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者收藏30張日軍繪製長沙地圖 部分至今仍準確

2020-12-05 華夏經緯網

  即將走上長沙會戰戰場的國民黨軍隊士兵。

  1938年,侵華日軍印製的長沙(湖南省湘江道長沙縣)即今長沙城區地圖的一部分,其圖中類似粗柱部分為湘江。 範亞湘 翻拍

  長沙會戰中國民黨軍隊與日軍巷戰的情形。

  長沙會戰中國民黨軍隊在長沙城外戰壕裡狙擊日軍的進攻。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資料圖片

  本版撰文/記者 範亞湘

  長沙東、北部重點鄉鎮和關隘都專門單獨繪製了地圖,連一條鮮為人知的羊腸小道都可以在地圖裡找到,「日軍70多年前繪製的長沙地區地圖,那樣精密、詳盡,有些地圖至今還很準確」。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長沙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8年前,愛好收藏的市民成洋先生在一家古玩市場淘得30張侵華日軍長沙地區地圖。

  涉及戰略要地的地圖都有編號並特別註明「軍事機密」字樣

  30張發黃的老地圖上大多有些水漬的痕跡。說起這30張地圖的由來,成洋告訴記者,8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一家古玩市場轉悠時,看到一位老人在兜售侵華日軍使用的軍用地圖。「我想著這些地圖不僅具有收藏價值,而且有警示和教育意義。我就硬纏著那位老人,最終買下了這些地圖。」

  30張地圖中,有17張地圖的背面有某測繪局收藏的印章和收藏文件的編號。「這些地圖當時既可以作為民用地圖,也可以作為軍用地圖使用。」成洋淘得這些地圖後,曾經找到湖南省測繪局有關專家鑑定,專家們都稱這些地圖繪製真實可靠。「可見當時日軍為了侵略中國,在偵察和勘測上下足了功夫。」

  這30張地圖主要涉及長沙城區和長沙、寧鄉、瀏陽、湘陰、益陽、沅江、平江、湘潭等周邊地區。有長沙城區、青山市(今長沙縣青山鋪鎮)、金井(今長沙縣金井鎮)等戰略要地等10張地圖特別註明了屬於「軍事機密」字樣。同時,這10張地圖也有編號,長沙城區地圖的編號為「長沙九十一號」,寧鄉縣地圖編號為「衡州一號」。

  每一張地圖上都註明了測圖、製版和印製時間,如長沙城區地圖就標明了是中華民國8年(1919年)測圖,昭和13年(1938年)製版等字樣。測圖時間最早的為中華民國8年,最晚的為中華民國26年(1937年),時間跨度為18年。其製版和印製時間最早的為中華民國9年(1920年)5月印製,最晚的為中華民國34年(1945年)6月印製,時間跨度為25年。其中,大部分地圖在1936年至1938年印製。

  「待地圖印製完畢,日軍發動了長沙會戰。1939年9月,日軍突破汨羅江和新牆河兩道防線,從東、北兩個方向直撲長沙而來,第一次長沙會戰打響。」成洋認為,日軍前後發動3次長沙會戰,絕對不是打到哪裡是哪裡這樣簡單,而確實是依據早前準備好了的地圖有備而來。

  日制老地圖用五萬分之一的比例尺標明橘子洲頭東邊對岸的碼頭

  30張地圖上清晰地標示了不同區域的等高線、標高以及戰略要衝和交通要塞,就連散落的村莊、獨居的農舍、山間羊腸小道、平地小溝渠及其通向何處等也無一不在標註之列,足以說明早在長沙會戰前,日軍就對長沙及其周邊地區的資源、文化、兵要地誌進行了大量細緻、隱蔽的偵察。

  「長沙九十一號」地圖標明了水陸洲(橘子洲頭)東邊對岸所有的碼頭,其中,連接長沙東西兩岸、位於橘子洲頭上遊(當時此段叫牛頭洲)的渡口作了特別註明。地圖用的比例尺竟然是五萬分之一,也就是說,地圖上的1釐米等於實地的500米。「在作戰地圖當中,這是20世紀最精密、最實用的了。」湘江東岸的重要街道都作了標註,湘江西岸的一座山丘、一條小溪、一個村莊、一塊水田、一條小路、一座廟宇、一片樹林……都在圖上畫得清清楚楚。地名一律用漢字,山頂制高點和山腰等高線一律用阿拉伯數字標明了若干米,所有的道路也都標明了分段裡程……

