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重器!中國首架大型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在金昌首飛成功

2021-01-13 澎湃新聞
國之重器!中國首架大型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在金昌首飛成功

2021-01-06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國之重器!中國首架大型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甘霖-I」在金昌首飛

1月6日下午,由中國氣象局、甘肅省人民政府等主辦的「甘霖-I」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首飛儀式在金昌機場舉行。在履行放飛籤字手續後,省委副書記、代省長任振鶴下達首飛命令。「甘霖-I」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騰空而起,御風飛行。

甘肅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主任尹憲志介紹,這是目前中國第一架大型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其技術在世界人工影響天氣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甘肅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工程項目起源於祁連山生態修復對人工增雨(雪)的需求。2018年3月,甘肅省人民政府與中國氣象局商談開展祁連山生態修復型大型無人機人工增雨(雪)試驗。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在甘全國人大代建議加快推進祁連山生態修復型人工增雨(雪)作業能力建設。2019年3月底,甘肅省組織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2019年9月,選定大型無人機平臺,開展試驗工作。2020年9月底,該無人機轉場到祁連山附近的金昌機場,開展祁連山增雨試驗。2020年10月11日凌晨,該無人機順利實施了首次夜航祁連山增雨雪作業。作業區下遊及周邊地區降水明顯。截至2020年12月,共完成23架次的科研試飛,其中祁連山區增雨雪作業試驗飛行6架次,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在2020年底舉行的該項目技術鑑定會上,中國氣象局相關專家認為甘霖-I具備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同時建議進一步考慮無人機平臺的可擴展性,為將來增雨雪業務增加更多探測和作業設備。

與目前人工增雨(雪)主要方式——地面發射增雨火箭彈、燃燒地面煙爐和有人機播撒增雨催化劑等相比,無人機增雨具有機動性好、作業時間長、工作環境舒適和安全風險低、執行效率高、機載數據可實時傳輸等特點,可解決目前人工增雨作業成本高、作業時空受安全限制多、作業手段單一、作業方式立體化程度不充分等一系列短板問題。(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王佔東 韋德佔)

捷報!中國首架大型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在金昌首飛成功

「省長同志!『甘霖-Ⅰ』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首飛順利,任務載荷工作正常,飛機狀態良好!報告完畢!」「我宣布『甘霖-Ⅰ』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首飛成功!」1月6日下午,「甘霖-Ⅰ」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首飛儀式在金昌機場舉行。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宋亮宣布「甘霖-Ⅰ」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首飛成功。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餘勇代表中國氣象局對「甘霖-Ⅰ」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首飛成功表示祝賀。他指出,這是人工增雨工作的裡程碑,標誌著無人機在人工增雨工作中技術和手段的突破。利用大型無人機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填補了國內大型無人機人工增雨的空白,屬於世界前沿性技術,是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能力的巨大提升,是利國惠民、增加水資源的的創新工程,對生態文明建設、精準扶貧、鄉村振興都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餘勇指出,中國氣象局將進一步與甘肅省政府加強合作,在無人機人工增雨業務化的進程中支持甘肅發展。同時,將大型無人機人工影響天氣綜合應用系統納入「十四五」人工影響天氣發展規劃中進行布局。支持開展祁連山區無人機人工增雨(雪)業務試驗工作,支持甘肅建設無人機飛行和試驗示範基地,推進無人機增雨系統從試驗向業務轉化、推廣應用。推動建立健全無人機人工增雨的相關行業標準,規範無人機行業發展與相關行業的業務應用,推動將無人機人工影響天氣技術列入重大科研計劃項目。

甘肅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主任尹憲志介紹,「甘霖-Ⅰ」是目前中國第一架大型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其技術在世界人工影響天氣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其航時超過14小時,航程5000公裡,能一次性飛躍甘肅東西全境。甘肅祁連山區大型無人機增雨(雪)試驗的成功,不僅可極大提高甘肅人工增雨作業效率,還可進一步發揮西北區域人影能力建設工程的效益,並在全國起到大型無人機增雨的示範引領作用。

經過開展祁連山生態修復型人工增雨雪事業試驗,「甘霖-Ⅰ」在山峰嵯峨、雲霧飛渡的祁連巔峰,突破了複雜氣象、複雜地理條件的限制,破解了無人機難以防除冰的世界性難題。

近年來,甘肅先後在祁連山開展了一系列人工增雨試驗研究項目。試驗研究表明:處於青藏高原北緣的祁連山地區雲水資源豐富,平均每年水汽輸入量約為885.4億立方米。但在自然條件下,空中水資源轉化為降水的比例還不到15%,而85%的水汽越界而過,遠低於其他地區的平均轉化率。如果在祁連山地區實施人工增雨(雪)作業,理論最大值每年可增加15%降水量,約7.4億立方米的降水量,雲水資源開發潛力較大。

