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抗戰紀念館所存的十幾張中國地圖,為日軍侵華史提供了鐵證

2021-01-21 海右讀書

從古到今,從中國到外國,軍用地圖都是軍隊作戰的重要依據。如果一個國家對外國地圖感興趣,運用多種手段繪製外國地圖,其意圖往往使人生疑。日照市抗戰紀念館存有十幾幅日軍侵華前及侵華後的中國地圖,從中可以看出,日本覬覦我國富饒的資源,憑藉手中盜、搶、測的中國各地地形圖,為發動侵華戰爭作準備。日照市抗戰紀念館所存地圖,為日軍侵華史提供了鐵證。

館內所存日本繪製中國地圖,主要有《大清國現勢地圖》《帝國國防大地圖》《大東亞共榮圈地圖》《滿洲支那全土明細地圖》《最近東亞形勢圖解》《中支方面日支兩軍態勢要圖》《中支戰局詳解地圖》《支那事變明細地圖》《支那事變第一年戰鬥經過圖》《最新上海地圖》《支那現狀資源分布圖》等。

所存地圖繪製時間,最早的《支那事變明細地圖》為明治三十年(1897)繪,《大清國現勢地圖》系明治三十七年(1904)繪。其餘還有昭和七、十二、十三、十六年等。地圖出版機構,有內閣情報部、東洋協會調查部、東京日日新聞社、名古屋新聞社、大阪每日新聞、大阪朝日新聞等。

地圖的大致分類,有一般意義上的地圖,如《大清國現勢地圖》《大東亞共榮圈地圖》《最新上海地圖》;也有軍事地圖,如《最近大東亞形勢圖解》《中支方面日支兩軍態勢要圖》《中支戰局詳解地圖》《支那事變明細地圖》《支那事變第一年戰鬥經過圖》;有資源方面的,如《支那現狀資源分布圖》。

日照市抗戰紀念館所存地圖充分反映了日軍的侵略企圖。

《大東亞共榮圈地圖》,「共存共榮」似乎是日本要與周邊國家共同發展繁榮,其實是對日本獲取其重要的國防資源,對周邊其它國家資源和財富掠奪的粉飾而己。從這張地圖上可以看到,日本將整個東亞地區、向南甚至到了大洋洲都併入了其大東亞共榮圈範圍內,足見其野心之大。

《大清國現勢地圖》,充分說明日本侵華之心蓄謀已久。中國廣袤的土地,被小小島國垂涎三尺。

《帝國國防大地圖》下方分日本陸軍軍備、滿洲國軍、支那全軍兵力、極東露軍、海軍(列國海軍比較,包括日、英、美、法、意)等,將有關兵員、裝備等數據一一列出。

《最近東亞形勢圖解》上明確標註了中國的總兵力人數、飛機數量、礦產資源量等,包括中方的行軍路線、飛機航線都標註得十分清楚,便於日軍作戰。

《支那現狀資源分布圖》把中國鐵、銅、錫、金、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棉、麻、茶、樹等農業資源的分布地一一標出,為日軍加以掠奪提供方便,也反映了日本對中國進行資源掠奪的野心。這期間,日本從中國掠奪的黃金、煤炭、稀土、木材、銅礦、糧油、文物等不計其數,給中國人民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

《中支方面日支兩軍態勢要圖》《中支戰局詳解地圖》《支那事變明細地圖》《支那事變第一年戰鬥經過圖》等圖,動態分析反映了作戰態勢,說明日軍作戰準備、總結之精細周密。

《最新上海地圖》,上海市區的大街小巷盡在其中,吳淞因距離市區較遠,另配了吳淞略圖。南京地位重要,也配了略圖。該圖以上海為中心,還有我國中南部略圖,說明日軍對戰略要地更為關注,對地圖及時進行更新。

日本是以何種途徑繪製地圖的?對日本侵華前及侵華中繪製中國地圖,許多抗戰史專家都十分重視,並做了深入研究。寧夏人民政府參事、國防大學兼職教授沈克尼曾著文做過專門介紹。

日本繪製中國地圖,主要是憑藉盜、搶、測的方式,其中有戰前竊取我國測繪的大、中比例尺地圖複製的,也有戰前秘密派遣人員測繪的。

日本參謀本部對中國進行軍事偵察始於明治五年(1872年),軍官池上四郎秘密潛入中國東北,對吉林、黑龍江以及新疆伊犁將軍鎮守地進行了探察。隨後,日本又派人乘艦艇去中國臺灣,同時對中國沿海進行偵察測量,繪製《清國渤海地方圖》和《陸軍上海地圖》。不久,日本軍方又完成《清國北京城全圖》《清國湖南省圖》的繪製。當年日本潛入中國盜測地圖的一般以2至3人為一組,多數為軍官,也有少數僱員。他們攜帶羅盤和測高氣壓計,分頭行動,主要沿道路對周圍地形進行細部測量,然後繪圖。

