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控技術公司高調宣布,中控技術公司機組控制業務中心行業總工程師瞿楓率隊赴中航上海商發,參加中控技術承建的中航上海商發二期氣源項目控制系統項目開工會。這是即是中控公司首次進軍國內航空市場,也是世界範圍內商發大型風洞技術上首次使用國產化控制系統。
國產大飛機項目C919作為中國高端製造業的又一張名片,在設計之初為了降低成本,就走了全球化採購的路子。上海商飛作為集成製造商,在全球範圍內採購發動機、起落架和飛控系統等高難度設備,降低C919的研發成本。在C919完成前期訂單交付之後,再用賺到的錢完成設備的國產化替代任務。
但是有句話怎麼說得來著,路得一步一步走,飯得一口一口吃。隨著商飛的全球供應鏈逐步惡化,2015年中國航發商發公司宣布的長江系列發動機就成了商飛的最後希望。按照《中國製造2025》藍皮書的規劃,C919的配套發動機長江1000A將在2020年完成型號設計,2023年完成適航試飛,並且在2025年徹底投入商業使用。按照這個時間節點來看今年年底之前長江1000發動機就應該要下線了,適航取證工作全面展開。但是這時候就面臨著一個問題,國內沒有可供商用渦扇發動機適航取證的風洞。
長江系列發動機即使設計的時候可以使用軍用大型風洞輔助設計。但是在後續的適航標準取得的過程中需要公開測試風洞的相關信息,所以商飛如果想拿下具有是適航證的商用發動機標準,就必須要有配套的大直徑風洞。即使在中國風洞技術已經如此成熟的今天,民用風洞的作業系統還是被西方壟斷,並且對中國進行了嚴密的技術封鎖。風洞氣源系統壓縮機群全自動控制和大幅度變工況自動調節,更是兩項大涵道比商用渦扇發動機取證的核心技術。由於國內對於商用大型航空發動機的研製積累基本是0,在C919全球產業鏈遭到「逆風」的今天,風洞控制軟體居然成了國產長江系列發動機繞不過去的絆腳石。
為研髮長江-1000(C919配套發動機)和長江-2000(C929配套發動機)研發測試用的測試颱風洞氣源, 要滿足試驗用的高中低氣壓大流量供和各種苛刻工況下的大範圍風量調節。 風洞氣源通過23臺大功率壓縮機串並聯運行來滿足低壓/中壓/高壓供氣,同時通過抽氣滿足高空真空試驗條件。風洞氣源系統的自動化控制,大規模壓縮機組的群控,壓縮機組負荷分配自動控制與調節,這些技術是C919/C929渦扇發動機和驗證機零部件研發的重要基礎。
在本項目中,中控技術不經提供了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網絡化混合控制系統,壓縮機控制系統、自主儀器儀表的檢測系統與安裝調試工作,還還提供了從流程設計諮詢、儀表選型設計到控制技術方案的整體解決方案。通過對抽氣機的編組統一控制控制系統將實現供氣模式下在線自動調節各壓力下總管出口壓力的能力。中控技術提供的風洞控制系統基本達到了世界同期軟體系統的第一梯隊,成功打響了C919設備國產化替代方案的第一槍。
中控集團作為一家成立不到20年的民營企業,就能拿下上海海商發二期氣源控制系統項目,開拓大型風洞控制系統的無人區,兔子實在是無比佩服。C919大飛機項目從來就不是一個單獨的項目,我們一直希望C919項目能夠拉動國內高端製造業發展,尤其是給高精度機械加工、航空高性能才來、商用控制控制軟體、航空晶片等方面打上一針雞血。2020年,中國民航市場預期將超過2000億,蛋糕已經足夠大了,靠技術切一塊蛋糕的集團咱們實在是不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