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海軍軍事文化創新發展與啟示

2020-12-04 人民網

人民海軍67年發展是一部波瀾壯闊的事業輝煌史,也是一部獨具特色的新型海軍軍事文化創造與發展史。67年來,人民海軍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始終把建設具有海軍特色先進軍事文化擺在重要地位,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面向海洋,立足軍事鬥爭準備與自身建設實際,精心培育,銳意進取,創造出緊貼官兵實際、反映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軍事實踐的燦爛軍事文化,為人民海軍建設和履行使命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

一、人民海軍先進軍事文化創新發展歷程

1949年4月23日,人民海軍在解放戰爭炮火硝煙中誕生。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中央軍委對這支人民海上武裝力量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指導,不僅確立了海軍作為「軍種」的戰略地位,就海軍裝備建設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而且對海軍立足自身實際形成海軍特色的建軍路線、制度和優良傳統提出了極具指導意義的思想,發出了「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的號召。1953年2月,毛澤東視察海軍部隊號召海軍官兵要「愛艦愛島愛海洋」。黨中央、毛澤東的關懷與指示,對形成人民海軍軍事文化發揮了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

海軍黨委全面貫徹毛澤東海軍建設思想,把軍事文化建設作為一項戰略任務給予高度重視。海軍領導機構成立伊始,海軍司令員蕭勁光就明確指出:要建設強大的中國人民海軍,在物質上固然重要,尤其要注意建設我們的思想,形成海軍戰鬥精神和作風。[2]海軍軍事文化建設的自覺意識迅速轉化為實踐創造過程。針對海軍部隊人員身份背景複雜,思想狀態各異的狀況,海軍黨委對所屬人員加強毛澤東軍事思想教育,結合近代中國坎坷命運詮釋毛澤東「建立強大的海軍」思想的深遠意義,為新型海軍軍事文化建設找到了努力方向。通過廣泛開展「愛艦愛島愛海洋」教育,形成了人民海軍官兵秉持的價值觀內核和海軍軍事文化精髓。經過「萬山海戰」等一系列戰鬥洗禮和廣泛開展的以刻苦學習,掌握技術和戰術技能為旨歸的學習運動,鑄就了海軍官兵英勇善戰、敢打必勝,艱苦創業、鑽研技術,團結一致、同舟共濟的戰鬥精神和作風。實踐證明,伴隨著人民海軍創建步伐,立足於海軍官兵實踐,以「三愛」價值追求為核心、以建軍路線為引導、以制度建設為保證、以戰鬥作風為表徵的海軍軍事文化也逐步形成,並為人民海軍迅速成軍和履行使命任務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海軍進入全面建設時期之後,海軍軍事文化建設也與之同步前進。雖然這一時期,海軍軍事文化建設同其他各項建設一樣,受到「左」傾錯誤思想幹擾,但「愛艦愛島愛海洋」的海軍軍事文化精髓和忠誠於黨、服務人民、履行使命的我軍軍事文化本質沒有改變,而且海軍廣大官兵還用研製核潛艇以及「8.6」海戰、崇武以東海戰、西沙海戰的戰鬥精神,彰顯了海軍先進軍事文化的威力,豐富了海軍先進軍事文化的內涵。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海軍全面貫徹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和「建立一支強大的具有現代戰鬥能力的海軍」的指示,使海軍軍事文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圍繞著建設一支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軍隊總目標,海軍以「科技強軍」引領海軍文化建設,明確把文化教育作為加強部隊現代化建設的一項戰略任務,提高科學教育層次,完善育人內容。充分利用海軍部隊大多駐在沿海改革開放前沿的優勢,用祖國一萬八千多公里海岸線上多彩的人文景觀、海疆鬥爭遺址和絢爛的改革成果,滋養海軍軍事文化育人功能;通過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在軍地互動中,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革命軍人。伴隨改革開放東風,人民海軍走出國門,自信地開始了跨文化交流。通過廣泛開展海洋觀教育,伴隨著對「南沙精神」的提煉及「南海島礁衛士——龔允衝」等海軍重大典型的宣傳,進一步強化了海軍軍事文化中護海衛疆的責任意識、使命意識。

