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惡的報應:無條件投降後日本海軍的殘存艦艇(中)

2021-01-13 騰訊網

(接上期)四. 殘存艦艇簡述——其他港口

1. 開戰前日本聯合艦隊的象徵、屬於海軍假日時期所謂「七巨頭」的長門號戰列艦是日本投降時唯一具備航行能力的戰列艦。長門在1944年雷伊泰灣海戰被擊傷後,回到東京灣的橫須賀港口停泊修理,再也未能航向遠海。1945年4月降為預備艦,7月18日在美軍轟炸中被炸彈命中,連艦長和副艦長都在指揮室中被炸死。不過因為防護比較厚實,輪機艙、彈藥庫等核心區域並未受損。

戰敗時系留港口的長門號

2. 鳳翔號輕型航母。日本一直自詡1922年完成建造的鳳翔號是世界上最早的專門用途的航母,不過鳳翔和英國的競技神號誰才是真正的第一一直存在爭議。這艘老艦到20世紀30年代末已經無法起飛重量更大的新式艦載機,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基本是在後方「打醬油」,1942年中解除作戰任務成為訓練艦。1945年3月在吳港空襲中被幾枚輕型炸彈炸壞了飛行甲板,不過尚能航行。在躲過7月24日的再次空襲後,鳳翔號疏散到北九州地區的門司停泊,直到日本投降。

1945年尚能開動的鳳翔號

3. 笠置號中型航母。屬於雲龍級的4號艦,於1943年4月開工,1944年秋開始舾裝,1945年4月因為戰局緊張、原料缺乏停工,完成率超過80%。該艦如同廢鐵般系泊在佐世保港,無航行能力,最後居然因為內部雨水淤積過多導致艦體傾斜。

傾斜的笠置號

4. 生駒號中型航母。屬於雲龍級6號艦。1943年7月開工,1944年底下水後停工,未進行進一步舾裝,完成率僅60%,該艦在戰爭結束時停泊在神戶地區的池田灣。比較黑色幽默的是,因為數據計算失誤,生駒號在塗裝艦體迷彩時,居然把迷彩顏料塗到了本該塗成紅色防鏽漆的水線以下。

迷彩塗刷錯誤的生駒號航母

5. 隼鷹號中型航母。屬於飛鷹級中型航母的2號艦,在戰爭爆發前利用大型豪華郵輪改造而來。在20世紀30年代日本就已經在準備對美作戰,許多大型民用船舶的建造都得到海軍的資助,在新建時就為改造成軍艦做了準備。隼鷹號在1944年12月被美軍潛艇打成重傷,掙扎著返回佐世保港,經過嚴密偽裝後一直撐到了戰爭結束。隼鷹號滿載排水量2.8萬噸,是日本投降時擁有的噸位最大的航母。該艦輪機雖然受了傷,但仍可憑單軸慢速推進。

戰敗後仍能單軸推進的隼鷹號

6. 伊吹號輕型航母。1943年由中止建造的伊吹號重巡洋艦(最上級重巡的改進版本)改建而來。1945年3月因戰局惡化停建,以80%的完成度迎來了日本投降的時刻。

伊吹號航母

7. 高雄號重巡洋艦。屬於高雄級重巡首艦,也是同級4艘姊妹艦中唯一「倖存」到戰爭結束的。1944年10月該艦在巴拉望水道被美軍潛艇擊傷,隨後掙扎回到汶萊港維修。隨著太平洋上美軍封鎖的加劇,高雄號再也沒能返回日本本土,只能轉移到新加坡停泊。1945年7月,英軍出動袖珍潛艇將高雄號炸癱。最終高雄號以十分破敗的姿態迎來了戰敗。

高雄號在1945年塗刷了迷彩

8. 妙高號重巡洋艦。為妙高級重巡洋艦首艦,是同級4艘姊妹艦中唯一「倖存」的。妙高號在1944年10月的錫布延海之戰中被魚雷炸傷,隨後返回汶萊搶修。12月底,該艦又轉移到新加坡進行進一步維修,最終在實裡達港迎來戰敗,與高雄號一起被英軍接收。

英軍拍攝的妙高號,可見也施加了迷彩

9. 酒匂號輕巡洋艦(匂讀如匈)。是阿賀野級輕巡洋艦的4號艦,完工於1944年底,是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完成的最後一艘大型軍艦。因為戰局急轉直下,酒匂號根本沒有遠洋作戰的機會,從誕生之時起就「宅」在吳港。為躲避美軍空襲,該艦在1945年春轉移到舞鶴港,最終以近乎完好的姿態迎來了戰敗。

