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樹潔:「馬陣跨阱」助推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020-12-01 光明思想理論網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馬陣跨阱」理論、高校與智庫、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優化環境促創新、綠色發展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姚樹潔:「馬陣跨阱」助推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英國諾丁漢大學、重慶大學經濟學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姚樹潔認為,中國已經具備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兩個必要條件:第一,沿海開放城市和地區繼續保持10年以上的經濟活力,繼續保證每年5%以上的GDP增長速度;第二,內陸省市的GDP增長速度能夠超越沿海地區。

  如果把中國1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當作一匹匹駿馬,那麼,整個國家有上百匹這樣的駿馬。跑在前面的是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緊跟其後的是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三梯隊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一大批中等城市。這些城市,有的已經跨過陷阱,有的正在跨過。再過10年,它們將全部跨過,也就是說,10年內,這些城市的人均GDP都會超過1.5萬美元。剩下的大部分地區,因為有這麼多的駿馬跨過陷阱,給它們帶來希望和示範效應,哪怕是在不增加新技術的情況下,根據資本和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均衡增長和內生拉動的動力,就可以讓這些落後的地區追趕發達地區,形成區域經濟的大趨同。換句話說,先過陷阱的駿馬,拉動了還沒有過陷阱的駿馬。只要有過半的駿馬跳過去,並且繼續奔跑,所有駿馬跨越陷阱,就成為不可逆轉的定局。我把這個跨越陷阱的理論,叫做「馬陣跨阱」理論,其精髓是中國城市群之間的差別和互補,所引發的「馬陣追趕及趨同」,所形成的一種中國經濟內生增長特色,也是大國經濟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經濟發展模式。

  摘編自《人民論壇》

  【沈國麟:大學體制機制中的部分問題阻礙知識創新】

  上海高校智庫研究和管理中心執行副主任、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沈國麟認為,高校與智庫之間的關係,某種程度還可以簡化為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之間的關係。對大學建智庫的擔憂,主要是擔心智庫會傷害大學的基礎研究,本末倒置。應用研究和基礎研究之間存在張力,但兩者不是對立的。應用研究離不開基礎研究;而應用研究做得好,也可以刺激基礎理論的研究和創新。究其根本,當前最重要的問題,並非是高校智庫建設傷害了對基礎研究的重視和投入,而是大學體制機制中的部分問題阻礙了知識創新。不管是應用研究還是基礎研究,所面臨的機制問題是一樣的。如急功近利、心態浮躁、只有兩三年投入就期望有重大理論突破等,這些是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共同面對的問題。

  理想中的高校智庫研究應該是這樣的:社會實踐中所湧現出的問題,促使高校智庫設立相應的研究項目,高校老師帶領學生投入項目研究、收集數據、分析情況,在此基礎上撰寫學術論文和決策諮詢報告,學術論文可以在專業的期刊上發表,決策諮詢報告則送到相關部門服務於決策,學生在研究過程中也可以得到學術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這樣使得知識創新、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真正能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摘編自《解放日報》

  【易綱:中國應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指出,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深化,全球經濟格局正發生著深刻變革,各國經濟之間的互聯互動十分密切,需要全球合作解決的全球性挑戰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經濟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全球經濟治理格局亟待進行相應變革,健全和完善全球經濟金融規則,增加新興市場國家的發言權和代表性,從而在根本上維護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在國際社會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通過建設性的意見參與和引導全球經濟治理進程,使之更加平等公正、更加有利於促進全球經濟的長久繁榮,有利於增強我國的國際影響力,並為我國自身的發展創造和諧有利的國際環境。

  一、推動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完善,積極引導全球經濟議程,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朝著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二、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國際協調,促進全球經濟平衡、金融安全、經濟穩定增長;三、積極參與網絡、深海、極地、空天等新領域國際規則制定;四、推動多邊貿易談判進程,促進多邊貿易體制均衡、共贏、包容發展,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五、支持發展中國家平等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促進國際貨幣體系和國際金融監管改革;六、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推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建設,致力於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

  摘編自《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李貝]

