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門店引流
門店的裝修是一門手藝活,更是一門用戶洞察的學問。
就像成功人士很多時候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成功,很多門店的老闆其實也並不懂為什麼自家門庭若市。
從消費者進店,轉化,復購三個維度去拆分,最容易出錯是其實是進店。
很多老闆其實並不清楚,來自家店裡的消費者,為什麼進來?
有一家雲南餐館,由來自雲南的當地廚師掌勺,也有雲南籍的服務員服務,所有的食材和菜品都是雲南特色。老闆一直覺得這是他的驕傲,也是很多人慕名而來的關鍵。
最後做了消費者調查才發現,絕大部分消費者進店,其實是因為餐廳門口有穿著雲南特色服裝的小姐姐在載歌載舞。
因為好奇,所以選擇了你。
老闆把消費者轉化和復購的原因,當做了進店的原因。
在延伸一步,如果我們去逛商場,你會發現很多陌生的門店,你站在門口半天都不知道是賣什麼的?有什麼特色?
按照我們網際網路的邏輯,每一個頁面給予用戶決策的時間是黃金三秒,沒有在3秒內刺激到用戶的需求點,那麼你就失去了這個用戶。
其實線下門店也一樣,消費者走過你家門店最多10秒,這10秒內不告訴消費者你有什麼?為什麼選你?為什麼現在?這三個問題,也就意味著你其實失去了這一個消費者。
而每一個消費者,其實都是你通過房租買來的。
所以你想呈現的,和消費者關係的內容,也許並不是同一回事!
2、關於女獵人
最近有一個考古新發現——在狩獵採集時代,女獵人的比例竟然可能高達40%。
印象中獵人是一個需要力量和速度的職業,否則怎麼捕到猛獸呢?
但是最近在秘魯南部清理出一具酋長的遺骸,發現脛骨很細,懷疑是一個女獵人,最後通過牙釉質蛋白檢測發現果然是女性。
這讓團隊開始聯想,既然這位獵人是女性,那麼以前考古發現的遺骸裡,是不是也有被遺漏的女性呢?
於是他們重新統計和檢測了之前的107個考古遺蹟,果然發現有女性獵人,而且數量佔比達高到40%。
這個發現顛覆了我們的固有認知,原來在遠古時期,男女獵人的數量其實是等量的,這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想像,一個遠古祖先生活的新想像。
在那個時代,除了分娩和哺乳期,男女之間分工並沒有多少差別,男人也採集,女性也狩獵,男女其實很平等。
比如邊打獵邊沿途收集可以吃的動植物和昆蟲,都是男女一起的。
也許你會問,女性在體能上肯定不如男性,是怎麼做到長距離的追蹤,捕獵和搏殺的呢?
這個其實也很好理解,真正的大型動物的捕殺畢竟是少數,對於絕大多數部落來說,從洞穴裡引誘蜥蜴,設法捕獲野雞才是常態捕獵。
而這些捕獵,需要的反而是耐心和技巧,而不是速度和力量。
在耐心和技巧上,男女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真正的男女之間出現不平等,那是狩獵時代的後期,能吃的都被吃的差不多了,特別是農業文明出現以前那一段時期。
那一段時期剛好是新仙女木事件之後,全球物種減少的時期,這時候人多,但是食物少,為了搶奪食物,戰爭出現了。
戰爭是需要速度和力量的,這才能搶到食物。
而這其實就是男女不平等的開始——畢竟誰對部落生存的貢獻越大,誰的地位就越高。
直到農業文明出現,勞動力為核心的生產力驅動文明,再次加速了男女的不平等,直到今天。
今天,工業革命再次釋放了女性,讓女性進入社會分工體系,速度和力量與價值創造的相關性又開始弱了,於是女性的崛起自然而然也隨之發生了。
3、關於醫學百分比
自從了解了概率論,還有統計學後,對於百分比這個東西,時不時的要懷疑一下,特別是醫學上。
舉個例子,一種疾病人群覆蓋率是1%,檢查成功率是90%,有一天你被檢查出是陽性,你會害怕麼?
你說肯定害怕哈,都陽性了。
但是概率算一下,假設有1000人,那麼真實存在的病人是10個,這10個人裡能檢查出9個陽性,也會有1個被遺漏。
剩下990人裡會因為檢查成功率只有90%,會錯誤的檢查出99個人陽性——其實並沒有得病。
也就是一共會檢查出108個陽性,但是只有9個是疾病,所以就算你被檢查出陽性,你也只有9/108=10%左右。
這時候你還會害怕麼?
還有醫藥宣傳裡的提高多少多少百分比,降低多少多少百分比,看起來很有效,其實也很虛。
比如腸癌的篩查,能把腸癌的死亡率從0.7%降低到0.588%,絕對風險降低了0.112%,其實很小。
但是廣告裡會用0.112%/最開始的0.7%=16%這個相對風險,然後說腸癌的檢查能夠降低16%的死亡率,看起來是不是很高?
就像前幾天去醫院看到的,幽門螺旋桿菌檢查能夠降低44%的胃癌死亡率,感覺突然也就沒那麼恐怖了。
只有了解了真實的世界,才能做出真正對自己有利的決策。
所以,知識就是金錢,知識就是健康這句話,在醫學和保健品領域真的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