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歲老兵憶松山戰役:血戰之後全連只剩下17人

2020-11-24 中國新聞網

  楊金繼老人今年已經92歲,記者見到他時,楊老正躺在金華中心醫院急診住院部的病床上,三個女兒陪在身邊細心照料。

  旁人眼中的這位和藹老者,曾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遠徵軍的一名中尉連長,從慘烈的松山戰役中撿回一條命,而這場松山戰役,正是紅極一時的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南天門戰役的原型。

  武義小夥隨軍遠徵西南

  1923年,楊金繼出生在武義縣城下街頭生薑巷。

  1938年,正是進入全面抗戰的第二個年頭,金嚴師管區的一個排長是龍遊人,來武義招兵時找到楊金繼。

  15歲的楊金繼跟著這名排長從武義來到金華,母親得知後一路追到金華給兒子送行。當母子倆在婺江邊話別時,日軍的飛機轟炸了金華城,母子倆臥倒在婺江邊的草叢中,望著日軍的飛機在金華的上空盤旋,楊金繼心裡堅定了要抗日的念頭。

  到金華後過了一段時間,剛好國民黨各軍事院校在金嚴師管區司令部八詠樓聯合招生,楊金繼參考並被成功錄取。隨後,楊金繼坐火車來到了湖南湘潭的步兵學校。

  1938年10月,武漢會戰爆發,步兵學校不得不遷到廣西全州,後來又搬到桂林。1939年,步兵學校遷到廣西永福,在這裡,楊金繼畢業了。

  此後,楊金繼參加了襄宜會戰等多場戰役。1942年,楊金繼所在的部隊被列入中國遠徵軍序列,在越南與法國殖民軍、日軍對峙。

  松山戰役中右腿被子彈打穿

  令楊金繼印象最深的戰役,非1944年那場發生在雲南西部龍陵縣的松山戰役莫屬。

  松山戰役是抗日戰爭滇西緬北戰役中的一部分,中國遠徵軍於1944年6月4日進攻位於龍陵縣臘勐鄉的松山,歷時95天,本次戰役勝利地將戰線外推,打破了滇西戰役僵局,同時,拉開了中國大反攻序幕。

  楊金繼隨部隊參加松山戰役時,已升任中尉副連長。而在這場戰役中,連長王富國不幸中彈身亡,楊金繼又被臨時任命為代理連長。

  楊金繼上任代理連長後,日軍新一輪反撲又開始了。楊金繼邊在戰壕裡指揮,邊向日軍投擲手榴彈。經過一小時的苦戰,日軍的進攻被壓制了下去。而在混戰中,楊金繼的右腿被子彈射穿,血流不止。

  「我令你接替我的位置,任命你為代理連長,一定要把陣地守住。」在戰場上經過簡單包紮後,楊金繼對60炮排排長、一個同樣姓楊只有18歲的小夥子說。

  受了傷的楊金繼被士兵抬下陣地後,送到了團部。「大腿受傷有什麼關係,把他抬回陣地去!」由於戰事激烈,團長趙發畢見到楊金繼後,仍然要求他繼續參加戰鬥。身邊的士兵說楊連長大腿貫穿,估計連站都站不住了,趙團長只好作罷,讓人將楊金繼送上彈藥車,拉到保山野戰醫院接受治療。

  原本177人的連隊打到只剩下17人

  在醫院休養了一段時間,楊金繼一瘸一拐地再次來到前線,此時日軍已經開始潰逃。

  楊金繼和遠徵軍戰士乘勝追擊,一路打到龍陵,再到芒市,日軍56師團司令部一路南撤,一直跑到南坎。

  在從芒市搭乘飛虎隊的飛機返回昆明時,楊金繼對著眼前的士兵們說,「七連的戰士站起來,讓我數一下!」。看到原本177人的連隊,撤離戰場時只剩下17人,這個被子彈打穿大腿都挺過來了的硬漢,眼淚奪眶而出。

  1945年8月,楊金繼隨部隊奉命去攻打桂林,開始了戰略反攻。不過還沒等楊金繼他們抵達桂林,日本就宣布投降了。隨後楊金繼隨部隊乘坐美國的運輸艦在青島登岸,他此後也留在了青島,並成了家。

