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中國大型低噪聲風洞投入使用,未來飛機將越來越安靜

2021-01-16 東方新觀察

2020年以來,中國航空工業氣動院風洞試驗不斷取得新進展。

5月26日,航空工業氣動院官方微信號發布了題為《國之重器FL-62風洞首次承接型號試驗》的文章,文中報導稱,5月24日,隨著最後一次流場噪聲測量試驗結束,國之重器FL-62風洞(2.4米連續式跨聲速風洞)順利完成了槽壁試驗段全部流場校測項目以及大展弦比標準模型試驗。風洞的流場品質和標模測力試驗數據均達到國際先進指標。

緊接著,5月26日,FL-62風洞首次承接某型號試驗,經客戶確認,風洞流場穩定,數據滿足要求。本次試驗的成功標誌著FL-62風洞已具備承接型號試驗的能力,大國重器已隨時準備好為國家各類飛行器研製貢獻力量。

這次的試驗意義重大,注意其中的用詞「型號試驗」、 「大國重器」,據此有外媒分析認為,FL-62風洞這次試驗的就是中國六代機模型風洞吹風。

6月12日,航空工業氣動院官方微信號又發布了《FL-61風洞完成首次連續式跨聲速風洞顫振試驗》的文章,文中報導航空工業氣動院氣彈團隊在FL-61風洞中圓滿完成了氣動院首次連續式跨聲速風洞顫振試驗,同時也是帶真實舵機的全尺寸舵面顫振試驗。國內此前未見在連續式跨聲速風洞開展此類試驗的先例。本次試驗的圓滿完成標誌著FL-61風洞試驗能力得到重要擴展,開創了我院氣彈試驗技術的新領域,該風洞的產值創造能力進一步增強。同時也為2.4m大型連續式跨聲速風洞開展顫振試驗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6月22日,航空工業氣動院又傳來好消息,氣動院FL-10風洞完成我國首期大型全機縮比模型氣動噪聲風洞試驗。

從報導中的文字描述來看,這次的試驗數據總體上與國際標杆風洞一致,某些頻段更為合理。

這就是說,氣動院FL-10風洞達到了國際一流水準。

這次的試驗成功,標誌著我國正式形成了8米量級大型低速風洞全機縮比模型氣動噪聲試驗能力,填補了國內空白,可為我國飛機型號的低噪聲設計提供高水平的聲學試驗研究與驗證手段。

也就是說,未來我國的飛機設計,將越來越注重安靜性,低噪聲。

也許有人說,這次的風洞模型明顯是一架民用客機呀。

沒錯,民用客機最追求的就是舒適性,而低噪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關鍵指標。

另外,現在國外的大型軍用特種飛機,大多都以民航客機為基礎進行改裝,比如預警機、反潛巡邏機、偵察機等,看重的就是民用飛機的舒適性,尤其是低噪聲,這一點對特種設備的使用尤為重要。

而如今我們擁有了像FL-10這樣的低噪聲風洞,尤其是這次的全機縮比模型氣動噪聲試驗的成功,對於我國未來飛機的安靜性設計至關重要。

據悉,FL-10風洞是我國目前唯一的回流式且具有聲學試驗能力的大型低速風洞,而航空工業氣動院的報導中稱其為8米量級大型低速風洞,主要是指其試驗段尺寸為8米(寬)×6米(高)×20米(長)。

注意這裡的用詞——試驗段尺寸,其實除了試驗段,FL-10風洞還配備有消聲室,這也是稱其為低噪聲風洞的原因;而這個消聲室堪稱國內最大的全消聲室,消聲室淨尺寸達到31米(寬)×22米(高)×47米(長),能夠滿足我國大型客機、直升機等研製對大型聲學風洞試驗能力的需求。