酒匂號在戰敗時狀態完好

10. 伊400號和伊401號潛水航母。屬伊400型的1號、2號艦。1945年7月,兩艦與伊14號潛艇共同編成所謂「神龍部隊」,從大湊港出發,目標是潛航到中太平洋地區,用艦載機轟炸美軍在烏利西環礁的航母基地。但在到達攻擊陣位以前潛艇就收到了本土發來的戰敗電報。兩艦隨後上浮打出白旗返航,途中銷毀了全部機密文件,並將魚雷和艦載機都扔到了海裡。1945年8月29日在三陸海域向美軍驅逐艦、潛艇投降,並在其押送下繼續返回本土。伊400號停泊佐世保港,伊401號停泊橫須賀港。搭乘伊401的「神龍部隊」指揮官有泉龍之介大佐在靠岸前用手槍自殺。

伊400號返回港口

日軍投降時殘存的大型艦艇已經全部簡述完畢。驅逐艦、海防艦等中小型艦艇因為數量太多,僅選取幾個典型例子進行介紹。

美軍艦載機拍攝的大和號最後一戰,擔任護航的雪風號卻得以從激戰中倖存

1. 雪風號驅逐艦。屬於陽炎級驅逐艦8號艦,是二戰中日本海軍著名的「祥瑞艦」,歷經多次血戰卻幾乎全身而退。該艦是全部甲型驅逐艦——包括19艘陽炎級驅、10艘朝潮級、19艘夕雲級——中唯一「倖存」到戰後的。1945年4月雪風號伴隨大和號戰列艦特攻出擊琉球海面,遭到美軍艦載機大編隊攻擊。大和號和多艘戰艦被擊沉,但雪風號在打撈倖存者後安全地回到佐世保港。進行短暫修整後,雪風開到舞鶴港停泊。出海水道被水雷封鎖後,雪風和其他友艦在港口內頻繁機動躲避美機的密集空襲。不少艦艇都被擊沉或是重創,但雪風號直到戰爭結束也只是受了輕傷,顯示出全艦官兵的高超作戰技巧。

雪風號著名的一張「標準照」

2. 涼月號防空驅逐艦。屬於秋月級防空驅逐艦3號艦。秋月級是日軍在1940年開始建造的新艦,主要伴隨航母機動部隊執行防空任務,即所謂的「對空直衛艦」。該級驅逐艦擁有8門性能優秀的100毫米高平兩用火炮,總噸位達到2700噸,體型巨大直逼輕巡洋艦。涼月在1945年4月參與大和號特攻作戰,被美機炸成重傷後掙扎著逃回了佐世保港。因無法得到妥善維修,涼月喪失了行動能力,只能系留在岸邊充當防空炮臺使用。美軍在戰爭結束後佔領港區,發現涼月的全部火炮都搖到俯角低垂,完全一副敗軍之將的模樣。

涼月號驅逐艦

3. 冬月號防空驅逐艦。屬於秋月級防空驅逐艦8號艦。1945年4月參與大和號戰列艦特攻作戰並被炸傷,隨後返回佐世保港搶修,尚具備航行能力。冬月在戰爭最後階段又疏散到北九州的門司港。比較尷尬的是,到戰敗時刻都狀況尚好的冬月卻在日本投降5天後倒了大黴:在港口水道壓上了一枚水雷被炸成重傷,宣告報廢。

4. 春月號防空驅逐艦。屬於秋月級防空驅逐艦9號艦。在該艦服役的1944年底,日本海軍已經基本喪失了遠洋艦隊作戰能力,遂編入護衛艦隊擔任日本近海船隊的護航任務,到戰敗時刻都完好無損。

被繳獲的宵月號

5. 宵月號防空驅逐艦。屬於秋月級防空驅逐艦10號艦。該艦1945年1月服役,短暫的作戰生涯十分曲折和「精彩」。宵月號2月在橫須賀利用全部對空火力向來襲的美軍艦載機猛烈開火,自稱擊落了兩架美軍F6F地獄貓戰機。2月底加入吳鎮守府建制,後來在訓練中輪機發生故障,3月在維修中仍以猛烈的對空火力對抗美軍的空襲。4月因狀況不佳未能參加大和號特攻行動,5月曾利用100毫米高炮直接射擊從四國島方向飛來、轟炸吳市的美軍B-29轟炸機群。6月出海行動中被水雷炸傷,返回吳港搶修。在維修時宵月又捲入了7-8月激烈的防空戰,與美軍艦載機、B-29轟炸機多次交手,但戰果未知。為準備即將開始的本土決戰,基本喪失航行能力的宵月號又被拖到了吳港以外,在東能美島南端的入江島停泊隱蔽,扼守進入吳港的水道,防備美軍由此登陸。宵月的船員們沒有見到美國軍艦和士兵,卻看到了8月6日在廣島升起的蘑菇雲。

