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62風洞設備:一個來自瀋陽智造的「國之重器」

2020-11-25 36kr

近日,中國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以下簡稱「氣動院」),自主研發的「國之重器」-FL-62風洞設備,在瀋北新區的測試場地完成主壓縮機最大轉速的測試,這是我國第一座大型連續式跨風速風洞,實現了我國大尺寸風洞從暫衝式向連續式的跨越。

風洞是用來產生人造氣流的管道,利用人工產生和控制氣流,用來模擬飛行器等物體在自然環境中的氣流運動情況,同時,還可以觀察、量度氣流對物體的作用,是進行空氣動氣實驗最有效、最常用的工具之一,是研製飛行器地面試驗的關鍵設施。換言之,沒有風洞試驗設備,就無法研製出先進的航空飛行器。

FL-62風洞研製於遼寧省瀋陽市瀋北新區氣動院的一間現代化學實驗室,容積約17000立方米、重約6620噸,它的研製難度不低於任何一個飛機型號,具備多個可更換的試驗段,其設施的數量和質量已經成為當今世界衡量一個國家航天航空飛行器研製能力的重要標誌。伴隨工業空氣動力學的不斷發展,風洞不僅可以為航空航天領域提供數據,還能為交通、能源、建築、環保等眾多領域提供試驗數據,滿足不同類型試驗的需求,在各個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FL-62風洞具備常規測力、測壓和進氣道試驗能力。對於常規測力試驗,可以實現連續測量、模型主動振動抑制、洞壁幹擾和支撐幹擾的實時修正。同時,對於各類飛行器的研製需求規劃了動力模擬、氣動彈性、動態、推力矢量、流動顯示和多體幹擾等特殊的試驗能力。

FL-62風洞採用了中心體二喉道、半柔壁噴管、駐室隔離門和旁通迴路等多項先進技術,可以快速建立超聲速流場、壓縮機不完全停車狀態下更換試驗件以及連續精確控制馬赫數的功能。它的輔助系統包括駐室抽氣系統、循環水冷卻系統、供排氣系統、高壓氣源系統以及測控系統,其所採取的內外雙循環冷卻系統可以控制洞體內的溫度變化。

FL-62風洞的壓縮機性能完全達到設計要求,風洞試驗段流場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8萬千瓦主驅動壓縮機、電機和變頻器等多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4月8日,氣動院副院長崔曉春表示,FL-62風洞設備主壓縮機作為風洞設備的核心部件,是由瀋陽鼓風機廠為其量身打造的首臺套6米量級軸流壓縮機組,此次試車的完成標誌著我國自主研發的FL-62風洞壓縮機組取得初步成功,為後續的風洞流場調試工作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2020年是FL-62風洞建設的收官之年,也是攻堅之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阻擊戰為調試工作增加難度,但是研究人員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科學統籌、高效協作,有計劃、有質量的推進了風洞的調試工作。

