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後,日本的無條件投降真的是「無條件」嗎?別想得太簡單

2021-01-22 聊文談史

1945年8月15日是不平凡的一天,因為這一天抗日戰爭終於結束。當日,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對中國實行無條件投降。無條件投降,聽起來是中國大獲全勝。但當我們走進歷史,細細揣摩當年的投降詔書時,就會發現,投降詔書通篇都沒有投降兩字。從日本天皇的語氣中不難發現,他不僅沒有一絲懺悔之意,甚至對於法西斯戰爭和軍國主義還頗有維護。

是什麼原因能夠讓日本無條件投降呢?這一切自然離不開「利益」二字。關於這一點首先就要提到美國,美國在二戰時大發戰爭財,二戰過後,美國順利成為世界經濟霸主。

二戰時期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美國參加二戰的前一年就明確指出,我們對於法西斯這些國家是不能講道理的。對於實行軍國主義的國家,只有他們以無條件投降為代價,才能讓世界重新獲得和平。

在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前,美國一直處於觀望狀態。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美國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損失巨大,美國隨即向世界宣布正式參戰。同年12月9日,羅斯福向全美人民發布通告,通告宣稱必定讓日本人為背信棄義的行為付出慘痛的代價。

1942年5月6日,美國對外安全問題小組提出,從迫使主要戰敗國無條件投降這一假定出發,著手討論停戰的問題,對於義大利可以進行談判,要求其停戰,但對於德國和日本,只有他們自願接受無條件投降,世界才能承認並接納他們。安全問題小組的這一假設和建議獲得了羅斯福的高度贊同。

1943年1月24日,羅斯福在記者會上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布了美國的無條件投降政策。他多次表示,只有徹底消滅了德意日的戰爭力量,世界才能獲得和平。

想要徹底消滅德意日力量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德意日宣布無條件投降。自此之後,儘管英、蘇等國對於此政策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為了同盟還是保持了對外一致。

史達林與邱吉爾也分別在羅斯福演講後表示,支持羅斯福提出的投降政策。至此,無條件投降成為盟國處理戰後問題的基本方針,而羅斯福提出的無條件投降政策,不僅包括軍隊的覆滅,還包括現有國家機器的滅亡。目的就是為了防止這些國家的軍國主義力量復闢。羅斯福的投降政策曾在同盟國飽受爭議,有的人擔心,如此高昂的代價會不會讓法西斯同盟孤注一陣,而同盟國會不會因為這個政策付出更多的代價?

但是對於羅斯福來說,這個政策是不可動搖的。但遺憾的是,直到他生命結束的最後一刻,德國也沒有宣布投降。羅斯福去世後,杜魯門繼任。杜魯門是一個一貫敵視蘇聯的右翼政客,在德國投降以後,美國就失去了最大的對手。同時美國也在二戰末期靠著出口軍事裝備,實現了經濟的迅速增長,而杜魯門的野心也逐漸膨脹。杜魯門政府為了戰後稱霸遠東太平洋地區,首先把蘇聯視為主要阻礙。

此時,美蘇之間的矛盾已經超越了如何處理二戰戰敗國的問題,而如何獨自佔領日本,對於杜魯門來說,是確定戰後美國在遠東稱霸的重中之重。

對於杜魯門佔領日本的設想,美國政府也沒有絕對的把握。這時,一個重要的人物出現了,他就是曾擔任過駐日本大使的約瑟夫·格魯,此人對於日本早已了如指掌。他認為,無條件投降原則忽視了日本天皇制度的特殊性。他表示,想要日本無條件投降,只有日本的裕仁天皇頒布投降詔書才能促成。

隨後,在杜魯門的支持下,格魯主持起草對日本的勸降文告。在勸降文告裡,格魯明確表示,日本在戰後依舊可以保留自己的政治體制,包括皇統之下的君主立憲制。

1945年7月17日,在美國主導下,針對處理日本問題的波茨坦會議召開。4月26日,各國通過了著名的波茨坦公告。而這一公告也是違背了無條件投降原則,因為根據公告顯示,日本除了武裝力量無條件投降之外,大多數國家機器得以保留。

波茨坦公告公布以後,日本政府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東鄉茂德敏銳地感覺到了美國的深層次內涵。他認為,同盟國已放棄以前的絕對無條件投降的主張,代之提出了同日本建立和平的八個項目的特定條件。無條件投降一詞。在這個公告中只用過一次,而且規定只適用於日本武裝部隊。

1945年7月26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中所列舉的條款,但是卻不包含任何有損於陛下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特權。對此,美國政府展開了激烈討論。杜魯門表示,美國可以保留日本的天皇政治制度,但必須消除日本的軍國主義精神。

