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真的平等嗎?

2021-02-20 鳳凰網讀書

男女平等在哪裡?女人與男人不同,普通女人不同於普通男人,女性個體亦不同於男性個體。兩者從生物學角度看區別很大,在基因層面也是這樣,當然,在生殖特徵和預期壽命上同樣有區別。

的確,男人和女人是有些共同特徵,至少他們都屬於人類。的確,儘管女性和男性在身高、體重和鞋碼上都有差異,但在哭點、性傾向和購物慾望等方面,一些女性和男性是平等的。從生物學角度看,女性和男性在許多方面,比如在情感、智力和直覺上都有所不同,這不奇怪。在很多方面,女性和男性內部的個體之間也有差異,女性個體與男性個體的差異就更多了。

                                       

性別平等通常是一種簡稱,或者說簡明表達,意思是說:女性和男性應該被平等對待——並且這種平等對待是正當合理的。平等對待男女,與平等對待健康與不健康的人,道理是一樣的。雙腿受傷的人需要治療,而沒受傷的人不需要治療;如果有必要他還會需要一種特殊治療——心理輔導。為男性篩查宮頸癌或為女性篩查前列腺癌,都是荒唐的行為,都只是在提醒我們:對不同性別的人區別對待是合情合理的。

 

這裡的難題是:到底是什麼促成了性別平等的需求?到底什麼才是合理的平等需求?或者,我們換種問法,換成一個普遍問題和一個特殊問題:

男女之間的哪些差別應當被保留?為平衡男女的平均預期壽命,是否應該優待男性?

 

呼籲男女平等,可能是號召對男女雙方,以及他們在社會中的作用予以平等關注。這種對平等的關注,往往只限於某種機會平等,而不是結果平等,但有時兩者卻糾纏在一起。

 

一般而言,沒有什麼好的理由能決定一種性別的生命優於另一種性別的生命——儘管偶爾確實會有。在社會人口減少的情況下,鼓勵女性生育孩子可能是政府優先考慮的問題,這表明女性比男性擁有更多生育資源。如果夫妻雙方都不願意生育,那麼政府就有充分的理由鼓勵生育。這些並不是呼籲男女平等的例子,這些例子是為證明:不平等的待遇是由於某種價值產生的,諸如為了社會延續,或者必須有足夠的適齡工作人口來維持社會運轉。此外,這些例子也不一定對女性有益,反而可能會對一些喜歡丁克生活的女性造成心理壓力。而在某些國家,生育則受到限制,這又產生了一種相反的壓力。

 

這裡有個簡單的觀點:性別平等——無論是何種平等——總是值得優先考慮。此外,我們關心這個問題,並不意味著生命能以同樣的方式得到平等的發展。有些男性想要孩子,有些不想;同樣,有些女性想要孩子,有些不想。假如我們想要的不是不分性別地對生命予以同等關注的模糊表達,那麼我們仍未找到「性別平等」這一需求的核心。

                                                                      

有時,對於平等的需求源於性別比例,但當同一職業、同一專業裡的男女數量極不對等時,就另當別論了。很多具有女權主義思想的人會抱怨說:比起男人,有更多的女人在家裡帶孩子,沒有帶薪。然而,為什麼說假設男女數量對等是我們討論的必要前提呢?或許生物學家可以為我們解釋這種數量差異,或者,這種數量上的差異沒有過錯。

 

這種差異或許沒有過錯,但它可能還是有問題。這種在男女數量上的差異,可能不是來自生物學的原因,而是來自社會不平等或強迫。

 

先看不平等問題。無論兩性在生物學上有什麼差異,我們都無法斷定一個性別可以投票,另一個不能投票。然而,議會、國會和參議院裡該不該男女數量平等,又另當別論了。如果代表機構理應代表選民的意志,我們難道不應該保證哲學家、同性戀者、芭蕾舞愛好者甚至罪犯的代表在議會裡佔一定比例,無論投票結果如何?在議會中要求兩性平等的呼籲,表明女性和男性作為不同的群體,存在差異明顯的平等需求。矛盾的是,這種對兩性平等的特定需求,可能正是由某些重大的性別不平等或不必消除的不平等所導致的。

