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後中國海軍接收日本賠償艦艇史

2021-01-13 騰訊網

中國海軍獲得日本驅逐艦丹陽號(原名雪風號)

筆者前作《放棄對日索賠真相:國共兩黨政治角力產物》,提到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曾積極對日索賠。盟國將一批日本的軍事設備按照3:1:1:1的比例,先期分配給中、英、荷、菲四國。其中國民政府於1947年4月從日本獲得了18艘軍艦,基本為老舊軍艦。

但近期考查新史料時發現戰後中國海軍實際獲得34艘日本艦艇,是與美,英,蘇採取4輪抽籤方式分得;大都艦齡不長,但質量較差,而且武器設備全部拆卸。但歷史意義重大,特別是幾經周折成功索回了甲午海戰遺物;一洗百年中國海軍恥辱。

筆者將依據權威史料,講述這段長期被湮沒的中國海軍雪恥史。期待,能真正雪恥揚威。

請支持原創,轉載註明史料來源:抗戰史記

一.史料來源

秦孝儀等主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二編,作戰經過(四);第七編,戰後中國(四)(六),中國臺灣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1年編印

外山三郎:《日本海軍史》,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版

中國臺灣「海軍總司令部」編著:《海軍艦隊發展史》(一)

柳永琦:《海軍抗戰史》下冊,《海軍總司令代電》時間注1947年6月28日,1994年版

國民政府海軍總司令新聞處編:《海軍採訪》,王白虹,汪宗藩《海軍光榮一日》,林漢達《觀日賠償艦艇接收典禮日》

鍾漢波:《駐外武官的使命:一位海軍軍官的回憶》,中國臺灣麥田出版公司1998年版

包遵彭:《中國海軍史》下冊,中國臺灣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0年版

請支持原創,轉載註明史料來源:抗戰史記

時任外交部長—王世傑

二.弱國無外交,美國堅持4國平分日艦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國最終贏得了14個艱苦抗戰的勝利。以此收復失地和海疆;並積極參與了同盟國解除日本武裝的行動,其中最具實際成效和象徵意義的就是分配接收日本殘餘艦艇,這對強大的美,英,蘇,法等國,價值不大;但對中國卻具有很大的意義。

1945年10月11日,國民政府就首先提出接收日本本土殘餘海軍艦艇。國民政府軍令部致函外交部,略謂:「抗戰八年來,我國海軍及港灣設備悉遭破壞,航空事業慘蒙損毀,日本現有之殘餘海軍艦艇,各項海軍設施及航空工業生產設備等,擬由我主發上,作為抵償損失之一部,請向有關盟國提出洽商」。外交部長王世傑遂致電駐美大使魏道明,囑其就此先與美國政府交涉,以求徵得同意。31日,魏道明回電,謂日本海軍之處置,美國政府頃告已決定辦法,即戰鬥艦及巡洋艦均將予以毀來,驅逐艦及較小艦艇由中,美,英,蘇4國共分,蘇聯已贊同此議,英國雖尚未表態,但估計也不會反對。

由於美國的處置辦法不符合中國方面的預期,故王世傑於11月1日和3日又兩次致電魏道明,除轉告軍令部10月11日公函之意,並進一步說明,我國在對日戰爭中所受損失較其他盟邦為巨,故賠償分配之比例自應較大,而且此次對日殘餘軍艦之分配,或將成為將來其他賠償品分配之先例,故希望繼續向美方交涉。駐美大使隨即與美方進行非正式溝通,表示所分日艦於美徒增累贅而影響我國海防效用甚巨,希望美國在按中,美,英,蘇4國均分日艦後將其應得部分轉贈中國。

然而,中國希望多分日艦的交涉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卻又因法,荷亦要參加分配日艦而出現了中國在平均分配日艦中份額進一步減少的可能。1946年1月15日和19日,外交部為此連電指示駐美大使館,向美國明確提出中國不能贊同法國,荷蘭參加分配日艦,理由是該兩國未實際參加遠東戰爭,並指明中國也未參加對德國艦艇之分配。美方針對中國方面的意見,特於1月28日發出照會:日本大量艦船現均從事於遣送,掃雷及其他有關執行日本投降之工作,俟其結束上述工作時,最高統帥即將據情報告美國政府,屆時美國政府自當與各有關國家政府洽商,將日本艦船平均分配於英,蘇,中,美4國,美國國務院希望知悉中國政府對上述程序是否同意。美國國務院還有另一份口述文件中解釋稱,美國不能將平均分配原則提出修改建議,蓋因此建議只會引起盟國間之不安與爭執,而不能增加中國之利益;且目前日本之艦船使用甚劇,至其解除工作時實已經不能對海軍力量有任何實際意義。

