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攝影家黑明用鏡頭留住一百個抗戰老兵的歷史

2020-12-05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王振江

攝影家黑明用5年時間拍了100名抗戰老兵,出了一本攝影作品集《100個人的戰爭》(中央文獻出版社),用影像和文字留存下20世紀中國乃至世界史上的「活化石」——抗戰老兵的鮮活面容和他們不可複製的歷史。

這是一種搶救,抑或是一種自贖。而完成這一搶救和自贖的黑明先生,一定是一個有歷史責任感和存在感的人。幾次想對他採訪,卻因各種原因未能成行。終於,在不久前的一個影展活動上,我見到了黑明先生,見縫插針地進行了採訪。

「抗戰老兵的驍勇善戰和不畏犧牲的民族大義,應當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永遠被歷史銘記,被後人敬仰!記不住是哪一天,我突然產生這樣的想法:去了解倖存的抗戰老兵現在的真實生活狀況,並把這真實用圖文如實地呈現出來。我知道,我要再不做這件事情,很可能就來不及了,很可能會後悔一輩子。」 黑明先生開宗明義,表達了他的創作初衷。

然而,難啊!參加過抗戰的老兵要麼已經不在人世,要麼年事已高身體不行,不知散落在什麼地方。所以黑明在完成他的這一宏大設想時,幾乎是與時間在賽跑。從2010年至2015年底,整整5年時間,他心無旁騖,不知幾次奔赴中國抗日戰爭的主戰場和遊擊區原址實地調查,足跡遍布我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和香港、臺灣地區,大海撈針般地去尋訪當年的抗戰老兵,先後走進了數百個家庭。

遇到過一次次的婉言謝絕、一次次的不配合採訪,但黑明鍥而不捨,用真心感化生硬,用熱情溶解冰冷。經過不懈努力,他逐漸被抗戰老兵所接納。贏得信賴,甚至成為朋友,他才可以讓他們敞開心扉,給他講述那些已經在心裡埋藏很深很深、最終將和他們一起隨風飄逝的故事。「你們能記住歷史就好,能記著我們就好。」一位抗戰老兵的話在黑明心底掀起波瀾,他愈發覺得自己做這件事做對了。幾年間,黑明和老兵們近距離接觸,一起聊戰爭、聊死亡、聊家庭、聊國家、聊民族……

黑明是個非常嚴謹的人。因為是口述的歷史,所有涉及的事件和要點都要仔細研究,認真核實考證,大到某次會戰的時間,小到一桿槍的名稱。照片是無聲的語言,有時照片拍得不滿意,黑明都要回去一次次重拍。只要能拍到更好的,就堅決不用留有遺憾的。

黑明有一個執念:「要把做不成的事做成,把能做成的事做好。」這種對自己的追求充滿熱忱和探險般的興趣,讓他能夠牢牢抓住出現在面前的每一次機會,閃現在腦海裡的每一次靈感,最終把它變成珍貴、鮮活、真實的藝術影像記錄和影像歷史。

有評論家認為,《100個人的戰爭》這本攝影作品集的突出特點是歷史的「在場性」。攝影家以積極介入歷史和當下的姿態,毫無遮蔽地「揭示」和「展現」了80多年前那場全民族抗戰的寶貴片段。

「我們57師8529名官兵只剩了83個人」「我們8個人一組輪番抬著戴安瀾師長跑」「我的屁股被炸掉了一塊肉受了重傷」……那一幕幕戰火硝煙中的畫面,不論是勝利的榮光還是挫敗的頹喪,依然如昨天才發生一樣不曾褪色。仔細翻閱這些照片,聆聽這些故事,我們也仿佛跟這些抗戰老兵聊天,你會很容易地發覺他們的眼神是那麼堅毅、那麼透徹,一看就知道是在戰場上拼過命的人。這些眼神透過鏡頭進入黑明的底片,進入我們的視野,讓我們從中不僅能觸摸到70年前慘烈的戰場搏殺記憶,而且能真切體會到他們今天風燭殘年的失落和不甘。

