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4月,蔣介石籤署了《中國遠徵軍怒江作戰命令》,時任民國滇西遠徵軍司令長官的衛立煌奉命對怒江周邊日軍發起進攻。
民國滇西遠徵軍的訓練和裝備全部由美國負責,因此在渡江之時國軍佔盡優勢,在美械裝備的強大火力之下,怒江岸邊的日軍被迅速清除。
1944年5月11日,民國滇西遠徵軍發起強渡怒江戰役,而在國軍部隊強渡之前,衛立煌特意下令以榴彈重炮進行掩護,等到國軍渡江時日軍江岸陣地已經徹底掃空。
在僅僅付出兩人傷亡的代價之後,國軍第一批渡江部隊成功攻佔怒江渡口,滇西遠徵軍各部士氣大振,然而衛立煌卻並未太過於興奮。
實際上衛立煌和日軍指揮官都清楚,有了美械裝備以及美軍航空隊的輔助,國軍強渡怒江已成定局,真正的難關是渡過怒江便要面對的高黎貢山。
國軍部隊渡過怒江之後便被高黎貢山擋住了去路,而日軍第五十六師團更是在此處修築了大量防禦工事並駐有重兵。
高黎貢山地勢險峻,道路十分狹窄,又因恰逢雨季路面溼滑,國軍部隊想要仰攻日軍陣地可謂難上加難,即便能夠攻佔也會付出極其慘痛的代價。
更重要的是,因為雨季的原因高黎貢山附近的天氣反覆除外,山中長期瀰漫大霧,美軍航空隊已經無法為國軍前線部隊空投補給,前線國軍已經糧彈兩缺。
衛立煌為了打破僵局,決定採取迂迴包抄的策略,繞過高黎貢山正面的日軍陣地,從側後方對日軍發起突襲,不過迂迴路線卻十分奇特。
其實早在國軍部隊強渡怒江之前,衛立煌便做好了迂迴作戰的準備,只是迂迴的路線無論是在國軍的作戰地圖還是日軍的作戰地圖上都沒有標註。
衛立煌曾委託美軍空軍對高黎貢山進行偵測,希望找到一條可以迂迴作戰的山路,而在美軍拍攝的照片之中衛立煌找到了一條隱隱約約的小路。
為此衛立煌專門派遣參謀人員到附近的村落打探消息,結果得知那條路根本無人走過,只要當地的傳說之中有所記載。
衛立煌認為既然有傳說便說明那確實是一條可以走通的密道,於是派遣周福成第五十三軍從小路迂迴作戰。
然而衛立煌萬萬沒有想到,那條所謂的密道其險峻程度遠超常人想像,而周福成第五十三軍的這次迂迴作戰也被稱之為國軍最艱難的行軍。
衛立煌所選的小路因為荒無人煙而十分難行,有些地方甚至全程只能彎著腰行進,周福成第五十三軍曾數次迷失方向,險些徹底徹底葬身於荒野之中。
經過不懈的努力之後,周福成第五十三軍終於成功迂迴到了日軍防線的後側,來到了高黎貢山的山後,但是周福成卻發現日軍在此處也修築了防禦工事。
第五十三軍擔任先鋒的師長見日軍的防禦工事十分堅固,竟然不戰而退下令撤回高黎貢山區,結果令第五十三軍被困於高黎貢山主峰,不僅彈盡糧絕還要忍受酷寒侵襲。
在高黎貢山的主峰之上,第五十三軍先鋒師很快便凍死、餓死數百人之多,周福成勃然大怒直接下令將先鋒師師長就地革職。
隨後周福成下令,集結全軍主力對日軍在高黎貢山後的防禦陣地發起猛攻,日軍見國軍猶如神兵天降一般突然出現,無不心中惶恐不安。
最終日軍駐守部隊被徹底擊潰,日本第五十六師團對國軍翻越高黎貢山一事而感到不可思議,日軍士氣一落千丈,國軍取得強渡怒江戰役的勝利。
參考資料:《中國抗日戰爭史》、《中國近代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