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英法兩國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不過英法兩國是宣而不戰,都想禍水東引。他們以為德國佔領波蘭後悔繼續東進,進攻蘇聯。不過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1940年5月10日德國開始掉頭進攻西歐。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佔領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國,連號稱世界第一陸軍的法國在堅持了42天後就投降了。法國雖然投降了,但法國還擁有1200多萬的殖民地,這些殖民地怎樣戰隊非常引人注目。
我們先看一下法國是怎樣投降的。當時雷諾總理下臺,以貝當元帥為首的人組成了新的政府,這個政府開始向德國求和。畢竟德軍已經繞過了馬奇諾防線,而且已經逼近巴黎。之後德國同意和法國談和,不過代價非常大。德國佔領法國北部60%的地區,法國政府只能管轄南部的40%地區。而且法國還不允許反對德國,還需要給德國賠款。根據這個談和,法國政府遷到了南邊的維希,所以也叫維希法國。
維希法國雖然是德國的傀儡,但還是代表法國的。畢竟人家之前是民選的,所以是合法的。按理來說,法國的殖民地和法國南部的人民都應該聽從維希法國的。不過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法國的殖民地由於孤懸海外,還是有選擇權的。他們還可以加入另一方,就是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
1940年6月法國淪亡後,戴高樂在倫敦發表《告法國人民書》,呼籲人民繼續抗戰,標誌自由法國運動開始。自由法國運動雖然是反對法西斯的,不過並不合法,畢竟這是戴高樂一廂情願的。但不管怎麼說,法國的殖民地還是有選擇權的。
當時法國殖民地面積達1234.7萬平方公裡。若將法國本土也計算在內,則達到1289.8萬平方公裡。這些殖民地主要分布在非洲、亞洲、拉丁美洲。不過面積最多的就是在非洲。他們都有兩個選擇,維希法國或者自由法國。不過結局出乎所有人意料,他們幾乎都加入了維希法國。
我們先看一下法國在非洲的殖民地。法國在非洲殖民地非常多,法國把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幾內亞、馬裡、象牙海岸、貝寧、尼日、查德、中非共和國及剛果共和國等地納入自己的控制下,以及吉布地一帶東非的狹長海岸。北非還是很多地方都是法國的勢力範圍,總的來說法國控制了非洲近三分之一的面積。這也是法國最重要的殖民地。
法國投降後,法國在非洲的眾多殖民地中只有法屬赤道非洲的部分地區宣稱跟隨戴高樂以外,其他的都跟隨維希法國。這個很容易理解,維希法國政府雖然是傀儡,但畢竟是宗主國,而且殖民地很多法軍家人還都在法國本土。自由法國雖然反對德國,但最初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空口號。不過盟國形成後,覺得這種狀況不好,畢竟非洲地位很重要。所以在英國和美國的支持下,法國在非洲開始開展了行動。
盟軍配合「自由法國」接連發動了威嚇行動、鐵甲艦行動和火炬行動。經過這一系列的行動,真的是胡蘿蔔加大棒政策,這些人都重新站隊了,佔到了自由法國這一隊。
再看一下法國在亞洲的殖民地。法國在亞洲的殖民地就是法屬印度支那。法屬印度支那範圍大致相當於今越南、寮國、柬埔寨三國面積之和,還有從我國強租的廣州灣,面積為747,391平方公裡。這裡和法國非洲的殖民地一樣,法國投降後,這裡就選擇跟隨維希法國。理由和法國在非洲的殖民地都差不多。不過這裡始終是站在維希法國的,因為後來有一個國家摻和了進來,這個國家就是日本。
日本在二戰的時候和德國、義大利是盟友,都是軸心國成員。當法國投降後,日本軍隊就開始進入法屬印度支那了。1940年9月,維希法國宣布將印度支那轉讓給日本,從此印度支那進入日治時代。不過日本雖然在這裡駐軍,但主要管理者還都是法國人。可以說是法國和日本人共同管理法屬印度支那。日本之所以佔領這裡,是為了從南方切斷我國的海外補給。
最後看一下法國在美洲的殖民地。法國在美洲的殖民地主要是位於加勒比沿岸的地區。這裡面積非常小,影響也不大。法國投降後,德國人對法國在美洲的殖民地並沒有什麼興趣。而且美洲是美國的後院,美國也不允許這裡倒向維希法國。可以說這裡是倒向自由法國的,但影響並不大。
總的來說,法國投降後,絕大多數的殖民地都倒向維希法國,成為德國的傀儡了。也難怪二戰結束後,法國殖民地立刻土崩瓦解。畢竟法國在二戰中表現太差,讓殖民地人民臉上也掛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