  在這張地圖上,現在位於金源大酒店南邊的小林子衝路的東端連接著梓園路。4月30日,記者依據這張地圖,很快就從小林子衝路走到了梓園路。「可以說,長沙老城區的主要格局與當年沒有什麼變化,一些老街老巷都在這張地圖裡有標註。」成洋多次依照這張地圖在長沙老城區穿行,「幾乎沒有失算過,不得不驚訝日制『老地圖』的精密」。

  1942年1月1日凌晨5時,長沙東郊失守,日軍開始集結兵力攻擊阿彌嶺陣地。戰況非常激烈,激戰中,國民黨軍隊損失慘重,只能向侯家塘、小林子衝邊打邊撤,在撤退中,日軍居然從一條小巷奇襲抄了國民黨軍隊的後路,致使一個營的國民黨軍隊幾乎全軍覆沒。

  第三次長沙會戰中,日軍與國民黨守軍在長沙城區的開福寺、上潘家坪、唐家巷、上大壠、湖積渡、陳家山、杜家嶺、袁家嶺、窯嶺、油鋪街、湘雅醫院、陳家山、清水塘、韭菜園、識字嶺、回龍山、白沙井、沙河街、楚湘街、長嶺、侯家塘、掃把塘、冬瓜山等處發生了激烈的拉鋸戰和巷戰,而這些地名在這張地圖上一眼就可以看到。

  在這30張地圖中,有一大部分都是緊鄰長沙東、北兩個方向的重要關隘和鄉鎮詳細地圖,如瀏陽市的鎮頭鎮、永安鎮,長沙縣的金井鎮、安沙鎮、

  梨鎮等。三次長沙會戰,日軍都是從長沙東、北兩個方向進攻長沙,幾乎每次都是從這幾個鄉鎮狂奔而來。

  第一次長沙會戰,日軍一路從金井鎮駐紮到了長沙東部永安鎮,另一路從安沙鎮打到了撈刀河鎮。1941年12月31日正處在第三次長沙會戰白熱化階段,日軍第3師團一路急進,到達

  梨鎮後,就直接徒步從磨盤洲渡過了瀏陽河,兵臨長沙城下。「這些都說明日軍是依據長沙周邊鄉鎮的地圖後而發起進攻的。而且,每次戰敗後,他們也是依據這些路線有條不紊地後撤。」成洋說,他看過三次長沙會戰的不少資料,發現日軍進攻和撤退的路線「驚人的一致」。

  日軍是如何繪製長沙地區地圖的,至今還是一個有待破解的謎

  據離休老軍人章明回憶,抗戰時期,由於國民黨對八路軍等部隊限制提供地圖,而且國內繪製的地圖遠沒有日軍地圖精良,因此,從抗戰時期起,共產黨領導的軍隊使用的作戰地圖,多數都是從日寇手中繳獲來的。每次戰鬥打敗日軍,首先是搶佔他們的電臺,然後就是搜繳他們的地圖,繳槍倒是其次的。「當時,繳獲的日本軍用地圖範圍非常廣,可以覆蓋整個中國領土;數量也非常大,幾乎每一個團都可以配一幅完整的中國地圖。」

  長沙地區處於中國的腹地,為什麼日軍能夠弄得一清二楚?日軍的這些軍用地圖到底是怎樣繪製出來的?這項龐大的工程是怎麼完成的?成洋說,這至今還是一個值得研究、有待破解的謎。

  當時偵察衛星還沒有發明,飛機高空攝影技術也十分幼稚。成洋猜想,日本人應該是主要靠手工操作的方式完成測繪。這就必須派遣大批特務間諜,收買大批漢奸,窺探五湖四海,竄遍中華大地,收集資料,竊取情報,年復一年,才能「大功告成」。

  那時,國民黨當局關防不嚴,國內護衛不力,也給了日寇可乘之機。「這種處心積慮、不惜一切的狂熱,恐怕在世界間諜史上也是空前的,或許日本特有的『武士道』和『忍者』才有這股邪勁兒。」成洋說。

