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攝影師為120位抗戰老兵拍攝肖像,老兵不死!

2020-12-07 米拍攝影社區

今天,是2018年8月1日,「八一」建軍節。

遙想當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華民族了陷入了深深的苦難。

國破家亡的危難之際,一些青年人毅然加入到了抗擊侵略者的隊伍中去,

懷揣著一份對家園的愛而浴血奮戰,不畏犧牲。

正是因為有無數的軍人浴血奮戰,奮勇抵抗,才有了今天的繁榮安康。

70多年過去了,作為參與者,那些老兵,曾經的民族脊梁,他們還好嗎?

《山河之愛》

攝影丨賀飛

陸朝儒,91歲,騰衝人,預備二師六團。大哥被日本人殺害,為報國讎家恨,十六歲自願當兵,常跟孫子講述當年。

周述興,91歲,92軍77師師部運輸連,受傷治癒後到67軍21師 61團2營4連2排,在宜昌一代打遊擊,退役後一直在老家務農,過著簡單樸素的生活。

江用之,88歲,新一軍38師防毒排。他經常把勳章拿出來戴一戴,回憶那難忘的時光。

代光榮 ,96歲,自貢人,新六軍22師戰車營4營戰袍連。四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戰後一直在家務農。

劉志成,92歲,新六軍22師獨立炮兵指揮部2營, 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去一次北京。

易俊良,89歲,軍政部學兵總隊工兵營3連4排。 退伍後回到老家,他最珍貴的收藏是一塊戰時保留下來的指南針。

先金玉,83歲,54軍168師694團2營4連1排1班。鄰居們都知道他打過鬼子,對他特別尊敬。

王俊傑(已故),100歲,黃埔軍校畢業後便投入了抗戰。他與老伴持榮譽證書合影,老伴剛剛去世。

餘柱海,91歲,93軍10師 28團2營5連1排1班,戰後一直務農為生。

蔣宣雨,98歲,四川安嶽人,新一軍敢死隊,重機槍手,數次與日軍正面拼殺,一隻眼睛失明,靠木棒行走,身體很差,獨自生活在養老院。

韋孝倫,四川遂寧人,95歲,駐印軍防炮連,參加過攻打八莫和臘戌戰役,後來加入解放軍。

張義聲,100歲,抗戰前在美國學習飛行,抗戰中擔任美國第十八航空大隊(飛虎隊)的飛行員,駕駛B25轟炸機往來於駝峰航線,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

楊樹藩,90歲。身份一直未得到認可,在作者幫忙下證實了老兵身份,老兵不停感激, 「…這下我可以死去了!」

楊在然,92歲,71軍88師264團,打過松山戰役。老人常在書畫中表達當年的壯志雄心。

張炳芝,92歲,遠徵軍新28師。騰衝淪陷後,她和一些同學投筆從戎,在滇西大反攻中參加了松山戰役,是騰衝唯一健在抗戰女兵。過去神經受到刺激,敬禮時卻神色威嚴。

陸成棟,93歲,71軍36師107團團部,看到日軍暴行與老師一起參軍,戰後做了小學教師。

李芳公,94歲,河南孟州人。家中獨子,目睹日本人在家鄉燒殺搶,氣憤之下參加了八路軍,戰鬥中失去一隻眼睛。

何玉金,89歲,71軍81師機槍班長。14歲時,牽來家裡的一匹騾子就來報名,他說「騾子我不要了!我想當民夫,我就想加入軍隊!」參軍熱情感動了現場人員,隨即讓他參軍。

