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15時22分,舟山普陀山機場,一架機身繪有「國家應急測繪」字樣的灰色彩虹-4無人機,在跑道上滑行、加速、衝上藍天,猶如巨大的海鷗翱翔碧空。與此同時,停在機場的視距地面指控車裡,操作員面前的屏幕上顯示出無人機拍攝到的實時高清視頻,自動化處理系統開始繪製遙感地圖。
「這是浙江首架民用領域的彩虹-4無人機正式投入使用後的首飛。」跑道邊,省自然資源廳地理信息管理處一級調研員李龍雲告訴記者,「這意味著我省乃至整個華東地區的無人機遠距離、大範圍、全天候、多類型突發事件應急測繪能力,邁上了全新臺階。」
當天上午,由省自然資源廳負責組織實施的「國家應急測繪保障能力建設項目浙江單項工程」通過專家驗收,該工程的保障範圍包括浙江、福建、上海以及東海部分區域。彩虹-4中航時固定翼無人機航空應急測繪系統,是其4個子項目之一,也是整個工程的核心。
彩虹-4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下屬彩虹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一款察打一體無人機。「值得一提的是,這架彩虹-4是台州中國彩虹無人機生產基地正式投入運營後下線的第一架無人機,具有裡程碑意義。」彩虹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經理賀少帥向記者介紹。國家應急測繪保障能力建設項目是彩虹-4轉民用的重大項目,要在全國部署8架彩虹-4無人機用於應急測繪。
彩虹-4無人機長8.5米、高3.4米、翼展18米,續航時間超過30個小時,升限7500米,共有345公斤的掛載能力。「它創下多個浙江民用無人機之最:航時最長,載荷最大,通訊、傳輸、後端自動化處理能力最強。」省測繪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李愛勤說。
16時54分左右,彩虹-4平穩降落,成功完成首次測繪任務。省測科院基礎測繪中心應急測繪所所長郭偉帶著記者鑽到機身底部:「這是光電球,包括可見光、熱紅外兩種鏡頭,這是雙拼的可測量相機,這是迷你SAR雷達。」這些機上搭載的測繪儀器,可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自然災害發生時,第一時間獲取重點區域的光學遙感影像、SAR數據和高清視頻等。
「相比我省原有的長航時固定翼無人機,彩虹-4的續航時間提高近10倍。飛行速度更快,相同時間覆蓋面積提高近5倍。它還是我省民用領域第一架搭載衛星通信鏈路設備的無人機,數據傳輸距離從原來的二三十公裡提升到數千公裡,這意味著即使道路癱瘓、一般通訊中斷,彩虹-4也能完成測繪任務。其裝載能力是通常使用輕小型無人機的100多倍,能搭載集成更多專業測繪設備。」郭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