另一方面,美方相信目前美國對中國海軍人員之訓練,贈送中國艦艇及向中國派駐海軍顧問團,已表明美國對中國海軍之關切。美國國務院還明確表示,如4國同意上述分配日艦程序,美國政府即可答覆法國,荷蘭,以分配方案已定,勢難再考慮兩國參加分配之要求。事已至此,國民政府外交部只好致電駐美大使館表示:「美方所提分配日本海軍之程序,中國政府可表同意,惟同時應向美方表明,我國抗戰最久,損失最大,對其他物資之分配,中國應享有優先權與最大之分配比例,此次軍艦之分配當不能視為成例。」雖然之後,在分配其他分資上;中國以3:1:1:1的比例,分配了物資125004箱,約3561276噸,約值2250餘萬美元。但為搬運這些物資,也付出數千萬法幣的高額成本。

而隨著國共內戰的失敗,敗退臺灣的國民黨政權。為了保持所謂的「日臺聯盟」,被迫放棄了對日索賠。

中國海軍英雄—林遵(1949年率部起義,後為開國少將)

三.最後算計落空,抽籤分配

中方在不能改變美國所定分配日艦原則的情況下,開始著手參與分配日艦的準備,並試圖爭取在分配日艦的質量上有所優待。1946年3月,外資部根據行政院2月28日指令,召集有關機關開會商討具體辦法,並附發駐美海軍副武官林遵中校所擬報告書《分配日本剩餘艦艇及商船意見》供參考。

林遵在其報告中,據美國海軍部1945年11月26日函件統計日本殘餘艦艇及商船數量如下:正式軍艦有戰列艦1艘(已損傷),航空母艦8艘(均已損傷),巡洋艦10艘(其中8艘已損傷),驅逐艦41艘(其中12艘已損傷),潛艇58艘(其中4艘已損傷),共計118艘,其中損傷者33艘,完整85艘,驅逐艦及潛艇大部分均無損傷;特務軍艦有護航驅逐艦95艘(其中26艘已損傷),布雷艦18艘(其中3艘已損傷),改裝布雷艦2艘(其中1艘已損傷),改裝布網艦18艘,掃雷艦26艘,改裝內河掃雷艦24艘,炮艇14艘(其中3艘已損傷),改裝炮艇1艘,驅潛艦157艘(其中31艘已損傷),改裝驅潛艇28艘,潛艇母艦2艘(均已損傷)運輸艦14艘(其中4艘已損傷),魚雷艇2艘,巡邏艇30艘(其中3艘已損傷),油船2艘(均已損傷),供應艦3艘,破冰船1艘,靶船3艘(其中2艘已損傷),訓練船2艘,布雷艦1艘,貨船1艘,改裝貨船22艘,醫院船3艘,共計469艘,其中受傷77艘,完整392艘;殘餘商船有1000噸以上364艘共117.5噸,100-999噸者1750艘共50萬噸。

林遵據此提出:(一)對分配日艦之意見,雖已決定中,美,英,蘇平均分配,但中國是對日作戰時間最久,受損最大的國家,似可要求優先選擇權或要求分配艦艇,商船較新者(不含1942年以後之戰時趕製的),受損較輕者及最適於中國之用者;(二)對分配日本正式軍艦之意見,數量最多且已列入分配的驅逐艦,應以獲得1942年以後所建之1800噸以上者和1934年至1937年所建之1400-1500噸者為佳,潛艇則以1925年,1934年,1940年所建之1600噸左右者於中國最為適宜;(三)對分配日本特務軍艦之意見,認為其中布雷艦,掃雷艦及護航驅逐艦,炮艦,驅潛艇,醫院船,供應艦,運輸船等對中國均屬有用;(四)對分配日本商船之意見,認為其300餘艘1000噸以上商船中,3000-8000噸對中國均適用,1000噸以下則以4,500噸左右為佳;(五)對接收準備之意見,鑑於中國航業人才甚為缺乏,在此接收準備期間,似宜即行著手訓練適量人手,並儲備適量油料,以免接收後置而不用或須僱傭外人。