目前,FL-62風洞對於我國航空工業發展來說十分重要,是我國戰機發展的必經之路。風洞試驗國產化後,更加利於我國飛行器的設計和研製,特別是國產大飛機的研發。

相關焦點

  • 我國最新超級風洞FL-62風洞再傳好消息
    而中國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得到如此快速的發展,除了戰機設計師們擁有的聰明才智和高超技術能力外,還與一種高科技設施的幫助密不可分,這就是風洞。近日,被稱為「國之重器」的我國最新超級風洞FL-62風洞再次傳來好消息。
  • FL-62風洞成功完成測試,為第六代戰機的研製創造條件
    殲-20可以說是我國的國之重器之一,在殲-20服役之後,大多數人把焦點放在了第六代戰機上面,在國際上來說,其他各國都已經開展對第六代戰機的預研了。我國國產的六代戰機也需要進入開始預研的階段了,並且在早前,早有相關報導表明,我國也已經開始展開第六代戰機的研究工作了,對於戰機的研究來說,不僅僅需要厲害的技術,還要知道戰鬥機的外形是怎麼樣的,這讓我們不僅想起我國的國之重器-風洞。
  • 航空工業氣動院:赤子丹心 為「國之重器」保駕護航
    5月24日,隨著最後一次流場噪聲測量試驗結束,由航空工業氣動院自主研發的「國之重器」——FL-62風洞順利完成了首次型號試驗。試驗數據顯示,風洞的流場品質和標模測力試驗數據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指標。FL-62風洞作為國際上最先進的大型連續式跨聲速風洞之一,實現了我國大尺寸跨聲速風洞從暫衝式向連續式的跨越。
  • 2.4米連續式跨聲速風洞建設項目-FL-62-204號風洞廠房及輔助用房...
    2.4米連續式跨聲速風洞建設項目-FL-62-204號風洞廠房及輔助用房消防系統安裝工程招標公告    慧聰消防網訊    2016中國消防安全產業大會(CFIC2016 招標條件 本招標項目 2.4米連續式跨聲速風洞建設項目-FL-62項目 (項目名稱)已由 (項目審批、核准或備案機關名稱)以 (批文名稱及編號)批准建設,招標人(項目業主)為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瀋陽空氣動力研究所 ,工程建設資金來自
  • 兩個風洞模型透露玄機,期待國之重器現身
    風洞模型說明了一切,也許是一個大驚喜!這是最近網上流傳出來的一幅轟20轟炸機模型吹風洞的圖片,這款轟20的模型大家相對比較熟悉。因為全球最先進,最早的隱身戰略轟炸機,就是美軍的B2隱身戰略轟炸機,因此,其它國家,當然也包括我們,在製造新型隱身戰略轟炸機時,會不自覺地借鑑一下美軍B2的外型。這個風洞中的模型,與B2的樣式十分類似。
  • 喜訊,中國大型低噪聲風洞投入使用,未來飛機將越來越安靜
    2020年以來,中國航空工業氣動院風洞試驗不斷取得新進展。5月26日,航空工業氣動院官方微信號發布了題為《國之重器FL-62風洞首次承接型號試驗》的文章,文中報導稱,5月24日,隨著最後一次流場噪聲測量試驗結束,國之重器FL-62風洞(2.4米連續式跨聲速風洞)順利完成了槽壁試驗段全部流場校測項目以及大展弦比標準模型試驗。
  • 護航大國重器嫦娥五號著陸月球!蘇州智造助力「飛天攬月」
    蘇州企業東菱振動研發的大推力振動臺、蘇州同元軟控的「工業智能化設計、仿真平臺」為護航「大國重器」的「飛天攬月」注入了「蘇州智造」的動力。 「嫦娥五號是由制軌控制系統、推進系統、通訊系統等多個系統構成的一個特別複雜的系統,我們的這個平臺就為嫦娥五號量身定製了能源供配電系統的模擬、仿真。也就是說,在設計階段就為嫦娥五號在能源供配系統方面可能遇到的『工況』進行了測算和診斷,精確度可以高達90%-95%,試驗階段還同時有『數字伴飛』,它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同步測算、解決。」
  • 殲20後繼有人,疑似國產第六代戰機風洞測試系統獲突破
    近日,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就在自己的官方平臺上發布了一條「重量級」消息——《國之重器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航空工業FL-62風洞主壓縮機最大轉速試車順利完成》。官方公開國產FL-62風洞系統有意思的是,2年前的2018年,航空工業曾以官方名義發布過一篇名為《國之重器FL-
  • 中國公開電弧風洞 系高超聲速飛行器試驗設備
    洞天起風雷——記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科研創新群體(上)請想像一下這幅畫面——翱翔浩瀚太空的神舟飛船、搏擊萬裡長空的新型戰機、航行遼闊海洋的「遼寧號」航空母艦、奔馳神州大地的高速列車……你可知道,畫面裡這些令人激動的「國之重器
  • FL62風洞首次承接成功,六代機方案出爐
    這固然離不開廣大科學工作者的努力,但還有一個方面的進步不可缺少,那就是中國風洞。 在現代航空工業中,風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戰鬥機的「孵化地」。在一個國家中,風洞對發展先進戰機具有重要意義。如果沒有風洞,就不可能研製出先進的戰機!
