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沙晚報記者 胡益虎 通訊員 周進銀
田埂上的墊腳麻石、村民老屋下的基腳石料,翻過來,在它們已被歲月風雨侵蝕的刻字裡,卻封存著一段悲壯的抗戰歷史。在長沙縣春華鎮劉金國等村民用半個世紀的時間保存和收集了散落在田間地頭、豬舍茅棚的長沙保衛戰抗戰烈士豐碑,讓遊蕩在春華的異鄉忠魂不再漂泊。近日,記者走進長沙縣春華鎮,探訪一位村野老人和一片墓碑的半世情緣。
收藏44年墊腳麻石重回烈士墳冢
「50年前,我18歲時一次出工經過一個田埂時,發現一片墊腳的石料上有刻字,俯身一看,上書『中央陣亡將士』六個被風雨侵蝕過的漢字。翻過背面還有『此幹長約十四丈,民國三十年公刊』。」對自己當年如何發現墓碑,今年已經68歲的劉金國仍然記憶猶新。劉金國不忍心看其被人踐踏,便偷偷移到一隱蔽地方,用泥土埋藏起來。
劉金國在吳寺衝組安家落戶,被分了一個高地,種起了油茶。2009年,在收油茶時,他意外發現了一塊無碑無名墓地。查看墓地碑穴的痕跡時,他發現曾經收藏的那塊墓碑的寬窄恰好與墓地碑穴高度吻合,墓碑終於在半世紀後找到了主人。
「他們是誰,當年發生了什麼?」墓碑歸位讓劉金國對背後的故事充滿好奇。從村裡老人的口裡,他得知當年長沙會戰時,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春華山曾有過一場慘烈的戰役。想到這裡埋葬的可能是抗日犧牲的戰士後,劉金國再也坐不住了。他一個人忙活了40多天,將墓碑前後的雜草砍掉,又從自己微薄的積蓄中拿出1000元,在墓碑下建好底座。
尋訪6塊墓碑為74軍烈士安魂
墓碑修復後,劉金國將情況反映至長沙縣有關部門。文物部門仔細考查後,將這個「中央陣亡將士」墓列為市級文物保護點,劉金國成為了文物保護員。他收集到了74軍的軍歌和春華山之戰中犧牲戰士掩埋時的照片。發白的照片顯示,一排數十個身著戎裝的中國士兵並排安詳地躺在剛挖好的長墓坑裡。
「這些都是當年掩埋抗戰將士的墓冢。」劉金國拿著舊照片來到燕子嶺高地山頭,在樹叢中一道道蜿蜒的臨時戰壕在歲月洗刷下已經殘斷。戰壕一邊,一個個大大小小的低淺無碑墓冢連綿排列。每一個墓冢下,都是一群曾被人遺忘的忠魂。劉金國決心四方尋訪散落遺失的尋找無名抗戰烈士墓碑,他的故事也在附近春華山村民中傳開,不少村民積極響應。
「經過幾年的尋訪,目前已經找到六塊此次戰役的陣亡烈士墓碑。」劉金國說。
收集史料,日軍地圖標註投彈地標
在有關部門的協助下,這些抗戰烈士墓碑被重新樹立,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拜祭,劉金國也因幾十年的堅守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人。「張自忠、張靈甫等的後人都來我這裡拜訪過。」劉金國在集鎮上的家裡,他翻開留言本給記者介紹。劉金國兒子專門在自家經營的輪胎店後搭建了兩間平房,用於收集陳列和抗戰有關的資料、物品。
「這是目前發現的最大最完整的日軍侵華地圖!」在劉金國的陳列室裡,一幅近兩米高的彩色地圖被掛在牆上,展示了除西藏新疆外的中國地形,地圖顯示發行與昭和13年1月(即1938年),地圖除了標出礦產分布、佔領地及機場、港口等各種交通設施和線路外,還標有大量的投彈地,北京、上海、華北等地被標註了密集的投彈標誌。劉金國告訴記者,這張圖是一位中國學者在日本發現並帶回送給他的。
劉金國守護的墓碑故事也引來了大批媒體和志願組織的關注。志願組織「老兵之家」表示將拍攝一個劉金國和墓碑的紀錄片,而春華鎮也正在籌備建立春華阻擊戰的紀念場館。
硝煙往事
當年幾乎所有稻田
都被戰馬士兵踏平
在史志檔案部門的挖掘下,當年春華山阻擊戰戰場的歷史原貌逐漸復原:戰鬥發生在1941年9月,正是第二次長沙會戰最慘烈的時期,當時日軍集結12萬兵力入寇長沙。曾全殲岡村寧次11軍106師團、有「抗日鐵軍」之稱的中國74軍奉命從江西新餘等地出發,5日急行軍直奔長沙東30公裡的春華山高地阻擊進攻長沙城的日軍,同時,日軍也截獲74軍行動情報前往攔截。9月25日,74軍58師與日軍第3師團首先遭遇,雙方對幾個重要高地展開拉鋸戰,雙方後續部隊紛紛集結加入戰鬥。
「當時數萬軍隊在春華山一帶頻繁調動,幾乎所有的稻田都被戰馬和士兵踏平了。」村裡有老人曾描述當時的情形。幾個高地幾度易手,日軍以數倍於我的兵力,動用飛機、大炮甚至釋放毒氣彈,欲圍殲74軍。經過3天的慘烈戰鬥,頑強的74軍將士們重創日軍主力,僅步兵18聯隊就有8名中隊長被擊斃。而74軍的將士們也傷亡近萬人,戰士的鮮血染紅了春花山集鎮街前的河水。戰後,在本地村民的協助下,大部分的死者被就地安葬在一個個無名戰士集體墓冢中。
倖存者說
趟水過河絕處逢生
長沙晚報訊(通訊員 熊文 記者 胡益虎)近日,湖南老兵之家志願者,長沙會戰戰史、74軍戰史研究者梁學平確認,目前有83名犧牲在春華山的烈士身份得到確定。
梁學平介紹,通過浙江省檔案館官網資料庫,他發現了有83名陣亡將士所屬的部隊、犧牲時間能與此次戰役對得上號。「國民革命軍74軍有『抗戰鐵軍』之稱,大部分為浙江人,這83人均分屬74軍51、57、58師,死亡時間為1941年9月,而春華山戰役正是該月的25、26、27日,整整激戰了三天。」
梁學平告訴記者,他日前還得知了一個消息,74軍58師173團的浙江省天台縣何元言老人,在那次戰役中趟水過河倖存了下來,於2012年去世。
據志願者及何老的後輩回憶,何老生前曾提到,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戰鬥是春華山戰役,那時他當班長。當時日軍攻勢很猛,有飛機大炮助陣。打了一天後,地上幾乎全是屍體。第二天,日軍衝上陣地,將士們插上刺刀和日寇血拼突圍。何元言提槍從山上往下衝,見到日本人就打,一路衝殺到了山腳,卻被一條河擋住了去路。這條河深淺不一,他又不會遊泳,為了活命只好鑽進河裡,最後竟然絕處逢生,順利地趟過了河。趕到會合地點時,他才發現右肩不知什麼時候中了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