然而,盟軍總部後來確定的是以抽籤方式平均分配日本殘餘艦艇,故林遵的計劃和中國外交部商洽,都化為泡影,根本不可能改變美國既定分配原則和方案。但可以看出,日本殘餘軍艦並非全部老舊,有不少新艦,不過基本都是趕製出來的差艦。

1947年1月,國民政府鑑於日本殘餘海軍艦艇所從事的遣送,掃雷及有關日本投降之各項工作已告一段落,既由外交部電飭新任駐美大使顧維鈞,促請美方從速執行分配。但在執行分配前,還有兩項必要的準備工作,即首先要將日本殘餘之戰列艦,航空母艦,巡洋艦等大型軍艦及潛艇全部予以銷毀(由美國在海上擊沉或在工廠分解),二是由中,美,英,蘇4國平均分配的驅逐艦以下中小型艦艇於5月前集中橫須賀,佐世保兩港。3月25日,顧維鈞來電稱,茲據美言函告,日本殘餘驅逐艦及較小艦艇已可分配,請國民政府指定接收地區,以便派日本海員送往,並請指派在日代表,負責切實檢驗。

疑似抽籤現場照片(來源於網絡影像資料)

四.戰勝國抽籤

海軍總司令部根據外交部的情況通報,立即擬訂接收計劃。4月21日,參謀總長陳誠將海軍總司令部所擬接收日本殘餘艦艇計劃草案呈報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核准。海軍之接收計劃草案共9條,最重要的5條:1. 派海軍上校技監馬德建任赴日檢驗人員;2.擬向盟軍總部交涉,先在日本修理完整,再由我檢驗人員驗收;3. 由政府向盟軍總部交涉,提回各艦艇已拆除之原武裝設備;4. 接收地區擬定青島,上海,左營3處;5.整個接收預算俟查明後專案呈核。

1947年6月24日,駐日代表圖電告,盟軍總部於梗(23日)召集4國代表會議,決定本月28日午前在盟軍總部公開舉行抽籤典禮,第一批抽得者將於7月1日由佐世保開行,各艦懸掛國際E字缺邊旗並綴日本商旗,通信及聯絡辦法已請按照我國所規定者辦理。29日,海軍總司令部在上海設立接艦處,以海軍上校楊道釗為處長。

與此同時,按盟軍總部的規定,中,美,英,蘇4國開始以抽籤方式分4批配合日本殘餘艦艇。

第一批於1947年6月28日,中,美,英,蘇4國代表在東京駐日盟軍最高統帥部禮堂舉行第一次抽籤,儀式由美國遠東海軍總懷念葛立芬(V.Griffin)中將主持,國民政府代表為海軍上校馬德建。中國抽籤分得第2組共8艘,包括驅逐艦3艘(雪風,初梅,楓),護艦驅逐艦5艘(四阪,海防14,海防194,海防67,海防215),總噸位10040噸。這8 艘日艦由日本船員駕駛,由美國海軍上尉高沙(GODSOC)和中國駐日代表團成員,海軍少校參謀鍾漢波乘護送艦「若鷹」號監送,於7月1日駛離日本佐世保港,7月3日抵達吳淞口。7月6日,在上海江南造船所舉行接收日艦升旗典禮,由海軍第一基地司令方瑩少將代表國民政府籤字接收。由於全部為接收艦艇,故暫以接+數字編號;而「雪風」號是接收的第一艘日艦,故暫名為「接1」。

第二批於同年7月17日,中,美,英,蘇4國代表在東京盟軍總部舉行第二輪抽籤,中國抽得第4組8艘,包括驅逐艦2艘(鳶,杉),護航驅逐艦6艘(對馬,海防118,海防192,海防198,海防85,海防205),總噸位8450噸。7月26日,第二批8艘自佐世保港起航,由美國海軍上尉麥賽爾和中國海軍上校姚嶼乘護送艦「若鷹」號監送,7月28日駛入吳淞口。7月31日,在上海龍華滿面「鳶」號艦上舉行接收升旗典禮,仍由海軍第一基地少將司令方瑩代表政府籤字接收。