 

再回到就業問題。如果女性面試被拒絕,僅僅是由於她們的性別,這往往就是不公平的。相比之下,如果一個劇組只想招男演員,那就不算不公平了。如果美容院老闆意識到客戶更喜歡女性的觸摸,或至少是為店面形象考慮,更喜歡僱用女性,這對男性來說也不算不公平。當然,女性和男性應該同工同酬。然而,假如(僅僅是假如)在這方面有某些習俗甚至法律規定,那么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放棄工作來養育子女,因此僱主當然傾向於選擇同樣能幹卻沒有這種風險的僱員。這顯然不能算不公平,或者確實不公平?

 

如果女性被迫生孩子或被期望生孩子,這種歧視性的做法可能不太公平。如果僅僅因為「她們是女人」,就說她們必然想要孩子,進而辭退她們,這種做法可能也不公平。還是,這些做法是公平的,或許能說得過去?然而,至少在表面上,許多女性和男性不需要強迫,本身就有生育的意願。此外,從生物學角度看,女性因產假離崗的時間往往比男性更長,假如沒有特殊條款,這可能會影響女性的職業發展。因此,許多人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公平原則要求我們為這類女性提供優待。

                                                     

一旦我們要合理解釋這些優待——我們必然會走到這一步——就很難找到堅實的立足點。這裡有個愚蠢的例子:有些人可能確實想當消防員,但完全沒有相應的體力和耐力。可以假設,沒人會真的認為這種人應該被特殊照顧,比如給他們特殊的訓練和藥物,或者降低對他們的崗位要求。某些人確實比較體弱多病,相比於未來的消防員,我們經常會給這樣的人許多優待。我們這裡的難題是,生活中有哪些優待是合理的?

 

「強迫!」我們來到了第二個影響性別平等的重要因素,能支持特殊優待的因素。有一種對女性的形容是「溫馴的主婦」——她被洗腦了,被馴服了,變得更喜歡顧家。但是這不是她真正想要的。她就像奴隸一樣,在奴隸制度下長大,對外界一無所知。在一些傳統社會裡,婦女顯然不能自由產生個體意識,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被迫戴上面紗,甚至過得更糟。在自由社會裡,社會壓力和習俗仍然會限制各種自由選擇。這裡又引出了一個難題:哪些限制更加重要呢?畢竟,我們似乎不該為了「銀行禁止男員工穿裙子」而煩惱。

 

當我們能自由選擇時,卻還是出現男女數量差異的結果,我們依然覺得哪裡有問題,這是為什麼?一些人認為,兩性之間的數量差異——如公司董事會、數學家和國會議員裡的男性更多——確實表明了女性自由的缺失。教育不當或文化上的壓力肯定可以解釋這一點。因此,對於那些遭受不公正的人,應該給予特殊照顧。但是,我們怎麼知道這種壓力一定可以解釋差異呢?確實,在很多情況下,在一些國家的許多場合,我們會明顯感受到對女性的有形的強迫和壓力。但是,假如沒看到明顯的強迫,就認定男女數量差異源於某些不易察覺的強迫,這也是一種既不合理又很詭異的結論。

                  

有一種看似假設的假設更讓我好奇,即如果男女數量差異是由「自然」「生物學」的原因造成的,這種差異就可以接受。這就好比有人相信撫養後代和文化傳承並不是源於自然天性,不然它們還能從哪兒來呢?進一步說,為什麼在判斷事物發展的時候,我們總是喜歡談所謂「先天、後天」因素的差異?的確,我們總是想幹涉大自然。

 