  1949年,楊金繼攜帶家屬回到金華,做過小生意,在糖菸酒公司、商業銀行也工作過,直到1980年退休。

  現在,92歲的楊金繼有4個女兒、5個外孫和1個外孫女、1個曾孫,可謂是真正的「四世同堂」。

  「八年抗戰的最後勝利,是由多少個像我父親一樣的戰士們將生死置之度外才換來的,現在的我們一定要珍愛和平。」離開醫院時,楊金繼老人的三女兒楊素娟望著病床上的父親,含著熱淚說道。

相關焦點

  • 攝影師為120位抗戰老兵拍攝肖像,老兵不死!
    大哥被日本人殺害,為報國讎家恨,十六歲自願當兵,常跟孫子講述當年。周述興,91歲,92軍77師師部運輸連,受傷治癒後到67軍21師 61團2營4連2排,在宜昌一代打遊擊,退役後一直在老家務農,過著簡單樸素的生活。江用之,88歲,新一軍38師防毒排。他經常把勳章拿出來戴一戴,回憶那難忘的時光。
  • 血戰松山:滇西抗日中最慘烈的戰役真相
    在此次戰役中,24375名中國遠徵軍在百天之內,先後十次向日軍的1300人精銳發起進攻,最終傷亡7763人。以6:1的戰損比取得了悲壯的勝利。在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描述日軍要塞堅固完善難以攻克的「南天門」之戰,原型便是松山戰役。
  • 每一個犧牲都有價值:「顯微鏡」下的松山血戰
    編者按:松山戰役(1944.4.14~1944.11.3)是抗日戰爭戰略反攻階段中國軍隊與日軍在滇西進行的一次具有轉折意義的較量。中國遠徵軍10次攻打松山,最終全殲死守松山的日軍。 2009年8月,《軍營文化天地》雜誌副主編餘戈出版了反映松山戰役的著作《1944:松山戰役筆記》。
  • 二戰史上海拔最高的戰鬥,松山戰役因它而打響,卻很少人提及
    1944年4月,滇西緬北反攻計劃正式開始實施,著名的松山戰役正是這項龐大計劃中的主要戰役,可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騰衝才是反攻計劃的主戰場,為什麼作戰計劃的主要目標會發生如此重大的改變呢?只因為在此之前,出了兩件大事,才讓松山成了不得已的選擇。
  • 103歲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去世 曾參與臺兒莊等血戰
    >經歷:原國民革命軍第25軍140師839團2營5連,曾參與臺兒莊戰役中的禹王山戰鬥,後參與蘇北遊擊戰,抗戰中一直堅守一線作戰,全身多處負傷。在四川眾多關心抗戰老兵的志願者眼中,李老雖年過百歲,但身體健朗,常常把拐杖往身前一杵,於聲調起伏之間,就呈現出一段段驚心動魄的抗戰往事。從臺兒莊的血戰,到蘇北敵後遊擊戰,雖然全身多處負傷,但他始終堅持著抗擊侵華日軍。尤其在敵後遊擊戰中,更是打出了川人威風。
  • 雲南隆陽區抗戰老兵名單
    雲南隆陽區抗戰老兵名單雲南 隆陽 36師123傷兵轉運站 1943年   士兵 松山戰役
  • 中國遠徵軍血戰松山 三噸炸藥炸飛山頭(圖)
    老人經歷坎坷而豐富,不久前我們在惠通橋尋訪時,他就是當年炸橋的目擊者;讓人驚嘆的是,他竟還是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以及松山大戰的參與者!1937年7月,22歲的董啟超在天津學織布,突然就被強行拉了兵,拉兵的人理由充足:「盧溝橋事變聽說了沒有?國難當頭,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就地從軍抗日!」董啟超被分到了國民黨航空委員會第一運輸大隊,到了南京修飛機場。
  • 中日松山戰役紀實:「東方馬其諾」的覆滅(圖)
