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日軍地圖,韓戰美軍仍在用,南韓名將:對作戰幫助很大

2020-12-03 溫度歷史

日軍在二戰期間侵略了亞洲許多國家,在軍事方面尤其是軍事地圖繪製方面處於絕對領先水平。在日軍侵華戰爭期間,使用的軍事地圖標註比中國軍隊自己的地圖還詳細,日軍知道的山間小道,許多附近村民都未必知道。日韓合併以後,日軍曾在1918年進行過一次國土調查,繪製了朝鮮的五萬分之一大比例地圖,該圖在1945年被美軍翻印,直到韓戰中美軍仍然在用。

抗戰以前,中國經歷了長期的軍閥混戰,大家的地盤不斷變化,似乎對地圖繪製工作並不在意。直系軍閥孫傳芳曾送過一批人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學成歸來以後按照日軍的測繪方式對華北幾個省進行測繪,製作了一批五萬分之一地圖(即地圖上1釐米代表實際距離500米,比例越大地圖越精確),這是當時最先進的軍用地圖。當時飛機測繪技術還不成熟,要繪製一張大比例地圖並不容易。

筆者雖然不是專業測繪人員,但可以引用一位專家的話給大家描述測繪地圖的難度。蔣校長曾聘請過一位德國軍事顧問——法肯豪森,他在給國軍將領講課時專門提到軍用地圖的測繪問題:

照德國全國面積五十萬平方公裡計算,每百平方公裡製圖一張,全德國需要五千張地圖,但每張地圖測製成功,每人約需時一年。若以一百人工作,必須五十年方能調製五千張地圖。查中國全國面積有一千三百萬方公裡,每百方公裡製成一地圖,需要十三萬張,若以一千人製圖,必須一百三十年方能完成工作。

法肯豪森

各位軍閥不太注重地圖測繪工作,處心積慮準備侵華戰爭的日本人卻非常重視。他們安排測繪人員偽裝成各種身份,偷偷潛入內地盜繪地圖。岡村寧次甚至在回憶錄中公開承認直接盜取過中國地圖。

當年孫傳芳手下有不少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學生,而岡村寧次當時正是該校的教官,孫傳芳乾脆直接把岡村寧次請來當顧問。1926年,北伐軍攻打南昌時,崗村寧次得以接觸此前孫傳芳手下繪製的那批地圖。孫傳芳戰敗以後,岡村寧次帶著這批圖逃到了日本軍艦上。據崗村說,在後來的武漢會戰中,日軍之所以能快速攻下武漢,這批地圖發揮了巨大作用。

1937年8月,南口戰役打得正激烈,晉綏軍陳長捷師奉命增援,但他手上領到的一份未經實測的十萬分之一地圖,上面大量標註錯誤,導致軍隊走錯了,貽誤了戰機。後來,他繳獲了一份日本地圖,發現繪製非常精確,各種標註也非常詳細,甚至連長城上的雕刻都有註明。陳長捷也感嘆道:「這仗沒法打。」

在全面侵華之前,1910年日本就強迫朝鮮籤訂《日韓合併條約》,開始了對朝鮮的殖民統治。日本將朝鮮視為自己國土,大量掠奪各種資源,卻未將朝鮮人視為國民,對其進行殘酷的壓迫和剝削。1918年,日本進行國土調查時,對朝鮮進行了大範圍詳細的測繪,繪製了一批五萬分之一地圖。這批地圖直到韓戰期間,仍然屬於非常先進的軍事地圖。

韓戰初期,南朝鮮軍被一路平推到釜山防禦圈,南1師師長白善燁指揮部隊在多富洞抵擋住了一次北方軍隊的進攻,因而獲得了美軍的信任。美第1軍軍長米爾本召見了他,並送給他一批軍用地圖。白善燁回憶道:

我從米爾本少將那裡得到了滿滿一吉普車的軍用地圖。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三色的軍用作戰地圖,上面的地名都用英文和漢字標得非常清楚。而且地圖上面有詳細的坐標,可以很準確地指示地面炮兵和空軍進行火力支援,這對我軍日後作戰起到了很大作用。

白善燁

美軍給白善燁的地圖就是日治時代測繪的,彩色的可能由美軍按照原圖重新繪製,但其中大多數還是黑白色的。說了這麼多,日軍的地圖到底有多厲害,筆者以一張美軍檔案中的地圖舉例向大家介紹。由於數據太大,無法按原圖上傳,只能以縮略圖介紹。這份地圖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1、主圖部分:

