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到今,從中國到外國,軍用地圖都是軍隊作戰的重要依據。如果一個國家對外國地圖感興趣,運用多種手段繪製外國地圖,其意圖往往使人生疑。日照市抗戰紀念館存有十幾幅日軍侵華前及侵華後的中國地圖,從中可以看出,日本覬覦我國富饒的資源,憑藉手中盜、搶、測的中國各地地形圖,為發動侵華戰爭作準備。日照市抗戰紀念館所存地圖,為日軍侵華史提供了鐵證。
館內所存日本繪製中國地圖,主要有《大清國現勢地圖》《帝國國防大地圖》《大東亞共榮圈地圖》《滿洲支那全土明細地圖》《最近東亞形勢圖解》《中支方面日支兩軍態勢要圖》《中支戰局詳解地圖》《支那事變明細地圖》《支那事變第一年戰鬥經過圖》《最新上海地圖》《支那現狀資源分布圖》等。
所存地圖繪製時間,最早的《支那事變明細地圖》為明治三十年(1897)繪,《大清國現勢地圖》系明治三十七年(1904)繪。其餘還有昭和七、十二、十三、十六年等。地圖出版機構,有內閣情報部、東洋協會調查部、東京日日新聞社、名古屋新聞社、大阪每日新聞、大阪朝日新聞等。
地圖的大致分類,有一般意義上的地圖,如《大清國現勢地圖》《大東亞共榮圈地圖》《最新上海地圖》;也有軍事地圖,如《最近大東亞形勢圖解》《中支方面日支兩軍態勢要圖》《中支戰局詳解地圖》《支那事變明細地圖》《支那事變第一年戰鬥經過圖》;有資源方面的,如《支那現狀資源分布圖》。
日照市抗戰紀念館所存地圖充分反映了日軍的侵略企圖。
《大東亞共榮圈地圖》,「共存共榮」似乎是日本要與周邊國家共同發展繁榮,其實是對日本獲取其重要的國防資源,對周邊其它國家資源和財富掠奪的粉飾而己。從這張地圖上可以看到,日本將整個東亞地區、向南甚至到了大洋洲都併入了其大東亞共榮圈範圍內,足見其野心之大。
《大清國現勢地圖》,充分說明日本侵華之心蓄謀已久。中國廣袤的土地,被小小島國垂涎三尺。
《帝國國防大地圖》下方分日本陸軍軍備、滿洲國軍、支那全軍兵力、極東露軍、海軍(列國海軍比較,包括日、英、美、法、意)等,將有關兵員、裝備等數據一一列出。
《最近東亞形勢圖解》上明確標註了中國的總兵力人數、飛機數量、礦產資源量等,包括中方的行軍路線、飛機航線都標註得十分清楚,便於日軍作戰。
《支那現狀資源分布圖》把中國鐵、銅、錫、金、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棉、麻、茶、樹等農業資源的分布地一一標出,為日軍加以掠奪提供方便,也反映了日本對中國進行資源掠奪的野心。這期間,日本從中國掠奪的黃金、煤炭、稀土、木材、銅礦、糧油、文物等不計其數,給中國人民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
《中支方面日支兩軍態勢要圖》《中支戰局詳解地圖》《支那事變明細地圖》《支那事變第一年戰鬥經過圖》等圖,動態分析反映了作戰態勢,說明日軍作戰準備、總結之精細周密。
《最新上海地圖》,上海市區的大街小巷盡在其中,吳淞因距離市區較遠,另配了吳淞略圖。南京地位重要,也配了略圖。該圖以上海為中心,還有我國中南部略圖,說明日軍對戰略要地更為關注,對地圖及時進行更新。
日本是以何種途徑繪製地圖的?對日本侵華前及侵華中繪製中國地圖,許多抗戰史專家都十分重視,並做了深入研究。寧夏人民政府參事、國防大學兼職教授沈克尼曾著文做過專門介紹。
日本繪製中國地圖,主要是憑藉盜、搶、測的方式,其中有戰前竊取我國測繪的大、中比例尺地圖複製的,也有戰前秘密派遣人員測繪的。
日本參謀本部對中國進行軍事偵察始於明治五年(1872年),軍官池上四郎秘密潛入中國東北,對吉林、黑龍江以及新疆伊犁將軍鎮守地進行了探察。隨後,日本又派人乘艦艇去中國臺灣,同時對中國沿海進行偵察測量,繪製《清國渤海地方圖》和《陸軍上海地圖》。不久,日本軍方又完成《清國北京城全圖》《清國湖南省圖》的繪製。當年日本潛入中國盜測地圖的一般以2至3人為一組,多數為軍官,也有少數僱員。他們攜帶羅盤和測高氣壓計,分頭行動,主要沿道路對周圍地形進行細部測量,然後繪圖。
1895—1897年,日本臨時測圖部對我遼東半島和臺灣進行測繪。尤其是對臺灣,分別派出多個測圖班測繪不同比例尺的地圖。1895年甲午戰爭後,大量日軍情報人員留在了中國。這些情報人員喬裝成專家學者或旅遊愛好者,在中國到處行動,每到一個地方,就大肆地繪製地形圖。
1900年,日本參加八國聯軍鎮壓義和團運動,日軍趁機對北京、天津、山海關等地進行軍事測繪,同時還秘密派人在安徽、浙江、福建進行「旅行測圖」。
日俄戰爭期間,日本抓住時機,公開對我國東北地區進行測繪。
日本人甚至用不同的物種標註出不同的地區,比如四川的大熊貓,西藏的犛牛,其推算的數量,當時就連中國都未必掌握。
除了在地面上的盜測,日本人還利用飛機進行航空測量。1928年,出兵中國山東的日軍第三師團司令部根據飛機航測製作膠濟鐵路沿線地形圖。此後,日軍在中國戰場廣泛利用飛機航測地圖。
日本的盜圖行動,日軍臭名昭著的兩個軍官——岡村寧次和佐佐木到一參與其間。1923年,國民黨的軍事顧問佐佐木到一曾參與制訂攻打陳炯明的作戰計劃,其間,藉機偷走我國兩廣200多幅軍用地圖。岡村寧次在日本陸軍大學當教官時,被軍閥孫傳芳請到中國當軍事顧問。孫傳芳請他作對付北伐軍的作戰計劃,他要求提供地圖。直到作戰計劃完成,被他拿走的全套華中地圖都未歸還。1926年,北伐軍打到長江邊上,孫傳芳的軍隊敗退,岡村寧次出逃回日本後,把地圖交給了日本參謀本部。
除了偷盜中國地圖,日軍還從佔領地搶奪地圖。「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佔領位於瀋陽市的東三省陸地測量局,將庫存的我國東三省及遼寧測繪部門測繪的地形圖508幅、地圖底版2萬多張全部擄走,送交日軍參謀本部。1931年11月,日軍陸地測量部派出兩名大尉,到中國東北實地對照,經修正後編繪出軍用地圖。
沈克尼在日本發現過一本《外邦兵要地圖整備》,其中記錄了日本人在侵華戰爭中搞到的中國軍用地圖,最多的一次是1937年攻佔南京時搶走南京國民政府參謀本部陸地測量局所藏地圖。
鐵證如山,日本侵華歷史不容篡改。
作者:管錫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