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史上海拔最高的戰鬥,松山戰役因它而打響,卻很少人提及

2020-12-06 人文者也

大家好,我是小評歷史。1944年4月,滇西緬北反攻計劃正式開始實施,著名的松山戰役正是這項龐大計劃中的主要戰役,可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騰衝才是反攻計劃的主戰場,為什麼作戰計劃的主要目標會發生如此重大的改變呢?只因為在此之前,出了兩件大事,才讓松山成了不得已的選擇。

由日軍標註的滇西緬北反攻計劃進攻路線

第一件事,就是渡過怒江後,國軍部隊本來打算翻越怒江邊的高黎貢山,直擊騰衝,情報顯示,高黎貢山靠怒江一側,日本守軍最多只有兩千多人,所以,包括反攻計劃總指揮衛立煌在內,都沒有想到,這座山會給國軍20餘萬部隊帶來多大的困擾。

渡江部隊

然而,有時候,事情偏偏就壞在最容易被忽略的環節上。渡過怒江的部隊都達到兩萬多人了,也沒有在灘頭受到日軍有組織的抵抗,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這會是一場有驚無險的行軍時,1944年5月12日,向北齋公房山口進發的第一九八師攀爬至冷水溝陣地時,被半山腰的日軍暗堡迎頭痛擊,直到此時,國軍才發現,日軍的確是因為兵力不足,才會放棄灘頭陣地,可是,他們在高黎貢山的各個山口和半山腰,設置了很多暗堡和工事,所有有可能交戰的區域都已經預先被設置好了坐標,日軍甚至不需要過多的瞄準,只需要按著地圖標識把彈藥傾瀉到指定區域,就會把國軍進攻部隊成片打倒。

第二十集團軍翻越高黎貢山路線圖

短短三天,北齋公房一處陣地就有一個團,上千名官兵犧牲,可是,這都趕不上第二件事讓衛立煌生氣。

情報洩露了!遠徵軍第三十九師直到5月21日,才進至一個叫紅木樹的山口,可是很快就在日軍的反撲下,丟失了陣地,不過,部隊在打掃陣地時,找到了一份日軍的作戰命令,上面寫明了中國軍隊方面的兵力部署,進攻序列,也就是說,日軍能夠在高黎貢山把中國軍隊打的如此之慘,完全是因為他們事先已經知道中國軍隊將要進攻的消息,而且,駐守高黎貢山的日軍也是在戰鬥剛剛開始之前,突然增兵,守軍不再是戰前的兩千人,而是四千多人,全是日軍第五十六師團的精銳!

參加過高黎貢山作戰的老兵董登慶

衛立煌很生氣,他身邊的人都說,跟他這麼多年,都沒見過他像今天這樣生氣,他一拳就砸翻了作戰沙盤,向上級匯報了這一情況。可是在當時,及以後的很長時間,都沒人知道到底是誰洩密,直到很多年以後,歷史學家在日軍當年的《公刊戰史》上發現一段有關於此的介紹,就在反攻計劃實施前,一架盟軍飛機因大霧在騰衝附近迫降後被日軍繳獲,機上一名遠徵軍高級參謀攜帶的文件中包括反攻計劃部署和無線電密碼本。

既然知道進攻的具體部署已經洩露,再繼續按原計劃進攻,不僅損失會很慘重,還無法達到預定目的,更為重要的是,駐印遠徵軍在美軍的配合下,已經向松山攻擊前進,如果無法與他們匯合,就無法打通滇緬公路,而且在盟軍司令史迪威本來就對中國軍隊充滿偏見的腦袋裡留下壞印象,在國際社會上也會處於不利地位。

