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性別差異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2020-11-26 大河網

  □本報評論員 趙志疆

  今日評論

  今日關鍵詞

  男女平等

  從婚戀家庭到生育、健康,從參政議政到性別歧視,從女性教育到女性就業……每年的全國兩會,「婦女權益」始終是熱點話題,十八大更是首次將男女平等作為基本國策寫入報告。又一個三八婦女節來臨,婦女權益究竟怎樣呢?

  職場歧視考驗法律執行

  3月6日,鄭州首場女子招聘會上,一名女大學生扮演成 「花木蘭」來求職,呼籲招聘中不要搞性別歧視;同一天,全省法院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工作研討會在鄭州舉行,一位細心的女法官發現,在離婚案件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女性遭受過家庭暴力,另外還有超過五分之一的家庭被「小三兒」插足。由此可見,作為婦女權益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動權益和家庭權益的現狀依然不容樂觀。

  自1995年中國政府首次提出「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以來,婦女地位逐漸提高。但與此同時,婦女在就業時仍會遭遇隱性歧視。現代文明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公平競爭,機會均等,這種文明應該體現在社會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在各單位招聘、選拔人才時。讓有資格的社會成員均等地展開競爭,才能選出合格的人才,也才能體現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程度和管理水平。實際上,女性專場招聘會存在的本身,就足以說明女性仍是求職者中的弱勢群體,仍然需要額外予以關照。因此,相貌平庸、未結婚、未生育等都與職位毫不相干的因素,仍然隨時有可能成為用工單位拒絕女性求職者的理由。 

  雖然我國多部法律法規都規定社會事務中男女平等,可是女性權益在就業和工作中受到歧視的現象仍有發生。除了法律的執行和監督力度不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界定就業歧視缺乏相關標準,法律法規不夠完善。

  家庭暴力亟待立法

  全國婦聯一項抽樣調查表明,我國2.7億家庭中30%女性遭受過不同程度家庭暴力,施暴者九成是男性。每年約40萬個解體家庭中,25%緣於家庭暴力。

  完備的反家庭暴力法律制度應包括:對施暴者的制裁;對受害人的保護和救助措施;相關機構幹預家庭暴力行為的法律義務和責任;處理家庭暴力案件的法定程序等內容。實際情況是,打老婆、打孩子等家庭暴力往往被視為「家務事」,外人不該幹涉,許多家庭暴力正是打著這樣的幌子肆意橫行,而旁人在目睹這種暴力時,也不會將其與違法甚至犯罪聯繫在一起,執法機關更是難以介入。

  家庭暴力被稱為最普遍和危害最大的暴力,放縱親情成為暴力特區,將使施暴者肆無忌憚、受傷害者無處申冤。現行的法律法規雖然對家庭暴力行為有禁止性規定,但缺乏明確的認定和制裁條款,可操作性較差,對家庭暴力懲治不力。法律法規不健全,致使家庭暴力始終游離於法律之外,《反家庭暴力法》因此進入公眾視野。

  自2008年起,全國婦聯多次在全國兩會上交有關「反家庭暴力立法」的提案。2011年,全國婦聯在20個省市進行反家暴立法調查,93.5%的被調查者支持反家庭暴力立法。如今,全國28個省、區、市出臺了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地方性法規或政策,90餘個地市制定了相關政策文件,這些都為國家立法積累了有益經驗。今年兩會,全國婦聯建議將《反家庭暴力法》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計劃項目,加快立法進度,促進反家庭暴力法早日出臺。完善立法雖不是反家庭暴力的全部,但無疑是必不可少的關鍵一步。最終結果,公眾仍在拭目以待。

  消除歧視只是第一步

  今年三月是全國「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宣傳月」,今天是三八婦女節,在這個特殊的時間裡,也許我們更有必要去探索,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男女平等?

  從性別角度來考察,現代法律與過去相比,最大的進步是消除了歧視婦女的條款。不過,現代法律的一個不得不提的缺陷是,忽視了兩性之間的區別。用無差別的法律規定男女同權、男女平等,往往導致男女無法真正做到平等。現實中,因為經濟地位不平等,女性往往對家庭暴力隱忍不發;因為社會地位不平等,遭遇職場歧視也只能忍氣吞聲。

  男尊女卑的思想觀念由來已久,長期的不平等對待使女性社會地位事實上明顯低於男性,基於平等條件去競爭,女性顯然處於劣勢;除此之外,在某些領域,由於男女生理上的差異,女性也不可能與男性平等競爭。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競技體育的基本規則是,依據性別差異制定不同的評判規則,如果抹平性別差異實行「平等競爭」,勝負結果不難預料。

