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日大閱兵觀後感:珍愛和平 致敬老兵 傳承精神

2021-01-17 環球網

原標題:勝利日大閱兵觀後感:珍愛和平 致敬老兵 傳承精神

浙江在線杭州9月3日訊9月3日上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不管是忙著報導紀念盛會,還是難得地休了個小長假,浙江在線採編人員都「見縫插針」地收看了大閱兵盛典,也圍繞「不忘歷史、珍愛和平」,「致敬老兵、銘記功勳」,「傳承精神、開創未來」等主題寫下觀後感,滿滿都是「正能量」。

主題一:不忘歷史 珍愛和平

關鍵詞:不忘屈辱

「兵者,國之大事。」早在兩千多年前,中華民族就已經是世界上最早探討戰爭與和平的民族之一了。天安門前雄兵陣列的壯觀景象,再一次向世界昭示,中國正以自信、開放和包容的姿態面向未來,也已經擁有了與泱泱大國相匹配的國防力量,中國的和平發展也將始終不會構成對其他民族的威脅。在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災難結束整整70周年的時候,中國鄭重宣布裁軍30萬,有力踐行著大國責任,也是這個曾經從戰亂中走過的民族反對戰爭、謀求和平最好的例證。

70年前,發展水平的落後使中國在反擊外來侵略中付出了沉重代價;70年來,世界軍事鬥爭形態經歷了翻天覆地變化。武裝力量與國防工業永遠與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聯繫,在大閱兵中展示的先進武器裝備,是中國一代又一代國防科技工作者勵精圖治的光輝業績,更是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帶來的豐碩成果。慘痛而沉重的歷史告訴我們,和平永遠不是唾手可得的垂賜,強勁的國力和鞏固的國防永遠是一個民族獨立自由、繁榮富強的堅強基石。在今天,日益強大的祖國已經成為影響全球發展的重要力量,必須堅定捍衛自身和平發展的權力,也需要為世界和平作出應有的貢獻。在和平安定的今天,這個民族更加沒有理由喪失昔日奮起反抗的血性和剛強,也絕不能忘記曾經的創傷和屈辱。 (浙江在線 記者 吳振宇)

關鍵詞:踐行和平

9月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在約12分鐘、全篇1700字左右的講話中,習總書記先後共使用了「和平」一詞18次,高頻率的使用讓身為觀眾之一的我深刻認識到了和平對於人民、對於國家、對於世界的重要性!

家和萬事興,國和天下平。 70年前的今日,中國人民經歷了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後,才使得我和身邊的人此時此刻都擁有寧靜祥和、其樂融融的美好生活。「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讓我更加懂得和平的寶貴,也讓我知道為何要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沒有人期盼著戰爭,也沒有人期望戰爭的再發生,所以將和平二字銘記在心是我能夠做到的事情。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當習總書記引用《詩經·大雅·蕩》的內容時,這簡單的8個字也好似在告訴著我另一種哲理:為人做事要善始善終,讓我知道了在牢記和平有多重要之餘,更需要的是堅持不懈地將和平實踐到自己的生活之中。世界的長久和平是需要每個人、每個民族、每個國家持續努力的,「萬眾一心,風雨無阻」。­(浙江在線 攝影記者 童曉蕾)

主題二:致敬老兵 銘記功勳

關鍵詞:民族脊梁

抗戰老兵方隊,最令人動容的方隊。

雖然是坐在車上,雖然滿頭白髮、滿臉皺紋,但他們的精氣神絲毫不輸給那些小夥子們。軍禮敬起,我看到了曾經奮勇殺敵的手,支援前線的手,撐起人民頭頂一片天的手。

忽然想起,上次去雲南,恰好趕上在騰衝舉行的抗日遠徵軍公祭儀式。那一次,有幸到國殤墓園瞻仰,親眼看一看山坡上整整齊齊的墓碑,見到飽經滄桑、出生入死的老兵。

70年前,他們也曾英姿颯爽;70年前,他們也曾血染徵袍。是他們救民族於危難,明知前面是刀山火海仍然義無反顧。

逝者,國之英魂;生者,民族脊梁。當民族復興,當國家富強,我們忘不了,中華民族的旗幟上,也有老兵們血染的風採! (浙江在線 記者 張冰)

關鍵詞:記住老兵

今天是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日子,恰逢值班,在辦公室和同事們一起看完了整個閱兵式。