如此之大的試驗段和消聲室,其投入的研製費用可想而知,所以說,飛機研製除了本身的研發投入之外,試驗設備的投入費用也是大得驚人。

目前,FL-10風洞已經配備了先進的多通道大型水平麥克風相位陣列、1/4圓弧陣、地面線陣等多套聲學測試設備,並配套研發了數據採集、聲源定位、數據後處理與可視化分析等多套程序,形成了包括高精度聲源定位、過頂噪聲與邊線噪聲測量在內的全面的氣動噪聲測試手段。

總之,FL-10風洞全機氣動噪聲試驗的圓滿完成,標誌著我國8米量級大型低速風洞的聲學試驗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這對於我國未來的飛機設計,無論是軍機還是民機,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關焦點

  • 飛機是「吹出來的」 風洞試驗史話
    此外,還包括亞洲首座大型結冰風洞、首次在2.4米風洞建立了工程實用的虛擬飛行試驗平臺、首次發現了漩渦破裂區域存在多螺旋結構等。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為我國武器裝備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從「殲10」「梟龍」戰機和「神舟」系列飛船,到磁懸浮、「和諧號」高速列車;從高達300多米的東方明珠塔,到橫跨30多公里海面的杭州灣跨海大橋,都在這裡進行過風洞試驗。
  • 中國公開電弧風洞 系高超聲速飛行器試驗設備
    正是在這一目光引領下,他們在世界風洞領域鐫刻出一個又一個「中國坐標」:年逾七旬的風洞設計專家劉政崇帶領團隊從零起步,歷經1000多個日日夜夜,攻克了製冷系統、噴霧系統和高度模擬系統等多個關鍵技術難題,成功建成我國首座多功能結冰風洞。大型低速風洞、大型低溫風洞、大型連續式跨聲速風洞,堪稱世界風洞建設工程的巔峰之作,是我國邁向航空航天強國的標誌性設備。
  • 航空工業氣動院2.0米量級聲學風洞即將投入使用
    在祖國的北方,航空工業氣動院歷時三年時間在哈爾濱新區建造了一座2.0米量級聲學風洞,即將投入使用,該風洞將滿足氣動噪聲機理研究、降噪方法探索與驗證風洞試驗的需要,使我國飛機、汽車、高鐵等降噪不再是夢。下面讓我們走進2.0量級米聲學風洞,揭開她的神秘面紗……聲學風洞是幹什麼的?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們在吃穿不愁後就產生了更多上檔次的追求。比如,坐飛機時希望能美美地睡覺、安靜地閱讀;機場周圍的居民期望飛機經過時的噪聲不再影響他們的生活。
  • 飛機是「吹出來的」 ——風洞試驗史話
    當年建造的第一個風洞,在戰爭時被日軍炸毀了,隨後建造的風洞依然難逃厄運,為的就是遏制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而空氣動力研究正是航空航天發展的基礎,風洞試驗的難度和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好在中國風洞起步晚,步子卻不小。1968年錢學森、郭永懷倡議,在四川組建氣動中心。
  • 中國風洞試驗航天飛行器大運 「吹」飛彈高鐵
    正是在這一目光引領下,他們在世界風洞領域鐫刻出一個又一個「中國坐標」:  年逾七旬的風洞設計專家劉政崇帶領團隊從零起步,歷經1000多個日日夜夜,攻克了製冷系統、噴霧系統和高度模擬系統等多個關鍵技術難題,成功建成我國首座多功能結冰風洞。  大型低速風洞、大型低溫風洞、大型連續式跨聲速風洞,堪稱世界風洞建設工程的巔峰之作,是我國邁向航空航天強國的標誌性設備。
  • 新一代風洞投入使用,測試翼身融合模型!會是我國六代機嗎?
    我國的現代科技成果中,有一項長期居世界首位,不僅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而且為交通、建築、能源等行業提供了優質的試驗數據。這個關鍵技術是「風洞」。根據國外媒體報導,國產FL-62風洞首次進行新機試驗。不僅僅是國際上最先進的大型連續跨音速風洞正式投入使用,人們似乎對正在進行試驗的新型飛機更感興趣。