段學秀,91歲,龍潞遊擊隊班長,14歲參軍在龍陵、芒市一帶作戰。

朱鳳儒,92歲,雲南保山施甸人,龍潞抗日遊擊隊司令朱嘉錫警衛,與各民族遊擊隊一起在怒江邊襲擾日軍。

周秀英,88歲,45軍125師戰地醫院,護士長。志願者送了一箱牛奶給老人,讓老人感動得流淚。

段紹舜,93歲,雲南施甸人,60軍184師副班長,17歲自願參軍。老人看到關於日本對抗中國的新聞仍氣憤不已。

高田富,91歲,山西晉城人,22旅66團徐向前部。幼時目睹二哥和鄉親被日本人殘忍殺害,悲憤之下加入八路軍,為哥哥和鄉親們報仇。

盧彩文,90歲,第11集團軍總司令部少尉參謀,負責收集日軍情報,戰後回家教書。2016年獲邀赴京參加了9.3大閱兵。

王相臣,103歲,58軍少尉排長。高中畢業自願參軍,徒步從保山徒步上昆明考入軍校,在湖南衡陽、貴州一帶作戰,戰後回鄉務農。

葛連堂,97歲(已故),山西人 ,屬劉伯承、鄧小平領導的129師第7旅20團奇兵連。他為不損軍人尊嚴,堅持拔出胃管站立拍照,令在場人員感動,一個月後老人去世。

李會映,91歲,騰衝人,16歲入伍預備2師,因射擊天賦秉異,贏得軍事比賽,成為一名狙擊士兵。

張正香,90歲,預備二師4團2營4連步兵。現居騰衝曲石,家教甚嚴,子女皆繼承光榮傳統。

李廷華,100歲,樂山人,第 79 軍軍部通信上等兵。老人在百歲生日時突然高聲喊到 「希望大家生活好!」

楊全宗,89歲,四川仁壽人,1944年投筆從戎,考錄到遠徵軍203師607團1營機槍連1排1班。現獨居棚戶區。

苟德明,89歲,四川峨眉人,第200師599團1營機槍連2排4班 , 任重機槍手,松山 ( 大亞囗丶龍坡丶沙壩) 對日作戰。一家人中三人殘疾。

馬國強,93歲,射洪人。新一軍30師88團傘兵隊上等兵。其老兵身份剛剛獲得認定。

蔡開順,93歲(已故),四川合川市萬壽鄉人。第二軍33師99團衛生隊,戰後未能回到家鄉,落戶在芒市遮放弄丘,略微失智,但依然能行軍禮。

辛岐山,93歲,蒲漂王頭寨人。1943年,讀高中的17歲的辛岐山毅然投筆從戎,參加抗日軍隊,從此,在抗日運輸線上生死較量,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

吳正春,93歲,53軍134師。參加過對日高黎貢山戰役、松山戰役、騰衝保衛戰、密支那戰役。「那個時候都是咬了牙與他們拼命,敵人這麼兇殘,我們不厲害不行。」

趙明高,92歲,雲南保山一中退休教師。1941年在浙江筧橋航校學習飛行後駐紮銅梁。每天在樹下畫畫寫生,立志在去世前畫滿十萬張。

許本禎,96歲,第六軍39師116團。在雲南驛為飛虎隊所在機場執行保衛任務。老人心態好,「我還小呢」他經常說。

佘伯華,95歲,安嶽人。1938年考入合川黃埔特訓班,少校,參加第一次遠徵入緬作戰。2016年去世。

······

攝影師 賀飛是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教師,從2014年開始,他作為志願者開始用相機記錄參加抗戰的老兵。

賀飛

到現在的4年間,賀飛拍攝了一百二十餘位老兵,為許多老兵留下了最後的影像,到現在其中有一半已經過世。

「抗戰的慘烈程度是現代活在娛樂世界的年輕人不能想像的,那時自願參軍需要巨大的勇氣,特別是中日實力對比巨大的情況下,都知道是去送死,但仍然要去,甚至爭著去。」

抗日戰爭時期,愛國志士王建堂出徵前,他的父親給他寫的一面「死」字旗。

這些老兵每個人都充滿了故事,對於往事,他們不後悔,很多人表示,現在國家需要他們,他們依然會選擇站出來......

致敬中國老兵!