中國海軍驅逐艦—汾陽號(原宵月號)

第三批於1948年8月13日,中,美,英,蘇4國代表在東京盟軍總部舉行第三輪抽籤,中國抽得第3組8艘,包括驅逐艦1艘(宵月),護航驅逐艦6艘(隱岐,屋代,海防40,海防104,海防81,海防107),運輸艦1艘(輸16),總噸位10755噸。8月25日,第三批8艘自佐世保港起航,由美國海軍上尉皮爾斯和中國海軍少校鍾漢乘護送艦「若鷹」號監送。但由於前二批日艦後期檢驗修理頗費時日,加之上海港錨地有限,故第三批改送青島。8月27日,第三批8艦駛抵青島。30日即在「宵月」號艦上舉行接收升旗典禮,由海軍第二基地司令董沐曾代表政府籤字接收。

第四批抽籤,中國提得第4組共10艘,包括驅逐艦(波風),布雷艦2艘(濟州,黑島),驅潛艦2艘(追49,追9),掃雷艇3艘(萬14,萬19,萬22),運輸艦1艘(輸172),供應艦1艘(白崎),總噸位6353噸。在抽籤分配之前的9月11日,海軍總司令桂永清曾向蔣介石呈報,為便於裝修,第4批10艘艦艇擬改在中國臺灣左營港接收,擬派海軍第三基地司令黃緒虞為接收代表。此議雖獲蔣介石同意,但後並未實現,而仍由青島接收。第四批10艘艦艇由美國海軍上尉柯卡第和中國海軍上校姚嶼乘護送艦「T19」監送,9月30日駛抵青島。由於柯卡第和姚嶼均急需返日本,故於接收典禮前一天,即10月3日在青島海軍接待所由海軍第二基地司令董沐曾替在接收書上簽字。10月4日,在「波風」號上舉行接收升旗典禮,仍由董沐曾代表政府接收。

第四批日艦分配後,中國駐日代表團長商震自美國遠東海軍司令部獲悉,未分配之日艦已經無多,或由佔領軍使用,或擔任掃雷工作,且多系木殼,故年內不再分配。至於採用何種辦法與手續收尾,美方正擬具體報告以備公布。抽籤分配日本殘餘艦艇也至此結束。

經4次抽籤,中國共接收日本殘餘驅逐艦7艘,護航驅逐艦17艘,運輸艦2艘,供應艦1艘,驅潛艦2艘,布雷艦2艘,掃雷艇3艘,共計34艘35598噸。其中,除建成於191年的布雷艦「接29」(即黑島)艦齡最長,大多建於1940年代前期,雖艦齡較短,但因是戰時趕製,質量普遍較差,且已拆除武裝,但對於重建的中國海軍,仍是不小的補充。

中國海軍護航驅逐艦-長白號(原隱岐號)

五.勝利接收

經中國海軍總司令部核定之各艦接收成立日期:第一批8艘7月1日,第二批8艘為8月1日,第三批8艘為9月1日,第四批10艘為10月1日。四批日艦全部接收後,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指示由海軍留用半數,其餘半數呈繳行政院轉撥其他機關使用。

後經反覆協調磋商,中國海軍實際留用28艘,另將「接8」「接12」號護航驅護艦分別移交教育部所屬國立海事職業學校,「接5」「接14」號護航驅逐艦移交浙江省外海水上警察局(後無力養護又退還海軍),「接25」 「接31」驅潛艦分別移交國營招商局青島分局和山東省保安司令部(後亦退還海軍)。

接收的的日本賠償艦艇正式命令,自1948年5月1日實施,原「接」字編號同日廢止,撥交行政院之6艘「接」字號艦艇名稱仍舊。依據《海軍艦艇命名原則》,驅逐艦,護航驅逐艦,布雷艦命名系採用各省之縣名;又依修正之《海軍艦艇命名原則》,接收日本的護航驅逐艦均以「安」+縣名命名。筆者特整理完整清單:

中國海軍接收日本賠償艦艇表

半世紀前,滿清北洋海軍在中日甲午戰爭中連遭慘敗,直到全軍覆沒,最終造成了整個敗局,被迫向日本割地賠償;成為中國海軍奇恥大辱。從此,中國完全被趕出東亞海權格局這外,國運因此急劇惡化,長期被歐美,日本列強宰割。半世紀之後,中國經過14年艱苦抗戰,以極其慘重代價贏得了抗戰勝利,並以戰勝國身份參與分配日本殘餘海軍艦艇,其實際意義遠超所接收的艦艇本身。