1999年,那是我第一次看閱兵,那年我10歲,2009年的第二次看閱兵,那年我20歲。那時我就感慨,等到我下次再看閱兵的時候,大概已經30歲了吧,或許會陪著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一起在看閱兵儀式。但幸福來的就是這麼突然,幾個月前聽到的消息,今年9月3號會舉行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從那時我就開始期待。今天我5點多就醒了,起床第一件事,打開電視機,看央視的閱兵前直播,8點多出門,打車去單位,一直催促司機師傅開快點,不想錯過9點正式開始的畫面……

在閱兵開始前,千人合唱團唱響一首首抗戰歌曲的時候,我的內心異常激動,所有歌曲我以前都唱過或聽過,但從未帶給我這樣的震撼,我想在現場的人們一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看到抗戰老兵坐在汽車裡,用顫微微的手行軍禮的時候,他們依然堅定無畏的眼神讓我內心湧出一股莫名的感動,老兵為國家為人民做出的貢獻,為我們創建的美好家園,祖國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儀式感,是人類獨特的情感訴求,觀看閱兵儀式,感受國威軍威! (浙江在線 主持人 周莎莎)

主題三:傳承精神 開創未來

關鍵詞:學走正步

老丈人是退伍軍人,有很重的軍人情結。兒子六六,一歲半前從沒讓他看過電視。今天破天荒的讓老丈人抱著兒子看完整個閱兵式。

兒子看著看著就開始模仿正步走。老丈人笑說,以後讓六六去當兵好不好?我說好啊,老爸你以後多教教六六,教他正步教他打槍,咱們家的軍人傳統就讓他繼承!

說完,老丈人突然嚴肅起來,我可是認真的。我看著他答道:「我也是認真的。」沒有你們軍人的守護,哪有我們的太平日子啊。剛才的英模方隊不就是我們對軍隊精神的一種繼承嗎?看六六有模有樣的,說不定哪天他也能從天安門前正步走過啊。老丈人聽著就高興起來,立馬開始嘗試和六六溝通怎麼走正步。

閱兵式還在繼續,抗戰老兵和後面正步方隊的傳承,似乎就在我家的客廳裡上演。 (浙江在線編輯 何建斌)

關鍵詞:閱兵胎教

今天上午,我們全家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了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

整個觀看過程中,我肚子的寶寶居然會時不時地踢我幾腳!先生姓嶽,這讓他突發奇想:「要麼小孩名字諧音叫嶽(閱)兵好了,多有意義啊!」這話聽的全家都樂開了,而他甚是得意,轉頭就對著小傢伙做起了愛國主義「胎教」,「yuebing啊,這些解放軍叔叔是三軍儀仗隊,三軍是哪三軍呢……」

此情此景讓作為準媽媽的我感慨良多,胎動是件極其美妙的事情,而在這麼特殊的場合下的胎動,這種感覺讓我永生難忘。不僅是我們,連未出世的孩子似乎也能感知到國家昌盛帶來的自豪感,從未有過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牢記歷史,不忘過去。

閱兵式上,有一幕讓我特別動容,一位頭髮花白的抗戰老兵在車上邊敬禮邊抹眼淚。他們是偉大的人,正是先輩們的犧牲才換來了今天的和平,讓我們免遭戰亂,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也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在和諧社會裡茁壯成長,我們何其幸運! 三個月後,孩子將要出生,為人父母,我們也一定要教育孩子常懷感恩的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讓我們共同銘記歷史所啟示的偉大真理: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長大後成為國家的建設者,把祖國未來建設地更加強大。 深深祝福您,偉大的祖國! (浙江在線 記者 湯瀟瀟)

關鍵詞:為你歌唱

70年前,中華民族用熱淚與熱血的奔流,結束苦難而悲壯的歷史;70年前,八年的抗戰,中華民族用鋼鐵與烈火的交迸,鑄就堅強不屈的脊梁。

2015年9月3日是極不尋常的一天。這一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這是一個盛大的節日,是一個值得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人民興奮的節日。今天,嘹亮的《義勇軍進行曲》響徹了整個天安門廣場,鮮豔的五星紅旗像一束火焰在天幕上燃燒。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慶典,激起了我們的滾滾心潮!我情不自禁地感嘆: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歷了多少的艱難困苦,才有了今天的偉大成就!