6. 夏月號防空驅逐艦。屬於秋月級11號艦,於1945年4月完工,是最後一艘建造完成的秋月級。該艦的經歷可以說是既不幸又幸運:服役後不到兩個月就壓上水雷被炸成重傷,但因此也得以在佐世保船廠內維修,一直躲到戰敗。

7. 花月號防空驅逐艦。屬於秋月級12號艦。1944年底完工後很少參與作戰任務。1945年拆掉艦尾的深水炸彈投擲裝置,搭載回天自殺魚雷,與其他幾艘進行了類似改裝的友艦編組為所謂「挺進隊」。不過還來不及出動日本就戰敗了,以近乎全新的樣貌被美軍繳獲。

8. 潮號驅逐艦。屬於吹雪級特型驅逐艦20號艦。1944年10月參加雷伊泰灣海戰,11月被美軍戰機炸傷動力裝置,返回橫須賀港。後因傷勢過重且缺乏維修部件,潮只能趴窩在港口充當浮遊防空炮臺,在美機空襲中用高炮火力掩護長門號戰列艦。潮號是參與偷襲珍珠港的全部日本驅逐艦中唯一「倖存」到戰敗的。

潮號驅逐艦

9. 響號驅逐艦。屬於曉級驅逐艦2號艦。在戰爭中多次受傷,也得以躲過多次毀滅性大戰。1945年4月伴隨大和號特攻出擊後不久輪機故障,遂返回吳港躲過一劫。後轉移到舞鶴港,1945年夏又轉移到新潟擔任海上護航任務,以近乎完好的面貌迎來了戰敗時刻。

戰爭中的響號驅逐艦

10. 部分級別的海防艦。基本排水量870噸的擇捉型海防艦在戰時共建造14艘。到日本戰敗時,其中7艘戰沉,2艘重傷,5艘基本完好;御藏級海防艦共建造8艘,4艘戰沉,1艘重傷,3艘完好;日振型(甲)海防艦共建造9艘,4艘戰沉,存活5艘;第1號型(丙型)海防艦,計劃建造132艘,戰敗時完工53艘,12艘處於半成品狀態,26艘戰損,其餘「倖存」……

日軍海防艦

11. 部分級別的驅潛艇、敷設艇(即海上布雷艇)、哨戒艦等。基本排水量420噸的第28型驅潛艦,共建造34艘,到戰敗時還剩8艘;測天型敷設艇,建成14艘,沉沒9艘,重傷1艘,完好4艘;第34號型哨戒艇,建造9艘,沉沒7艘,兩艘重傷喪失行動能力;哨戒特務艇第1號型到戰敗時完工27艘,另有20艘正在施工。因為施工日期太晚,在戰爭中只有1艘被擊沉……

美軍在船廠繳獲的大量海龍型潛艇

12. 特殊海戰兵器。海龍型微型潛艇是日本在1944年開始研製的一款特殊武器,排水量僅19噸,乘員兩名,被日本稱為「豆潛艇」。海龍可以在艇外通過滑軌的方式攜帶兩枚450毫米口徑魚雷,利用隱蔽優勢偷襲敵軍戰艦。還有一種攻擊方式則是自殺性特攻:在艇內攜帶大量炸藥撞向美軍戰艦。1945年春開始,日本不少造船廠開始加速生產海龍,其中以佐世保廠為最多,在戰敗前總計建成250艘,另有200餘艘半成品正在施工。如果「本土決戰」真的發生,想必這些海量「特殊兵器」會給美軍造成極大的麻煩——不過給日本人自己造成的損失恐怕會更大。另外,從1944年開始,日本大量工廠開始投產所謂震洋式木質快艇。這種摩託艇的攻擊方式相當直接:在船頭放置大量炸藥,成群部署在海岸隱蔽處,等敵軍登陸艦隊出現後用「艇海戰術」大肆出擊,撞向敵艦同歸於盡。不過比起回天魚雷、櫻花炸彈之類的特攻武器,震洋艇因為是半開放結構,乘員在最後時刻有可能跳海逃生。到投降時刻,日本已經建造了6000餘艘震洋艇,這些自爆快艇在錨地或者倉庫堆積如山,大部分未能投入戰鬥就被美軍繳獲。