  「作戰地圖本身就是日軍的侵略武器,有了它們,日軍才會對我國地形了如指掌,長驅直入,如入自家庭院。」時至今日,大批軍用地圖肯定還整套地在日本珍藏著,只需借用最新的衛星偵察手段加以修正完善,就可以製成符合我國現狀的新版本了。

  「收藏地圖就是收藏歷史的瞬間,妄改歷史也罷,篡改教科書也罷,地圖會原原本本地圈點出歲月的痕跡,戰爭鐵證白紙黑字,這些地圖為駁斥當前一些日本人否認日本侵華歷史,又提供了一件歷史鐵證。」成洋如是說。

  1882年日軍就繪製了《清國湖南省圖》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日本繪製中國地圖、對中國進行軍事偵察,始於1872年,即明治五年。日本學者小林茂的《外國地圖——日本帝國的亞洲地圖》、牛越國昭所著《對外秘密軍用地圖的潛入盜測——外國測量和村上筆記研究》對此有非常詳盡的記錄。

  1872年,日軍池上四郎少佐潛入中國東北進行秘密偵察。包括地理、兵備、民政、人心傾向、語言、貨幣、物價等內容。1873年—1874年日本派樺山資紀、「漢學家」福島九成等對中國沿海進行偵察測量,繪製了《清國渤海地方圖》和《陸軍上海地圖》。1875年—1882年,日本軍方完成了《清國北京全圖》、《清國湖南省圖》。1878年5月,「漢學家」島弘毅第三次到中國,具體校正日本軍用地圖中的謬誤之處。

  1883年,日軍參謀本部少佐梶山鼎介潛入中國繪製了鴨綠江至奉天(今瀋陽)沿途地形圖。甲午之戰前的1893年以藥商為掩護的日本間諜石川伍一到北京、內蒙古、張家口、大同、煙臺和晉、豫、陝、鄂各省的主要城鎮進行軍事情報搜集,並測繪軍用地圖和兵要地誌以及《遼東半島沿海水深潮汐的資料》。1895年—1897年日本臨時測圖部對遼東半島和臺灣進行測繪。甲午戰爭,義和團運動,日俄戰爭等時期,日本更是大張旗鼓地對中國進行秘密測繪。

  由此可見,從1982年日軍派人到中國東北進行秘密偵察至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進而走上了侵華的道路,日本為侵華進行的準備有近60年。

  長沙會戰的日軍總指揮

  岡村寧次是偷地圖的「高手」

  除了偷測,侵華日軍地圖的另一個來源是偷竊。日本在侵華戰爭時期使用的軍用地圖只有極少量是日軍自行測量、繪製的,絕大多數是利用偷竊、繳獲中華民國測繪的地圖翻版印製的。成洋收藏的30張侵華日軍印製的長沙地區地圖,基本上都是根據中華民國當局測繪的地圖而來。

  日本侵華的最後一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三次長沙會戰的日軍總指揮岡村寧次就是偷地圖的「高手」。

  侵華戰爭爆發前,岡村寧次曾18次進入中國從事情報工作,收集到大量兵要地誌資料。他在其回憶錄中說,當時中國各方都極珍視為數不多的軍用地圖,按極密文件保管,嚴禁出售,因而極難獲得。在他給孫傳芳當顧問時,孫及其手下的大部分指揮官都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6期留學生。由於岡村寧次曾擔任過他們的區隊長,因此他們稱岡村寧次為老師,極為尊重。1926年秋,蔣介石率軍北伐。孫傳芳在九江、南昌地區布防攔阻,連遭挫敗。儘管孫傳芳身邊的人一再向岡村寧次諮詢作戰事宜,但軍用地圖卻從來沒給過他。

  但是,機會終於來了。有一天,岡村寧次去最前線的南昌。當地的指揮官把華中中部地區1∶5萬比例的地圖全部借給岡村寧次,委託岡村寧次制定作戰指導方針和計劃。岡村寧次按其要求提出了計劃方案,卻把地圖徑直帶回到九江的司令部。不久,孫傳芳軍節節敗退以致全軍覆沒,倉促間,岡村寧次丟棄了所有的行李,卻未忘記帶上這套1∶5萬比例的軍用地圖。回國後,岡村寧次把地圖交給參謀本部,為此獲得了一筆巨額秘密賞金。