5月底,衛立煌調整了作戰部署,進攻高黎貢山的部隊由主攻變為佯攻,松山方向則變成主攻,6月4日,松山戰役打響。

高黎貢山三千米以上終年積雪,氣溫極低

當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松山時,沒人會想到,在高黎貢山佯攻的中國軍隊第二十集團軍只攜帶了少量大米和乾糧,穿著夏裝,在同樣衣著寒酸的民夫支援下,艱難地沿著原定路線一點一點地與日本守軍展開爭奪,直到翻越了三千米海拔的高黎貢山,近萬人傷亡,直到6月14日,才總算看到了他們一開始要攻佔的城市——騰衝,而在此之前,世界上從來沒有任何一支軍隊在如此高的海拔戰鬥過。

因為不是主攻任務,高黎貢山作戰甚至不能被稱為戰役,而只以戰鬥記載,甚至很久以後,很多人只知道松山戰役的慘烈,卻不知在高黎貢山,無數中國大好男兒灑下的鮮血一點不比松山少。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相關焦點

  • 中日松山戰役紀實:「東方馬其諾」的覆滅(圖)
    日美軍記者拍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上,有三次日本軍隊被全殲的戰役,它們分別發生在滇西的松山、騰衝和緬北的密支那。其中1944年的松山戰役,直到今天知道的人仍不多。在那場戰役中,國民黨軍隊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面對中華民族共同的敵人——日本侵略者,都曾為捍衛自己的祖國浴血奮戰、流血犧牲,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熱血男兒。軍隊作家餘戈用4年時間,親赴松山踏訪尋覓,以嚴謹的歷史態度和日記體形式,記述了60多年前那場在最無名的地方發生的最慘烈的戰鬥。
  • 血戰松山:滇西抗日中最慘烈的戰役真相
    松山戰役,又名十戰松山。它是日本軍國主義眼中的「玉碎之戰」,更是中國遠徵軍以血肉之軀奪取勝利的代名詞。此戰,中國遠徵軍全殲駐守松山的日本侵略者,打通了滇緬公路,使抗日戰爭由此進入反攻階段。但這次勝利是以極其慘烈的代價換來的。
  • 92歲老兵憶松山戰役:血戰之後全連只剩下17人
    楊金繼老人今年已經92歲,記者見到他時,楊老正躺在金華中心醫院急診住院部的病床上,三個女兒陪在身邊細心照料。  旁人眼中的這位和藹老者,曾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遠徵軍的一名中尉連長,從慘烈的松山戰役中撿回一條命,而這場松山戰役,正是紅極一時的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南天門戰役的原型。
  • 一場戰爭的兩種紀念:松山就像戰爭迷宮(組圖)
    守衛松山的日軍大約1300人,其中有300多名傷員,沒有空軍,火炮很少;而中方參與戰鬥的部隊先後達到了5萬餘人,多半是身經百戰的老兵,士氣高漲,還有著絕對優勢的制空權與火炮。   日軍將松山稱為「中國大陸上最為遙遠的陣地」,他們在陌生的異國他鄉孤軍作戰;而中方動員了數千名當地民工,還有數百輛美式卡車通宵達旦、源源不斷地送來後勤補給。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是蘇德戰爭最大亮點?蘇軍有兩個沒想到
    二戰期間,蘇德戰爭中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算得上一個,這場殲滅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戰鬥,不僅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成為二戰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戰役。首先,完殲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是蘇德戰爭的最大亮點。