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929客機由中國和俄羅斯聯合研發的一款大型寬體幹線客機,滿載航程12000公裡,可跨洲際飛行,能夠容納280人,瞄準了波音公司的787客機和空客公司的A-380客機,未來將會是中俄兩國航空公司的主力客機之一。而在前段時間,中方設計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目前已經完成了CR-929寬體幹線客機總體設計和技術方案,已經開始了第一階段的設計和研發工作,一切都將會按照預計計劃來完成。可正當中方這邊一切順利開展的時候,俄羅斯方面卻傳來一個不好的消息:CR-929寬體幹線客機將會在2028年左右開始交付第一架原型機進行首飛,這比預計制定的2025年要推遲了3年左右。
也許在不少人看來推遲3年首飛並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是對於CR-929這種商用客機來說計劃全部推遲3年則意味著將失去更多的訂單,畢竟除了這款客機以外,還有空客和波音兩架公司的大型幹線寬體客機在虎視眈眈,隨時準備瓜分CR929客機的市場。而之所以會推遲首飛,據俄羅斯方面消息人士透露,主要原因還是俄羅斯不願意轉讓發動機和一些其他關鍵技術,這也讓研製計劃陷入到停滯階段。按照雙方的原定計劃,CR-929幹線寬體客機將會是作為MC-21和C919幹線窄體客機的補充,第一階段將會使用通用電氣公司的GENX渦扇發動機或者是勞斯萊斯的Trend-700渦扇發動機,這批客機主要用於測試和進入國際市場同波音-787和空客A-380客機競爭。
而在第二階段,才開始換裝俄羅斯的PD-30渦扇發動機和國產CJ-2000渦扇發動機,這將全面實現CR-929客機的國產化。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未來CR-929客機應該會主要安裝俄羅斯研製的PD-30渦扇發動機,而國產CJ-2000因為技術和研發進度的問題可能要等到2030年以後才能開始進行量產測試,將無緣第二批客機的換裝計劃。其實也不難發現這次為什麼俄羅斯會拒絕轉讓發動機技術,因為只要他們一旦轉讓發動機技術的話,那麼中國的CJ-2000渦扇發動機可能就會提前完成研製計劃,將成為PD-30渦扇發動機的競爭對手,這也就是「教會了徒弟餓死師傅」的情況。但是也確實是國產航發技術的不過關才會導致這樣的局面出現,如果CJ-1000可以像PD-14發動機那樣開始量產裝備,也不會這樣被動。
而對於俄羅斯而言,退出這個項目顯然是不明智的。儘管俄羅斯掌握了大量客機的研發技術,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他可以為所欲為。這款CR-929客機的研發資金預計在130-200億美元,咋一看對於俄羅斯來說並不多,但是這筆錢他們是真的拿不出來。要是能夠獨立解決資金的問題,幹嘛還要和中國一同研發?所以和中國合作將會是俄羅斯的唯一機會,一方面中國可以提供充足的研發資金和部分相關技術來進行支持研發工作,另一方面中國國內的廣大市場有利於CR-929客機的銷售,為後續研發進行資金回流。單獨去製造一款客機,看看MC-21就知道了,在國際市場上根本打不開局面,國內市場又飽和的情況下,基本上很難收回研發成本。
而對於中國來說,如果俄羅斯願意轉讓技術進行合作顯然是最好的。如果不願意繼續合作的話,那麼就只能分道揚鑣了。而我們肯定會繼續下面的研發計劃,擁有C919和運-20的研發經驗,相信在已經初步掌握大飛機製造和研發技術的情況下,我們也能完成CR929客機的首飛測試。與俄羅斯聯合,無非就是加快研發進度,間接幫助國產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研發計劃順利進行,節約一定的研發成本。但是也並不代表,中國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離開俄羅斯的幫助就不行了。WS-10B發動機可以成功,那麼CJ-2000發動機同樣也可以成功。從正在進行測試的C919到還處於設計階段的CR929都表明了國產航發不能再等待了,必須全力解決動力系統的問題,加速大飛機的全面國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