世紀之交,國際戰略格局深刻變化,新軍事變革深入發展,海疆形勢波譎雲詭,我國國家利益大大拓展。面對新形勢,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指明了軍事文化在21世紀軍事鬥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進入新世紀新階段,胡錦濤提出我軍新使命,要求「創新發展先進軍事文化」,海軍要在建設轉型中「創新發展具有海軍特色的先進軍事文化」,激發廣大官兵熱愛海軍、建設海軍、獻身海軍的責任感和光榮感,為構建和諧海洋不懈努力。黨的十八大之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習主席提出「努力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的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人民軍隊全面建設指出了明確方向,也為人民軍隊軍事文化建設注入強大動力。海軍黨委以黨的科學理論為指導,推動海軍軍事文化建設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自覺創新的大發展大繁榮時期。一是「以人為本」軍事文化建設思路更清晰。海軍軍事文化建設不僅著眼於官兵以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的全面發展,而且充分發揮官兵的海軍軍事文化建設主體地位和作用。二是服務使命為打贏的文化創新更自覺。軍事文化建設作為提升部隊履行使命任務戰鬥力不可或缺要素,隨軍事鬥爭準備紮實推進。三是基於使命任務、貼近官兵實際的文化建設追求更主動。各具特色的軍港文化、機場文化、龍宮文化、礁堡文化、甲板文化、沙灘文化、校園文化以及出訪文化、遠航文化等百花盛開,異彩紛呈。四是先進軍事文化的傳播渠道更暢通。海軍政工網、部隊區域網和基層水兵網吧相繼開通,進一步拓展了官兵提升文化品質的空間。

人民海軍軍事文化形成與創新發展過程充分說明,人民海軍軍事文化是黨的三代領導核心和胡主席、習主席關懷指引的產物,是海軍黨委科學部署、具體指導的成果,是一代代海軍官兵在建設海軍、履行使命中躬身實踐的結晶,它是人民海軍建設成果的集中體現。

二、人民海軍先進軍事文化的特徵

在海軍廣大官兵軍事實踐基礎上形成的人民海軍先進軍事文化,既表現出遵循軍事文化建設規律而形成的軍事文化共性,又具有基於海軍官兵特定實踐而形成的海軍軍種特點,表現出幾個鮮明特徵。

一是突出的政治性。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我軍性質、宗旨對軍事文化建設的本質要求,也是人民海軍文化建設實踐的自覺遵循。戰略性、國際性軍種的自覺認識,使海軍軍事文化建設把政治性要求放在更高位置。人民海軍軍事文化以學習傳播黨的科學理論為主旋律,以堅定官兵理想信念、培育「三愛」海軍軍事文化精髓和優良傳統為首要任務,以把黨中央、中央軍委決策化為官兵自覺實踐為旨歸,以文化人,塑造讓黨放心、人民可以信賴、國家可賦重任的合格革命軍人。突出的政治性,是人民海軍軍事文化先進性的根本所在。

二是鮮明的戰鬥性。60多年海軍官兵軍事文化創造實踐,始終以培養戰鬥精神、服務履行使命、崇尚我軍榮譽、確保海上打贏為目的。在這一實踐基礎上形成的海軍軍事文化戰鬥旋律十分鮮明。在海軍從無到有、由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進程中,湧現出許多英勇無畏的戰鬥英雄和無往而不勝的英雄部隊。對英雄的讚美和尊崇,以及對勇敢、頑強、拼搏、昂揚戰鬥精神的歌頌和弘揚,充溢於海軍軍事文化各種表現形式,充分體現出人民海軍軍事文化的戰鬥性。

三是強烈的海洋性。海軍是人類認識海洋、開發利用海洋的產物。人民海軍肩負著保衛人民海上和平勞動、維護國家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及海洋國土安全的神聖職責。海軍官兵以海為家、以面向海洋為實踐舞臺,其軍事文化創造融入了海洋文化的元素,展現了海洋文化的精神,傳播的是熱愛和平的中華民族的海洋意識和「但願海波平」、「構建和諧海洋」的民族志向。人民海軍先進軍事文化為當代中華民族海洋文明的旗幟增添了絢爛的色彩。

四是表現形式的多樣性。海軍是綜合性軍種。這一特點,決定了海軍軍事文化內在表現的多樣性。海軍軍事文化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涉及廣泛,富有活力。兵種文化爭奇鬥豔,營區文化異彩紛呈,特色文化靈性湧動,它們和海軍官兵戰鬥、生活息息相關,因而對海軍官兵具有十分強烈的親和力,也使人民海軍先進軍事文化具有無比的張力。

