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暨,一個特別擅長繪製農村地圖的「楊秀才」,在繪圖界無人不知。他叫楊士安,今年57歲,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著名歷史地理學家、浙江大學教授陳橋驛先生,竭力推薦他加入省地名學會、省地方志學會。楊士安不但愛好地圖,收藏地圖,還研究、繪製地圖,繪圖的科學性與準確性,得到陳橋驛教授的高度肯定。
最近,諸暨草塔鎮梅山村編纂村志時,遇到了「攔路虎」,最新梅山村地圖沒有著落。眼看出版日期逼近,「楊秀才」獻出絕活,幫助繪好梅山村地圖。近幾年裡,他繪製的20多張諸暨農村地圖已正式出版。昨天,記者探訪了他。
筆記本裡臨摹地圖
楊士安說,繪製地圖,首先要對地圖感興趣。他家有「兩多」,一是工具書多,一是地圖多,抽屜裡、柜子上、沙發上,甚至牆角落,堆的都是一沓沓地圖,地形圖、行政區劃圖、旅遊圖、交通圖等等。
「地圖中,既有圖形符號直接給出的信息,還有大量潛在信息等人發掘。」他說,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繪製地圖的國家。看地圖就能了解我國經歷的風雨滄桑。打開清代地圖,那是一幕血淚史。1858年前的中國,至少有1270萬平方公裡以上的國土,可不到100年,竟損失了300萬平方公裡以上。再打開前十多年的中國地圖,在香港、澳門地名旁,都有一個括號,括號裡醒目標註「英」、「葡」字樣,這時,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時在心中油然而生。
上初中時,中學適用的兩本地圖冊幾乎翻爛,他仍愛不釋手,最後他突發奇想,將一幅幅地圖臨摹在自己的筆記本裡。這成了他最早畫的地圖。
收集地圖1500餘種
收集各種好地圖是繪製地圖的基礎。而將歷朝歷代的諸暨地圖一一收集起來,楊士安近乎把它當成一項事業來做。目前,他已收集到各地各類地圖1500餘種。
他目前保存的光緒諸暨縣誌中的諸暨地圖十分罕見。這張地圖是他在七十年代初期,從一家農村小店買來的,花的錢在當時足夠他維持幾個月的生活。
收藏的地圖中,有60%以上是諸暨地圖。記者在他家裡看到,明代劉光復《經野規略·浣水源流圖》、清康熙、乾隆及光緒諸暨縣誌中的諸暨地圖,清《古今圖書集成》中的《五洩山水圖》等。甚至保存了一張日本昭和十一年(1936)繪製的「支那五萬分之一圖」,「這是日軍侵略諸暨的見證,」楊士安說。
繪交通圖後美名揚
讓他頗為自得的,是為諸暨市交通局繪的一張全市交通圖。那還是90年代初期的事,諸暨市交通局編纂《諸暨市交通志》,正當編纂委員會焦急時,主編忽想起朋友楊士安有繪地圖的興趣,便請他幫忙。楊士安跟工程師配合,花3個多月繪好地圖,獲專家肯定。這是楊士安繪製的第一張正式出版的地圖。楊士安能畫地圖的名聲,從此不脛而走。
一般繪製地圖,從航攝到出版,周期為十年。近幾年來,諸暨不少農村出版鎮志、村志,急需當地的一幅地圖,而大都沒現成的,老楊正好大顯身手,解其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