之後,美國的貝爾納斯代表盟國向日本保證,宣布投降後,日本依舊可以保留制度,同時依舊擁有實際決定權利。對於美國的暗示,日本人也是心領神會。

1945年8月15日下午,日本天皇就向全日本宣讀了通篇連投降二字都沒有的所謂投降詔書。至此,美國與日本可以說是各得其利,日本保留下天皇制,達成了有條件的投降。

而美國則實現了獨佔日本的美好願望。

相關焦點

  • 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軍銜最高的將領是哪一位?
    有軍事愛好者提問,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軍銜最高的將領是哪一位?很多人都答對了一點點,但不完整。因為日本無條件投降時,有四位元帥軍銜的將領,分別是陸軍元帥寺內壽一、杉山元、畑俊六和海軍元帥永野修身,答一兩個人當然不算完全正確了。還有人答是山本五十六和古賀峰一,那就錯得有點離譜了。這兩個人雖然是元帥軍銜,但死於日本投降以前。
  • 抗戰勝利後,中日之間還發生過一場戰爭,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
    好多人都把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作為中國趕跑日本侵略者的時間節點,其實不然。我們都知道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時間是1945年8月15日,而我國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為9月3日,實際上,中國真正獨立要從9月9日說起,因為9月9日中國戰區才正式在日本的投降協議書上簽字。
  • 罪惡的報應:無條件投降後日本海軍的殘存艦艇(中)
    開戰前日本聯合艦隊的象徵、屬於海軍假日時期所謂「七巨頭」的長門號戰列艦是日本投降時唯一具備航行能力的戰列艦。長門在1944年雷伊泰灣海戰被擊傷後,回到東京灣的橫須賀港口停泊修理,再也未能航向遠海。1945年4月降為預備艦,7月18日在美軍轟炸中被炸彈命中,連艦長和副艦長都在指揮室中被炸死。不過因為防護比較厚實,輪機艙、彈藥庫等核心區域並未受損。
  • 75年前的昆明這樣慶祝抗戰勝利
    不說勝利、不說戰爭結束,而說「炮仗響」,是昆明老百姓的機智。那麼,昆明慶祝抗日戰爭勝利的炮仗是何時響起的呢?一般人會不假思索地認為,是1945年的8月15 日。因為,這一天是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的日子,一些國家也以這一天為勝利紀念日。但實際情況未必如此。要弄清這個問題,必須從抗戰勝利消息的傳播說起。
  • 日本戰敗投降,是因為美國投下的兩顆原子彈嗎?說來你可能都不信
    我們都知道,在抗日戰爭時期,為了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我中華兒女皆付出了不朽之代價。經過長達八年的抗戰,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廣播,宣告無條件投降。但關於日本投降的原因,很多人都以為是因為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的兩顆原子彈造成的。但真的是這樣嗎?說來你可能都不信。造成日本投降最直接的原因應該是蘇聯出兵東北!
  • 微博帳號「直播」了8年抗戰終於迎來勝利,網友:真·歷史教科書
    今天(8月15日),一張刊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新聞剪報在微博熱傳,讓人們驚嘆的不是這張泛黃的《大公報》有多珍貴,而是這篇微博的發布者@抗戰直播 連續8年的堅持:從2012年7月7日至今,其微博共發布34000多條抗戰記錄,終於在今天,「直播」到了抗戰勝利的日子。「辛苦了博主!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 今天抗戰勝利紀念日,每個中國人都該銘記!|中國抗日戰爭|雲南|抗戰...
    2020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是所有中國人都必須銘記的日子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登上美軍「密蘇裡號」軍艦籤署了無條件投降書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裡」
  • 兩顆原子彈讓日本投降?日本騙了世界70年,重新認識這段真相
    從日本的歷史檔案來看,1945年8月最重要的不是8月6日,而是8月9日。8月6日,廣島被扔原子彈;8月9日,長崎被扔原子彈。  8月9日那天,由六名日本最高政府成員,組成的最高委員會召開內閣會議。在這場會議上,他們第一次認真討論了無條件投降,在此之前日本軍國主義者從未想過無條件投降。
  • 日本為何會被原子彈轟炸兩次?日本投降的原因真的是原子彈轟炸嗎
    原子彈是人類歷史上威力最大的武器,而在戰爭中使用的原子彈卻只有兩顆,它們分別轟炸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那麼為什麼美國要轟炸兩次日本呢?難道一顆原子彈的威力不足以讓日本投降嗎?而其實美國打算投放更多原子彈的,只不過日本在第二顆原子彈爆炸之後就選擇了投降。而日本在被炸了第二次之後才選擇投降的原因中,被人討論最多的就是,日本認為美國沒有第二顆原子彈。1945年7月發表的《波茲坦公告》中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但是日本卻想要投降的更加「體面」一些,想獲得更多有利的投降條件:想保住日本獨立;想保住天皇;想要戰犯不被審判。
  • 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讓歷史照亮人類的明天
    勝利——中華民族命運的歷史轉折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終戰詔書」的形式宣布無條件投降。6天後的8月21日,湖南芷江,日本降使向中方代表交出在華兵力部署圖,接受了令其陸、海、空三軍繳械投降的命令備忘錄。