  • 從海面飛行器風洞中心到中國汽研,見汽車風洞「進化史」
    泛亞技術中心:環境風洞+模型風洞,國內首家雙風洞主機廠在上海地面車輛風洞中心投入使用的第四年,以及月上海泛亞技術中心車輛熱力風洞投入運行,他是當時中國唯一一個裝有熱力風洞的主機廠,風洞噴嘴面積為6.75m2,最大風速為250km/h,溫度控制範圍為-40℃-50℃,溫度轉換率為0.6℃/min,溼度控制系統範圍為5%-95%
  • 「風洞」搭檔來了!中國戰機設計將獲得該數據支持
    正因如此,世界飛行強國均大力的研發「風洞」,甚至,飛機設計越發達的國家其「風洞」也越強。當然,我國雖然在該領域起步不算早,但我國的「風洞」也是世界頂級的。去年(17年),就曾傳出中國有高度保密的JF12激波風洞,甚至,公開亮相幾款高超音速飛行器模型,這一直被外界猜測中國「新風洞」成功突破。
  • 自主車企產業升級迎拐點 汽車風洞試驗將成為新選擇
    而就在本月17日,位於西南地區的中汽研宣布將在重慶兩江新區投資4.3億元人民幣,用於建設兩座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汽車氣動-聲學風洞和汽車環境風洞,預計2018年投入使用,這也填補了西南地區專業汽車風洞試驗室中心的空缺。
  • 航發大型風洞技術突破,國產控制立功,C919國產化再進一步
    這是即是中控公司首次進軍國內航空市場,也是世界範圍內商發大型風洞技術上首次使用國產化控制系統。隨著商飛的全球供應鏈逐步惡化,2015年中國航發商發公司宣布的長江系列發動機就成了商飛的最後希望。按照《中國製造2025》藍皮書的規劃,C919的配套發動機長江1000A將在2020年完成型號設計,2023年完成適航試飛,並且在2025年徹底投入商業使用。
  • 中國超級風洞完成測試,空氣動力技術突破,六代機問世指日可待
    ,據媒體報導,中國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研發的FL-62風洞在瀋北新區的測試場完成了主壓縮機最大轉速測試。FL-62風洞是中國第一座大型連續式跨風速風洞,它的成功測試意味著中國在大型風洞上實現了跨越。有消息稱,該風洞容積約17000立方米,重達6620噸,研發難度不亞於研發飛機。在技術特點上,其可以更換多個試驗段。該風洞未來將服務於新機測試等領域,這也就意味著中國未來在第六代戰機上,會多一個強力幫手。
  • 中國又一超級風洞問世:今後大飛機研製省事了 再也不用去北極了
    在戰機研發的過程中,有一個設備是萬萬不能夠缺少的,那就是風洞。而我國很快將有一個新型超級結冰風洞問世,這將大大提高我國的飛行器研發能力。早期,我國缺乏風洞的技術,並且在那個時期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了技術封鎖,所以說還是走過了一段辛酸史的。在殲8飛機研製的過程中為了獲得相關的參數,我國的老科學家顧誦芬,把毛線粘在殲8飛機上,而後自己乘坐另一款戰機用肉眼觀察殲8飛機上毛線的狀態,從而進行分析,但是不得不說這樣的行為實在是太危險,不過這也是在當時那種大環境下不得已而為之。
  • 讓中國「風洞」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風洞被稱為飛行器的搖籃,萬眾矚目的新型飛機、神舟飛船、飛彈等國之重器在研製過程中都離不開風洞的「千錘百鍊」;它的學科涉及空氣動力學等現代工程領域的方方面面,每一個「戰場」上都鐫刻著創新的足跡。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是我國風洞事業的頂梁柱,我國幾乎所有飛機、飛彈、飛船等航空航天飛行器都在中心進行過空氣動力試驗研究任務,中心在幾乎所有涉及空氣動力學的國家重大研究計劃和工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創新,是這支團隊的靈魂和生命。多年來,他們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推動實驗研究能力不斷提升,吹響了中國空氣動力事業競逐世界一流的衝鋒號。