  • 民族脊梁「國之重器」
    今天來聊聊我們國家哪些大學盛產為國貢獻的科學家,他們負責的項目都可以稱之為國之重器,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崛起離不開他們的奉獻和努力,以前總是有人說清華北大是美國人的,我還不信,今天終於信了。這些「國之重器」的負責人是中華民族真正的脊梁,也是祖國和民族的崛起做出了突出貢獻,就是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腰杆才硬,說話有底氣,他們有的來自全國頂尖名校,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有的來自「雙非」大學,如重慶交通大學、南華大學等,基本都是從這些學校王牌專業畢業的。
  • 走進大國重器的「智造所」 VR素材來自萬米海底
    走進大國重器的「智造所」 VR素材來自萬米海底 原標題:   VR的視頻素材來自「天涯號」深淵著陸器上的高清攝像頭在海底拍攝到的畫面。這款深淵著陸器是我國目前下潛深度最大的海洋裝備,作業能力超過10000米,在兩次萬米深海科考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創新成果,還需要用創新的方式來展示。展覽上處處呈現著巧思。
  • 「世界泵王」助力科學界「國之重器」——世界最大地震模擬設施建設
    「世界泵王」助力科學界「國之重器」——世界最大地震模擬設施建設 2020
  • 一張風洞圖片折射出的中國航空強大實力
    以前我們關注的重點一向是飛機本身,而忘卻了飛機設計所依賴的重工設施之一的風洞;而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則擁有眾多的風洞設施,比如低速風洞群,有Φ1.5米開口回流式低速風洞(FL-5)、3.5米×2.5米閉口回流式低速風洞(FL-8)、4.5米×3.5米低速增壓風洞(FL-9)、4.5米×3.5米開/閉口回流式低速風洞(FL-51)、8米×6米開/閉口回流式低速風洞
  • 又一「國之重器」建成!給你的生活帶來這些改變→
    中國科學院將該裝置比喻成「超級顯微鏡」,是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國之重器」。△「國之重器」將免費對外開放此前,中科院就已建立了一整套公平、公正的科學研究設備開放制度,由專家學者組成一個用戶申請委員會,去決定向哪些用戶開放,實驗時間有多長。
  • (原創)<<華北克拉通破壞>>是「國之重器」?
    <<華北克拉通破壞>>哪裡是什麼「國之重器」,朱日祥院士進行「快樂科研」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獲獎。朱日祥院士作為一個地球物理學家,崇洋媚外,熱衷於做「跟班式」研究
  • 我國研製出「國之重器」,世界各國爭相對中國拋橄欖枝
    ,我國成功研製出「國之重器」,世界各國爭相對中國拋出橄欖枝,實際上「國之重器」就是一個垂向加載重量達上千萬噸的一個大型工程結構實驗設備。這款設備能夠在未來的發展等方面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可能性,這樣就能夠避免我國在一些機械製造方面的尺寸出現問題
  • 中國研發出「國之重器」,各國爭相對中國拋出橄欖枝
    新研發出「國之重器」,很多國家也爭相向中國「拋出」橄欖枝。隨著科研人員的不斷努力,現在終於再次的有了重大突破,那就是我國新研發出了一款萬噸級的「國之重器」,就是一個垂向加載重量高達上千萬噸的大型工程結構實驗設備。
  • 來自珠海的TA,和「嫦娥五號」共同奔月!
    珠海光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著陸器內的兩大光纖雷射器提供了多項宇航級核心無源器件,這是光庫科技繼「嫦娥三號」與「嫦娥四號」等國家重大項目之後第三次為「國之重器近年來,「珠海製造」向「珠海智造」轉型步伐越來越快,珠海高科技產業發展不斷進步,珠海創新科技產品早已是「家喻戶曉」,乘風破浪、上天入海~
  • 鄭麗香:用心守護數據,成就「國之重器」
    《鄭麗香:用心守護數據 成就國之重器》視頻 她是海量數據的「採集員」「管理員」,她是同事眼裡的「空中飛人」,她是業界的「行業標杆」,她就是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數據中心數據工程部部長鄭麗香。鄭麗香還帶領團隊自主研發了「全壽命周期元器件管理平臺」軟體,發布了「賽寶數據」網際網路平臺及APP工具,形成線上線下多種服務模式,成果在航天、航空、電子、船舶等領域得到成功應用,用數據支撐起「國之重器」建設。鄭麗香(右一)和團隊在海量數據採集、智能化信息處理等核心技術上不斷突破,在元器件信息技術領域穩居國內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