  所謂男女平等,不是男女同樣著裝、同樣言行,也不是從事同樣的工作,而是在肯定性別差異的基礎上,通過對女性權益提供特殊保護實現社會地位的平等。基於此,法律不僅要追求程序正義,更要確保結果正義。現有法律法規大多仍停留於消除性別歧視階段,在實現法律「無歧視平等」之後,有必要加強性別差異立法,制定女性特惠條款,從而實現「無利差平等」。從這種意義上說,新的男女不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當然,前提是照顧女性,而不是歧視。

相關焦點

  • 什麼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男女性別和身體上構造的不同,就註定了男女之間的任務分配會存在差異性,這其實無可厚非。因為自從人類文明誕生以來,男人負責更多的體力勞動,就好像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而女人則擁有生育延續後代的義務。這個世界上,就是多了那麼多的「本來」,所以才讓男女之間存在了那麼多的不公平:力氣活本來就是你們男生來幹的;你們女人本來就是要生孩子的;男人本來就應該負責養家餬口;女人本來就應該在家做家務;..
  • 男女真的平等嗎?
    為男性篩查宮頸癌或為女性篩查前列腺癌,都是荒唐的行為,都只是在提醒我們:對不同性別的人區別對待是合情合理的。 這裡的難題是:到底是什麼促成了性別平等的需求?到底什麼才是合理的平等需求?或者,我們換種問法,換成一個普遍問題和一個特殊問題:男女之間的哪些差別應當被保留?為平衡男女的平均預期壽命,是否應該優待男性?
  • 不管你信不信,男女有別不是性別歧視,而是天生差異!
    作為一名女權主義者,亞歷克斯·奧布萊恩表示她這樣做只是想以此吸引大眾的眼球,關注男女不平等的現狀,從而喚醒大眾,提高女人應該享有的權利。對此,一些男性提出了質疑,在這個看似「用心良苦」的舉措背後,其實同樣存在性別歧視,只不過是歧視的對象是男性。亞歷克斯·奧布萊恩回應是:「真正的歧視是員工招聘上,如果在招聘時歧視性別,那麼真的是非法的!
  • 蒙格斯智庫:性別歧視?或為性別差異
    作者利用涵蓋76個國家、包絡8萬個樣本的全球範圍性別差異調查結果,發現顯示男女在利他性、信任他人、積極互惠、消極互損、冒險精神和耐心程度六大指標上存在顯著的傾向性差異,這些差異與經濟發展和性別平等呈正相關,物質和社會資源可獲取性方面的性別平等促使了男女傾向性的差異。
  • 論什麼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社會改革提倡男女平等,口號是喊出來了,可是弱仿佛就是一個裡腳布一般套在了女子的頭上,從來沒有拿下來過。從來男子愛柔弱的女子,用水來形容自己對女子的完美幻想。而女子就真的認為自己是應該得到男子的疼愛,一旦有什麼做不到出色的時候,她會安慰自己說:「我是女子嘛,本來力量就沒有男子大,每月還得受葵水之苦,人生還得受生育之苦。」於是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男人的疼愛。
  • 男女大不同-關於性別差異的解釋
    他們認為實證證據並不能有力支持演化心理學做出的預測,他們也擔心演化學派對性和性別的解釋會「增強對男女兩性的刻板印象」。對此,演化心理學家的回答是,這種演化結果屬於過去的理性選擇,它只是告訴我們遠古人類的行為模式。至於這些行為是否合適於現在,那是另一個問題。
  • 讓我們一起來正確理解和認識男女平等價值觀
    人格與尊嚴平等是一切平等的基礎,反對並消除任何領域基於性別的偏見和歧視,是男女平等的第一步。  男女兩性智力與能力平等  真正將人與人智力能力區別開來的是個體差異而非性別差異。作為女性,有能力、也有權利對社會事務做出獨立判斷,對個人事務做出自主安排。大量研究表明, 兩性智力與能力的差異並非人們觀念中普遍認為的那樣大。
  • 2018全球性別差距排名公布,這個國家男女最平等
    來源:澎湃新聞網資料圖(圖源:視覺中國)性別差距之一是備受全球關注的議題。報告指出日本「依然是男女平等方面沒有進展的國家之一」。冰島連續10年居首。挪威和瑞典分居二、三位,北歐各國排名靠前。G20中排名最高的是法國,居於第12位,其次是德國的第14位,美國居於第51位,中國居於第103位。
  • 肖巍:女性主義「神經倫理學」的興起——從全球男女大腦性別差異...
    可以說,正是這樣一 些追問才直接促進了女性主義神經倫理學的誕生。伴隨著許多神經科學家在大腦解剖學、化學、功 能學以及諸如情感、記憶和學習等認知領域的研究 進程,也包括他們對於性別差異的記錄,女性主義思 維逐漸步入神經倫理學領域,而最先關注的問題是 關於大腦「性別差異」的發現及其解釋,因為這一問 題對於社會生活、人類性別關係塑造、性別身份等政 治倫理問題具有深遠的影響。
  • 讓每一束花朵盡情綻放—延安實驗小學男女性別平等專題講座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培育男女平等先進性別觀念,要堅持從娃娃抓起、從學校抓起、從平時抓起。延安實驗小學十分重視在學校領域落實性別平等教育,我們一起把男女性別平等教育帶進校園、帶進課堂、帶進思想。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延安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心理諮詢中心主任——石梅,她分別為延安實驗小學六年級的男生、女生帶來性別平等專場講座。