2

1

相關焦點

  • 《中國道路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英文版發布
    本報電 (魏 微)近日,商務印書館與施普林格舉行《中國道路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英文版發布會。  《中國道路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從頂層設計的高度,參照國外發展經驗,結合中國國情,從制度設計和發展模式的角度分析了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方式方法。
  • 把握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期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階段,也是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期。把握這一關鍵期,推動我國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對於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具有重大意義。
  • 鄭之傑: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是沒有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國家開發銀行原行長鄭之傑在「2020鳳凰網財經峰會」上指出,十四五時期是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期。在十四五關鍵期,推動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首要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更好結合。十四五時期中國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進軍的階段,也是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期。這裡我談幾點看法和大家進行交流。
  • 付一夫:「中等收入陷阱」的十字路口:拉美向左 日本向右
    此乃典型的「中等收入陷阱」現象,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課題。不過,一些國家和地區並沒有被中等收入陷阱所困。其中,以日本、韓國、臺灣省、新加坡為代表的東亞經濟體,在二戰後實施趕超型發展戰略,承接國際產業梯度轉移和發展國際金融中心的機會,實現了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並進一步邁向高收入國家。
  • 劉尚希:利用行為經濟學思想來分析當下中國收入分配
    若這樣的研究能夠建立在中國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發展階段基礎之上,則確確實實是有其價值的。這本論著在內容構成上關注了中國在中等收入發展階段的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相關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內容上應可說算得上完整、充實,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實踐意義和啟發性。
  • 圖解:習近平提過的三個「陷阱定律」都是啥?
    」「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據公開報導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的重要論述中曾經談到過這三個「陷阱定律」,並對這些「陷阱定律」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中等收入陷阱—— 「對中國而言,『中等收入陷阱』過是肯定要過去的,關鍵是什麼時候邁過去」 「中等收入陷阱」這個說法最早出現於2006年世界銀行的《東亞經濟發展報告》。
  • 【前沿新論】對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的思考
    準確把握跨周期政策的深刻內涵  宏觀調控跨周期是相對於傳統逆周期調節而言的,其重在避免因短期過度刺激留下長期發展的後遺症。逆周期調節,旨在熨平經濟運行中過度的周期性波動。宏觀調控理論需要更多關注大變局之下我國經濟發展的中長期問題,實現跨周期穩健發展。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中長期問題既有人口老齡化、要素成本上升、房地產泡沫、隱性債務等老問題,也有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外部環境變化等新問題。對於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跳出應對短期波動為主的思維定式,更多從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強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長期制度設計。
  • 中等收入群體與中間階層的概念定義——社會學與經濟學取向的比較
    在當今中國社會,社會中間階層正在興起,其數量在持續增長。大量的媒體報導、市場分析報告和學者專家的論述,對這個群體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描述分析,「中等收入群體」「中產階級」「中間階層」「中產階層」等成為中國民眾所熟悉的詞彙,媒體和學者也熱衷於對此進行討論。然而,至今為止,不論是學者專家還是社會公眾,都未能對中國中間階層或中等收入群體的概念界定達成一致意見。
  • 經濟學人智庫:中國將在2030年走進「中等收入」 | 旁觀日記11.3
    財新網/旁觀中國 實習記者 王自勵  今天的兩則日記都和一個東西有關:中國人的錢。經濟學人智庫最近發布的報告對中國人的收入增長做出了頗為樂觀的預測,認為中國有望在2030年進入中等收入行列,財經媒體CNBC詳細介紹了這份報告。
  • 人均收入每年不斷增加,多數人感覺收入低,中等收入的標準是多少
    其實,根據人民日報採訪數據得知,無論收入的高低,都會有一種自己收入有些低的心理,收入過萬的大多都是一線城市,他們會覺得自己身邊人的收入都是這個層次,所以就不會覺得自己的收入高,而收入只有兩三千的大都在不發達城市,所以他們就理所應當的覺得自己收入不高。
  • 特種部隊野外探險~陷阱及其布置
    對付大多數野生小型動物,設置陷阱比追逐狩獵要有效得多。即便獵槍已瞄上一隻小動物,可是由於體型過小,很難一擊便中。布置陷阱反而更容易一些,同時可省出時間搜尋其他食物。人們設計了許多複雜的陷阱,真可謂煞費苦心。這些陷阱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構建。對於求生者,需要的是相對容易記牢和構建的簡單實用型陷阱。
  • 海外網評:創新指數創新高,中國何以成為中等收入國家的「例外」?
    7月24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了2019年度的全球創新指數(GII),報告顯示,中國在全球的創新指數排名繼續提升,從2018年的第17位上升至第14位,連續四年保持排位提升。特別是,中國在中等收入經濟體中排名第一,是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唯一進入前30名的國家。
  • 中國高收入城市排行榜發布!佛山排名第12位,人均GDP1.9萬美元!
    作為中國城市的第一梯隊,萬億、準萬億GDP城市有多少已跨過中等收入階段,邁入高收入門檻?昨日,21世紀經濟報導發布「中國高收入城市排行榜」,截至2019年末,中國已有23座城市的人均GDP超過1.25萬美元,達到高收入標準,可稱為「高收入城市」。其中,佛山排名第12位,為人均GDP1.5-2萬美元的高收入城市。
  • 蔡昉: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努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就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撰文。他認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不斷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改善收入分配;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和均等化程度;精準扶助重點人群,持續培育新成長的中等收入群體。
  • 劉元春:預計到2025年中國人均GDP將達1.37萬美金
    2020-11-26 15:34:58 來源: 中國證券報 舉報
  • 丁傳凡團隊成功研發四極離子阱質譜關鍵技術與核心部件
    在即將舉行的第18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丁傳凡團隊將展出包括印刷線路板(PCB)離子阱、柵網電極離子阱、PCB陣列離子阱分析器在內的核心技術成果。該成果已於2015年7月11日通過技術鑑定並獲得2015年度的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作為現代科學儀器的一種,質譜儀主要用於檢測樣本中的化學成分種類和含量。如同對學生進行科目考試,得到對應學科成績,便知道該學生有學習哪門科目的潛質、哪門科目成績處於中等水平。質量分析器是質譜儀的重要部分,其作用相當於考試過程;而離子阱則是質量分析器的一種,兩者的關係就像線上考試之於考試。
  • 人均GDP過萬美元 中國離高收入國家還有多遠?
    &nbsp&nbsp&nbsp&nbsp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全球近200個經濟體當中,人均GDP1萬美元是一個重要關口。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國家和地區約有40個,不及1萬美元的國家則佔大多數。目前,中國處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
  •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劉偉等:2020-2035年中國經濟增長與基本實現...
    (一)2020-2035年人均實際GDP水平翻一番,能使中國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及「中等收入陷阱」問題,明確指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國必須面臨的挑戰。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是由世界銀行在《東亞經濟發展報告(2006)》中首次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