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首款自主研發的幹線客機,C919的航程為4075-5555公裡,屬中短途商用機,實際總長38米,翼展35.8米,高度12米,其基本型布局為168座。當初在籌備研發生產C919的時候,就制定了10%的國產率的目標,那發展到現在,C919的國產率達到了多少呢?答案是60%。
看到這個數字,大家也許會有個疑問,這60%是怎麼來的?要弄清楚這個比例,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國產率是怎麼計算的。一般來說,國產率就是大飛機國產零部件數量佔整個大飛機零部件總數的比值,比如整C919需要10萬個零部件,國產的有1萬個,那國產率就是10%,這是大部分的認知。
但是國家標準不是這樣算的,國產率是指國產化率,用國產零部件的成本,保險費用和所有運輸費用除以大飛機所有零部件軟硬體加服務成本價格得到的百分比就是國產化率。所以國產化率並不是單純的零部件數量的計算,而是以所有軟硬體的國內外價格的對比。
要按照這個標準來計算國產化率,我們首先要弄清C919所需要的10個核心系統和附件,具體的十大核心系統包括:航空發動機、綜合航電系統、飛行控制系統、整機結構設計和製造,飛機的通信導航系統,客機起降的起落架鍛件,機翼的高升力系統,飛機燃油系統,組合輔助液壓系統和飛機環境控制系統。如果我們能完全自主設計製造這十個核心系統,那就是100%的C919大飛機。
在現階段,要達到100%的國產化,當然是不實現的,那我們看一下我們的國產大飛機設計者是怎麼解決這些十大系統的。
1、飛機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研製上,是由法國斯奈克瑪和美國通用合資的CFM航空公司提供的。中國商飛集團最初是提出與CFM建立合資公司來提供發動機,但CFM公司考慮到技術轉讓的限制而拒絕,最終確定給C919提供另一部系列航發。
為了解決自主發動機的問題,避免出現不可預測的情況,我國自行研製了長江發動機,這就是C919的國產預備的動力心臟。但是目前的C919,依然採用進口的LEAP系列發動機,在2017年點火成功的長江發動機,預計在2022年前後可以實現量產。
2、綜合航電系統作為客機飛行控制信息處理和通信轉接的綜合控制系統,於2012年成立的昂際航電承擔了C919航電系統的研製任務,昂際航天是由中航工業與美國通用電氣合資組建的公司。
3、飛行控制系統主要作用於機翼控制,方向舵的操控和各個機身零部件的控制等。目前由我國西安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與美國兩大飛控企業:霍尼韋爾和派克宇航合資分別成立的鴻翔,鵬翔飛控公司,為C919提供飛行控制系統的軟體等等。目前兩大飛控公司已經成功提供多個系統軟體。
4、整機結構與製造是由中航西飛、成飛和洪都航空承擔製造的飛機各個部位,已經實現了C919總體設計的100%自主產權,這也是C919最引以為傲的一點,這個模塊也就是大家所說的飛機殼,雖然只是一個外殼,能夠完全自主研發生產也是很不簡單的。
5、飛機通信導航系統這個也是由中電航空與美國通信巨頭羅克韋爾柯林斯合資研發的,值得驕傲的是我國自主導航系統北鬥已經成功上機並取得試驗成功,基本完成了國產化。
6、起落架鍛件,雖然C919的起落架是中航和德國利勃海爾聯合研發的,但是起落架的關鍵鍛件卻是國產自主製造的,只是客機起落系統上依然大部分採用利勃海爾提供的軟體。
7、機翼高升力系統作為C919機翼控制的關鍵,目前由美國穆格企業和中航慶安公司分別提供高升力系統的各個部件。
8、飛機燃油和組合輔助液壓系統,這兩大系統是由提供飛控系統的派克宇航和中航聯合研發的,也是屬於合資性質的。
9、最後是C919的環境控制系統,這個是南京機電與起落架系統提供者勃海爾分別提供,但南京機電承擔了主要部件的加工,環境控制系統可以說基本實現了國產化。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C919大飛機項目十大核心系統上可以看出C919的國產化情況,按照各部件的比例來計算,國產化基本達到了60%,我國採用引進外資開始,然後在合作過程吸收核心技術的方法,逐步完成大飛機的國產化,比當初規劃的10%發展到現在的60%,已經完成了一個很大的飛躍。
C919是我國大飛機工業的開始,為了引起國外的先進技術,我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就算這樣,也還是困困重重,畢竟中國的航空市場數以萬億計,西方航空公司自然不會情願讓出他們長期壟斷的市場 ,要想佔領本來就屬於我們的市場,飛機科研人員付出了太多太多,最近終於在技術上有了重大突破,到底是取得什麼突破呢?請觀看西瓜視頻創作人國器的視頻:
在西瓜視頻搜索國器,即可觀看全部視頻,有關C919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推薦觀看以下西瓜視頻了解:
漲知識,看西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