  • 楊笠疑似涉嫌性別歧視被舉報,黃奕為其發聲:無論男女,平等對待
    今天下午,黃奕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為楊笠發聲,她表示:「段子是段子、態度是態度,等有一天我們不再討論男女,才是真正的平等」。 不管再怎麼表達,普通又自信的人永遠存在,就是希望智者再多一點。黃奕姐姐三觀真的很正,無論男女,我們都應該平等對待,不應該因為性別而區別對待。
  • 精神健康中的性別不平等!
    在近期的一項研究中,西班牙巴斯克大學的研究團隊給出了肯定答案,即性別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決定因素,女性更容易患有抑鬱症或焦慮症等精神疾病。人人享有精神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其中,精神健康一直是人類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
  • 北歐性別平等傳統歷史悠久
    北歐性別平等傳統歷史悠久 2019年11月13日 09:1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閆勇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中國男女童入學率性別差異全面消除
    報告顯示,中國已經實現了中小學教育中的性別平等。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教育性別平等,將提升女童義務教育普及程度擺在重要位置,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保障女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2008年,中國全面實現城鄉九年免費義務教育,此後男、女童小學淨入學率均保持在99% 以上,男女童入學率性別差異全面消除
  • 數學教輔也分男女?借大數據強化性別差異,不如反思差異何以形成
    如果說前一篇書訊只是提出男生和女生在數學學習方面存在差異,這一篇文章的標題則直接暗示,女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不如男生。文章中引用的各方說法顯得自相矛盾,其中一項研究指出「男女在先天生理上不存在太大差異,性別差異可能是後天的性別刻板印象造成的」,但作為叢書主編之一的朱雁教授又把中科院院士極不平衡的男女比例作為女性在數理化,尤其是高端數理化方面不如男性的論據。
  • 數學教輔也分男女?借「大數據」強化性別差異,不如反思差異何以形成
    這個報告的撰寫者囊括了對性別差異持不同態度的專家,他們的一致結論是:性別差異在科學和數學成績上的差異的確存在;在數學和科學能力分布的中間部分(mid-range of ability distribution),性別差異比較小;在數學和科學能力分布的最高端和最低端部分,性別差異比較大;
  • 觀點| 性別平等評估理論與方法的國際比較
    有網友關注「2018年全球男女平等的排名」,也有網友就世界經濟論壇選擇的指標和指數的綜合方法、報告等問題提出了質疑。為了幫助大家更加客觀科學地解讀報告,中國婦女研究會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從「性別平等評估理論與方法」的視角對報告進行了深度分析。
  • Hightable:性別營銷,男女差異
    俗話說男女有別,確實也是如此。在線下生活中,女性愛購物,男性不愛逛街。網絡也是一樣,女性相對男性更加享受購物的體驗過程。
  • 全球性別差距報告:男女收入平等還要118年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世界經濟論壇認為還需要118年時間,也就是到2133年,男女之間的收入差才會最為接近。(香港《南華早報》網站)參考消息網11月20日報導 世界經濟論壇11月18日發布2015年版本的《全球性別差距報告》(World Economic Forum's Global Gender Gap report for 2015),顯示北歐各國男女社會地位和收入待遇的差距較小,全球男女收入差還需要118年才能持平。
  • 「畫」說男女平等(上)|男女平等 你我同行
    "畫"說淄博市婦聯男女平等在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每一位婦女都有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中國婦女也將通過自身發展不斷促進世界婦女運動發展,為全球男女平等事業作出更大貢獻。——習近平今天是國際三八婦女節,你知道它的起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