包括用等高線標註的地形及主要制高點的標高,通常情況下,等高線越密集的地方說明山體坡度越陡,專業人員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計劃出相應的坡度,從而推斷人是可以直接步行上山,還是需要攀爬或者藉助工具才能上山。這為指揮員布置攻堅任務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可以決定從哪幾個方向發起進攻,需要用到何種裝備,平時行軍可以繞開坡度較陡的路線。尤其是標高點,可以讓指揮員快速決策應該佔據哪些地形。

地名及標註信息是用中日英三種文字標註的,畢竟亞洲文化圈受天朝上國薰陶,也曾長期使用漢字,日本人標註漢字也方便更多人使用。筆者瀏覽後來志願軍戰史,其中提到的地名基本與日本測繪地圖時使用的地名吻合,推測志願軍也使用過日軍繪製的地圖。而上面的英文則明顯是後來美軍重新加工時添加上去的。

2、標註信息:

道路、橋梁、河流、湖泊、各類建築、森林植被等所有眼睛能看到的信息都有標註,具備一定地圖知識的人,看到如此詳盡的地圖就能腦補出一幅完整的畫面,猶如身臨其境一般。而這些標註信息有多詳細呢?舉幾個例子:

關於牆,區分了磚砌牆、石頭牆、土牆。

關於門,區分了帶頂的門、城堡門、朝鮮特色門、日式神社門(鳥居)。

關於植被,區分了竹子、闊葉樹、桑樹等10餘種常見植物。

關於公路河流:標準了寬度,河流水深,橋梁材質等關鍵信息。

信息太多,無法一一列舉,總之能想到的基本都有標準,這方便使用者速尋找參照物進行定位,同時也讓軍事指揮員對前線有更詳細地了解,真正做到決策千裡之外。當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一些細微的參照物可能有所變化,但美軍也是匆忙參戰,來不及實測,只能邊用邊改。

3、坐標信息:

這是軍事地圖最為關鍵的信息,沒有坐標信息的地圖沒有太大的軍事用途。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我告訴你我家裡有根針,你未必能找到,只有告知你具體位置你才能找到。這也是衛星地圖如此發達,但無法直接運用於軍事的原因。

坐標信息包括了地理坐標和平面直角坐標。地理坐標即經度和緯度,坐標會在地圖四個角標註,比如我們看到這張圖測繪的坐標範圍為:北緯37度10分到37度20分,東經127度30分到127度45分(經緯度1度等於60分,1分等於60秒)。我們知道同一緯度上,相差一個經度,實際距離相差111公裡,所以光有經緯度仍然無法精確定位。

地形尺

還要用到平面直角坐標,也就是地圖上看到的小方格。這是測繪地圖的一種標示方法,由於太專業,筆者尚未完全領悟就不展開了。總之這是用來確定具體坐標的,使用時先確定目標點,然後用地形尺量出一個橫縱坐標,之後就可以引導炮火攻擊了。

小結:

雖然如今各類GPS或者衛星地圖顯示已經非常清楚,但在軍事上仍然沒有太大的用處,因為缺乏平面直角坐標和真實的標高,軟體上的等高線大多是通過算法推導出來的,與真實的地形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些坐標信息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機密,關乎戰爭的勝敗。

雖然戰爭年代,我國的許多大比例地圖流到國外,但建國後中國面貌有了非常大的改觀,尤其是後來新修建的一些基地,外國人是無法得到坐標的。所以前些年媒體經常報導,有外國人偷偷潛入內地盜測相關目標的地圖。而作為一個普通人,一定要懂得保守這些秘密,不要隨意傳播軍事設施的圖片,發現可疑人員測繪立即向相關部門舉報。