我們自豪,我們驕傲,我們為有一個堅強的祖國而歌唱。 (浙江在線 記者 謬子檸)

關鍵詞:民族凝聚力

9月3日,北京天安門前豔陽高照,長安街上鑼鼓喧囂、兵威震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和閱兵儀式在這裡隆重舉行。藍天白雲之下,禮炮聲響徹雲霄;三軍將士以颯爽的英姿向全世界展示中國軍人的傲人風採。

這一天,億萬觀眾守候在電視機前,觀看這場聲勢磅礴、壯我國威的閱兵式。打開手機和電腦,微博、微信朋友圈已被滿滿的閱兵圖片刷屏,人們用各種發自內心地祝福祖國繁榮強大、表達美好祈願。據統計,截至10:30,新浪微博熱門話題總榜單前五名都是抗戰和閱兵話題,並且閱讀量遙遙領先。第一名#9.3勝利日大閱兵#,閱讀量達到了3.1億。

每一個重大歷史時刻,中國人民總能表現出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在抗日戰爭中,民族凝聚力成為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戰的強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正是這種偉大的民族凝聚力所產生出來的巨大向心力,使中華兒女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用血肉鞏成了堅不可摧的長城,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

1998年洪水、汶川地震、南方雪災……在如今的現實生活中,每當災難來臨,民族凝聚力總能讓中國人民的心連接在一起,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抗震救災、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今天,我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必須極大地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和全世界華人的力量。只有這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會實現。 (浙江在線 首席記者 施宇翔)

關鍵詞:建設祖國

這一日,我通過網絡觀看了今年的抗戰大閱兵,我關注著iPad裡直播的每一幀畫面,心裡歡騰、激動,那種國民自豪感油然而生。

閱兵歷來被認為是展國力、揚軍威的最好方式,今年的閱兵式最大的意義在於紀念反法西斯既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展示中國軍隊維護國家安全與統一、向全世界展現「中國力量」。曾經,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磨滅的苦難記憶,也使兩國人民深受其害。 這段歷史不能忘卻,更不容篡改和抹殺。我們強調牢記歷史,既為了緬懷在戰爭中死難的同胞,同時也是在警醒國人,國雖大,忘戰必危。 在紀念抗戰勝利犧牲的人們的精神的同時,我們還要發揮這樣的精神來進一步建設我們的國家,只有這樣抗戰勝利70周年的閱兵才有意義。 (浙江在線 編輯 郎凱行)

關鍵詞:繼往開來

天安門廣場上,那一列列整齊的方隊,那一聲聲氣勢恢宏的吶喊,還有那最先進的軍事武器,無不讓電視機前的人民為之激動、喝彩!這就是我們的國家,這是2015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70年前的炮火狼煙,不僅沒有讓我們倒下,反而激發出了我們民族中的堅韌和頑強。先輩們用他們的鮮血為我們爭取了今天的和平與自由。戰爭的殘酷讓生命脆弱的不堪一擊,那麼多年輕美好的生命就在戰爭中悄無聲息的隕滅,沒有鮮花,沒有掌聲。如果他們能像所有健在老兵一樣,能夠看到今天崛起的中國,該有多好。國之不強,則必將受到欺凌,和平的前提在於國家的強盛。70年來,我們的祖國在富國強國的路上摸索、前行,始終秉承著革命先輩的精神,繼往開來。70年的奮鬥讓中國在國際上有了巨大的影響力,讓所有中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將停止前進的步伐,一個更加文明強盛的國家,仍然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浙江在線 編輯 盧文紅)