1895—1897年,日本臨時測圖部對我遼東半島和臺灣進行測繪。尤其是對臺灣,分別派出多個測圖班測繪不同比例尺的地圖。1895年甲午戰爭後,大量日軍情報人員留在了中國。這些情報人員喬裝成專家學者或旅遊愛好者,在中國到處行動,每到一個地方,就大肆地繪製地形圖。

1900年,日本參加八國聯軍鎮壓義和團運動,日軍趁機對北京、天津、山海關等地進行軍事測繪,同時還秘密派人在安徽、浙江、福建進行「旅行測圖」。

日俄戰爭期間,日本抓住時機,公開對我國東北地區進行測繪。

日本人甚至用不同的物種標註出不同的地區,比如四川的大熊貓,西藏的犛牛,其推算的數量,當時就連中國都未必掌握。

除了在地面上的盜測,日本人還利用飛機進行航空測量。1928年,出兵中國山東的日軍第三師團司令部根據飛機航測製作膠濟鐵路沿線地形圖。此後,日軍在中國戰場廣泛利用飛機航測地圖。

日本的盜圖行動,日軍臭名昭著的兩個軍官——岡村寧次和佐佐木到一參與其間。1923年,國民黨的軍事顧問佐佐木到一曾參與制訂攻打陳炯明的作戰計劃,其間,藉機偷走我國兩廣200多幅軍用地圖。岡村寧次在日本陸軍大學當教官時,被軍閥孫傳芳請到中國當軍事顧問。孫傳芳請他作對付北伐軍的作戰計劃,他要求提供地圖。直到作戰計劃完成,被他拿走的全套華中地圖都未歸還。1926年,北伐軍打到長江邊上,孫傳芳的軍隊敗退,岡村寧次出逃回日本後,把地圖交給了日本參謀本部。

除了偷盜中國地圖,日軍還從佔領地搶奪地圖。「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佔領位於瀋陽市的東三省陸地測量局,將庫存的我國東三省及遼寧測繪部門測繪的地形圖508幅、地圖底版2萬多張全部擄走,送交日軍參謀本部。1931年11月,日軍陸地測量部派出兩名大尉,到中國東北實地對照,經修正後編繪出軍用地圖。

沈克尼在日本發現過一本《外邦兵要地圖整備》,其中記錄了日本人在侵華戰爭中搞到的中國軍用地圖,最多的一次是1937年攻佔南京時搶走南京國民政府參謀本部陸地測量局所藏地圖。