  此外,日本戰犯佐佐木1923年在中國任顧問時,曾藉機偷走200餘張十萬分之一廣東、廣西地形圖。

  30張侵華日軍繪製的長沙地區地圖一覽  

  1.長沙(湖南省湘江道長沙縣),軍事秘密級;

  2.寧鄉縣(湖南省寧鄉縣長沙縣),軍事秘密級;

  3.新康(湖南省長沙縣),軍事秘密級;

  4.青山市(湖南省長沙縣湘陰縣),軍事秘密級;

  5.神鼎山(湖南省平江縣湘陰縣);

  6.喬口(湖南省長沙縣湘陰縣寧鄉縣益陽縣);

  7.靖江(湖南省長沙縣湘陰縣),軍事秘密級;

  8.株洲(湖南省湘江道長沙湘潭縣);

  9.梨市(湖南省長沙縣);

  10.路口畲(湖南省長沙縣瀏陽縣);

  11.安沙(湖南省長沙縣);

  12.金井(湖南省瀏陽縣長沙縣)、軍事秘密級;

  13.鎮頭市(湖南省長沙縣瀏陽縣);

  14.永安市(湖南省長沙縣瀏陽縣);

  15.湘潭(湖南省湘江道湘潭縣);

  16.石迥嘴(湖南省長沙縣瀏陽縣醴陵縣);

  17.平江縣(湖南省平江縣);

  18.白兔潭(湖南省醴陵縣瀏陽縣);

  19.白馬市(湖南省湘陰縣沅江縣益陽縣);

  20.瀏陽城(湖南省瀏陽縣);

  21.相公市(湖南省平江縣瀏陽縣);

  22.大託鋪(湖南省長沙縣湘潭縣);

  23.棖市(湖南省瀏陽縣醴陵縣);

  24.江(湖南省長沙縣平江縣湘陰縣),軍事秘密級;

  25.湘陰(湖南省湘陰縣),軍事秘密級;

  26.大屯營(湖南省寧鄉縣湘鄉縣湘潭縣長沙縣),軍事秘密級;

  27.沱市(湖南省湘江道寧鄉縣長沙縣益陽縣),軍事秘密級;

  28.銀田市(湖南省寧鄉縣湘鄉縣);

  29.昭山(湖南省長沙縣瀏陽縣湘潭縣);