這些論點,不該讓我們對世界上數百萬因性別而遭受不平等對待的女性視而不見。這個可怕的事實又提醒我們應該重視另一個事實——還有數百萬的男女因戰爭、宗教不寬容、政府腐敗和他人的冷漠,正在遭受不平等的待遇。

 

生活可真不容易。以下是哲學家亞瑟·叔本華所說的一段話:

女人最適合護士和幼教工作,很簡單,她們自己就很幼稚、愚蠢、目光短淺。總之,她們一輩子都像個大孩子……你可以想像一個年輕女孩每天和孩子一起玩玩具、跳舞、唱歌的場景,但你想像不出有哪個男人會懷著世間最美好的意願去代替她。

 

毫不意外,叔本華遭到了女士們的口誅筆伐。他還能希望我們怎麼評價他?他又是怎麼推導出這種結論的?然而,就算我們該痛斥叔本華,也不該拋棄所有證據,堅持說女性和男性在觀念和情感上毫無差異。女性和男性的自由選擇,可能會導致他們在生活方式上的巨大差異,以及不同職業中的性別比例差異——而且,在某些情況下,自由選擇似乎僅僅會導致生活方式的差異和男女比例的差異。

 

可以說,我們追求的終極理想應當是人類的共同繁榮。對兩性平等的呼籲,使我們更加認識到不同的女性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為人父母的重要性。有些國家一般通過提供產假和陪產假來鼓勵生育——在這些國家,人們並不擔心(至少不明顯擔心)人口顯著減少。下一個問題是:相較於不願生育的男女,是否應該優先為生育子女的人提供特殊照顧?不願生育的人,如果希望社會繁榮,就不該因為旅行、志願活動中斷自己的工作,至少不該為了喝香檳中斷工作。

         

人類的繁榮有各種各樣的呈現方式,而不同群體出於不同原因,往往會獲得較多的機會,進而比其他群體更加繁榮。社會優先選擇了一些群體來帶動其他群體的發展,然後就放著不管了。可是,哪個群體更值得優先發展呢?哪些歧視是公平的呢?哪些平等是更值得追求的 — 性別平等、教育平等,還是關乎生活質量的收入平等和結果平等呢?

 

多數人認為,最低限度而言,合理的預期壽命是人類繁榮的核心要素。就此而言,在許多國家裡,男性比女性的壽命更短,就像與貧富差距那麼明顯。提高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通常會使男女雙方都受益。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社會資源應該被用來促進性別平等嗎?也許答案是「應該」。也許,男性應該有比女性更低的退休年齡或額外的醫療保健,或更多的休假。這總該是要優先考慮的吧?我們應該在這裡討論一下?

 

關於性別平等,那些令人糾結的核心問題依然存在——有哪些性別不平等屬於性別主義(毫無理由地歧視一種性別)呢?我們應該或者不應該推動哪些性別平等呢?畢竟,對女性美容師的需求比對男性美容師的需求要大得多,那麼這一現實需要改變嗎?