雖然在此之前,蘇軍已經取得了莫斯科會戰的勝利,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戰場主動權的問題。而1942年7月7日展開的史達林格勒戰役,徹底扭轉了蘇軍在戰場上被動挨打的局面,從而完全掌握了戰場主動權,也就是從這場戰役開始,蘇軍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收復失地和反攻準備,最終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大敗德軍裝甲部隊,並開始展開大反攻作戰。
  • 每一個犧牲都有價值:「顯微鏡」下的松山血戰
    編者按:松山戰役(1944.4.14~1944.11.3)是抗日戰爭戰略反攻階段中國軍隊與日軍在滇西進行的一次具有轉折意義的較量。中國遠徵軍10次攻打松山,最終全殲死守松山的日軍。 2009年8月,《軍營文化天地》雜誌副主編餘戈出版了反映松山戰役的著作《1944:松山戰役筆記》。
  • 二戰最為悲壯的戰役,史達林格勒戰役有多慘烈?簡直無法想像!
    二戰之中,最為激烈的戰爭是蘇聯與德國之間的衛國戰爭,而衛國戰爭中最為慘烈的戰役就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史達林格勒戰役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同時也是整個二戰的轉折點,自此之後,猖狂一時的納粹德國便開始走向了末路。而代表正義一方的蘇聯軍民在此戰中卻也付出了極為慘烈的代價。
  • 12部經典二戰電影 連起來就是一部完整二戰史
    該片對希特勒進行了栩栩如生的解構,警醒我們不要忘記二戰的慘痛教訓。防禦階段:1940-1941《不列顛之戰》這部20世紀60年代的電影以頗為精彩的空戰鏡頭重現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空中戰役——不列顛空戰。
  • 盤點二戰十大著名經典戰役
    此戰也是二戰中規模最大的空戰,交戰方除了英、德兩國之外,包括同屬大英國協的紐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愛爾蘭、牙買加、斯裡蘭卡、等國的空勤人員也投入英軍;許多被納粹德國佔領的國家包括波蘭、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法國等撤至英國的空軍,也加入了保衛大不列顛的行列;當時表示中立的美國,也有志願者組成了「飛鷹中隊」與英國並肩作戰。而同屬軸心國的義大利,則派出「空軍軍團」與德國空軍一起戰鬥。
  • 邳州淮海戰役碾莊戰鬥革命烈士陵園
    邳州淮海戰役碾莊戰鬥革命烈士陵園佔地總面積116畝,其中烈士紀念碑及附屬建築物佔地40畝,於1958年6月開建,1960年2月竣工,這裡,安葬著在碾莊戰鬥中犧牲的數千名烈士。  碾莊戰鬥是淮海戰役的第一階段,從1948年11月11日開始,歷時半個月,以全殲黃黃百韜兵團結束,國民黨將領劉峙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碾莊失守,會戰的結果已經決定。
  • 「二戰」美日雙方在太平洋戰場最慘烈的一次戰役:不是硫磺島,也不...
    小編分析美軍當時不惜巨大犧牲奪取硫磺小島是目的,一是為了解決駐守硫磺島上的日軍敵機不斷的對附近的塞班島軍事基地襲擾(B-29轟炸機就被日軍炸毀了好幾架,美軍肉痛之際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奪取硫磺島)。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我們今天要說的一個戰役提供戰鬥機、轟炸器起降的臨時軍事基地。感興趣的小夥伴還可以觀看相關影片來了解下硫磺島之戰的慘烈。最慘烈:衝繩島戰役。
  • 今非昔比,二戰蘇軍大縱深戰役理論的回歸
