆是佛,唯我是凡人。此話他說是謙虛恭謹,若換你來說,未免顯得莫名其妙。佛祖眼中,我等皆平等。就如你眼中,螻蟻皆平等。
  • 美國科學家:為什麼人們更喜歡不平等的社會?
    據界面新聞11日援引英國《衛報》報導,三位耶魯科學家在一篇引人深思的新論文中提出,真正讓我們煩心的不是生活中的不平等,而是不公平。當人們堅信社會階層可以流動,對不平等的寬容也會更大。比如,一項研究發現,「人們普遍渴望薪資平等」,還有的研究稱,「人類存在平等的動機」、「年輕兒童身上體現了平等主義」以及「平等比互惠更重要」。用谷歌學術搜索查找「不平等厭惡」,能找到一萬多篇關於這一話題的論文。 當實驗研究的對象被要求在互不相關的個體中劃分資源時,他們傾向於平均分配。如果之前已經存在不平等的現象,人們為了糾正或儘可能減少這種不平等,就不再會平均分配資源了。
  • 《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21世紀會是史上最不平等的時期嗎
    尤瓦爾·赫拉利(Yuval Harari)4月21日,耶路撒冷大學歷史系教授、《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Yuval Harari)應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的邀請,在清華大學發表了一場題為「新的不平等:21世紀會是歷史上最不平等的時期嗎」的演講。
  • 女性主義的發端與性別不平等的起源
    然而,由於近現代加速發展的媒體傳播,對於女權主義引用和應用的泛濫,使得不少人對於女性主義的內核並不太了解。與此同時,一些打著『女性主義』旗號在社交媒體上博眼球的言論,使得大眾對於這一專有名詞產生了諸多負面的刻板印象。因而本文將著重討論女性主義思潮形成的起源,以及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人們不斷探討的話題,即性別不平等的起源。
  • 人與人之間平等嗎?你遭遇過不公正對待嗎?
    西方某些國家,即便他們再如何宣傳自由、平等,仍然存在嚴重的種族歧視,深膚色的人在教育權利、居住社區、工作職位、社會福利上處處被壓制,即便是在被警察執法時,深膚色的人也更容易受到暴力對待。同一個工廠的一群工人之間也會出現不平等的現象,一樣的工種如果有人和管理人員沾親帶故,就會做得更少一點,薪酬拿得更多一點。
  • 英國財經作家:美國的不平等為何高於歐洲
    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了大規模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M)抗議活動和種族衝突,一度蔓延至50州的200餘座城市,社會的撕裂和對立到了危險的邊緣,致使當選總統拜登將推動美國種族平等列入核心經濟議題,以彌補不同種族之間的財富差距。2020年,新冠疫情不僅加劇了美國不同階層的財富不平等,「弗洛伊德事件」還暴露出美國社會中深層次的種族不平等。
  • 平等是什麼?男女應該平等嗎?
    中國傳統文化,被現代人所詬病的一個很大因素,就是「尊卑」的問題,即便這個事實從未消失過,一直存在,但是必須在口頭上,要保持現代人平等之先進性。就好似一頭鴕鳥,腦袋扎在自由平等的沙土中,這個幾千年的尊卑價值觀,就不存在了一樣。
  • 現代城市中的不平等現象調查
    除此之外,這樣的不平等現象也顯著存在於對幸福及壓力的感受程度以及對未來的樂觀程度上。窮人更容易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意,也更有可能有感受到壓力和焦慮。比起更容易相信美國夢的富人,窮人更容易在對未來喪失信心。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這些不平等現象之間存在何種聯繫?在多種觀點裡,最廣為人知的是由Alan Kreuger提出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曲線」,該種觀點解釋了收入不平等之間和代際流動之間的聯繫。
  • 你覺得人類有可能擁有不平等的待遇嗎?
    公平理論的基本觀點是,當一個人做出了成績並取得了報酬以後,對他所得收入的比例與他的期望並無關係,而是和他本人對於成績和報酬的「不合理期望」有關。所以公平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知識和個人的期望相衝突。舉個例子,施予者和受贈者同樣的各種各樣的資源(能力、才幹、資金、資源等等),同樣的期望收入是差不多,那麼你付出的還比他多,那麼你有沒有不平等待遇的感覺?公平理論是經濟學基本概念之一,它們通常在古典經濟學和凱恩斯學派運用,後來被平價理論替代。沒有。跟數學邏輯不相干。有,比如說增加工作可以讓一定範圍內的人有同樣的待遇,但是工作機會只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