五是內在品質的開放性。開放性是人民海軍先進軍事文化貫徹始終的寶貴品質。從人民海軍創建初期學習蘇聯海軍到今天跨出國門,在廣泛對外交往中進行跨文化交流;從提出「向蘇聯海軍學習」的同時「也要研究敵人,改進自己」(蕭勁光)到充分利用文化交流機會,認真學習借鑑不同國家文明成果,充分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精華,豐富人民海軍軍事文化,反映了人民海軍軍事文化創新發展過程中始終表現出一種開放性的自覺意識和實踐。這種自覺意識與實踐歷經歲月錘鍊,化為了人民海軍先進軍事文化一種內在品質。

人民海軍軍事文化建設上述特點,對人民海軍建設和履行使命任務發揮了重要作用。它是一面精神旗幟,發揮了凝心聚力的作用,引領人民海軍建設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它是潤物細雨,發揮了以文化人的功能,塑造了海軍官兵忠誠於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和愛艦愛島愛海洋的革命軍人高尚品格;它是激昂的戰鼓,激勵著海軍官兵一往無前的鬥志,造就了一批批英雄群體和個人;它是科學思想傳播的載體,提升了海軍官兵思想境界,促進了海軍官兵全面發展,為人民海軍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

三、人民海軍先進軍事文化建設的啟示

在黨的領導下人民海軍先進軍事文化67年的創新發展,不僅為人民海軍創建成長、克敵制勝和履行使命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思想保證和重要力量源泉,為豐富發展當代中國先進軍事文化做出重要貢獻,而且也為在新起點上推進人民海軍先進軍事文化建設提供了深刻的歷史啟示:

1.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與海軍發展戰略適應、與國家文化戰略契合,是海軍先進軍事文化建設保持時代先進性的重要基礎。

67年的實踐證明,海軍軍事文化創新發展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與海軍發展戰略適應,契合國家文化戰略,這是海軍軍事文化得以不斷創新發展的時代精神、動力源泉、戰略依託。

在人民海軍創建時期,以「愛艦愛島愛海洋」為核心的「三愛」文化,凝聚著黨關於為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建設強大海軍的海軍戰略思想,奠定了海軍軍事文化的發展基礎和靈魂。進入歷史新時期,「科技強軍」的海軍軍事文化建設主旋律,以及培養「四有」軍人和弘揚「南沙精神」新內容,適應了新時期軍隊建設方略和改革開放國家戰略要求,為迎接海洋世紀做好了精神文化準備。跨世紀海軍軍事文化建設,適應海軍建設轉型,體現了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本質要求,契合了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彰顯了新的歷史條件下軍事鬥爭「軟實力」建設的重要地位。人民海軍軍事文化在其創新發展的每一個時期、每一個階段都具備體現時代性、具有戰略性、突出戰鬥性特點,這是海軍軍事文化始終具有先進性的重要原因。

2.堅持把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作為海軍軍事文化的核心內容,是海軍先進軍事文化建設具有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規定著海軍軍事文化的性質,標誌著海軍軍事文化前進的方向,強化著海軍軍事文化的功能,彰顯著海軍軍事文化的優勢。人民海軍自創建以來,海軍軍事文化建設一直把形成共同理想、鑄造精神支柱、追求高尚道德作為海軍軍事文化總基調,把踐行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作為軍事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它培育了一代代對黨無比忠誠、對人民無比熱愛、對事業無比執著,以海為家、履行使命、無私奉獻的優秀革命軍人,同時也極大地彰顯了海軍先進軍事文化自身的價值。

新形勢下緊緊圍繞使命任務創新發展海軍軍事文化,必須把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貫穿於海軍軍事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使海軍官兵自覺地把其內化為理想信念,外化為道德規範,融入靈魂與血脈。為此,就要把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作為理論武裝的主課,作為思想教育的主題,作為文化宣傳的主調,作為軍營文化建設的主體,這是海軍發展最根本、最持久的政治優勢。

3.堅持繼承、借鑑、創新相統一,是海軍先進軍事文化建設的充滿活力的強大基石。

經過67年建設發展,海軍軍事文化形成了鮮明的中國特色。這是一個開放的體系,伴隨時代進步和海軍建設發展不斷拓展豐富其內涵。一方面,它繼承中國古代海軍開創海上和平友好往來的傳統文化,加以推陳出新使之發生現代轉換,彰顯維護和平勞動,促進共同發展,支撐拓展「海上絲綢之路」的人民海上武裝力量本質及使命任務的時代性要求;另一方面,它借鑑外國海軍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使之具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成為中國海軍軍事文化創新發展有益元素,對豐富和完善人民海軍戰略思想、海軍組織制度、海軍服飾禮儀等等發揮重要借鑑作用。融合東西方海軍軍事文化的一切優秀成果,並加以革故鼎新,構成為人民海軍軍事文化創新發展一條重要經驗。實踐證明,實現繼承、借鑑與創新的統一,是海軍軍事文化繁榮發展的動力源泉。