  30.社港市(湖南省平江縣瀏陽縣長沙縣)。

來源:長沙晚報

相關焦點

  • 日照市抗戰紀念館所存的十幾張中國地圖,為日軍侵華史提供了鐵證
    從古到今,從中國到外國,軍用地圖都是軍隊作戰的重要依據。如果一個國家對外國地圖感興趣,運用多種手段繪製外國地圖,其意圖往往使人生疑。日照市抗戰紀念館存有十幾幅日軍侵華前及侵華後的中國地圖,從中可以看出,日本覬覦我國富饒的資源,憑藉手中盜、搶、測的中國各地地形圖,為發動侵華戰爭作準備。日照市抗戰紀念館所存地圖,為日軍侵華史提供了鐵證。
  • ...一幅近兩米高地圖暴露當年日軍侵略野心 侵華地圖上密集標註...
    劉金國收藏的日軍侵華地圖。在長沙縣春華鎮劉金國等村民用半個世紀的時間保存和收集了散落在田間地頭、豬舍茅棚的長沙保衛戰抗戰烈士豐碑,讓遊蕩在春華的異鄉忠魂不再漂泊。近日,記者走進長沙縣春華鎮,探訪一位村野老人和一片墓碑的半世情緣。  收藏44年墊腳麻石重回烈士墳冢  「50年前,我18歲時一次出工經過一個田埂時,發現一片墊腳的石料上有刻字,俯身一看,上書『中央陣亡將士』六個被風雨侵蝕過的漢字。
  • 筆記本裡臨摹地圖 畫地圖高手收藏地圖1500種
    在諸暨,一個特別擅長繪製農村地圖的「楊秀才」,在繪圖界無人不知。他叫楊士安,今年57歲,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著名歷史地理學家、浙江大學教授陳橋驛先生,竭力推薦他加入省地名學會、省地方志學會。楊士安不但愛好地圖,收藏地圖,還研究、繪製地圖,繪圖的科學性與準確性,得到陳橋驛教授的高度肯定。
  • 1918年日軍地圖,韓戰美軍仍在用,南韓名將:對作戰幫助很大
    日軍在二戰期間侵略了亞洲許多國家,在軍事方面尤其是軍事地圖繪製方面處於絕對領先水平。在日軍侵華戰爭期間,使用的軍事地圖標註比中國軍隊自己的地圖還詳細,日軍知道的山間小道,許多附近村民都未必知道。日韓合併以後,日軍曾在1918年進行過一次國土調查,繪製了朝鮮的五萬分之一大比例地圖,該圖在1945年被美軍翻印,直到韓戰中美軍仍然在用。
  • 來,一起翻閱宋人繪製的地圖
    通過遺留至今的地圖,我們或許可以窺視出宋人的「天下觀」以及對世界的認知。《東震旦地理圖》地圖作為古代社會王權的象徵,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極為突出的地位。舉凡版圖之拓展,疆域之徵戰,邊防之鞏固,土地之經界,日常之行政,皆需地圖。故地圖之繪製,乃歷代王朝之國家事業,向為發達。宋代以前存世的地圖十分罕見,宋代則不然。
  • 世界上古老的地圖是怎麼繪製的?
    在18 世紀初,在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託普卡比宮,發現了幾張古代地圖,其中有的是古人複製、臨摹的。
  • 扒一扒9張神秘的古代地圖,究竟古人是怎麼繪製的?
    如下文中神秘學君要給大家介紹的9張神秘的古代地圖,在沒有衛星以及航空設備的幫助下,古代探險家們竟能精確地描繪出某些地區甚至全世界的具體樣貌,究竟他們是怎麼做到的?齊諾地圖(the Zeno Map)發現於1380年,其準確地描繪了現在的挪威、瑞典、丹麥和英國的海岸。
  • 為什麼侵華日軍比中國軍隊還熟悉地形?100年前日本畫的中國地圖
    抗日戰爭時期,面對日本的侵略,我國進行了激烈的鬥爭,很多人認為,日本先進的武器和強大的單兵作戰能力只是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日本間諜滲透到中國,日本間諜繪製的中國地圖比我們的地圖更準確,日本間諜對中國的滲透非常嚴重。
  • 長沙小「蟲迷」繪製首部小學校園昆蟲發現地圖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8月28日訊(實習生 範星妤 全媒體記者 嶽霞)一提到昆蟲,可能很多人都會「談之色變」,唯恐避之不及。而將要升入育才三小四年級的卿浩誠,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狂熱昆蟲愛好者」。他在家裡養了30多種昆蟲,其中包括竹節蟲、犀金龜、虎甲、狼蛛等,打造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小小「昆蟲博覽園」。今日,剛從西雙版納獨自參加完昆蟲夏令營回來的卿浩誠,帶著他在野外捕獲的昆蟲標本,愉快地講述他的昆蟲研究之旅。
  • 美澳科學家繪製最詳盡海底地圖 2萬座深海山峰曝光
    據港媒近日報導,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利用歐美民用衛星數據,製作出歷來最詳盡的海底地圖,令2萬座位處深海的神秘山峰曝光,一些深海海溝面貌也可呈現人前。專家指出,新海圖有助於軍事、能源開發及地質考古等方面的應用,甚至有望協助搜索失蹤的馬航客機MH370。
  • 藏書票中的雙瓣心形世界地圖
    在16世紀上半葉,歐洲人繪製的地圖上關於遠東及其海域還沒有實質內容。 從墨卡託這張雙心形地圖上可以看出,遠東的海岸線仍然是任意繪製的,陸地上標有一些名稱,如Cathai、Tangut、Thebet、Mangi、Singui、Quisai、Sucai等等,仍是託勒密(Claudius Ptolemy)加馬可波羅(Marco Polo)的混合,它們的方位也是被隨意安置的。