相關焦點

  • 記錄24位抗戰老兵
    該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記錄了24位抗戰老兵經歷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個人悲歡,部分還原了桂柳戰役、臺兒莊戰役、老河口大撤退、桂林保衛戰及遠徵軍赴印緬作戰的慘烈史實。 作者劉玉表示,參與世界反法西斯戰鬥的人們大多已作古,有的正在老去,正在失去記憶。「時間正無情地將老兵帶走,唯有和時間賽跑,在他們的有生之年搶救珍貴的歷史文獻,以告慰中華民族之魂。」
  • 一寸山河一寸血—攝影家黑明用鏡頭留住一百個抗戰老兵的歷史
    黑明和他聊了三天,拍攝了三天。「這個抗戰老兵就可以寫一本書啊!」黑明感嘆不已:「一寸山河一寸血,無數抗戰老兵用忠誠、勇敢和熱血,書寫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這不得不讓我們這些後輩感到敬仰和驕傲。」攝影家黑明以較為開闊的視野去打撈歷史的片段,啟發我們回顧和思考一些與此相關的問題。
  • 我們還不老!61 名抗戰老兵相聚南京,憶崢嶸歲月訴戰友之情
    此次老兵聚會由南京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聯盟和現代快報主辦,從 2013 年首次重陽聚會算起,這已經是抗戰老兵第六年相聚南京了。這次參加聚會的老兵中,年齡最大的已經 104 歲,跟老戰友聊聊天、唱唱抗戰歌曲,大家格外高興,他們相約明年重陽節不見不散。
  • 「四川造」《九條命》上映 百歲川軍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部「四川造」、聚焦川軍抗戰的電影,峨影集團聯合出品、導演與製片人都出自峨影、主角們說著一口地道的四川話,這些元素讓電影川味濃鬱。  11月5日,宋禹、郝星棋、張立主演,李幼斌、王挺、姜超特別出演的電影《九條命》在成都舉行「致敬英雄」首映儀式,導演錢路劼、製片人張國平、主演郝星棋等主創悉數到場,還有川軍老兵分享當年抗戰經歷,令人動容。
  • 《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揭曉 抗戰老兵作品獲獎引關注
    參加《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活動的抗戰老兵。  吳隆重 攝 人民網福州11月17日電 (吳隆重)歷時四個月的《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結果16日在福州揭曉,一些抗戰老兵親自撰寫的作品獲獎並引起關注,其中臺灣老兵劉止戈的《平凡的一生不凡的願望——止於幹戈兩岸和平》獲得特等獎,四川老兵李聖言的《讓日本鬼子懼怕的「小蠻子隊長」》獲得一等獎。
  • 小江軍科技:寒冬慰問抗戰老兵 真情傳遞溫暖人心
    四川民生報導網訊(伍雪梅 王梅 綿陽報導)四川小江軍科技有限公司每月開展一次團建活動,在豐富員工們的業餘生活的同時,也將企業社會責任融合進來,2020年正值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小江軍銘記歷史,十月團建組織觀看電影《金剛川》,十一月的團建更是格外的有意義——"慰問抗戰老兵
  • 濮陽這位抗戰老兵114歲了!全國各地誌願者來祝壽
    濮陽這位抗戰老兵114歲了!……11月29日,河南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團隊前往南樂縣,為河南680位抗戰老兵中的老大哥盧喜才祝壽。1933年,盧喜才離開家鄉,到距家不遠的河北省大名縣龍王廟當兵,兩年後就升為連長。抗日戰爭中,日軍開始大舉入侵大名縣,為抵抗日軍,他所在部隊與敵人進行了殊死拼殺。1938年,盧喜才加入由原國民政府河北省政府委員兼冀察戰區遊擊第一縱隊司令丁樹本建立的抗日獨立團,在部隊又多次與日本侵略者交戰,立下不少戰功。
  • 鼠年抗戰老兵福到
    春節將至,鼠年到,趕著年的氣息,今天一幫紅馬甲驅車200餘公裡,奔赴在店頭鎮,石門鎮,大興鎮,臨沭鎮所在地的13位抗戰老兵家裡,給老兵們送去了春節的慰問,和新春的祝福。每到一處愛心志願者與老人細心交談,詢問身體狀況,家裡冷不冷?
  • 108歲甘肅籍抗戰老兵水青山昨日「歸隊」
    然而,傳奇老兵水青山沒能等到這一天。9月2日5時20分,甘肅籍抗戰老兵水青山在四川西昌家中入睡後再沒有醒過來,沒有痛苦,安詳離去,享年108歲。水青山是晚報於2014年發起「追憶鐵血歲月關愛抗戰老兵」大型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後,尋訪到的一位甘肅籍抗戰老兵。由於事跡傳奇,晚報記者專程前往四川西昌採訪,隨後啟動具有轟動效應的「老兵回家」活動,邀請水青山從西昌返回臨洮老家。
  • 抗戰老兵馬士弘辭世 102歲弟弟馬識途題輓聯記錄傳奇人生
    剩下的人繼續堅守,沒有接到命令,一個人都不退半步。舉目所見,都是鮮血,十分慘烈。我身邊的人,幾小時前還跟我說話,轉眼就犧牲了。想起一首唐詩寫著『戰士軍前半死生』,我很是感慨。」2015年4月初,得知華西都市報當時即將啟動《壯士出川——重走抗戰路》的報導後,馬士弘在家中欣然為本次報導題詞「抗戰老兵」四個字。其子馬萬傑說,爸爸一輩子樂觀堅強,對國家前途命運大事很關心。讀書、看報,寫作。