鐵證如山,日本侵華歷史不容篡改。

作者:管錫雲

相關焦點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獲贈120件二戰文物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獲贈120件二戰文物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17 17:17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南京3月17日電(記者 蔣芳)今年是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 日軍轟炸桂林等視頻首公開 1秒鐘內有三四聲爆炸
    視頻截圖  長沙晚報記者 聶映榮 通訊員 龔衛國 張智勇  昨日,位於懷化芷江的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向社會公布3段日軍轟炸延安、重慶、桂林、成都等地的原始視頻。除轟炸重慶的視頻之外,其他視頻都是在國內首度公開。
  • 8張地圖,帶你看抗戰中的重要戰役
    我們用8張地圖,試圖去推演那些戰爭,好讓我們銘記,勝利來之不易。01 1931年·九一八事變9月18日,星期五,夜晚。日軍炸毀瀋陽柳條湖村東側的南滿鐵路,藉機進攻瀋陽城。在蔣介石「不抵抗」的命令之下,僅4萬兵力的日軍,在半年之內迅速侵佔了東三省。
  • 愛好者收藏30張日軍繪製長沙地圖 部分至今仍準確
    8年前,愛好收藏的市民成洋先生在一家古玩市場淘得30張侵華日軍長沙地區地圖。  涉及戰略要地的地圖都有編號並特別註明「軍事機密」字樣  30張發黃的老地圖上大多有些水漬的痕跡。說起這30張地圖的由來,成洋告訴記者,8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一家古玩市場轉悠時,看到一位老人在兜售侵華日軍使用的軍用地圖。「我想著這些地圖不僅具有收藏價值,而且有警示和教育意義。
  • ...一幅近兩米高地圖暴露當年日軍侵略野心 侵華地圖上密集標註...
    ,一幅近兩米高地圖暴露當年日軍侵略野心 侵華地圖上密集標註投彈地
  • 為什麼侵華日軍比中國軍隊還熟悉地形?100年前日本畫的中國地圖
    抗日戰爭時期,面對日本的侵略,我國進行了激烈的鬥爭,很多人認為,日本先進的武器和強大的單兵作戰能力只是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日本間諜滲透到中國,日本間諜繪製的中國地圖比我們的地圖更準確,日本間諜對中國的滲透非常嚴重。
  • 抗戰勝利紀念日,南京這些地方值得去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於1985年8月15日建成開放。目前,紀念館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三個必勝」主題展、「二戰中的性奴隸——日軍『慰安婦』制度及其罪行展」等三個基本陳列,共展出近4000幅照片,9992件各類文物,262部影像資料,智慧而嚴肅地表達了暴行、抗爭、勝利、審判、和平五大主題。
  • 侵華日軍細菌戰受害者後代:還原真實的歷史現場 為無名者正名
    文章裡面表述:「侵華日軍的鼠疫戰是建構的,並不是歷史的真實」「儘管在十多年前,中國的細菌戰官司在日本打贏了,但對我來說,所有的證據都經不住推敲」「揭開此事的真相,對中國人來講是蠻痛苦的一件事情」……「這篇文章傷害了細菌戰受害者後代的感情。」
  • 金大校友郭俊鉌先生與南京大學的日軍侵華暴行研究
    3000冊悉數捐於南京大學,大大推動了南京大學的侵華日軍暴行研究。 侄郭俊鉌敬上 郭俊鉌於1936年從金陵大學化學系畢業後,留校擔任時為金大化學研究所主任戴安邦教授的助手。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金大西遷,郭俊鉌負責該所搬遷事務。
  • 艱辛八載粹真知:《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刊行
    6月28日上午,《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以下簡稱「叢編」)出版座談會在北京大學舉行。叢編所發掘整理的有關政治體制建構、軍事戰略制定、社會經濟動員、思想文化控制諸多領域的史料,正是其戰爭決策的多方面表現。本次會議由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北京大學、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科研院所的三十餘位學者與會。
  • 第一個為南京大屠殺30萬冤魂吶喊的人,是誰?
    不過,第一位為南京大屠殺30萬冤魂吶喊的人,是南京大學歷史系教師高興祖——南京大屠殺研究第一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特別貢獻獎章001號獲得者。 一意孤行:「南京大屠殺」的課題都算不上學術 高興祖1928年12月出生於江蘇常州武進,他親歷了日本侵華戰爭的殘酷,而家庭也付出了血的代價。 父親高柏楨抗戰中投入到搶救和接應淪陷區多所學校撤退至大後方事宜,並搜集、傳遞有關敵偽情報,遭遇日機轟炸而殉職。
  • 兩男穿日本軍服在南京一抗戰遺址前照片引多方譴責,警方調查
    南京民間抗戰史學者唐愷對照上述照片和史料後,認為拍照地點是南京紫金山上的一處抗戰遺址——邵家山碉堡。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微信公眾號發文,對此行徑進行「嚴厲譴責」。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微信公眾號援引南京民間抗戰史學者唐愷的話稱,對照照片和史料後,認為拍照地點是在南京紫金山上的邵家山碉堡。據上述微信公眾號介紹,邵家山位於南京市玄武區孝陵衛西北,是南京保衛戰主戰場之一。可以說,邵家山碉堡正見證了當年抗戰的慘烈戰鬥。
  • 撫順「平頂山慘案遺址」: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日軍大屠殺遺址
    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九一八」事變,東北大好河山淪為日軍鐵蹄之下,激起了中國人民的英勇反抗。1932年9月15日,中秋節夜晚,東北抗日義勇軍在這裡與日本侵略軍發生遭遇戰。第二天,日軍為了報復,包圍了平頂山村,將三千多名無辜的礦工和農民,不分男女老幼,逼到山下的草坪上,用機槍掃射,進行滅絕人性的集體大屠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平頂山慘案」。
  • 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讓歷史照亮人類的明天
    是中國共產黨對整個抗日戰爭實施了正確的戰略指導,為堅持抗戰和奪取勝利提供了基本保證。「在這場事關民族生死存亡的抵禦侵略的戰爭中,中國共產黨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力挽狂瀾、救中華民族於水火之中。」中共中央黨校教授、黨建專家葉篤初說。
  • 捷克總統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為何獲外交部「點讚」| 政解
    新京報快訊(記者顏穎顓)捷克總統澤曼16日前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進行悼念活動,成為第二位前往該館進行悼念活動的在任外國元首。他為什麼會想到參觀紀念館,此前還有哪些外國政要參觀過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 西湖邊念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的碑和牌坊 記錄一段浴血抗戰史
    在杭州的西溪路上,也有一座相同題材的牌坊——「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十八師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牌坊」,牌坊後面的石碑上,刻著1000多位陣亡將士的名字。  這兩個紀念碑和紀念牌坊,都記錄著八十八師83年前在上海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的歷史。  兩座紀念建築,一段浴血抗戰史  初夏的杭州西湖,陽光明媚,遊人如織。
  • 侵華日軍一張照片,為何被人大罵,真相已令人無法接受
    圖為所謂的日軍救出老大娘 就在近期,日本政府掏出一張侵華日軍的照片,圖中的侵華日軍背著中國大娘,並宣稱照片中的日軍在救助戰場上的中國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