專注近代戰爭史,更多經常內容歡迎關注, 感謝支持。

相關焦點

  • 美軍公認的世界四大名將,中國上榜一人,另外三人都是西方名將
    ,其中三位都是西方名將,只有一名中國人上榜。 在1941年,希特勒為了幫助義大利盟軍,就派埃爾溫·隆美爾前往戰線,在北非期間,埃爾溫·隆美爾利用地形的優勢
  • 真相:打了3年韓戰,真是美國為了搶奪朝鮮萬噸鈾礦發起的?
    [老袁侃一侃]:在最近的文章評論之中,有讀者朋友留言,詢問韓戰的起因,提供了這麼一種說法:美國想和朝鮮一起開發鈾礦,但是朝鮮不同意,因此就爆發了戰爭。這種情形乍一看,和伊拉克戰爭相似,為了爭奪礦物資源,說的倒也合情合理。
  • 韓戰與史達林:韓戰爆發時,史達林都在幹了些什麼?
    對中國來說,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不容遺忘的立國之戰,這場戰爭讓中國徹底在國際上站穩腳跟。原本一直對中國虎視眈眈的西方列強,在這場戰爭結束後,對中國刮目相看。我們的志願軍戰士,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中國真的強大了,西方國家只需要架幾門大炮就可以耀武揚威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 日本二戰十大名將排名,就認識山本五十六和岡村寧次的舉手
    德國出現了古德裡安、曼施坦因、隆美爾等數名世界頂尖名將,而日本師從德國,加上龐大的人口基數,不可能沒有名將出現,現在來看看日本人他們自己排的二戰十大名將都有誰吧。TOP、10 本間雅晴(1887年—1946年)1910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27期,1918年留學英國牛津大學,充當西線觀戰武官,從此和英國結下不解之緣,他愛看西方電影,在戰爭期間作畫、寫詩,有「詩人將軍」的綽號。1933年成為東京第一步兵聯隊的聯隊長,在這個關健職位上,他從未與30年代盛行的陸軍派別活動發生任何聯繫。1935年在8月1日步兵第32旅少將旅長。
  • 韓戰第3次戰役志願軍佔領漢城:1951年1月5日50軍渡過漢江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1951年1月4日:在韓戰第三次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佔領韓國首都漢城,1月5日50軍渡過漢江韓戰中,志願軍真正勝利的就是前三次戰役。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戰役的模式相同,都是誘敵深入以後,全面穿插包抄,切斷美韓軍退路,將他們分割包圍。
  • 三八線:只存在於世界地圖上的一條線,如何成為朝鮮南北的分界線
    北緯38度線,本是一條自然和地理用途的劃線,存在於世界地圖和地球儀上,但是這樣一條在軍事上和政治上沒有實際意義的劃線,為何卻成為朝鮮半島南北分裂的基礎界線?朝鮮半島在近代歷史上,命運一直不太好,要麼面臨被瓜分的危機,要麼被殖民統治。而對於想要瓜分朝鮮的那些人來說,不約而同的看準了這條把朝鮮半島大致等分為南北兩部分的北緯38度線,或許真的只是巧合。
  • 韓戰裝備對比,數字震撼人心,我軍是靠什麼勝利的?
    韓戰裝備對比,數字震撼人心,我軍是靠什麼勝利的?沒有蘇聯支援,抗美援朝戰爭能贏嗎?在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之中,我軍的裝備和美軍相比,極其落後。期間,蘇聯對我們進行了援助,美軍也知道了這一點。關於中美兩國當時的軍事裝備,國防大學教授、少將金一南在他耗費30年心血的著作《為什麼是中國》裡面,講述的大體如下:1.美軍裝備震撼人心,我軍裝備令人痛心在朝鮮戰場上,美軍一個軍擁有坦克430輛,而我志願軍最初入朝作戰的6個軍,一輛坦克都沒有!
  • 韓戰期間,美國曾6次計劃使用核武器,為何最後一直沒敢實施
    今年是韓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70年前,朝鮮戰場的風雲變化,時刻關係到中國的安全。為了確保祖國安全,志願軍踏上了異國他鄉的戰場。戰爭期間,核戰爭無時不刻不籠罩在我國的上空。根據美國有關資料記載,美國曾6次想要使用核武器,但為什麼後來都沒有使用呢?
  • 韓戰期間,美國多次想轟炸中國城市,為何最終放棄?
    尤其這些部隊都是遠渡重洋,成本極大不能長期在這裡作戰,需要一種最快捷的方法迅速結束戰爭。  鑑於此麥克阿瑟提出在仁川登陸,這裡地形複雜,登陸場不夠完美,但是位置非常關鍵,可以對南部的朝鮮軍形成合圍,也能迅速對朝鮮造成威脅。  經過研討後大家決定實行這個看似冒險但收效很大的方案。
  • 韓戰,一個死在戰俘營的美軍士兵遺骸的故事
    這是來自1950年初秋的和平景象,那個時候韓戰已經爆發,但抗美援朝還沒開始。參加長津湖戰役的九兵團官兵根本想不到他們會遠赴朝鮮作戰,很多人因此留在了朝鮮。他們的家人更想不到。美、韓等參戰國的官兵和他們的親人們,何嘗不是如此。