五. 最後任務——掃雷作戰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日本海軍在太平洋上肆虐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但其殘部在美國佔領軍的指揮下卻並未徹底解散,而是編為掃雷部隊(日語稱為掃海部隊)清理日本港口和沿岸地區的大量水雷。這樣的準作戰任務,既是舊日本海軍戰史的延續,又開啟了日本海上力量重建的序章。海上保安廳和後來的海上自衛隊,正是以這支掃雷部隊為雛形發展而來的。

日本是個島國,大部分戰略物資甚至是生活必需品都要依靠海運。1944年,美軍就研究了歐洲戰場水雷戰的經驗,開始策劃對日本列島進行水雷封鎖。1945年初,在戰略轟炸愈演愈烈之時,代號為「飢餓作戰」的對日水雷封鎖行動拉開了序幕。美軍意圖通過空投水雷的方式,徹底破壞日軍港口和航線,斷絕日本本土的物資輸入。如此一來,或許美軍不用登陸日本就可以摧垮其戰爭潛力,用最低的成本贏得戰爭。

B29執行布雷任務

比如火攻東京的烈焰呼嘯,「飢餓戰役」卻是靜悄悄的。1945年3月27日,美軍B-29轟炸機首次在夜色中向九州海域投下了數百顆水雷。第二天,排水量近萬噸的聶津丸號貨輪就被炸成重傷,隨後幾天又有數艘貨船受損。下關海峽和瀨戶內海的航運受到嚴重威脅。

日本全國式的本土決戰計劃,讓美軍決定最大限度摧垮日本戰爭潛力

見到水雷展現出的巨大威力後,美軍再接再厲,發起了規模更大的布雷行動。到日本戰敗,「飢餓作戰」一共進行了5期。1945年3月—5月是第一期,B-29重點對下關海峽、吳港、佐世保、廣島灣等地進行布雷,意圖切斷日本海軍殘餘艦艇可能的出海通道。1945年5月3日—12日為第二期,布雷重點轉封鎖工業區的海運路線,除了繼續在瓶頸一般的下關海峽布雷以外,B-29還光臨了東京、名古屋、神戶、大阪等地區的港口,總計投下1422顆水雷。

5月13日—6月6日展開的第三期布雷行動,以及6月7—7月8日展開的第四期布雷行動,美軍一直加強對下關海峽的魚雷封鎖,並把布雷的範圍延伸到了本州島西部、北部的諸個港口和九州的大部分港口。第5期從7月8日開始一直持續到日本無條件投降。