  • 民航聯盟:全球數百科學家繪製,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三維地圖發布
    民航聯盟據日內瓦綜合電: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三維地圖周一發布,這是全球30個機構的數百名科學家耗時20年,對400多萬個星系以及類星體進行分析後共同繪製而成。新地圖呈現「宇宙膨脹完整故事」據航盟聯盟了解,這張地圖是基於1998年的原有數據,以及「斯隆數位化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簡稱SDSS)項目的最新六年調查結果,該「延展重子振蕩光譜調查」(extended Baryon Oscillation Spectroscopic
  • 新世界地圖來了!新舊地圖為何出現繪製偏差?
    北美VS歐洲雖然在這張地圖上歐洲看起來比北美還要大,但是實際情況正好相反,另外,俄羅斯的實際面積也沒有地圖上描繪的那麼大。至今被廣泛使用的就是用標準地圖投影繪製的,標準地圖投影又稱為墨卡託投影(Mercator projection),是由地理學家和製圖師墨卡託於1569年創造的圓柱形地圖投影。假設地球被圍在一個中空的圓柱裡,其基準緯線與圓柱相切接觸,然後再假想地球中心有一盞燈,把球面上的圖形投影到圓柱體上,再把圓柱體展開,這就是一幅選定基準緯線上的「墨卡託投影」繪製出的地圖。
  • 古代中國人是如何繪製地圖的?
    「輿」指的是車輛,古人繪製地圖時就是駕著一種叫做「記裡鼓車」的馬車丈量世界,馬車行到哪裡,地圖便畫到哪裡。至於地圖之外的世界,不是一片蠻荒,就是與己無關。在古代中國,只有統治階級才有能力組織大規模的地圖測繪,也只有作為知識分子精英的士大夫才掌握著繪製地圖的秘密。
  • 神秘的地圖繪製了南極大陸,這也許是史前高級文明的證據
    神秘的《皮裡雷斯地圖》《皮裡雷斯地圖》,幾百年來被無數專家學者所研究,地圖上的神秘地方,至今無法解釋。很多人認為,它是外星人造訪地球的最好證明,因為在當時,這張地圖幾乎不可能是人為畫出的。,他們邀請了德國的神學家迪斯曼來辦理,在他整理這些物品的時候,發現了一張特別奇怪的地圖,於是他就把這張地圖交給政府和各個學者研究一下,隨即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 首張澳大利亞地圖
    「首張澳大利亞地圖」這張古地圖的原版本是1547年成書於法國迪耶普的《尼古拉斯·瓦拉爾地圖集》中的一幅「大爪哇島
  • 這張古老地圖或6000年前航拍,科學家:挑戰了人類歷史
    經過研究發現,這張地圖是1513年由土耳其製圖家、地理學家、海軍上將哈吉·艾哈邁德·穆希丁·皮瑞(HagiiAhmedMuhiddinPiri)繪製和籤署的,這張地圖也被稱為皮瑞・雷斯(PiriReis)地圖。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獲贈120件二戰文物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獲贈120件二戰文物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17 17:17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南京3月17日電(記者 蔣芳)今年是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 定向運動愛好者的忠實嚮導—地圖
    原標題:定向運動愛好者的忠實嚮導—地圖 定向運動地圖:定向愛好者的「GPS」 為了保證使用者在「高速運動」的狀態下清晰易讀,定向地圖在儘可能多的表示出各種「特徵物(地物、地貌)」、特別是植被狀況(表明地面的障礙程度)的情況下,使用了較多的鮮豔色彩來表現圖中的內容。 30多年前的定向運動地圖可沒有這麼好用。
  • 繪製中國人的世界認知地圖
    該系列調查開始於1994年,至今已歷時10年。零點研究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袁嶽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當初之所以開始這項調查,是因為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想檢驗一下中國人看世界的見識和知識到底夠不夠。當然因為政府也不希望民間說的太多,所以我們一般在表述當中,題目和開始部分會選擇正面比較符合政府宣傳口徑的部分,而把比較負面的部分安排在後面。」  袁嶽和他的團隊花了10年時間所繪製的這張地圖,究竟能否為國人提供指南呢,調查者對此深信不疑:「人們關注一個問題,與自己是不是被關注很有關係。當意識到自己被關注時,他才可能會去關注某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