首飛儀式上,有關單位還籤署了項目合作協議,現場觀摩了「甘霖-Ⅰ」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王佔東 韋德佔)

往期薦讀

她,我們從未忘記 !事關疫情防控!甘肅兩地發布最新通知商務部:顧客不戴口罩,拒絕進入購物公開曝光!這386人涉嫌電信網絡詐騙

END

來源:新甘肅客戶端

原標題:《國之重器!中國首架大型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在金昌首飛成功》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國內首架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首飛成功
    1月6日,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國內首架「甘霖-I」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在甘肅金昌成功首飛。這是我國首次利用大型固定翼無人機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為世界首創,為全球氣象事業和生態環境建設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15時24分,「甘霖-I」從金川機場滑行起飛。
  • 翼龍振翅 天降甘霖 國內首架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首飛成功
    原標題:翼龍振翅 天降甘霖 國內首架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首飛成功   中國日報北京1月7日電(記者趙磊)記者從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獲悉
  • 大型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甘霖-I」首飛成功
    1月6日,甘肅金昌金川機場,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中國乃至全球第一首架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甘霖-I」成功首飛。甘霖-I 15時24分滑行起飛,飛行中防除冰、大氣探測、催化劑播撒等功能正常,系統穩定,性能滿足項目要求,16時1分平穩著陸。
  • 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首飛成功
    1月6日,甘肅金昌金川機場,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中國乃至全球第一首架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甘霖-I」成功首飛。 據悉,甘霖-I是在翼龍-2無人機基礎上改進研製而來的人工影響天氣領域的大型無人機系統,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成本低、工作時間長,其機翼掛點多、承載能力大、拓展能力強,
  • 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甘霖-I」首飛成功
    「在翼龍-Ⅱ無人機基礎上改進研製成功的『甘霖-I』是人工影響天氣領域的大型無人機系統,它具備遠距離氣象探測能力、大氣數據採集能力和增雨催化劑播撒能力,同時擁有可靠的防除冰能力,具備複雜氣象條件下作業能力,大大提高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效能。」中航(成都)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總設計師李屹東介紹說。
  • 國產大型無人機「翼龍-2人工增雨雪型」在甘肅首飛成功_新聞頻道...
    國產大型無人機「翼龍-2人工增雨雪型」在甘肅首飛成功
  • 國產C919大型客機開展高寒專項試驗試飛,2021年交付使用
    行業動態國產C919大型客機開展高寒專項試驗試飛,2021年交付使用由中國自行研製、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噴氣式民用飛機C919,12月25日飛抵內蒙古呼倫貝爾進行高寒專項試驗試飛。C919試飛包含高、中、低風險各科目,其中,高寒試驗試飛是民用飛機必須通過的一項極端氣候試驗,以驗證飛機在極寒氣象條件下各系統和設備的功能和性能。
  • 「翼龍改」無人機驚豔亮相,機體塗裝引注目,對中國生態意義重大
    文/南風巴基斯坦購買中國的「翼龍-2」無人機之後,我國以它為基礎研製了一款新型無人機「甘霖-Ⅰ」。「甘霖-Ⅰ」是人工幹預天氣的一款新型無人機。據報導,該無人機首次進行飛行試驗,根據央視的畫面顯示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機體塗裝,並且該無人機的出現也對中國的生態有很重大的意義。
  • 國之重器AG600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昨天,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碧海藍天的見證下,馭風入海,踏浪騰空,成功實現海上首飛!2020年7月26日,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碧海藍天的見證下,馭風入海,踏浪騰空,成功實現海上首飛,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科研試飛及飛機相關性能驗證奠定了基礎。