  • 郭智義:抗戰老兵的傳奇人生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忘記歷史,一個崛起的民族不能沒有脊梁,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抗戰老兵郭智義的家中,一同回首當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歷史,翻開那永不褪色的記憶。 郭智義,沂南縣南左泉村人,1928年出生,1944年參軍。
  • 在天安門接受檢閱的抗戰老兵盧彩文(1/ 20)
    畢業後編入十一集團軍,抵抗日寇,後被提升為十一集團軍總司令部參謀處二科騰東第一小組中尉,在日軍控制的淪陷區,進行高度危險的情報搜集。為了獲取重要情報,孤身一人,打進敵人內部,在沒有任何外力援助的環境中,與敵人緊張周旋、生死博弈。
  • 著名表演藝術家朱旭逝世,同時最長壽抗戰老兵楊昌文也與世長辭
    之又反覆看過無數遍他演的《似水年華》裡面性情溫和愛嘮叨的齊叔,在烏鎮等了一輩子的齊叔…今天,齊叔終於不等了…朱旭老爺子是很有藝德很謙卑的一位老人,每次話劇落幕的時候都帶領年輕演員給觀眾鞠躬,真正的藝術家都是值得被尊重,老藝術家們為人民群眾表演了一輩子,感謝老藝術家曾經給群眾帶來的表演,人民會緬懷你們的,朱旭老爺子一路走好。
  • 零下32度拍鳥 攝影師老兵不油講述生態攝影
    在我們生活中, 特別是出外玩風光生態攝影,一個人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不懼艱難困苦與鳥同飛同落?一個人需要多大的決心,才能不畏嚴寒酷暑為鳥甘願孤獨?  而我們今天講的是攝影師老兵不油,他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也是太平洋攝影部落生態版版主,同時還是全國最大野生鳥類攝影網資深顧問,在國內生態攝影圈具有相當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鳥人」!
  • 勝利日大閱兵觀後感:珍愛和平 致敬老兵 傳承精神
    原標題:勝利日大閱兵觀後感:珍愛和平 致敬老兵 傳承精神浙江在線杭州9月3日訊9月3日上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不管是忙著報導紀念盛會,還是難得地休了個小長假,浙江在線採編人員都「見縫插針」地收看了大閱兵盛典,也圍繞「不忘歷史、珍愛和平」,「致敬老兵、銘記功勳」,「傳承精神、開創未來」等主題寫下觀後感,滿滿都是「正能量」。主題一:不忘歷史 珍愛和平關鍵詞:不忘屈辱「兵者,國之大事。」
  • 抗戰老兵、最美退役軍人沂南共摺疊和平鴿祈願和平
    由沂南縣抗戰老兵、「沂蒙最美退役軍人」、部分退伍軍人代表參加的「弘揚抗戰精神,永做時代先鋒」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座談會正在進行。在山東首家抗戰老兵照護中心(沂南縣大莊天河康復醫院)頤養天年的抗戰老兵高卓堂、朱有芹來到現場,講述了他們經歷過的戰鬥故事,傳遞抗戰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 海馬體照相館為退伍老兵拍攝形象照
    在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海馬體照相館(需求面積:120-200平方米)為退伍老兵拍攝了一組不折不扣的形象照,捕捉到他們十足的風採和尚未退卻的軍人神韻。   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隨著國力強盛,炎黃子孫更不能忘卻那些開天闢地、開疆拓土的先行者們。
  • 92歲抗戰老兵被搶劫,心酸落淚……
    一位92歲高齡的抗戰老兵,這個曾經將日本侵略者按倒在地的身軀,卻被自己用鮮血和生命換回的和平社會養育出來的敗類按倒在自家的床上,並搶走了他賴以生計、賴以活命的一生積蓄約一兩萬元現金,何其的瘋狂、何其的喪心病狂!
  • 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
    圖片均為本報記者朱旭東攝▲邢壽保在翻閱自己獲得的各種榮譽證和立功記錄。▲邢壽保在翻閱自己獲得的各種榮譽證和立功記錄。新華社北京6月17日電(記者朱旭東)6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的報導。
  • 103歲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去世 曾參與臺兒莊等血戰
    李聖言生前同戰友聊天12月1日下午,曾在抗戰中成為日偽軍「噩夢」的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走過人生的第103個歲月後,在成都安詳離世。「今後再沒有人可以那樣慷鏘有力地講抗戰故事了。」李聖言曾接受封面新聞專訪103歲抗戰老兵離世 數百位志願者自發哀悼「李聖言老兵『歸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