在東京舉行分配日本殘餘海軍艦艇抽籤典禮前夕,即1947年6月24日,中國駐日代表團長商震曾致電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指出,此舉對中國意義重大,真正一洗中國海軍百年來之恥辱,「以昭告國人,鹹應感奮,記之史冊,尤足流傳」。

蔣介石,宋美齡夫婦視察中國海軍

六.成功索回甲午遺物

在接收日本艦艇的同時,中國海軍還向日本政府索還甲午之役中國海軍的遺物。甲午戰爭中,日本海軍在攻取威海衛港後俘獲北洋海軍10艘艦艇,並將其中「鎮遠」「靖遠」兩艦的鐵錨陳列於東京上野公園,錨外環立「鎮遠」艦主炮彈10枚,其外再圍以「鎮遠」艦錨鏈20尋(約53米),錨前立牌以紀念打敗中國海軍之勝績。「數十年來,我華僑及留學生經過此地,莫不掩面痛哭,尤以海軍人員為最」。可見這一恥辱標誌成為在日華僑,留學生,特別是中國海軍人員烙下深深的傷疤,必須索回。

青島海軍軍官學校

如今,中國戰勝了強大的日本。中國海軍自然要索回這批遺物,以洗半個世紀的國恥。1947年2月,海軍少將鍾漢奉派為中國駐日代表團員,根據海軍總司令桂永清的指示,抵日後即進行交涉。但遺物已超出盟軍總部規定的時限,後經不斷努力和據理力爭,方獲盟軍總部受理並正式命令日本政府歸還。1947年5月1日,艦錨歸還儀式在東京芝浦碼頭舉行,由美國遠東海軍司令部米勒第上尉將有關文件交由中國海軍代表鍾漢波籤收,隨後分兩批運送回國。第一批錨鏈20尋(分裝12箱)和炮彈10枚(每枚重280鎊),特由日本歸還中國海關之緝私船「飛星」號於5月4日運至上海,然後一併轉運到青島海軍軍官學校陳列。以警示後人,特別是中國海軍人。只有中國強大,才能打造強大的海軍,才能建設百年海軍。只有擁有強大的海軍力量,才能拒敵與國門之外。打開中國獨立自主發展在大門。

綜上,抗戰勝利後;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不僅與美,英,蘇強國一道分配接收了日本殘餘海軍艦艇,而且還從日本索加象徵國恥的甲午遺物,可謂一雪國恥,大揚國威;更可見中國國際地位已大為提升。但要看到,中國作為弱國,與強大的美,英,蘇等國並不平等,如中國參與分配日艦過程中,幾乎沒有話語權;就算與美國幾經磋商,仍無法獲得作為反日本侵力量付出的巨大犧牲應得的補償;這也預示了,中國最終放棄向日本索賠的結局。

