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報訊:「試驗圓滿成功!」5月24日,隨著最後一次流場噪聲測量試驗結束,由航空工業氣動院自主研發的「國之重器」——FL-62風洞順利完成了首次型號試驗。試驗數據顯示,風洞的流場品質和標模測力試驗數據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指標。
FL-62風洞作為國際上最先進的大型連續式跨聲速風洞之一,實現了我國大尺寸跨聲速風洞從暫衝式向連續式的跨越。該風洞的流場品質、試驗數據質量、試驗效率均定位國際先進指標,8萬千瓦主驅動壓縮機、先進的流場控制等多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是新時代中國航空工業誕生的「國之重器」,是中國下一代戰機氣動試驗的關鍵試驗設施。
今年是FL-62風洞的調試年和驗收年,風洞各項指標均需在今年經調試達到設計指標。FL-62風洞自2月10日起正式進入聯合調試階段。調試工作分為三大項,第一項為子系統試驗流程控制功能,主要工作是各個子系統的完善以及與主控的聯調工作;第二項為全流程試驗流程控制功能,主要工作是進行應用測控系統進行全流程試驗模擬;第三項為流場控制功能調試,主要工作是與現場各個子系統的聯調以及算法設計,每項工作都有具體的指標要求、節點要求。
今年以來,由於全國乃至全世界爆發疫情,外地供應商短期內無法到達現場,部分氣動院員工也無法及時到新區參與調試,這些困難均給調試工作帶來了不小的強度和難度。面對這樣的客觀條件,氣動院FL-62風洞調試團隊秉承「航空報國」初心,踐行「航空強國」使命,以「忠誠奉獻」的精神克服了一個個困難。
調試期間,從輔廠房主控室到動力站輔控制室,從風洞洞體內到配套系統管路附近,FL-62風洞的每個關鍵點處都會看到調試人員忙碌的身影。
作為現場調試的技術負責人,張刃經常在現場加班到很晚,進行工作的協調以及詳細工作的匯總,包括現場調試計劃的總體規劃、壓縮機系統的現場調試、流場校測設備的進展跟蹤等,經過詳細規劃,為現場調試的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基礎。
循環水系統是風洞配套系統中的重要一環,除低壓系統以外給所有系統提供冷卻水,內部具有物化水處理、加藥、定壓補水等設備,遠程控制節點多、調試複雜極高,各環節要求匹配度極高。金福旭、李強等同志協調多方設備廠家和施工廠家,確保系統狀態達到設計狀態,併兼具節能運行狀態點。
中壓系統作為FL-62風洞提供中壓氣源的核心系統,其核心設備是2400千瓦的中壓壓縮機,驅動電壓為10千伏,同時在場的廠家多達7家,調試過程緊張而又複雜,團隊成員每幹一步都非常謹慎,確保調試過程人員和設備的安全。本地調試成功後,張益盛、文旭峰等同志立刻進入系統遠程調試階段,儘快使系統具備遠程自動啟停功能。
高壓系統設計壓力高達200巴,由低壓和增壓兩級壓縮機組成,調試不僅需要考慮前後級配合,還要考慮壓縮機後乾燥器的配合,需要團隊成員非常細心、謹慎地應對調試狀態。對於調試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張鵬等同志多次現場組織分析問題所在,並與設備廠家和施工單位一起解決,將高壓氣源系統調試到最佳狀態,具備本地和遠程啟動功能。
為保障風洞調試過程中測控設備的正常運行以及測試數據的有效可靠,曹陽對測控系統的整體工作情況以及未完成工作進行了詳細分解,並根據風洞調試工作規划去安排現場工作。同時根據現場的工作需求,提出了若干項提升方案,目前所有工作都在有效同步進行中,可以滿足風洞調試的設備需求。
現場洞體的工作多而且雜,涉及到廠房的方方面面,為了給現場員工提供一個整潔的工作環境並保障槽壁、孔壁試驗段的正常調試,王浩然一連幾天睡在新區,每天都對現場進行巡檢,同時對現場的各項工作進行詳細分解規劃,保證調試工作的有序進行。2月26號,對王浩然來說是一個揪心又難忘的日子。那天晚上,他正在風洞現場處理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因為第二天風洞就要關洞調試,駐室小門問題必須當天晚上解決。在急得滿頭大汗時,他接到了家裡打來的電話,剛滿7個月的小女兒高燒不退,王浩然聽到這個消息的瞬間,心裡咯噔一下,不由得為自己襁褓中的女兒擔心起來。但風洞調試的進程不能因為自己的原因受到影響,王浩然一夜無眠,每隔1個小時都用自己沾滿油漆的手打電話詢問女兒的情況,在得知孩子退燒的消息後,他心裡懸著的石頭才落了地。
在進行調試工作的同時,團隊在院領導的指引下,提前思考FL-62風洞的維護問題。按照提升「工作深度」的主題,提出了風洞維護工作「創新點」,率先掌握風洞各系統的原理和運行特點,分析產生問題的內在原因。這種創新的工作模式加強了設備維護中的知識積累,為FL-62風洞的維護工作找到了「創新的方法論」。
FL-62風洞現已調試成功,它的每一個足跡都深深刻印著航空人對夢想的堅持,每一段歷程都記載著航空人對品質的不懈堅持。氣動兒女用他們的赤子丹心,擔當起FL-62風洞的調試重任,為「國之重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