  • 一張風洞圖片折射出的中國航空強大實力
    大家應該能猜出,這是一張風洞的圖片,圖中的某款飛機縮比模型正在進行吹風試驗。細看這架飛機模型,大概是我國新研製的L15高級教練機。不過圖中的亮點不在於這架飛機模型,而是背後的那幾個字:FL-60風洞。筆者查閱了一下資料,得知這個風洞屬於中國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這也是航空工業唯一的空氣動力專業研究機構,伴隨著中國航空工業的成長與發展,參與了幾乎所有重點飛機型號的研製工作(殲-10戰鬥機、AG600水陸兩棲飛機、C919大型客機等)、培養了大批投身航空事業的專業人才,被評為「航空工業重大貢獻單位」。
  • 全國最大的民用建築風洞正式投入使用
    近日,廣東建工集團所屬廣東建科院CGB-2風洞正式投入使用,該風洞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民用建築風洞。 圖為廣東建科院CGB-2風洞 CGB-2風洞截面為8m(W)×5m(H),最高風速可達40m/s。
  • 我大型結冰風洞具備國際標準結冰試驗驗證能力
    原標題:我國大型結冰風洞已具備按照國際標準開展結冰試驗驗證能力    新華社成都6月22日電(劉濟美、王梓旭)我國大型結冰風洞完成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頒布的標準翼型的結冰試驗,試驗結果符合預期,標誌著我國大型結冰風洞已具備按照國際標準開展結冰試驗驗證能力
  • 官報喜訊!殲20後繼有人,疑似國產第六代戰機風洞測試系統獲突破
    62風洞:未來的中國戰機的樣子由我做主》的文章,簡要介紹了FL-62的相關情況。,有無先進的大型風洞可謂是國防工業乃至綜合國力的一個縮影。或許有些人感到不解,認為風洞不過就是一段封閉式隧道,在隧道裡擺上飛機的等比例模型和用於觀察的攝像機等儀器,然後再用幾個大風扇往裡邊使勁灌風即可。其實,真實的大型風洞遠比外界想像得要困難得多。
  • 年底 中國商飛大飛機維修機庫將投入使用
    記者從今(21)日上午開幕的2020(第四屆)民用飛機運行支持技術國際論壇上獲悉,按照工程進度,到年底,中國商飛大飛機維修機庫將投入使用。此次論壇由中國航空學會民用飛機運行支持技術專業分會、上海市航空學會、雙流區人民政府主辦,論壇以「高效、創新、智慧的民機運行」為主題,通過主題演講、互動討論、展覽展示、一對一商務洽談等形式,圍繞航空運行保障體系建設、飛機機身及發動機先進維修技術、飛機拆解改裝等話題展開廣泛討論,通過提供國內外航空產業交流平臺,對民航業的高速發展發揮積極推進作用。
  • 氫動力飛機將於2030年左右投入商業使用
    你可曾想過飛機有朝一日能實現零排放嗎?這一天離我們不遠了。空客公司日前公布了三款氫動力飛機的視覺概念圖,並表示氫動力飛機將在2030年到2040年間投入商業使用。歐洲飛機製造集團空客公司稱,零排放的大型氫動力客機將於五年內掃清技術障礙,但由於氫燃料的價格因素,還需要至少十年才能投入使用。The prediction comes from Glenn Llewellyn, vice-president of zero-emissions technology at the pan-European plane-maker.
  • 氫動力飛機將於2030年左右投入商業使用
    你可曾想過飛機有朝一日能實現零排放嗎?這一天離我們不遠了。空客公司日前公布了三款氫動力飛機的視覺概念圖,並表示氫動力飛機將在2030年到2040年間投入商業使用。歐洲飛機製造集團空客公司稱,零排放的大型氫動力客機將於五年內掃清技術障礙,但由於氫燃料的價格因素,還需要至少十年才能投入使用。The prediction comes from Glenn Llewellyn, vice-president of zero-emissions technology at the pan-European plane-m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