給黑明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個最後當了和尚的老兵。他俗名吳淞,法名釋來空。吳淞參加常德會戰,眼睜睜地看著朝夕相處的戰友在自己身邊一個接一個地陣亡,他沒有眼淚,只有仇恨,只有把強盜趕出中國的滿腔怒火在燃燒。戰爭結束了,他來到附近埋葬眾多戰友的一個寺院出家,目的是為了給戰友們守靈。黑明和他聊了三天,拍攝了三天。「這個抗戰老兵就可以寫一本書啊!」黑明感嘆不已:「一寸山河一寸血,無數抗戰老兵用忠誠、勇敢和熱血,書寫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這不得不讓我們這些後輩感到敬仰和驕傲。」

攝影家黑明以較為開闊的視野去打撈歷史的片段,啟發我們回顧和思考一些與此相關的問題。他關注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45年日本投降期間參加過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中國軍人。對於不少外國籍抗戰老兵,甚至一些曾經參加過侵華戰爭的日本兵,他也做了一些介紹。這些日本兵或對侵略罪行幡然悔悟,或在戰後用慈善的方式進行自我救贖。他們的存在為這場戰爭的是非曲直提供了更為真實的佐證。

黑明告訴我們一組數字:他先後採集了近500個小時的錄音,整理出近50萬字的訪談,拍攝了數千幅彩色的、黑白的照片。

歷史「在場性」的生動還原得益於黑明獨特的採訪和拍攝方法。不同於以往拍攝知青、農民群體,黑明這次想著力表現老兵們在戰爭年代的內在激情和當下的生活狀況。因此,他把這些抗戰老兵選題定位成情境肖像攝影,且以與人物對話的方式來結構,在老兵講故事的過程中去捕捉他們的肢體語言和表情。這些照片95%是在室內拍攝,目的就是為了拍到老兵的生活環境。即使在室外拍攝,也要對其生活的環境有所交代。「比如文字中寫到老兵家有個18英寸的電視機,照片中就有那臺電視機;老兵講述他端著機槍打敵人,我就拍下他演示怎樣掃射的動作……」

為了不打擾被拍攝者的情緒,每次採訪,黑明都會提前把一臺小照相機架在自己的身後,一邊跟老兵聊天,一邊遙控相機拍攝,希望拍攝到他們講故事時稍縱即逝的表情和一些生動細節。黑明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儘管歷史的硝煙已經遠去,但透過100名抗戰老兵的神情,你依然能夠感受到他們當年威武不屈的戰鬥精神,觸摸到鮮活生動的歷史記憶。

100名抗戰老兵在一部攝影作品集裡聚焦,這是黑明這個不是軍人的軍人以相機、話筒為武器完成的一次戰鬥任務。沒有人命令,是他自己給自己下達的任務。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僅僅三兩年之後,黑明採訪過的100名抗戰老兵已有三分之一離開人世,與昔日戰友在九泉之下會合。但他們真實、生動的影像和獨特的傳奇經歷,已被黑明的鏡頭定格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他們的犧牲、奉獻精神將永遠被歷史銘記。