相關焦點

  • 權威數字解讀勝利日大閱兵
    那麼,將於9月3日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將怎樣實施,盛典將怎樣呈現?新華社記者用9組權威數字獨家解讀。  數字一:1.2萬名官兵,數百臺裝備  全軍1.2萬名官兵、數百臺裝備正式參閱,組成11個徒步方隊、27個地面裝備方隊和10個空中梯隊。
  • 新華全媒直播勝利日大閱兵-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
    07:44 新華網現場報導:新華社近400名前方記者全方位報導9·3大閱兵 9·3大閱兵是新中國首次為抗戰勝利日舉行的盛大慶典,新華社作為國家通訊社,在現場100多個點位布局了近400名記者。
  • 二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 八大看點要知道!
    2015年9月3日,二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將在天安門舉行,這也是首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法定紀念日。   1.   閱兵是紀念二戰勝利日的國際慣例。法國、俄羅斯與美國都曾舉行過類似的活動。   俄羅斯也於今年5月9日在莫斯科紅場舉行閱兵,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2.
  • 2020致敬抗美援朝主題雲團課觀後感400字-800字
    致敬抗美援朝主題雲團課觀後感400字  今天(2020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日。為了紀念抗美援朝的勝利,學校組織廳觀看了《「致敬抗美援朝」主題雲團課、隊課》的直播。  團課過後,同學們紛紛表示,要高度發揚革命英雄的愛國主義精神,做一名懂得感恩、心懷家國的新時代好青年。  致敬抗美援朝主題雲團課觀後感500字  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紀念日。
  • 電力系統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年
    透過40封抗戰家書,炎黃赤子心繫國家、胸懷民族的愛國情懷,先烈志士捨生取義的革命精神震撼我們的心靈。  國家電網公司直屬黨委、離退休工作部黨委舉辦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革命傳統、抗戰歷史報告會。通過新四軍老戰士的講述,重回抗日戰爭的歷史硝煙中,銘記崢嶸歲月、傳承抗戰精神。
  • 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是為和平而閱
    【相關新聞】外媒聚焦中國抗戰大閱兵:史無前例邀請外國首腦   這幾天來,諸多外國媒體把目光聚焦在了今年將在北京舉行的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為曾經有過近現代苦痛回憶的中華民族的子孫,自然明白一支強大的軍隊對於和平的意義,毫無疑問,這次大閱兵也是為了和平而閱。  在中國人為將舉行的大閱兵「點讚」的同時,國外某些媒體和個人卻陰陽怪氣地說著酸溜溜的不負責任的話。甚至不乏有國家「做賊心虛」地認為中國人這是要展示肌肉,是對自己示威。說起來真是可笑,你要是沒做過對不起中國人民的事,沒有傷害中國利益的計劃,何必懼怕中國軍力的強大?
  • 喻越越——江西妹子一曲《紅紗巾》唱響9·3「勝利與和平」文藝晚會
    2008年曾與北京奧運會主題曲演唱者失之交臂的她,在抗戰勝利70周年這一特殊的日子裡,用她的歌聲完美詮釋了戰爭的殘酷、和平的珍貴。喻越越說,希望通過歌曲向逝去的革命英雄致敬,「讓我們共同在歌聲中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 小江軍科技:寒冬慰問抗戰老兵 真情傳遞溫暖人心
    四川民生報導網訊(伍雪梅 王梅 綿陽報導)四川小江軍科技有限公司每月開展一次團建活動,在豐富員工們的業餘生活的同時,也將企業社會責任融合進來,2020年正值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小江軍銘記歷史,十月團建組織觀看電影《金剛川》,十一月的團建更是格外的有意義—
  • 為了和平紀錄片觀後感6篇(100字-500字)
    為了和平紀錄片觀後感100字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入朝參戰七十周年。抗美援朝戰爭,抵禦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
  • 抗戰老兵、最美退役軍人沂南共摺疊和平鴿祈願和平
    9月1日下午,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在沂南縣界湖街道南村社區會議室內響起。由沂南縣抗戰老兵、「沂蒙最美退役軍人」、部分退伍軍人代表參加的「弘揚抗戰精神,永做時代先鋒」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座談會正在進行。
  • 抗戰老兵、最美退役軍人用摺紙剪紙作品祈願和平