相關焦點

  • 抗戰勝利後中國海軍收復南海史記
    中國南海諸島謝謝史友達瓦裡氏的建議。本文將依據權威史料,講述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海軍收復南海的歷史。另外,1213之後將發布兩蔣維護南海主權史。歡迎轉載!請支持原創,轉載註明史料來源:抗戰史記一.史料來源蘇小東:《中國海軍抗日戰史》,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2017年版註:蘇小東大校為中國海軍航空工程學院人文社科系教授、海軍史研究所所長國民政府海軍總司令部新聞部:《中國海軍之過去與現在》,《中國海軍月刊》第6,7期合刊1947年張君然
  • 抗戰勝利後中國政府收復南海諸島紀略(一)
    二戰期間,盟國勝利在望之際,根據1943年12月1日《開羅宣言》中所明確的、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所重申的「東北四省、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華民國」、「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在太平洋所奪得或佔領之一切島嶼」,賦予中國戰後收復被日本侵佔的所有領土和海島的權利。
  • 抗戰勝利後中國為何沒在日本駐軍?
    抗戰勝利後中國為何沒在日本駐軍?67師在上海集訓  一    參加中國駐日佔領軍先遣隊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向盟軍投降。根據《波茨坦公告》的規定:日本投降後,盟國派遣佔領軍,在日本要地實行佔領,監督其解除武裝(只保留警察武裝)和降書的具體實施。    國民政府最終選定陸軍第67師作為中國駐日佔領軍,67師有3個團,計14500人。中國駐日佔領軍的駐防地以愛知縣為中心,加上靜岡和三重兩縣。師部設在愛知縣的首府名古屋市,隸屬美軍第八軍指揮。
  • 海軍遠洋艦艇數量PK,日本只有41艘,中國完美逆襲是日本的1.5倍
    日本海自面對中國海軍已經無力對抗,為了改善在艦船數量和戰鬥力方面的劣勢,日本海上自衛隊加速了護衛艦的建設。即使如此,中日海上實力差距仍不會縮小,反而在不斷擴大。曾經日本海軍對中國海軍有壓倒性優勢,現在中國海軍在數量上超過了日本。
  • 罪惡的報應:無條件投降後日本海軍的殘存艦艇(中)
    殘存艦艇簡述——其他港口 1. 開戰前日本聯合艦隊的象徵、屬於海軍假日時期所謂「七巨頭」的長門號戰列艦是日本投降時唯一具備航行能力的戰列艦。長門在1944年雷伊泰灣海戰被擊傷後,回到東京灣的橫須賀港口停泊修理,再也未能航向遠海。1945年4月降為預備艦,7月18日在美軍轟炸中被炸彈命中,連艦長和副艦長都在指揮室中被炸死。
  • 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讓歷史照亮人類的明天
    紀念規格之高被稱罕見今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紀念日,也是全國人大常委會以立法形式確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後的第一個紀念日。「類似今年這種普通年份,紀念規格之高,往年罕見。」抗日戰爭史專家蘇智良指出,高規格紀念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兩日」的設定。
  • 初冬踏波訪扶桑:人民海軍艦艇首次訪日獨家報導
    航行,風浪越大人越精神中國海軍首次出訪日本,似乎大海也在為之歡騰和感佩!11月21日,艦艇離開碼頭不久,就碰上接二連三南下的冷空氣,持續不斷的9級以上陣風,5米多高的大浪,把軍艦搖晃得前顛後仰,一部分新上艦的艦員很快就開始翻江倒海,不停地吐了起來。大浪一個接著一個咆哮著撲向「深圳」艦,瘋狂的撕扯著艦體。
  • 日照市抗戰紀念館所存的十幾張中國地圖,為日軍侵華史提供了鐵證
    從古到今,從中國到外國,軍用地圖都是軍隊作戰的重要依據。如果一個國家對外國地圖感興趣,運用多種手段繪製外國地圖,其意圖往往使人生疑。日照市抗戰紀念館存有十幾幅日軍侵華前及侵華後的中國地圖,從中可以看出,日本覬覦我國富饒的資源,憑藉手中盜、搶、測的中國各地地形圖,為發動侵華戰爭作準備。日照市抗戰紀念館所存地圖,為日軍侵華史提供了鐵證。
  • 中日海軍實力哪家強?美媒:中國海軍超過日本但日本後臺更硬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日兩國的海軍實力到底孰優孰劣呢?對此,美國媒體給出了一個答案。據環球時報消息稱,美國福布斯新聞引述了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發布的一份戰略報告,這份報告指出,中國海軍規模現已超過日本海上自衛隊。但是,在艦艇的平均噸位上,日本海上自衛隊仍然保持著優勢,更重要的是,一旦有事,日本海上自衛隊能得到美國的大力幫助。
  • 擊沉18萬噸,一百多艘日本艦船,沒有軍艦,中國海軍如何抗日殺敵
    在中國抗戰史上,最悲壯的軍種無疑是中國海軍。由於日本海軍的實力遠遠超出中國海軍,根本無法進行公平的較量。因此中國海軍在1937年選擇了自沉封江,用自己的犧牲來封鎖侵入我國內水的日本艦船,並取得了一定的戰果。
  • 今天抗戰勝利紀念日,每個中國人都該銘記!|中國抗日戰爭|雲南|抗戰...
