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訪臺中「彩虹眷村」:一位老兵繪出的「彩虹世界」
像這樣充滿童趣的彩繪在「彩虹眷村」隨處可見。曹恩惠攝
2009年9月,一位老人拿起畫筆,以地為輔,以牆為畫,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把一座孤寂的眷村勾勒成色彩斑斕的「彩虹世界」。自此,這座位於臺灣臺中市南屯區春安路56巷的眷村「馬祖二村」,被人們賦予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彩虹眷村」,每年吸引50萬遊客。
臺灣眷村,特殊歷史記憶
眷村,是一種臺灣特有的族群文化與生活區域。1949年,國民黨當局退居臺灣,軍隊及其眷屬渡海至臺,集中住在一個個臨時的村落。他們逐漸落地生根,發展出獨特的眷村文化。
2008年12月,臺灣著名導演賴聲川執導的《寶島一村》講述的便是眷村生活。曾有人說,眷村裡,每個破破爛爛的門後面都有精彩的故事,都有悲歡離合。眷村也孕育了不少臺灣精英,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著名歌星鄧麗君等都來自眷村。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眷村的孩子長大成人,紛紛遷離,村中的「榮民」(指1949年遷至臺灣的外省籍老兵)也老去凋零,這些簡陋的「臨時住宅」逐漸走下時代的甲板。據統計,目前臺灣現存大大小小的眷村有800餘座,主要分布在臺北、桃園、新竹、臺中、嘉義等地。現存的眷村也因老舊,面臨都市更新改造的命運。
「彩虹眷村」本名「馬祖二村」,由國民黨陸軍司令部下屬的馬祖防衛司令部於1963年7月興建,主要用來安置在馬祖服務的軍士官眷屬。和其他眷村一樣,「馬祖二村」也掙不脫衰敗大勢。2010年,「馬祖二村」接到了拆除通知,不想,「彩虹爺爺」改變了它的命運。
「彩虹爺爺」,繪出眷村新生
「彩虹爺爺」名叫黃永阜,原籍香港九龍,抗戰時期響應當時「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入伍,1949年入臺,落腳在「馬祖二村」。
2009年9月,時年86歲的黃永阜閒來無事,重拾孩童時畫畫的技藝,開始在自家屋子裡塗塗抹抹。沒過多久,他的畫卷便延伸到了屋外,最後,整個眷村都成了他創作的平臺。村裡的巷道、地面、門楣、窗框都出現了他的作品,色彩鮮豔的花朵、俏皮誇張的動物、外形怪異的卡通人物……絢麗的色彩、多變的線條,讓破落眷村搖身變成了「彩虹世界」。孤身一人的黃永阜,最初畫畫是為了排解寂寞。但「無心插柳柳成蔭」,他多彩的畫筆,使「馬祖二村」煥然一新。「彩虹眷村」、「彩虹爺爺」的名聲不脛而走,很多人專程趕來參觀。
2010年,臺中市進行都市改造,「馬祖二村」屬於拆除區域。消息傳出,喜愛「馬祖二村」繽紛繪畫的人們,立刻串連起來,要挽留住美麗的「彩虹眷村」。一呼百應,大量陳情信湧入臺中市長的信箱。最終,這座別具特色的眷村被保留下來,成為臺中一個文化景點。
「彩虹世界」,繽紛日新月異
每至周末,熙熙攘攘的遊人便湧向「彩虹眷村」。從狹小的通道拾步而入,一個繽紛多彩的「彩虹世界」躍然眼前。
「彩虹眷村」最熱鬧的地方當屬村口那10多米長的巷道,地面上先以紅色的塗料打底,傳遞出火紅的熱情,上面再用黃色、藍色、白色等線條勾勒出惹人喜愛的小鳥、小猴等造型。主牆壁上則用不同的顏色各自分成區塊,或以白色為背景,或以藍色為幕布,又或以紅黃藍綠拼成的色塊平添亮麗。在不同的區塊上,孩童、各類動物等形象造型各異,奪人眼球。
「彩虹眷村」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不斷豐富,用日新月異形容也不過分。90歲的黃永阜依舊每天踏著晨曦,出門作畫,時而另有新作,時而修補原畫。他繪畫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增加了「出入平安」、「百年好合」、「金玉滿門,大家財旺」等祝福語;也會「與時俱進」,比如大陸贈送給臺灣的大熊貓「團團」和「圓圓」,也都成為他創作的新角兒。
一些街頭藝術家也加入進來。遊客們在主牆壁前可能會遇到一位穿著花哨、頭戴「大黃蜂」頭盔的藝人彈著吉他,在這裡賣藝獻唱。遊客可以走上前去,與藝人一起歡唱,或戴著藝人準備好的各式各樣卡通人物的頭盔、假髮,與他合影留念。有的遊客還把自己的祝福貼在「彩虹爺爺」家的大門上:「彩虹爺爺,您的創作讓平凡的眷村有了不平凡的色彩」、「請繼續繽紛下去吧」……(曹恩惠 孫立極)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