    9月1日下午,由沂南縣抗戰老兵、「沂蒙最美退役軍人」、部分退伍軍人代表參加的「弘揚抗戰精神,永做時代先鋒」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座談會在沂南縣界湖街道南村社區會議室內進行。在山東首家抗戰老兵照護中心(沂南縣大莊天河康復醫院)頤養天年的抗戰老兵高卓堂、朱有芹來到現場,講述了他們經歷過的戰鬥故事,傳遞抗戰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在會談之後,高卓堂、朱有芹和榮獲了臨沂市首屆「沂蒙最美退役軍人」的李鳳德一起,用紙摺疊和平鴿,並展示寫有「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的剪紙作品,緬懷先烈,祈願世界和平。
  • 瞧這一家子 四代15位軍人陸海空都有 祖孫圓「閱兵」夢
    3傳承 一家四代人傳承紅色家風    1970年大兒子要考師範,董成森緊急召開了家庭會議。他對七個兒女說:「有國才有家,你們作為董家的後代,必須首選去當兵。保家衛國就是我定的家規。 」不料就是在給大兒子填報入伍申請時,他卻無意中暴露了身份。第二天,縣人武部領導就登門看望這位回鄉務農的老八路。
  • 抗戰勝利紀念日,南京這些地方值得去
    致敬先輩, 致敬那場永不妥協的抗爭。目前,紀念館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三個必勝」主題展、「二戰中的性奴隸——日軍『慰安婦』制度及其罪行展」等三個基本陳列,共展出近4000幅照片,9992件各類文物,262部影像資料,智慧而嚴肅地表達了暴行、抗爭、勝利、審判、和平五大主題。
  • 國慶閱兵這10個細節,意義重大,催人淚下!
    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19年10月1日
  • 五大洲國家來華閱兵,傳遞了什麼信號
    原標題:五大洲國家來華閱兵,傳遞了什麼信號   新華網北京8月22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10多個國家派方隊或代表隊參加閱兵。這些外軍方隊和代表隊來自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等世界五大洲。
  • 聽老兵講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人民網濟南8月23日電 近日,歷時一個多月的碧桂園魯南區域百城公益行活動——「尋找沂蒙紅色勳章」圓滿結束。 碧桂園作為一家有社會責任感的陽光企業,將始終秉持「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的理念,本次「尋找沂蒙紅色勳章」活動也是堅持公益初心,從第一站沂南縣,到蒙陰、沂水、莒南、郯城縣,碧桂園的志願者們為老人們送去生活所需,並通過視頻、文字的形式來記錄老兵勳章背後的故事,讓沂蒙紅色精神得以世代流傳。
  • 9·3閱兵抗戰老同志方隊乘車受閱 老兵平均年齡90歲
    中國共產黨新聞北京8月21日電 (記者趙晶)今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介紹閱兵準備工作有關情況。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總參作戰部副部長曲睿介紹稱,這次閱兵我軍共編50個方(梯)隊,其中抗戰老同志乘車方隊2個,由國共抗戰老兵、抗日英烈後代、抗戰支前模範代表組成,其中抗戰老兵平均年齡90歲。 曲睿介紹,這次閱兵,我軍共編50個方(梯)隊。
  • 外媒聚焦:從二戰勝利中得到啟發 各國借史明志鼓舞民心抗疫
    參考消息網5月10日報導外媒稱,多國領導人5月8日紀念二戰歐洲戰場勝利75周年,敦促民眾在世界抗擊新冠疫情之際,從這一歷史性勝利中得到啟發。他強調:「在這個75周年紀念日,讓我們銘記1945年的意義並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戰勝這場疫情大流行,並為所有人創造和平、安全和有尊嚴的未來。」報導稱,古特雷斯還呼籲永遠不要忘記「納粹大屠殺和其他嚴重而可怕的罪行」。另據法新社柏林5月8日報導,多國領導人8日紀念二戰歐洲戰場勝利75周年,敦促民眾在世界抗擊新冠疫情之際,從這一歷史性勝利中得到啟發。
  • 91歲老兵憶抗戰:當年沒子彈 曾用"玉米骨子"充數
    具有我軍特色的裝備保障方隊在勝利日閱兵中首次亮相,標誌著我軍裝備保障力量從幕後走到臺前。  據介紹,裝備保障方隊由陸軍第38集團軍「松骨峰英雄團」抽組而成,由猛士引導車、拆裝修理車、輪式裝甲搶修車、輪式裝甲搶救車和履帶裝甲救護車編成,共5型車輛4種底盤。
  • 傳承紅色基因 抗美援朝老兵走進校園
    中新網山西新聞11月30日電 (高瑞峰 陳霞) 深入了解革命歷史,弘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近日,山西財經大學開展「學四史守初心,致敬革命英雄」主題活動,其間,邀請抗美援朝老兵賈振鑫、呂良兩位老人分享戰鬥故事。賈振鑫,1933年出生,山西太谷人,1950年10月,第一批入朝作戰人員,參加了4次戰役,1951年1月1日突破三八線戰役後,繳獲一架照相機;呂良,1934年生,山西稷山人,赴抗美援朝戰場時,年僅16歲。兩位老人的講述,將同學們帶回戰爭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