    圖為日本陸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前排右)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新華社發這一天舉國歡慶,萬人空巷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第一次抗擊外侵的全面勝利中華民族終於迎來了歷史轉折點慶祝抗戰勝利的遊行隊伍。(資料圖片)新華社發新中國成立後曾以8月15日為抗日戰爭勝利日1951年8月13日政務院發布通告將抗日戰爭勝利日改定為9月3日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以國家立法的形式通過決議確定每年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 1945年日本投降,國民黨九十四軍接收其軍械物資
    1945年8月,侵華日軍投降後,接收與繳械問題已迫在眉睫。為爭奪勝利果實,蔣介石一方面命八路軍、新四軍原地待命,一方面急調國民黨九十四軍由廣西柳州空運至上海,設立受降區,接受上海等地日軍投降,大量接收敵偽軍火物資。
  • 美軍情報員眼中的中共抗戰:4萬件機密檔案即將出版
    美軍觀察組機密文件中共敵後武裝並非「遊而不擊」近年來,網絡上片面否定中共抗戰貢獻的議論不時出現,加之各種「抗日神劇」的出現更是扭曲了普通民眾對於抗戰史的認知——似乎中共武裝在抗戰時期只是「遊而不擊」,積蓄力量,並沒有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實質性貢獻。
  • 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戰勝利的關鍵
    原標題: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戰勝利的關鍵(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重溫70年前那段波瀾壯闊、氣勢恢弘的抗日戰爭史,我們愈加被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的堅強意志、政治智慧和領導藝術所折服。不容置疑,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奪取抗戰勝利的關鍵所在。
  • 「日本不是真想佔領中國」 發動「無勝算」太平洋戰爭的背後原因
    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精研中國近代史的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28日在一場演講裡提到,日本不是真的想佔領中國,真正想要的是東南亞的能源、資源,但南進不得,被中國「拖住」,國內資源用盡,只好鋌而走險發動太平洋戰爭。
  • 中國製造新型雙體船成為斐濟海軍最大艦艇!
    原標題:斐濟接收中國製造的新型雙體水調船 斐濟時報(The Fiji Times)消息,當地時間10月7日,由中國建造的新型雙體水文調查船「斐濟海燕」號(RFNS Kacau)抵達斐濟蘇瓦瓦魯灣斯坦利布朗海軍基地,斐濟國家安全和國防部長蒂莫西·納圖瓦上校接受採訪時表示,「斐濟海燕」號將在未來幾周內正式加入斐濟共和國海軍,該船來自2016年和中國達成的無償援助協議
  • 美國傳奇潛艇鸚鵡螺號戰記:給擊沉艦艇拍照,運送八路軍式突擊隊
    鸚鵡螺在中途島號大戰後,利用自己的遠洋優勢直接到日本近海攻擊日軍船隻,擊沉數艘商船後還偷襲擊沉了日本白露級驅逐艦「山風」號,在確定命中魚雷後上浮給山風號拍照,這張照片送回國內後成為戰爭債券的宣傳素材,也成為了美軍潛艇部隊的象徵。
  • 美媒:中國海軍實力超過日本 但有一點日本依然領先
    美國福布斯網站25日援引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的最新報告稱,中國海軍規模現已超過日本海上自衛隊,但在艦艇的平均噸位上,海上自衛隊仍然領先。「更重要的是,一旦有事,海上自衛隊能得到美國的幫助」。報導稱,中國如今已超過日本,成為亞洲領先的海軍強國。「經過20多年的爆炸性增長,中國海軍現在擁有比日本自衛隊更多的艦艇和飛彈」。
  • 中國海軍訪美兩艦艇完成五大洲三大洋航行(圖)
    > 亞洲最大的海軍綜合補給艦「青海湖」號這次出訪離碼頭的場景   新華網洛杉磯10月24日電 由「深圳」號飛彈驅逐艦和「青海湖」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在結束對美國關島的友好訪問後,於當地時間25日上午離開關島。
  • 《中國抗日戰爭史簡明讀本》英文版問世 向世界講述中國抗戰真相
    她與美國專家及很多中方專家一起,全程參與了《中國抗日戰爭史簡明讀本》的翻譯工作。 在桃李所受的教育中,中國抗戰幾乎是一個空白。「說起來真的特別遺憾,因為我們在學校的時候,基本不會學到中國在二戰時的貢獻,更不用說重大的貢獻了。很多西方人可能根本都不知道中國是二戰盟國的一部分。很多國外研究用的都是日本資料。」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桃李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