  • 越南戰爭時,美軍為何「寧打20年戰敗」,也不使用原子彈?
    ,是美國繼韓戰之後,在亞洲東部進行的第二場失敗的戰爭。和韓戰短短的3年較量相比,越南戰爭進行的時間,從1955年開始到1975年結束,時間跨度長達20年之久。  為了支持贏得這場戰爭,美國付出了2500億美元的巨額開支,僅美軍就出動了65萬人,儘管如此,從戰爭的結局來看,美國是敗得一塌糊塗。但慶幸的是,美國始終保持了理性,並未選擇使用原子彈來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 偉人的霸氣和智慧: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中國人不懼戰爭
    1950年6月,北朝鮮在得到蘇聯的默許後,令朝鮮人民軍越過三八線向南韓發起全面進攻,韓戰全部爆發。戰爭初期,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僅用三天的時間就佔領了南韓的首都漢城,南韓軍隊節節敗退,很快被逼退到釜山一隅,就差被趕進大海了!
  • 美軍:韓戰打不贏,千裡投毒我最行
    11951年10月,美軍在朝鮮的正面戰場上一敗塗地,瘋狂「向南進攻」,前所未有的失敗讓美軍顏面掃地。就在這個時候,李奇微將軍在參謀長聯合會議上,被面授了一份機密命令(JCS#1837/29) ,命令要求,在韓戰中開展有限生物戰。
  • 抗日戰爭高黎貢山戰役,國軍迂迴作戰,為何卻令日軍驚為天人?
    1944年4月,蔣介石籤署了《中國遠徵軍怒江作戰命令》,時任民國滇西遠徵軍司令長官的衛立煌奉命對怒江周邊日軍發起進攻。民國滇西遠徵軍的訓練和裝備全部由美國負責,因此在渡江之時國軍佔盡優勢,在美械裝備的強大火力之下,怒江岸邊的日軍被迅速清除。
  • 美軍秘繪海外戰場「人文地圖」 應對「文化戰爭」
    「人文地圖」的繪製是美國陸軍「人文地形系統」(HTS)項目的重要內容。該項目組織者招募了一批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將他們組成「人文地形小組」(HTTs)派往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擔任作戰部隊的文化顧問,幫助指揮官們掌握和理解當地人文環境,以確保美軍的行動更具效率。這些科學家在前線的另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採集當地人文環境信息,並將相關數據輸入到「人文地圖」的繪製軟體中。
  • 彭德懷談韓戰:美軍停戰算明智,不然被趕去餵王八
    在彭大將軍即將凱旋迴國之際,他突然決定視察馬踏裡東南山距離美軍陣地不到300米的前沿陣地,留下了許多鮮為人知的軼事……一1953年7月27日上午9時,彭德懷和李克農等志願軍代表,步履穩健,儀態昂然,準時步入朝鮮板門店的談判籤字大廳。
  • 塞班島戰役,美軍發現日軍天大秘密,最後才導致了日軍的慘敗
    1944年6月15日,在馬裡亞納群島中的塞班島上美軍和日軍就進行了激烈的對抗,在這次的戰役中美軍發動了兩個師的兵力來對付日軍的第43師,最後美軍成功的打敗了小鬼子,這次戰役中美軍就發現了日本鬼子一個天大的秘密,然後法西斯聯盟才開始了全面清理日軍,所以在1945年的時候,日軍才不得不宣布戰敗,那麼美軍發現的秘密到底是什麼呢
  • 堪稱經典的志願軍戰例,重創美軍元勳師,日本軍校拿來當教學案例
    文/白夜20世紀50年代,作為剛剛從數十年戰亂中獲得新生的國家,我國和曾經擁有全球第一軍力的美國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常規戰爭。世界各國都被這場戰爭的結局所震驚,而中國用自己的力量阻止了以美國為首的十幾個國家軍事力量的前進。
  • 二戰美軍空襲克魯特,日軍遭受翻版珍珠港
    1944年2月,美軍開始進行馬紹爾群島戰役之時,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切斯特·尼米茲上將馬上就意識到特魯克日軍的眾多飛機將對美軍進行的反攻構成嚴重威脅,於是他決定利用美軍的空中優勢徹底蕩平特魯克的日軍,解決掉特魯克日軍的威脅。為此,他專門派出偵察機冒死來到特魯克港進行偵察拍攝,並獲得了重要情報:特魯克港停泊有日軍的數百艘艦艇!
  • 名列東亞十大名將之首,比成吉思汗都還猛,李舜臣到底憑什麼?
    因為1592年是農曆壬辰年,1597年是農曆丁酉年,所以朝鮮將這兩次戰役稱之為壬辰倭亂與丁酉再亂;日本方面則是因為年號的不同,將其稱為文祿慶長之役;至於咱們中國則是稱其為萬曆朝鮮戰爭,因為這場戰爭發生在明朝萬曆年間。而在這場戰爭中,時任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的李舜臣,帶領朝鮮水師,多次戰勝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