整個「飢餓作戰」期間,B-29總計向日本沿海布設了1.2萬餘枚水雷,出動架次僅佔B-29總出動架次的不到6%。但其作戰效能極其顯著,日方資料承認水雷封鎖讓其本土工業陷入到「潰滅」的絕境,如果戰爭繼續打下去,10%以上的日本人將死於饑荒。(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抗戰勝利後中國海軍接收日本賠償艦艇史
    中國海軍獲得日本驅逐艦丹陽號(原名雪風號) 筆者前作《放棄對日索賠真相:國共兩黨政治角力產物》,提到日本投降後美方針對中國方面的意見,特於1月28日發出照會:日本大量艦船現均從事於遣送,掃雷及其他有關執行日本投降之工作,俟其結束上述工作時,最高統帥即將據情報告美國政府,屆時美國政府自當與各有關國家政府洽商,將日本艦船平均分配於英,蘇,中,美4國,美國國務院希望知悉中國政府對上述程序是否同意。
  • 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軍銜最高的將領是哪一位?
    有軍事愛好者提問,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軍銜最高的將領是哪一位?很多人都答對了一點點,但不完整。因為日本無條件投降時,有四位元帥軍銜的將領,分別是陸軍元帥寺內壽一、杉山元、畑俊六和海軍元帥永野修身,答一兩個人當然不算完全正確了。還有人答是山本五十六和古賀峰一,那就錯得有點離譜了。這兩個人雖然是元帥軍銜,但死於日本投降以前。
  • 抗戰勝利後,日本的無條件投降真的是「無條件」嗎?別想得太簡單
    當日,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對中國實行無條件投降。無條件投降,聽起來是中國大獲全勝。但當我們走進歷史,細細揣摩當年的投降詔書時,就會發現,投降詔書通篇都沒有投降兩字。從日本天皇的語氣中不難發現,他不僅沒有一絲懺悔之意,甚至對於法西斯戰爭和軍國主義還頗有維護。是什麼原因能夠讓日本無條件投降呢?這一切自然離不開「利益」二字。
  • 海軍遠洋艦艇數量PK,日本只有41艘,中國完美逆襲是日本的1.5倍
    日本海自面對中國海軍已經無力對抗,為了改善在艦船數量和戰鬥力方面的劣勢,日本海上自衛隊加速了護衛艦的建設。即使如此,中日海上實力差距仍不會縮小,反而在不斷擴大。曾經日本海軍對中國海軍有壓倒性優勢,現在中國海軍在數量上超過了日本。
  • 1945年日本投降,國民黨九十四軍接收其軍械物資
    1945年8月,侵華日軍投降後,接收與繳械問題已迫在眉睫。為爭奪勝利果實,蔣介石一方面命八路軍、新四軍原地待命,一方面急調國民黨九十四軍由廣西柳州空運至上海,設立受降區,接受上海等地日軍投降,大量接收敵偽軍火物資。
  • 日本自稱亞洲第一海軍,俄專家:若面對中國,能抗一小時就不錯了
    日本是其中第一個意識到和西方國家差距的國家,在經過了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一躍也成為了列強之一,開始了侵略和擴張。眾所周知,二戰是法西斯軸心國發動的侵略戰爭,其中日本主要在亞洲地區進行侵略,中國就是最大的受害國,在經過同盟國英勇的抗爭之後,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也隨之結束。戰後,日本被美軍進駐,並不被允許擁有自己的軍隊。
  • 比大和還厲害的日海軍王牌潛艇,航程繞地球一圈半,能起降飛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短短的6年出現了很多我們印象深刻的武器,比如德國的虎式坦克,蘇聯的喀秋莎,美國的野馬戰鬥機,以及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說道日本海軍的王牌艦艇,人們只知道大和號,殊不知大和號並不是日本海軍唯一的王牌,日本海軍真正的王牌是伊400大型載機潛水艇。
  • 日本投降的前一天,他策劃了一場陰謀,幸好沒有得逞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標誌著二戰這場浩劫的落幕。但是,對於宣布投降的前一天,日本國內究竟發生了些什麼,卻鮮有人了解。 1945年8月14日,裕仁天皇已經下定了投降的決心,並率先向國內的日軍宣布了這一決定。儘管裕仁天皇已經任命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和海軍大臣米內光政來安撫躁動的士兵,但是失望不滿的情緒依舊瀰漫著日軍軍營,更有的狂熱分子直接坐到地上號啕大哭。 除了這些失落的士兵,還有的人則已經咬牙切齒,絕不讓投降這種事情發生,比如畑中健二。
  • 如果日本在原子彈的轟炸下仍然不投降,美國接下來會有怎樣的行動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國分別向廣島和長崎投擲一枚原子彈,原子彈巨大的殺傷力瞬間使這兩座城市化為灰燼,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無條件。當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難道1945年日本是真的害怕原子彈巨大殺傷力投降的嗎?我並不怎麼認為,原子彈並不是導致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而只是加速日本無條件投降罷了!為何我會這麼認為?
  • 日軍投降時650多萬軍隊在同盟國六大受降區分布,向中國軍隊投降131萬