    日美軍記者拍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上,有三次日本軍隊被全殲的戰役,它們分別發生在滇西的松山、騰衝和緬北的密支那。其中1944年的松山戰役,直到今天知道的人仍不多。在那場戰役中,國民黨軍隊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面對中華民族共同的敵人——日本侵略者,都曾為捍衛自己的祖國浴血奮戰、流血犧牲,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熱血男兒。軍隊作家餘戈用4年時間,親赴松山踏訪尋覓,以嚴謹的歷史態度和日記體形式,記述了60多年前那場在最無名的地方發生的最慘烈的戰鬥。
  • 一場戰爭的兩種紀念:松山就像戰爭迷宮(組圖)
    當然,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松山不僅是一處景點。   2009年年底,松山所在的龍陵縣政府,組織了一支20多人的工作隊,開始對松山戰役的戰場遺蹟進行大規模普查。他們通過勘測戰場、走訪見證人、尋找史料、徵集文物等方式,試圖從各個角度來拼接和還原這場慘烈的戰役。
  • 梧州籍97歲老兵茹三:上甘嶺戰役中,我看著黃繼光誓師出戰……
    「我看著黃繼光誓師出戰」10月17日,97歲的茹三坐在藤縣的家中看電視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這位上甘嶺戰役>三等功勳老兵、朝鮮軍功勳章以及和平萬歲紀念章的獲得者,指著電視屏幕對記者說:「這是毛主席,這是朱德總司令,以前我在開大會時見過他們。」
  • 《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揭曉 抗戰老兵作品獲獎引關注
    《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揭曉 抗戰老兵作品獲獎引關注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2015年11月17日10:40 參加《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活動的抗戰老兵。  吳隆重 攝 人民網福州11月17日電 (吳隆重)歷時四個月的《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結果16日在福州揭曉,一些抗戰老兵親自撰寫的作品獲獎並引起關注,其中臺灣老兵劉止戈的《平凡的一生不凡的願望——止於幹戈兩岸和平》獲得特等獎,四川老兵李聖言的《讓日本鬼子懼怕的「小蠻子隊長」》獲得一等獎。
  • 9旬老兵聚會比去年又少了7個,合影時82歲老兵說:我年輕,站後面
    圖為三個老兵年齡相加261歲,胸口勳章35枚。如今68年過去,最近幾年,當年赴朝參戰的在安徽的老兵每年都會聚在一起,重溫戰爭歲月。10月25日上午,安徽合肥徽州大道一賓館內,40多位志願軍老兵聚到一起,紀念志願軍赴朝作戰68周年,他們的平均年齡87歲。去年的這天,這些老兵也是在這個地方聚會,但是,相比去年,這些老兵又少了7個。
  • 111歲抗戰老兵傳奇人生:抗戰無愧卻對不起家人
    付心德,111歲,原遠徵軍七十一軍第二野戰醫院少校醫務主任,是迄今國內最年長的抗戰老兵,被譽為「抗戰活化石」前不久,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我們穿過雲南龍陵縣城一條簡陋的巷道,找到了抗戰老兵付心德的家。1937年抗戰爆發後,他先後參加了1937年的「8·13淞滬抗戰」和「南京會戰」、1938年的「武漢會戰」、1939年的「長沙會戰」等戰役。1943年隨軍入滇。1944年7月4日,付心德隨部隊西渡怒江,開赴龍陵前線戰地醫院,參加滇西抗戰。他所經歷的龍陵血戰,是整個滇西反攻戰中規模最大的要塞爭奪戰,和耗時最長、犧牲最大的攻堅戰,同時,也是殲滅日軍最多的戰役。