  • 翼龍-2無人機「變身」為祁連山人工增雨
    1月6日,全球首款大型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甘霖-I」在甘肅省金昌市首飛成功,這是我國首次利用大型固定翼無人機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為世界首創,為人工影響天氣領域增添新「利器」。「甘霖-I」是在翼龍-2無人機基礎上改進而成,由中航(成都)無人機公司、航空工業成都所等單位聯合研製,具備遠距離氣象探測能力、大氣數據採集能力和增雨催化劑播撒能力,同時擁有可靠的防除冰能力,具備複雜氣象條件下的作業能力,大大提高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效能。作為生態修復的「科技制高點」,「甘霖-I」突破大型無人機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關鍵,豐富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手段。
  • 天問一號升空、「鯤龍」AG600首飛成功……大國重器印證我國科技創新的銳意突破
    央廣網北京10月1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今年,雖然有疫情的幹擾,但在科技領域,從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發射升空到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順利著陸,從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首飛成功到量子糾纏實驗跨越「千裡」,從上天到入地,這些大國重器前行的步伐印證著我國科技創新的銳意突破
  • 順豐大型無人機首飛曝光
    8月21日上午8點,一架大型無人機出現在西北的上空。這架無人機從寧夏起飛,近一個小時後飛機抵達內蒙古目的地機場。這標誌著,順豐大型無人機基於業務場景下,首次載貨飛行取得了圓滿成功,這也是國內首次將大型無人機用於物流場景。據了解,當天試運營的大型無人機為順豐聯合航天時代電子研發的FH-98。
  • 我國研製出「國之重器」,世界各國爭相對中國拋橄欖枝
    「國之重器」,世界各國爭相對中國拋出橄欖枝,實際上「國之重器」就是一個垂向加載重量達上千萬噸的一個大型工程結構實驗設備。我們國家有了這款機器就意味著能夠有更好的發展,萬噸級別的實驗設施在世界上都十分罕見,製造難度以及製造複雜程度讓許多國家望而止步,但我國卻創造出「奇蹟」,成功研製出大型工程結構實驗設備。
  • 飛行「快遞員」——「兩江」號FH-98大型無人機載貨首飛成功
    「兩江號」從寧夏起飛,近一個小時後飛機抵達內蒙古目的地機場,這標誌著兩江新區與順豐速運的深化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也標誌著大型無人機基於業務場景下,首次載貨飛行取得成功,這更是國內企業首次將大型無人機用於物流場景。
  • 國內物流場景下大型無人機首次載貨飛行 「兩江號」大型貨運無人機首飛成功
    「兩江號」從寧夏起飛,近一個小時後飛機抵達內蒙古目的地機場,這標誌著兩江新區與順豐速運的深化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也標誌著大型無人機基於業務場景下,首次載貨飛行取得成功,這更是國內企業首次將大型無人機用於物流場景。
  • 中國最大無人直升飛機首飛成功 可人工遙控(圖)
    (孫樹寶 攝)  新華網濟南5月7日電 (記者劉寶森)中國目前最大的無人直升機V750無人直升機7日在山東濰坊首飛成功,填補了中國中型無人直升機的空白。  7日上午,在濰坊天翔航空工業有限公司的試飛場上停放著一架紫紅色無人直升機,機身上噴有白色V750字樣。
  • 「兩江號」大型貨運無人機載貨首飛成功
    ,首次載貨飛行取得成功。業載能力位列全球一流此次首飛的機型FH-98,為順豐聯合航天時代電子研發,最大起飛重量達到5.25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無人機之一,具有適合貨運的大業載和大貨艙。截至目前,豐鳥航空已成功獲批9條航線用於科研試飛和業務測試,在本次場景飛行首飛地點的選擇上也是大有講究。
  • 台州產的首架無人機「上崗」啦
    9月3日,台州生產的浙江首架民用領域彩虹-4無人機正式投入使用後首飛!與此同時,停在機場的視距地面指控車裡,操作員面前的屏幕上顯示出無人機拍攝到的實時高清視頻,自動化處理系統開始繪製遙感地圖。「這是浙江首架民用領域的彩虹-4無人機正式投入使用後的首飛。」
  • 中國研發出「國之重器」,各國爭相對中國拋出橄欖枝
    中國再次登上「熱搜」,再次突破技術!新研發出「國之重器」,很多國家也爭相向中國「拋出」橄欖枝。大型工程結構實驗設備我們國家在剛開始進入科技領域的時候,因為很多技術都不成熟,因此很多方面是很難追上西方國家的,為了可以在此領域站住腳跟。
  • 航空工業氣動院:赤子丹心 為「國之重器」保駕護航
    中國航空報訊:「試驗圓滿成功!」5月24日,隨著最後一次流場噪聲測量試驗結束,由航空工業氣動院自主研發的「國之重器」——FL-62風洞順利完成了首次型號試驗。試驗數據顯示,風洞的流場品質和標模測力試驗數據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指標。FL-62風洞作為國際上最先進的大型連續式跨聲速風洞之一,實現了我國大尺寸跨聲速風洞從暫衝式向連續式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