相關焦點

  • 彩禮要100w,男女就不平等嗎?平等道路路任重而道遠
    導讀:追求男女平等很難嗎?勸你看看我們的鄰國日本和印度的女人地位,看完之後你會發現,我們國家女人是真的幸福。當婚姻夢破滅,多少人還能始終如一每個人在結婚之前都期望有一段幸福的婚前生活,可有部分人結婚後,很快就會對婚姻生活感到失望,沒有想像中的平等婚姻生活,有的人因此後悔、有的人甚至想離婚。
  • 「畫」說男女平等(上)|男女平等 你我同行
    "畫"說淄博市婦聯男女平等在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每一位婦女都有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中國婦女也將通過自身發展不斷促進世界婦女運動發展,為全球男女平等事業作出更大貢獻。——習近平今天是國際三八婦女節,你知道它的起源嗎?
  • 讀《聖經》:一夫多妻與男女平等
    雅各問牧人:「兄弟,你認識拿鶴的孫子拉班嗎?」牧人回答說:「認識啊。你看,他女兒拉結(Rachel)領著羊來了。」見面後,雅各親了一下拉結,然後放聲大哭。他告訴拉結自己是她的表兄,拉結於是跑去告訴父親拉班。雅各見到拉班後,把事情的緣由告訴了他。
  • 論什麼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社會改革提倡男女平等,口號是喊出來了,可是弱仿佛就是一個裡腳布一般套在了女子的頭上,從來沒有拿下來過。從來男子愛柔弱的女子,用水來形容自己對女子的完美幻想。而女子就真的認為自己是應該得到男子的疼愛,一旦有什麼做不到出色的時候,她會安慰自己說:「我是女子嘛,本來力量就沒有男子大,每月還得受葵水之苦,人生還得受生育之苦。」於是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男人的疼愛。
  • 狩獵時代男女平等是常態?
    這個發現顛覆了我們的固有認知,原來在遠古時期,男女獵人的數量其實是等量的,這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想像,一個遠古祖先生活的新想像。在那個時代,除了分娩和哺乳期,男女之間分工並沒有多少差別,男人也採集,女性也狩獵,男女其實很平等。
  • 平等是什麼?男女應該平等嗎?
    中國傳統文化,被現代人所詬病的一個很大因素,就是「尊卑」的問題,即便這個事實從未消失過,一直存在,但是必須在口頭上,要保持現代人平等之先進性。就好似一頭鴕鳥,腦袋扎在自由平等的沙土中,這個幾千年的尊卑價值觀,就不存在了一樣。
  • 說男女平等的,請你閉上你的嘴
    跟女生說話第三下四的,稍微有點變點臉色跟女朋友說話就成了不體貼,有些男人一說自己累,自己壓力大,你們就啊,我們不一樣嗎?我們怎麼怎麼樣,那我問你,掙不到錢的時候,為什麼就要只罵我們男人無能,這就是你們所謂的平等?
  • 肯定性別差異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本報評論員 趙志疆  今日評論  今日關鍵詞  男女平等  從婚戀家庭到生育、健康,從參政議政到性別歧視,從女性教育到女性就業……每年的全國兩會,「婦女權益」始終是熱點話題,十八大更是首次將男女平等作為基本國策寫入報告。
  • 什麼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男女性別和身體上構造的不同,就註定了男女之間的任務分配會存在差異性,這其實無可厚非。因為自從人類文明誕生以來,男人負責更多的體力勞動,就好像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而女人則擁有生育延續後代的義務。這個世界上,就是多了那麼多的「本來」,所以才讓男女之間存在了那麼多的不公平:力氣活本來就是你們男生來幹的;你們女人本來就是要生孩子的;男人本來就應該負責養家餬口;女人本來就應該在家做家務;..
  • 讓我們一起來正確理解和認識男女平等價值觀
    讓我們一起來正確理解和認識男女平等價值觀 原標題:   男女平等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性別問題上始終秉承的價值理念。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運用經濟、法律、行政、教育及輿論等多種方式堅持不懈推進男女平等。
  • 不是吧不是吧,都2020年了還有人覺得男女不平等嗎?
    不是吧不是吧,都2020年了還有人覺得男女不平等嗎? 不是吧不是吧,都2020年,還有人不認同男女平等嗎?