    然而在史達林格勒戰役和「天王星」行動後,蘇聯人早已積累了足夠的此類稀缺資源,能集中力量優化兵力結構、升級自己的理論構想。經過1942—1943年間的測試,以及在1944—1945年的完善,新的紅軍已經迅速發展到了可以實施其理想中的大縱深戰役的地步。哪怕到1945年仍會錯誤不斷,但在此時,「錯誤」也只不過是一些從戰爭本質上講就不可避免的問題而已。
  • 不說海拔,世界上最高的山還是珠穆朗瑪峰嗎?結果讓你很驚訝
    如果我們說起世界上最高的山是哪裡,我想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說出來,當然是咱們大中國的珠穆朗瑪峰了。那麼如果我再問?世界上相對高度最高的山是哪個?你還知道嗎?是不是不敢說話了,是不是啞口無言了;再換個說法,不論海拔,從山腳算起,世界上最高的山是哪個?是不是還是一臉懵啊!
  • 強渡怒江戰役
    5月11日至25日,遠徵軍渡過怒江並衝上高黎貢山,完成了渡江攻擊戰的第一階段預定的目標。在渡江行動中由於江霧的掩護因而極為順利,渡江的惟一損失,僅17名後援人員觸礁傾覆。遠徵軍渡江後西岸民眾自發協助殺敵。渡江作戰是中國抗戰以來第一次對日寇的大反攻。美陸軍部長史汀生稱:「滇西遠徵軍怒江出擊,是東南亞過去一周內盟軍作戰的重要新聞。」
  • 颶風戰鬥機,二戰最優秀的輕型戰鬥機之一,倫敦上空的保衛者
    說起颶風戰機,喜歡軍事的小夥伴應該了解,它是二戰名機,同時也是二戰綜合性能最好的輕型戰鬥機之一。颶風戰鬥機是英國一型單座單發活塞式戰鬥機,在1934年初颶風戰鬥機的設計就開始展開,在1935年首架颶風戰鬥機就試飛成功,在1936年它開始量產。
  • 史達林下令死守,損失70萬蘇軍,堪稱二戰東線戰場最慘烈一役
    自古以來人類史上發生了不少戰爭,要說最為慘烈的戰爭的話,在二戰的時候,歐洲土地上兩個最強國家的對戰,而參與的雙方是蘇聯和德國,說得更直白一點,這場戰爭是歷史上有戰爭的記載以來,最為慘烈的一次,傷亡的總人數在4千萬左右,簡直就是絞肉機。盟國蘇聯讓德國75%的兵力都折損在了這場戰爭中,是其餘國家的總數的好幾倍。
  • 烽煙燃燒的多瑙河,布達佩斯戰役的插曲,匈牙利人反抗納粹的戰鬥
    14歲到70歲的平民全部強行徵募投入到對抗蘇軍的戰鬥中。為了將匈牙利人綁在自己的戰車上,希特勒的喉舌們在布達佩斯散布謠言稱蘇軍在城市外圍的戰鬥中殺害了大約40萬到60萬平民,擄走了無數的孩童,以此來煽動匈牙利人去做自己的炮灰。
  • 老山戰役中一個蒙冤的戰鬥英雄—向坤山
    2014年,老山戰役勝利30周年,向坤山第一次重返戰場。此時他早已兩鬢斑白。面對長眠在南疆的戰友,向坤山仿佛又看到了那條血腥的山谷。那400米永遠也無法穿越的距離,那改變了他和很多一營官兵命運的兩小時,一遍又一遍地在他的腦海不停閃現!
  • 二戰阿登戰役德軍的悲壯空降作戰,綠魔鬼的絕唱
    二戰初期,德國傘兵從天而降,出其不意地發動了多次奇襲:在丹麥和挪威譜寫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空降作戰的篇章;空降攻佔所有荷蘭機場,為德軍迅速佔領荷蘭提供保證;突襲比利時埃本·埃馬耳要塞創下二戰中最大膽空降行動的紀錄;克裡特島戰役被算作二戰中唯一一次以傘兵部隊為主實施的攻堅戰。這些空降作戰為德軍「閃電戰」的勝利提供了重要保障。營救墨索裡尼的橡樹行動,卡西諾戰役,德軍傘兵戰績赫赫,贏得了「綠魔」的綽號。
  • 二次世戰揭秘:波蘭戰役裡德國是怎樣運用閃電戰的
    古德從小的就是一個有想法的人,他不拘泥於書本,會另外擴展一些理論出來。那時候,書本理論上對於坦克的描述是這樣的,坦克應該著重在他的防禦力以及火力上,對於機動性方面卻一直忽略了。而古德裡安認為坦克因該注重機動性,沒有機動性的坦克就和大炮拖著走沒有什麼區別。因為這個想法,古德裡安經常發表自己的新觀點,他還認為,作戰中要大量集中坦克,把坦克和飛機密集配合起來,攻擊敵方的薄弱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