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徽,是海軍水面艦艇的標誌,在中國海軍中,艦徽一般用於護衛艦、驅逐艦、補給艦等二級以上艦艇,通常會將艦徽懸掛布置在艦艇會議室或指揮室,甚至艦艇內部寬敞些的走廊醒目位置上。
近年來,隨著海軍對外交流的日臻頻繁,已將艦艇上的艦徽複製品,常用於對外交往活動時的饋贈禮品,通常由艦艇艦長、政委等主官代表所在的艦艇,將小比例的艦徽圖案置於木盾上贈送外軍,或艦艇訪問靠泊軍港所在友好城市的政府部門等。
艦徽,可謂艦艇的一張名片,也是海軍文化成熟以後的外在體現,其起源可追溯之風帆纜繩的戰艦時代,最早是用來識別的作用,此後,逐步演繹出個性化的表達。
我海軍最初接觸到的外軍艦徽,是在1980年5月18日,紐西蘭海軍「莫諾威」號打撈船企圖靠近中國從西部沙漠地帶向西太平洋發射東風-5洲際飛彈彈頭濺落水域,被我海軍護航編隊中的北海艦隊051型驅逐艦108「西寧」艦所攔截,未能進入試驗區海域。
雙方可謂「不打不相識」,紐西蘭海軍「莫諾威」號打撈船二副乘小艇,靠上了108「西寧」艦,贈予我海軍一枚艦徽、一頂帽子和介紹該艦情況的信封;我海軍108「西寧」艦艦長代表108艦,則回贈了紐西蘭海軍一箱青島啤酒,從而拉開了我海軍對外交流的序幕,當時,我海軍所有的護衛艦、驅逐艦都沒有艦徽,也沒有介紹艦艇的小冊子或宣傳畫。
隨著我海軍外訪機會越來越多,頻率越來越高,艦徽、艦帽、紀念封等,作為一種海軍之間交流的文化載體,越來越多地進入了我海軍的視野,擁有與之對等的艦徽、艦帽、紀念封等交換物,也成了海軍走出國門,駛向遠海靠泊時的需求。
東海艦隊,有「海上鐵拳」稱號擁有4艘俄制現代級驅逐艦、2艘054型護衛艦以及2艘054A型護衛艦的某驅逐艦支隊,率先在全海軍中完成了一件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的大事,對所轄的4驅4護進行了統一的艦徽設計,堪稱為海軍發展史上第一批標準化艦徽。
「海上鐵拳」某驅逐艦支隊的4驅4護8艘水面主戰艦艇,其艦徽在外觀上全都採用了盾形,圖案則借鑑了外艦紋章文化,體現了艦艇的作戰使命任務,可謂非常新潮,據此,引領了我海軍水面艦艇艦徽的新風尚。
聞此信息以後,其他兄弟單位爭相仿效,前來取經考察觀摩,在海軍內部非常有影響力,並具備了一定推廣的參考價值,影響了我海軍水面艦艇艦徽外觀、式樣的發展。
隨即,我海軍的艦徽設計從各艦自行設計到逐步統一,通過參考和借鑑,少走了許多歪路,趟出了一條具備我海軍特色的艦徽設計之路,初步形成了航母、潛艇以圓型艦徽為主;驅逐艦、護衛艦以盾形艦徽為主,補給艦、偵察船等以橢圓形艦徽為主,同時包容部分不規則圖形,兼具個性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