  • 抗戰老兵憶對日作戰:一個加強連228人僅剩6人
    抗戰老兵憶對日作戰:一個加強連228人僅剩6人  【解說】9月17日,九?一八紀念會暨抗日史料捐贈會在福州舉行。抗戰老兵和抗戰老兵後人出席講述抗戰故事,同時捐贈抗日史料。  抗戰老兵憶對日作戰:一個加強連228人僅剩6人  【解說】9月17日,九?一八紀念會暨抗日史料捐贈會在福州舉行。抗戰老兵和抗戰老兵後人出席講述抗戰故事,同時捐贈抗日史料。  今年88歲的林章騏出生在東北,九?一八事變爆發時,他年僅4歲。當林章騏在會場聽到演職人員唱起《松花江上》時,他顯得特別的激動。
  • 最慘烈的一次戰鬥,全營只剩下6人,林彪為之流淚,營長後成中將
    在遼瀋戰役中,最關鍵的一戰是錦州戰役,林彪說:水陸並進,不打勝仗,就沒有攻城略地,就拿不下錦州。配水戰,成了整個遼瀋戰役中,最慘烈的戰役之一,整營作戰,到最後只剩下六個人。離錦州約一公裡處的配水池,如果站在其上最高的地方,就能遠眺整個錦州城,由於重要的戰鬥地點,國民黨軍隊也在配水池設下重兵守衛,這裡的士兵都是老兵,此外,還有各種鐵絲網、地雷、火炮、裝甲車等等,這才是我軍要進攻的,這才是固若金湯的大本營。
  • 92歲抗戰老兵被搶劫,心酸落淚……
    一位92歲高齡的抗戰老兵,這個曾經將日本侵略者按倒在地的身軀,卻被自己用鮮血和生命換回的和平社會養育出來的敗類按倒在自家的床上,並搶走了他賴以生計、賴以活命的一生積蓄約一兩萬元現金,何其的瘋狂、何其的喪心病狂!
  • 95歲老兵:史達林格勒戰役,士兵平均存活9分鐘,活3天你就是團長
    大家都知道在一戰中有許多慘烈的戰役,比如索姆河戰役、凡爾登戰役等等。二戰的傷亡數是遠大於一戰的,那麼有沒有像這樣慘烈的戰役呢?答案當然是有的,那就是史達林格勒戰役。根據一位95歲老兵回憶:在這場殘酷的戰役中,蘇軍士兵平均只能活九分鐘,而如果一個士兵能撐過三天就能當上團長,可見戰鬥是多麼地激烈、殘酷。
  • 90歲老兵憶抗戰:當翻譯指引美機轟炸日軍(圖)
    資料照片【老兵檔案】徐定華90歲,1940年橫跨半個中國來到重慶抗戰大後方,1943年報名加入中國遠徵軍成為一名翻譯,參加了滇西緬北戰役。見到90歲的徐定華,他正端坐在家裡的沙發。徐老眼睛明亮,但卻看不見東西。他的妻子華人珠說,老人左右眼視力在二三十年前開始退化,如今只能看到光點。腿腳也變得不靈便,走路需要人攙扶。
  • 抗戰老兵馬士弘辭世 102歲弟弟馬識途題輓聯記錄傳奇人生
    其間馬士弘參加了淞滬會戰、常德會戰、長江石牌要塞保衛戰等眾多知名戰役,始終奮戰在抗日第一線。生前接受採訪時,回憶起自己曾參加抗日戰爭,馬士弘說:「戰場上很多人戰死了。剩下的人繼續堅守,沒有接到命令,一個人都不退半步。舉目所見,都是鮮血,十分慘烈。我身邊的人,幾小時前還跟我說話,轉眼就犧牲了。想起一首唐詩寫著『戰士軍前半死生』,我很是感慨。」
  • 抗戰老兵、最美退役軍人用摺紙剪紙作品祈願和平
    9月1日下午,由沂南縣抗戰老兵、「沂蒙最美退役軍人」、部分退伍軍人代表參加的「弘揚抗戰精神,永做時代先鋒」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座談會在沂南縣界湖街道南村社區會議室內進行。在山東首家抗戰老兵照護中心(沂南縣大莊天河康復醫院)頤養天年的抗戰老兵高卓堂、朱有芹來到現場,講述了他們經歷過的戰鬥故事,傳遞抗戰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在會談之後,高卓堂、朱有芹和榮獲了臨沂市首屆「沂蒙最美退役軍人」的李鳳德一起,用紙摺疊和平鴿,並展示寫有「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的剪紙作品,緬懷先烈,祈願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