  • 清明節,那一墳墳無人過問的荒丘,男女到底能不能平等?
    真的,你非要跟我說生男生女都一樣。那我也沒話說。事實會告訴你,到底是不是一樣!男女有別,這是大自然的分工。在法律上男女都是平等的。這個無可厚非!但在很多風俗和人情方面,男女差別挺大的。比如說,族譜只入男丁;比如說清明節掃墓;比如說認祖歸宗等等。結束語並不是有意挑起爭端,而是事實就是如此。男女平等只能是在法律上做到。
  • 「孕囊形狀看男女」,是真的嗎?
    中央電視臺有一檔大型互動求證節目,叫做《是真的嗎》。節目攜手電視觀眾與廣大網友,通過各大新媒體共同互動求真,對網絡流言進行專業驗證與權威實驗,為國人探求真相。今天,鼓樓醫院生殖中心也來辦幾期「是真的嗎」,讓我們一起討論下那些江湖傳言「是真的嗎」。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
  • 闞清子談男女不平等待遇,希望得到更多尊重,你喜歡她嗎?
    近日,闞清子在《我們私聊吧》節目中談到了關於社會上男女不平等待遇的看法,表示反對這樣的性別歧視和性別壓迫。她直言,「我覺得首先要愛自己,別人才會來愛我們,愛自己這件事很重要」。她還談到了和前男友的事情。她出演《麻雀》的時候,就有熱度了。
  • 闞清子談男女不平等待遇,被槽立人設買熱搜?其實她三觀超正
    闞清子談男女不平等待遇,被槽立人設買熱搜?其實關於女性在職場中的的區別對待,她三觀超正,感同身受。近日,演員闞清子接受了一檔訪談,關於男女的不平等待遇,訪談中,她自己心裏面性別平等是怎麼樣的,對於自己《親愛的自己》張芝芝的遭遇表示根本和現實中的自己兩個性格,公眾平臺頻繁為女性朋友發聲的舉動,遭到了部分網友的反感,吐槽她立人設,買熱搜。
  • 印度疫情爆發加劇了男女不平等
    印度封鎖期間關閉學校開展線上教育,但在印度女童使用智慧型手機被視為禁忌,從而女童訪問線上教育課程困難,進一步加深了印度男女不平等。90年代以來印度女性出生率嚴重下降,造成了日後男女比例嚴重失調,並且出現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由於印度文化偏愛男性,採取了對女嬰的流產或者遺棄印度的女性不僅出生的艱難險阻,就連婚姻也要受到家庭的擺布。雖然印度法律制定了男女結婚年齡最低標準,但是宗教因素和有些家庭想提前拋棄「包袱」,女性童婚屢禁不止。
  • 楊笠疑似涉嫌性別歧視被舉報,黃奕為其發聲:無論男女,平等對待
    今天下午,黃奕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為楊笠發聲,她表示:「段子是段子、態度是態度,等有一天我們不再討論男女,才是真正的平等」。 不管再怎麼表達,普通又自信的人永遠存在,就是希望智者再多一點。黃奕姐姐三觀真的很正,無論男女,我們都應該平等對待,不應該因為性別而區別對待。
  • 讓每一束花朵盡情綻放—延安實驗小學男女性別平等專題講座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培育男女平等先進性別觀念,要堅持從娃娃抓起、從學校抓起、從平時抓起。延安實驗小學十分重視在學校領域落實性別平等教育,我們一起把男女性別平等教育帶進校園、帶進課堂、帶進思想。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延安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心理諮詢中心主任——石梅,她分別為延安實驗小學六年級的男生、女生帶來性別平等專場講座。
  • 意冀借重振之機改變男女不平等現狀
    【歐洲時報來米編譯】發展幼兒教育,消除男女薪資不平現象等……義大利人希望應對疫情的重振方案也能改善勞工階層男女不平等現狀,尤其是在南部欠發達地區。爭取平等的「歷史性機遇」「我們要發言」(DateciVoce )和「正義中間」(GiustoMezzo)運動成員波芝歐(Daniela Poggio)對法新社記者表示,重振計劃是一個歷史性機遇:應當利用一部分資金來進行男女平等工作,塑造一個更公正的國家。
  • 馬雲分享成功秘訣,回家聽老婆的話,力挺男女平等
    馬雲在回答關於男女平等問題時表示,世界是平衡的以前是男性主導,未來將由女性主導。馬雲還表示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回家聽老婆的話,在公司聽女同事的建議,在聽取女性聲音的時候,其實是在聽取人性的聲音。在關於男女平等的問題上,馬雲一直堅持女性平權的立場,曾多次在重要會議上對女性表示敬意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