4.始終把文化建設的重點放在基層,不斷探索推進海軍軍事文化創新發展有效形式和途徑,是海軍先進軍事文化具有親和力的關鍵所在。

早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就指出:「軍隊的基礎在士兵」。這個主體,不僅是戰鬥力的主體,同時也是部隊全面建設的主體。正是從「兩個主體」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出發,毛澤東始終把啟發士兵覺悟和提高官兵軍事政治素質放在部隊建設的重要地位。人民海軍自組建之日起,就始終把海軍先進軍事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放在基層、放在廣大官兵身上,緊密結合海軍官兵工作、戰鬥特點,緊密結合海軍履行使命任務要求,推進海軍先進軍事文化建設。67年來,人民海軍在繼承發揚「愛艦愛島愛海洋」優良傳統基礎上,突出地域特徵,堅持單位特點,發展兵種特色,創造了以「海上猛虎精神」、「水下先鋒精神」、「空中雄鷹精神」、「西沙南沙精神」等為代表的精神文化品牌,打造了以「閃光的金錨」、「文化服務海疆萬裡行」、「萬裏海疆畫展」等為代表的功能文化品牌,推出了以軍港文化、甲板文化、龍宮文化、海天文化等為代表的兵種文化品牌,形成了以「北海風」、「東海情」、「南海韻」為代表的地域文化品牌。實踐充分證明,正是始終做到以士兵為本,以基層官兵的廣泛實踐為基礎和動力,人民海軍軍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才具有了取之不盡的源頭活水。

(作者單位:中共青島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91202部隊、海軍潛艇學院。)

(註:此文為第二屆全國黨史文化論壇入會論文。) 