    (2)臺灣第10方面軍日軍第10方面軍在臺灣投降時,兵力有12.808萬人,另有海軍4.6713萬人。(3)在越南河內投降時,第38軍3.0081萬人。★綜合,日軍在中國戰區受降區共有投降日軍陸軍121萬多,海軍9.6113萬人,合計131萬餘。注:一般數據為128萬是沒算越南的第38軍。
  • 狂虐日軍的超級戰艦,進駐日軍東京灣,見證日本的投降
    文|老白219 戰列艦中的佼佼者本期是戰列艦系列的第二期,當年而戰時期,美軍一艘戰列艦戰列艦從1941年至1945年航行在遼闊無垠的西太平洋上,參與了一場又一場曠日持久的殘酷血戰並且在戰爭末期,日本在密蘇裡號主甲板上舉行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儀式,這款戰列艦就是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也是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見證日軍投降的超級戰艦密蘇裡號戰列艦的標準排水量為44560噸,滿載排水量55710噸,航速為31節,可以說是當時最出色的幾款戰列艦之一。
  • 兩顆原子彈讓日本投降?日本騙了世界70年,重新認識這段真相
    而這時最高會議上討論無條件投降,已經開始好幾個小時了。  也就是說,8月9號,日本最高會議先認真討論了「無條件投降」,然後才發生了長崎原子彈轟炸。長崎原爆,不是日方無條件投降的直接原因。  那麼是廣島嗎?  8月6號,廣島被原子彈轟炸,是因為這個日本才投降的嗎?  但很奇怪,8月6號廣島原爆,過了整整三天日本才開始認真討論無條件投降?
  • 抗戰勝利後中國海軍收復南海史記
    請支持原創,轉載註明史料來源:抗戰史記江陰海戰英勇戰鬥的中國海軍二.中國海軍窘境被迫暫時擱置收復南海諸島1945年8月,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海軍迅速完成了大陸及臺澎各區的受降,接受。但是由於戰時受損嚴重,中國海軍短時間內無力收復曾被日軍佔領的南海諸島。
  • 美海軍將領:10-15年後四分之一美海軍艦艇是無人戰艦
    【環球網軍事頻道】據美國《防務新聞》(Defence News)網站報導,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麥可·吉爾迪上將在海軍水面艦艇年會(Surface Navy Association’s annual conference)上表示,按照美國海軍無人系統研製新計劃,10到15年後,美國海軍中無人艦艇所佔比例將達到
  • 走進海軍大連艦艇學院:「硝煙」瀰漫的「搖籃」
    學員宿舍編成30個模擬艦,走廊布置成艦廊,學員必須按照艦廊通行的規則穿行;「兩舷」各個房間依次以「艙」命名;值班室響起的是艦用電鈴,牆上小黑板記錄的是艦艇值班規範用語;教學樓裡的電子顯示屏,顯示的是當日浪高、潮高…… 學員旅的幹部很多是來自海軍艦艇的基層軍官,他們告訴新學員,在兩個月的入學教育和訓練中,值班室的艦用電鈴隨時可能響起,緊急集合、列隊,行李、背包、水壺,一樣都不能少
  • 水面艦艇的艦徽:體現了海軍的特色海洋文化
    艦徽,是海軍水面艦艇的標誌,在中國海軍中,艦徽一般用於護衛艦、驅逐艦、補給艦等二級以上艦艇,通常會將艦徽懸掛布置在艦艇會議室或指揮室,甚至艦艇內部寬敞些的走廊醒目位置上。近年來,隨著海軍對外交流的日臻頻繁,已將艦艇上的艦徽複製品,常用於對外交往活動時的饋贈禮品,通常由艦艇艦長、政委等主官代表所在的艦艇,將小比例的艦徽圖案置於木盾上贈送外軍,或艦艇訪問靠泊軍港所在友好城市的政府部門等。
  • 初冬踏波訪扶桑:人民海軍艦艇首次訪日獨家報導
    10時整,穿著07式海軍春秋常服的海軍南海艦隊副司令員肖新年少將健步走出隊列,邁著標準的軍人步伐,用最莊嚴的軍姿,完成了他38年軍旅生涯中一次不同尋常的報告。「副司令員同志,出訪日本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深圳』號飛彈驅逐艦準備完畢,請示啟航。」「啟航!」代表海軍首長、機關專程到碼頭送行的海軍副司令員張永義中將簡潔、宏亮的命令,響徹在整個軍港。
  • 2019軍校招生簡章第一站: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建校69年來,為人民海軍培養了5萬餘名軍政指揮軍官、80%以上的艦艇長、近200名共和國將軍,被譽為「海軍軍官搖籃」。學院定位為高等教育院校,主要承擔水面艦艇生長軍官高等教育任務。同時承擔生長軍官任職培訓,現職軍官基本培訓、輔助培訓,研究生教育,預選士官培訓,外軍留學生培訓等任務。
  • 中國海軍實力究竟如何?曾落後日本20年,如今局勢已徹底扭轉
    既然是一個島國,那日本肯定會注重海軍發展,日本海軍起步很早,曾經的日本帝國海軍早在明治五年,也就是公元1872年,就已經正式建立,並且在好幾場大戰中,都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當時的日本海軍力量可是處於一個十足的上升趨勢,在二戰中更是達到巔峰狀態,而中國的海軍一度落後日本20年。那麼,如今的中國海軍實力究竟如何呢?下面咱們一起來看一下。
  • 二戰最倒黴的英軍飛行員,日本投降當天與日軍空戰,倒在黎明之前
    (四葉片螺旋槳的海火MK3型,是後期英軍航母上的艦載戰機主角) 最後的空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日軍向盟軍無條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