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老兵、最美退役軍人用摺紙剪紙作品祈願和平

2020-12-05 大眾日報

9月1日下午,由沂南縣抗戰老兵、「沂蒙最美退役軍人」、部分退伍軍人代表參加的「弘揚抗戰精神,永做時代先鋒」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座談會在沂南縣界湖街道南村社區會議室內進行。在山東首家抗戰老兵照護中心(沂南縣大莊天河康復醫院)頤養天年的抗戰老兵高卓堂、朱有芹來到現場,講述了他們經歷過的戰鬥故事,傳遞抗戰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在會談之後,高卓堂、朱有芹和榮獲了臨沂市首屆「沂蒙最美退役軍人」的李鳳德一起,用紙摺疊和平鴿,並展示寫有「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的剪紙作品,緬懷先烈,祈願世界和平。

高卓堂今年96歲,沂南縣磚埠鎮諸葛村人,1945年4月參軍,魯中軍區九師二十六團二營六連機槍班戰士。他參加了攻打淄川、博山、周村、張店等戰鬥。解放戰爭期間,參加了孟良崮、萊蕪、淮海、渡江戰役等重大戰役。朱有芹今年92歲,臨沂市河東區葛溝鎮朱家埝村人,1944年3月參軍,魯中老四團二營六連機槍班戰士,1945年參加了攻打蒙陰城的戰鬥,消滅日本鬼子160餘人、漢奸700餘人,活捉蒙陰偽縣長常以山。

兩位抗戰老兵出生入死,浴血奮戰的戰鬥經歷和故事,深深吸引和震撼了在場的每一個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不論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他們,一定好好向他們學習,傳承抗戰精神,弘揚沂蒙精神,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李鳳德深情地說。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德鑫 通訊員 鄭樹平 左安華 報導 )