相關焦點

  • 習近平: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
    (四)堅持新發展理念。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八)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 人民海軍:揚帆奮進70年
    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人民海軍在戰火中誕生,在艱苦中創業,在戰鬥中成長,在創新中發展,白手起家,披荊斬棘,從「空潛快」到航母編隊初步形成體系作戰能力,從沿岸近海到遠海大洋,逐步發展成為五大兵種齊全、核常兼備的戰略性軍種。  一路走來,人民海軍赤膽忠誠。
  • 美最新解密檔案: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
    這批美國機密檔案充分表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1944年7月,因美國總統羅斯福要求,經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和延安中共中央同意,美軍觀察組組長包瑞德上校率領100多位美軍各軍兵種的軍事專家,進入延安和晉察冀、晉西北、冀中等敵後抗日根據地,近距離、全方位觀察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武裝力量,動員人民群眾開展抗日鬥爭的情況。
  • 「學習黨史」陳晉: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現代化
    一、從充滿悲情的被動學習到充滿自信的主動探索1840年中國的大門被迫打開以後, 中國便踏上了睜開眼睛看世界, 在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各方面學習西方的曲折道路。向西方學習的目的很明確:追趕世界的現代化潮流。然而, 這條路不僅曲折, 而且充滿悲情。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 首先遇到的難題是:「老師」總是打學生。
  • 美最新機密檔案:中國共產黨是抗戰的中流砥柱(1)
    這批美國機密檔案充分表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 1944年7月,應美國總統羅斯福要求,經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和延安中共中央同意,美軍觀察組組長包瑞德上校率領100多位美軍各軍兵種的軍事專家,進入延安和晉察冀、晉西北、冀中等敵後抗日根據地,近距離、全方位觀察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武裝力量,動員人民群眾開展抗日鬥爭的情況。在長達兩年半的觀察調研中,他們共向美國發回4萬多件機密觀察檔案。
  • 海軍工程大學
    半個世紀來,海工大以"嚴謹、求實、拼搏、創新"的理念,形成了治學強軍的建設思路。她像一艘乘風破浪的航船,親歷著人民海軍的發展歷程,見證著海軍院校的日益壯大。  海軍工程大學的前身是1949年11月由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於親手創辦的新中國第一所海軍高等院校--大連海軍學校機械系,起點是本科教育。
  • 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擔當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在從古典向現代轉型中不斷探索,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不僅獲得了民族獨立,而且創造出面向未來的人類現代文明的中國形態,再次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貢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所指出的那樣,「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
  • 海軍工程大學——國防部網站
    她像一艘乘風破浪的航船,親歷著人民海軍的發展歷程,見證著海軍院校的日益壯大。  海軍工程大學的前身是1949年11月由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於親手創辦的新中國第一所海軍高等院校--大連海軍學校機械系,起點是本科教育。
  • 自我革新 不斷創新
    中國共產黨這一世界上最大的政黨不僅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亦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大國執政黨的不竭活力和不懈擔當。  海外專家和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共產黨勇於自我革新,不斷創新發展,持續提高執政能力,不斷書寫新的輝煌成就。中國共產黨的執政之道贏得廣泛認可,也為其他國家政黨提供了啟示和借鑑。
  • 架構中國共產黨「初心」的五大要素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初心」的豐富內涵,凝聚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以及為什麼必須全面從嚴治黨、怎樣全面從嚴治黨的歷史課題的全方位、深層次的思考。
  •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歷史還告訴我們,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紮根中國大地、吸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獨立自主實現國家發展的戰略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  同志們、朋友們!
  • 人民海軍成立71周年 艦行萬裡不迷航!
    黨的歷代領導核心對海軍給予高度關注,對各個時期人民海軍的建設發展指引了明確方向,擘畫了清晰藍圖。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海軍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指引下,深入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不斷加強海軍備戰打仗各項工作,各項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
  • 黨建論壇 | 在深刻認識顯著優勢中堅定製度自信 堅持黨的領導
    歷屆領導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確保政策具有一以貫之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追求可持續發展,協調各種利益關係,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使人民的就業、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福祉持續改善,成就了「中國之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制度促使中國出現了文化繁榮。
  • 把黨的領導貫穿軍事科研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
    我軍是黨締造和領導的人民軍隊,推動軍事科研工作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習主席明確要求:「把黨的領導貫穿軍事科研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闡明了黨的領導在軍事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為推動我軍軍事科研創新發展明確了指導思想。
  • 海軍司令員吳勝利:建造航母一直是劉華清的心願
    他親自參與領導了一大批新型艦艇、飛機、飛彈等武器裝備的發展決策和研製生產,推動建立了海軍裝備論證中心、學術研究所等科研機構,組織指揮了水下發射運載火箭、核潛艇深潛試驗,以及核潛艇遠航和90晝夜自持力考核試驗,為中國海軍走向深藍奠定了基礎。」
  • 【專題】強軍策:緊跟世界新軍事革命的腳步
    軍隊領導管理體制如何優化、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怎樣建立、新型作戰力量建設有何規律;美國何以持續保持世界軍事變革領先地位、俄羅斯軍事改革在試錯中取得了哪些成果……從11月23日起,新華社解放軍分社和參考消息報社聯合推出「強軍策——緊跟世界新軍事革命的腳步」專題報導,邀請國內軍事名家和相關領域專家,撰文評析世界新軍事革命發展趨勢,考察點評世界大國軍隊改革成敗得失,縱論分析世界新軍事革命對我國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經驗啟示
  • 習近平談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中國共產黨人的神聖職責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5月4日電 (萬鵬)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馬克思的學說依然閃爍著耀眼的真理光芒。」今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是完全正確的。
  • 勇立時代潮頭 走在時代前列——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
    特別是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黨更是堅持把改革開放事業看作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始終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把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高度統一起來,順應人民要求,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人民群眾中尋找政治智慧、增強執政本領、提高領導藝術,因而能夠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 胡鞍鋼:中國集體領導體制是如何運作的
    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集體領導體制》(其英文版將由Springer出版)。 據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人大出版社總編輯賀耀敏教授介紹,《中國集體領導體制》上市一周後就銷售了1萬多冊,且都是零售,迅速排在「卓越亞馬遜」和「噹噹」兩大網上購物商城的政治軍事圖書銷售榜的第二位。
  • 出版界推出一批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重點出版物
    這些出版物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鬥的光輝歷程,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為中華民族作出的偉大歷史貢獻。《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中央文獻出版社)以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歷史的時間順序為經線,以重大事件為緯線,真實反映了黨在延安時期的發展歷程及其重大活動,系統研究了黨在延安時期的奮鬥發展、局部執政、理論創新、自身建設等歷史,科學總結了黨在延安時期的歷史經驗,是一部思想性和學術性相統一的專著。 內涵豐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