相關焦點

  • 老話說得好068: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歡迎收看本期老話說得好系列: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一句俗語老話,原話出自《增廣賢文》,意思是一寸光陰和一寸長的黃金一樣昂貴,而一寸長的黃金卻難以買到一寸光陰,比喻時間十分寶貴。從字面上看,這句話主要是告訴我們時間的寶貴,讓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更加珍惜,時間如流水,過去也就過去了,即使花費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回短暫的時光,當我們還在不久之前肆意的揮霍青春的時候,已經不知不覺中已經被時間拋棄。
  • 流星蝴蝶劍手遊槍攻略 一寸長一寸強
    流星蝴蝶劍手遊槍是目前開放的武器之一,槍的攻擊距離是最長的,所謂一寸長一寸強,現在我們就來詳細解析一下槍的玩法技巧!
  • 一寸證件照電子版尺寸
    一寸證件照電子版尺寸     一寸證件照電子版尺寸, 證件照應該是年輕群體最常用的照片類型了
  • 木刻藝術中的抗戰時光
    [摘要]1931年,魯迅先生倡導新興木刻版畫運動以來,似乎就註定了要在這個歷史節點用黑白分明、簡約凝重的視覺語言去承載一個民族腥風血雨的危難。 中國》木刻那樣,在全面抗戰來臨之際,以一位被縛卻寧死不屈的中國人形象來喚起民眾,發出中華民族奮勇抗爭的聲音。 1931年,魯迅先生倡導新興木刻版畫運動以來,似乎就註定了要在這個歷史節點用黑白分明、簡約凝重的視覺語言去承載一個民族腥風血雨的危難。利刀勁筆,直面社會和人生,這正是抗戰時期沒有哪一種繪畫能夠像木刻這樣綻放的緣由。
  • 你一定用過「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個名句,但你知道它的出處嗎
    海倫凱勒用親身經歷告訴世人:「把活著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後一天。」流行歐洲的諺語最直白:「時間是無聲的腳步,不會由於我們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而稍停片刻。」……很多珍惜時間的名言可能我們並不熟悉,但是有一句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那就是流傳中國千年之久的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通常我們說這一句的時候,下一句接的是「寸金難買寸光陰」。作為一個流傳千年的俗語,當然沒什麼問題。
  • 一寸照片的尺寸是多少?photoshop一寸照片的尺寸製作方法
    一寸照片的尺寸是多少?photoshop一寸照片的尺寸製作方法 2017-12-05 13:35:08 來源:全球紡織網 一寸照片的尺寸是多少?
  • 《少年遊之一寸相思》超前點播大結局,實景拍攝武俠已成為主流
    近日,由張耀、張雅欽主演的《少年遊之一寸相思》迎來了大結局,這部劇自開播以來,口碑一直都很不錯,目前已經超前點播到大結局,豆瓣評分還穩定在8.3分,算是很不錯了。這部武俠劇嚴格來說算是一部網劇,整部劇的布局並不是很大,張耀飾演的「少年隱士」左卿辭,以江湖遊醫的身份尋找失落的山河圖,於赤炎沙結識了江湖人稱「飛寇兒」的蘇雲落。張雅欽飾演的蘇雲落一出場便是男裝打扮,不細細看下去很難相信這竟然是一個姑娘,而她在劇中所用的武器便是一寸相思,作為武林第一大派正陽棄徒的徒弟,她做了十年的飛賊,只為尋找天下奇藥來救醒自己的師傅。
  • 訪臺中「彩虹眷村」:一位老兵繪出的「彩虹世界」
    原標題:訪臺中「彩虹眷村」:一位老兵繪出的「彩虹世界」 像這樣充滿童趣的彩繪在「彩虹眷村」隨處可見。曹恩惠攝   2009年9月,一位老人拿起畫筆,以地為輔,以牆為畫,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把一座孤寂的眷村勾勒成色彩斑斕的「彩虹世界」。
  • 一寸光陰一寸金,既熟悉又不熟悉,它的原出處你知道嗎
    說到珍惜時間的名言,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話是出自增廣賢文,增廣賢文我們都知道,編於明代,現在常被當做兒童啟蒙讀物。但是「一寸光陰一寸金」最早並不是出自增廣賢文,而是出自一首唐詩。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 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讓歷史照亮人類的明天