相關焦點

  • 抗戰老兵、最美退役軍人沂南共摺疊和平鴿祈願和平
    由沂南縣抗戰老兵、「沂蒙最美退役軍人」、部分退伍軍人代表參加的「弘揚抗戰精神,永做時代先鋒」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座談會正在進行。在山東首家抗戰老兵照護中心(沂南縣大莊天河康復醫院)頤養天年的抗戰老兵高卓堂、朱有芹來到現場,講述了他們經歷過的戰鬥故事,傳遞抗戰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 《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揭曉 抗戰老兵作品獲獎引關注
    《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揭曉 抗戰老兵作品獲獎引關注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2015年11月17日10:40 參加《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活動的抗戰老兵。  吳隆重 攝 人民網福州11月17日電 (吳隆重)歷時四個月的《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結果16日在福州揭曉,一些抗戰老兵親自撰寫的作品獲獎並引起關注,其中臺灣老兵劉止戈的《平凡的一生不凡的願望——止於幹戈兩岸和平》獲得特等獎,四川老兵李聖言的《讓日本鬼子懼怕的「小蠻子隊長」》獲得一等獎。
  • 林光輝榮獲楊凌示範區「最美退役軍人」稱號
    12月30日晚,楊凌示範區第三屆「德耀農城 致敬最美」道德模範暨最美人物網絡頒獎典禮如期舉行。71位來自基層一線的「最美人物」和大家見面,分享他們故事。 其中,最美退役軍人林光輝被親切的贊為養老院裡的一束』光輝『 最美退役軍人 穿上軍裝 他們是保家衛國的鋼鐵長城
  • 聯合發布2019年「最美退役軍人」先進事跡
    ,大力弘揚愛國奮鬥精神,講好退役軍人故事,激勵廣大退役軍人自覺珍惜榮譽、永葆本色,積極投身國家建設發展,12月24日,中央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發布2019年「最美退役軍人」先進事跡。
  • 願做螢光 照亮他人(最美退役軍人)
    河北秦皇島黨義愛心團隊發起人、退伍老兵沈汝波——  願做螢光 照亮他人(最美退役軍人)  本報 倪光輝  大家口中的沈師傅就是沈汝波,黨義愛心團隊的發起人,一名退伍老兵,優秀共產黨員、中國好人、燕趙楷模,立誓一生要做10萬件好事。今年6月1日,沈汝波因患食道癌,經救治無效不幸逝世,享年58歲。  1978年,18歲的沈汝波參軍入伍,立下了「一生要做10萬件好事」的誓言;1984年,沈汝波退伍來到秦皇島工作。
  • 退役軍人「娘家人」這樣來當!
    崔成富介紹,為了紮實做好優撫優待工作,當好「勤務員」,今年他們為退役軍人及時足額發放各項撫恤補助,並建立困難退役軍人關愛資金,啟動「您好·老兵」公益項目,還鼓勵和支持各縣(市、區)共建優撫醫院、光榮院,為符合條件的失能、鰥寡退役軍人提供服務保障。
  • 小江軍科技:寒冬慰問抗戰老兵 真情傳遞溫暖人心
    如今,我們雖然生活在和平美好的年代,但是革命先輩的精神我們要永遠記住,正是他們英勇不屈、義無反顧、視死如歸,用鮮血和生命取得了一個個偉大的勝利,才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安定的新生活。他們是永遠的英雄!關注老人,關愛老兵,奉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向他們表達一份關愛和問候,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這是小江軍人發起此次慰問抗戰老兵的初衷。
  • 勝利日大閱兵觀後感:珍愛和平 致敬老兵 傳承精神
    看到抗戰老兵坐在汽車裡,用顫微微的手行軍禮的時候,他們依然堅定無畏的眼神讓我內心湧出一股莫名的感動,老兵為國家為人民做出的貢獻,為我們創建的美好家園,祖國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儀式感,是人類獨特的情感訴求,觀看閱兵儀式,感受國威軍威!
  • 一寸山河一寸血—攝影家黑明用鏡頭留住一百個抗戰老兵的歷史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王振江攝影家黑明用5年時間拍了100名抗戰老兵,出了一本攝影作品集《100個人的戰爭》(中央文獻出版社),用影像和文字留存下20世紀中國乃至世界史上的「活化石」——抗戰老兵的鮮活面容和他們不可複製的歷史。這是一種搶救,抑或是一種自贖。
  • 「江蘇最美退役軍人」王國平成為造血幹細胞志願者
    「江蘇最美退役軍人」王國平(左)。本網訊 昨天下午,兩名年輕人就站在南通市中心血站門口,等待下午工作時間開門。「您好,我們是崇川區青年志願者協會的志願者,想參加造血幹細胞捐獻。」南通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了兩名年輕人,原來這兩個年輕人是去年八一建軍節剛被評選為「江蘇最美退役軍人」的王國平和他的同事。2001年,20歲的王國平懷著「當兵後悔兩年,不當兵後悔一輩子」的憧憬,參軍入伍成為武警部隊江蘇公安邊防總隊南通邊防檢查站的一名戰士。2009年,光榮退伍並應聘成為南通郵政速遞疊石橋營業部的一名攬投員。
  • 郭智義:抗戰老兵的傳奇人生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忘記歷史,一個崛起的民族不能沒有脊梁,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抗戰老兵郭智義的家中,一同回首當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歷史,翻開那永不褪色的記憶。 郭智義,沂南縣南左泉村人,1928年出生,1944年參軍。
  • 江西一餐飲集團董事長在辦公室遇害,曾多年回饋社會,榮獲過「最美退役軍人」
    甘國明用了33年的時間將自己的一個小餐館,逐步變成了融資千萬的連鎖企業。富裕後的甘國明並沒有忘記身邊的人,退伍老兵、困難居民、貧苦兒童,只要需要他的地方都有他幫助的身影。甘國明已離世,但他幫助他人的故事將繼續被人們傳頌。
  • 金羚集團開展向「江門最美退役軍人」「江門最美軍嫂」學習活動
    近日,金羚集團積極響應江門市委宣傳部、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等部門的號召,組織開展向「江門最美退役軍人」「江門最美軍嫂」學習活動。
  • 河北省優秀退役軍人事跡簡介
    他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最美交警」,成為河北新聞「今日最網紅」。該同志先後榮獲「河北省五四青年獎章」提名獎、「河北好人2017年度人物」「邢臺市最美老兵」等稱號。 王海興,男,漢族,中共黨員,1968年12月出生,沙河市人,2013年5月退役,現為邢臺市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服務中心主任。他曾參加赴滇輪戰、北國利劍演習等重大軍事行動,榮立三等功三次。
  • 關心關愛抗戰老兵用心用力做好服務
    固鎮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自成立以來,一直把為退役軍人解難題、辦實事作為根本目標,旨在讓廣大退役軍人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全面提升軍人軍屬的榮譽感、獲得感和幸福感。「代老,今天我們來看看您,又來聽聽您講講抗美援朝戰爭的老故事。」
  • 河東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開展常態化聯繫退役軍人走訪活動
    8月20日,河東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對轄區內退役軍人開展了常態化聯繫走訪活動。在走訪活動中,通過交流了解老兵的個人經歷、身體狀況及家庭生活是否存在困難等情況,及時向退役軍人傳達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表達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愛。
  • 97歲抗戰老兵走進東大上了堂思政課
    12月4日,由現代快報+·ZAKER南京主辦的「桐祭·守護和平」之特別思政課活動,第二站走進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97歲抗戰老兵馮宗堯擔任主講人,與100多名健雄書院師生一起,追憶崢嶸歲月,暢談家國情懷。令人感動的是,這堂課老先生堅持要站著講。一個多小時的精彩講述,獲得了師生們的陣陣掌聲。
  • 廣州將加快推動退役軍人工作高質量發展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侯夢菲 通訊員 邱曉婉1月15日,2020年全市退役軍人事務系統工作總結會暨2021年全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長會議召開,會議總結回顧2020年廣州退役軍人工作,研究部署2021年重點任務。廣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領導班子出席會議,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承志發表講話。
  • 最美退役軍人公安先進民警 參觀植物園、動物園
    10月3日,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最美退役軍人及家屬、優秀退役軍人代表及家屬觀摩太原動物園、太原植物園;同日,市公安局組織公安先進民警代表及家屬,市工商聯組織優秀企業家代表及家屬,團市委組織優秀少先隊員代表觀摩了太原植物園。  3日上午,15名最美退役軍人及家屬走進提質擴容後的太原動物園。
  • 攝影師為120位抗戰老兵拍攝肖像,老兵不死!
    正是因為有無數的軍人浴血奮戰,奮勇抵抗,才有了今天的繁榮安康。70多年過去了,作為參與者,那些老兵,曾經的民族脊梁,他們還好嗎?周述興,91歲,92軍77師師部運輸連,受傷治癒後到67軍21師 61團2營4連2排,在宜昌一代打遊擊,退役後一直在老家務農,過著簡單樸素的生活。江用之,88歲,新一軍38師防毒排。他經常把勳章拿出來戴一戴,回憶那難忘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