  • 如果日本在原子彈的轟炸下仍然不投降,美國接下來會有怎樣的行動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國分別向廣島和長崎投擲一枚原子彈,原子彈巨大的殺傷力瞬間使這兩座城市化為灰燼,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無條件。當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難道1945年日本是真的害怕原子彈巨大殺傷力投降的嗎?我並不怎麼認為,原子彈並不是導致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而只是加速日本無條件投降罷了!為何我會這麼認為?
  • 抗日勝利後,日本還霸佔著中國的一塊土地,中國:打回來
    抗日勝利後,日本還霸佔著中國的一塊土地,中國:打回來文/江南煙雨夜行人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侵佔了我們的國家,為了保護我們的家園,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出現了很多的英雄,這些英雄為了國家默默地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 抗戰勝利後中國為何沒在日本駐軍?
    抗戰勝利後中國為何沒在日本駐軍? 來源:  羊城晚報準備派駐日本的中國佔領軍第67師在上海集訓  一    參加中國駐日佔領軍先遣隊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向盟軍投降。根據《波茨坦公告》的規定:日本投降後,盟國派遣佔領軍,在日本要地實行佔領,監督其解除武裝(只保留警察武裝)和降書的具體實施。    國民政府最終選定陸軍第67師作為中國駐日佔領軍,67師有3個團,計14500人。中國駐日佔領軍的駐防地以愛知縣為中心,加上靜岡和三重兩縣。師部設在愛知縣的首府名古屋市,隸屬美軍第八軍指揮。
  • 「無條件的愛存在嗎」它到底是什麼意思
    —— Stephen Kendrick, The Love Dare生活中,總能聽到許多人談論「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愛」總是被奉為「真愛」,甚至是最至高無上的「愛」。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是,在穿越重生種田總裁等小黃文的世界之外的這個現實世界裡,」無條件的愛「真的存在嗎?
  • 廣東湛江龐氏宗祠:記錄日軍洽談投降籤約
    責任編輯: 龐階仍(左)、龐聚仍(右)老人接受採訪 周益臻 攝   中新網湛江9月1日電(梁盛 周益臻 王德斌)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 青浦抗戰史永垂史冊!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全面發動侵華戰爭,抗戰全面爆發。上海淪陷後,青浦成為敵佔區。但是具有光榮鬥爭傳統的青浦人民,前僕後繼,英勇戰鬥了整整八年,猶如一把鋼刀插在敵人的心臟裡,加速了日偽反動派的失敗與滅亡。最後,同全國人民一道,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今天讓我們來回顧這段刻骨銘心的歷史,以史為鑑,繼往開來。
  • 14年抗戰僅此一例,老百姓集體搶劫日軍,日本鬼子還不敢反抗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在廣播中向全日本的民眾宣告,將採取無條件投降,於9月2日在密蘇裡號舉辦了投降籤字儀式,由此宣告我國的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對於抗戰,我們記住了他們殘的種種惡行,是我們至今不能原諒的。
  • 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戰勝利的關鍵
    抗戰時期,由於國民黨頑固派存在投降、分裂、倒退的危險,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實行又聯合又鬥爭的政策。所謂聯合,就是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儘量爭取國民黨內外的愛國力量。所謂鬥爭,就是針鋒相對地同頑固派的反共摩擦挑釁、妥協投降陰謀作鬥爭,使它投降投不了、反共反不成,繼續留在抗日陣線內。最典型的是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的三次反共高潮。可以說,中國共產黨有理有節的鬥爭,有力地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 今天是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這些數字和名字,我們不能忘記!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登上美軍「密蘇裡號」軍艦籤署了無條件投降書。你知道為什麼是9月3日嗎?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裡」號戰列艦上舉行。圖為日本陸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前排右)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新華社發日本代表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中、美、英、蘇等9國代表相繼籤字,接受日本投降。
  • 抗戰勝利後中國海軍接收日本賠償艦艇史
    中國海軍獲得日本驅逐艦丹陽號(原名雪風號) 筆者前作《放棄對日索賠真相:國共兩黨政治角力產物》,提到日本投降後中國最終贏得了14個艱苦抗戰的勝利。以此收復失地和海疆;並積極參與了同盟國解除日本武裝的行動,其中最具實際成效和象徵意義的就是分配接收日本殘餘艦艇,這對強大的美,英,蘇,法等國,價值不大;但對中國卻具有很大的意義。 1945年10月11日,國民政府就首先提出接收日本本土殘餘海軍艦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