    怒吼——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中國的出路生死存亡之際,在中國共產黨倡導下,一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億兆一心,戰則必勝。」素來溫和、寬容、善良的中華民族,用以血還血的悲壯,投身血戰到底的抗爭。
  • 你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嗎?很多人知道的都是錯的
    《白鹿洞二首·其一》--唐-王貞白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其他三句很多人都並不熟悉,但是唯獨對於「一寸光陰一寸金」相信很多人都記憶猶新,時常被老師家長拎出來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進而讓大家珍惜讀書的時光,好認真學習。
  • 《少年遊之一寸相思》好看嗎結局如何 左卿辭和蘇雲落最後怎麼樣了?
    《少年遊之一寸相思》好看嗎結局如何原著中,文思淵是一個亦正亦邪的人物,他雖然服從大反派金虛,但又在背地裡收集他毒害武林的證據。文思淵為人狡黠多變,無人能將他看透,不過命運也是給他開了一個玩笑。
  • 中國一寸也不讓!一寸究竟是多少?帶你認識古代上百種計量單位!
    中國一寸也不讓!外交部、商務部同時回應「美方聲稱加徵關稅」那麼一寸究竟是多少?您知道嗎?《備急千金要方》卷八十九《針灸方》:「其尺寸之法……仍取病者,男左女右,手中指上第一節為一寸。亦有長短不定者,即取手大拇指第一節,橫度為一寸,以意消息,巧拙在人。」一寸等於3又1/3釐米,0.1尺,一尺等於1/3米即0.3333……米。
  • 你知道針灸的一寸有多長嗎?
    針灸用的針主要用「寸」來測量,你可知道針灸的一寸到底有多長嗎?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確定的數字,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1.作為身體穴位的度量單位,一寸相當於人大拇指一橫指的長度,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同身寸。同身寸只能用在自己身體上度量穴位。比如姚明的一寸就不能拿來度量一個只有1米高的小學生身體上的穴位。2.即使同一個人身上的一寸長度也是不等的。比如四肢的一寸大於頭部的一寸等。
  • 抗戰老兵之他給孔從周當警衛員
    開赴抗日前線時值全面抗戰爆發,駐漢中的原楊虎城十七路軍此時已被縮編為三十八軍,孫蔚如任軍長牢記老長官楊虎城之囑託積極備戰那血噴得一尺多高好大一會才停了下來。他離得近,臉上、身上被噴出的血糊滿了。日軍見雷彥信年齡小,又缺乏辨識等級的標示,就把他繼續捆綁在樹幹暴曬虐待。六月天大熱,不大一會聞著血腥味趕來的蒼蠅成群結隊地在他們身上臉上胡亂舔舐。日本人席地而坐喝水吃罐頭休息之後,還拿出餅乾湊到他泛起白皮的嘴巴旁「咪西、咪西」嬉耍一番,進而一頓毒打取悅。
  • 少年遊之一寸相思左卿辭的真實身份是什麼 左卿辭是誰的兒子
    少年遊之一寸相思左卿辭的真實身份是什麼 左卿辭是誰的兒子  《少年遊之一寸相思》中,張耀飾演的左卿辭一出場就備受關注,表面上,他是一名江湖遊醫,但實際上,他的真實身份並不簡單,還是侯府公子,只不過後來被親生父親拋棄了。
  • 抗戰時中國有好幾億人口,為何軍隊卻只有幾百萬
    此外,由於當時中國民族意識剛剛開始形成,很多人對抗戰的熱情並不高,很多人也不願意參軍打仗,更喜歡老老實實種田,所以出現了抓壯丁的現象。1944年,國民政府為了湊足十萬高素質的兵員,向全國發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的號召。全國知識青年全都動員起來,最後勉強湊了十萬軍隊前往印度整訓,換裝美械裝備。其實這也是沒辦法,當時中國老百姓連指南針都不會,更玩不轉複雜先進的美式裝備。
  • 《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揭曉 抗戰老兵作品獲獎引關注
    參加《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活動的抗戰老兵。  吳隆重 攝 人民網福州11月17日電 (吳隆重)歷時四個月的《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結果16日在福州揭曉,一些抗戰老兵親自撰寫的作品獲獎並引起關注,其中臺灣老兵劉止戈的《平凡的一生不凡的願望——止於幹戈兩岸和平》獲得特等獎,四川老兵李聖言的《讓日本鬼子懼怕的「小蠻子隊長」》獲得一等獎。
  • 國家公祭日|抗戰老兵夫婦堅持25年鏡頭下的悼念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2日訊 1008張膠片底片、22286張數碼照片......在江蘇南京,有這樣一對抗戰老兵夫妻,他們是92歲的劉建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