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珍惜時間的名言,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話是出自增廣賢文,增廣賢文我們都知道,編於明代,現在常被當做兒童啟蒙讀物。但是「一寸光陰一寸金」最早並不是出自增廣賢文,而是出自一首唐詩。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這首詩叫做《白鹿洞二首 其一》,是唐代王貞白的作品。
增廣賢文中,這句話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說一寸光陰和一寸長的黃金一樣珍貴,但是一寸長的黃金卻難買到一寸光陰。通俗地理解就是時間很寶貴,金錢都買不來,以此希望人們可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再來看王貞白的這首詩,大體上也是規勸人們要珍惜時間。專心讀書,不知不覺春天都過完了,每一寸時間就像一寸黃金一樣珍貴。並不是道人過來嘲笑,周公的精義和孔子的思想教導我都在努力學習。
首句敘事。「讀書不覺已春深」,一整個春天世人都在專心讀書,不知不覺中春天都快過完了。可見詩人是有多麼刻苦,學習已然忘我,連時間都快不記得了。詩人發現春天都快結束了,不免心生感慨,「一寸光陰一寸金」,時間真是和金子一樣寶貴,他覺得時間很不夠用。詩人的生活肯定是很充實的,這段時間他一刻也未浪費,學習了很多知識。
三四句還是在敘事,詩人是如何發現已經春深了呢?是因為道人的笑聲,詩人整日學習未曾停歇,道人適時的笑聲才讓詩人有了片刻放鬆。要不然詩人還不會發現呢,可見詩人是一個熱愛學習的人。
「一寸光陰一寸金」後來被編入了增廣賢文,並且加上了後面的「寸金難買寸光陰」,使得它原本的意思更加清晰明了。
通常我們都只熟悉增廣賢文,而不知它的原出處,現在你們記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