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一超級風洞問世:今後大飛機研製省事了 再也不用去北極了

2020-12-03 123觀察室

在戰機研發的過程中,有一個設備是萬萬不能夠缺少的,那就是風洞。而我國很快將有一個新型超級結冰風洞問世,這將大大提高我國的飛行器研發能力。

風洞是以人工控制氣流,創造出一個人們需要的環境,在其中測算出飛行器的各種參數,從而為飛行器劃定相關標準以及解決一些問題,做出一些改進。風洞的種類分為很多,包括低速風洞、高速風洞、亞聲速風洞、跨聲速風洞、超聲速風洞、加熱風洞、結冰風洞等等。一款飛行器的性能想要真正得到認可必須經過這些風洞的檢測。

早期,我國缺乏風洞的技術,並且在那個時期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了技術封鎖,所以說還是走過了一段辛酸史的。在殲8飛機研製的過程中為了獲得相關的參數,我國的老科學家顧誦芬,把毛線粘在殲8飛機上,而後自己乘坐另一款戰機用肉眼觀察殲8飛機上毛線的狀態,從而進行分析,但是不得不說這樣的行為實在是太危險,不過這也是在當時那種大環境下不得已而為之。

大型風洞的技術在國際上屬於頂尖的技術,目前來說只有中美俄歐盟等一些大國才有。首先風洞是十分耗錢的設備,風洞在遠行起來需要大量的電力支持,所以說有些時候甚至要專門為風洞建設一個發電廠,那些小國無論是在技術還是財力上都難以支持。其次就是性價比的問題,小國沒有完整的軍工體系,戰機也都是購買其他國家的成品,因此建設大型風洞完全無用武之地,並不合算。

這次中國即將問世的結冰風洞,目的就是模擬一個低溫低壓高溼度的環境,主要是為了測算飛機在雲層中飛行的狀況。因為雲層是由水汽和微塵凝結而成,在高空中雲層裡面溫度低溼度大,所以無論是民航客機還是戰鬥機在飛越雲層的時候都容易產生機身結冰的問題。但是機身結冰對於飛機飛行是有著很大的影響,很多空難都是因為機身的重要部位結冰造成的。

我國其實很早就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是一直苦於沒有結冰風洞的技術,於是只能退而求其次,將飛機的試驗地放在極地,因此就需要出國到加拿大,冰島,俄羅斯等地進行試驗,拋開這種實驗方式的嚴謹性與科學性不談,單單是去往外國試驗,關鍵信息洩露這一項就讓人頭疼,於是我國開始了自主研髮結冰風洞的道路。

不過中國在風洞技術等軍事技術上的進步引來了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高度關注,美國空軍將軍賽瓦爾在華盛頓的一次會議上就指出當前中國在軍事技術上面發展過快,號召美國必須奮起直追,要不然將會被中國甩在身後。

近些年我國的軍事技術得到了井噴式的發展。國產航母下水,五代戰機殲20已經裝備部隊,並且正在形成戰鬥力,長期得不到突破的飛機發動機方面也得到了進展,大型運輸機運20的成功服役,還有就是大型風洞技術。中國掌握的這些堪稱全球頂尖的技術是多少年來技術積澱以及科學家的努力所帶來的厚積薄發。

一旦我國的新型結冰風洞問世,將會給我國的飛行器研發工作帶來諸多益處,對於現役戰機的改進與升級,對於將來第六代戰機乃至國產大飛機的研發也有著重大意義。(利刃/開雲霽)

相關焦點

  • 中航工業又有好消息,神秘飛機模型現身超級風洞,和六代機有關
    近日,中航工業又傳來好消息,此前曾成功研製出FL-62超級風洞,如今這款超級風洞即將進行首次運行,大批專家都齊聚試驗,而在試驗現場,一架神秘飛機模型現身超級風洞,由於其獨特的造型,不少人認為這個模型和六代機有關,難道國產六代機研發真的打響了第一槍?
  • 中國研製成功世界唯一的JF12超高音速激波風洞
    中國研製成功世界唯一的JF12超高音速激波風洞 專家委員會一致認為,該項目面向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學科基礎研究需求,利用中科院力學所獨創的反向爆轟驅動方法及一系列激波風洞創新技術,研製成功了國際首座可復現25—40公裡高空、馬赫數5—9飛行條件、噴管出口直徑2.5米/1.5米、試驗氣體為潔淨空氣、試驗時間超過100毫秒的超大型高超聲速激波風洞,整體性能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中國超級風洞完成測試,空氣動力技術突破,六代機問世指日可待
    ,據媒體報導,中國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研發的FL-62風洞在瀋北新區的測試場完成了主壓縮機最大轉速測試。FL-62風洞是中國第一座大型連續式跨風速風洞,它的成功測試意味著中國在大型風洞上實現了跨越。有消息稱,該風洞容積約17000立方米,重達6620噸,研發難度不亞於研發飛機。在技術特點上,其可以更換多個試驗段。該風洞未來將服務於新機測試等領域,這也就意味著中國未來在第六代戰機上,會多一個強力幫手。
  • 飛機是「吹出來的」 風洞試驗史話
    目前,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已經成為我國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風洞試驗基地,是中國國家級空氣動力試驗、研究和開發中心,也是亞洲最大風洞群。包括低速、高速、超高速以及激波、電弧等風洞,具備開展低速試驗、高速試驗、噪聲試驗、結冰試驗等一系列試驗的能力。其中,用於解決飛機飛行降噪問題的航空聲學風洞,背景噪聲只有75.6分貝,目前是國際最高水平。
  • 飛機是「吹出來的」 ——風洞試驗史話
    當年建造的第一個風洞,在戰爭時被日軍炸毀了,隨後建造的風洞依然難逃厄運,為的就是遏制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而空氣動力研究正是航空航天發展的基礎,風洞試驗的難度和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好在中國風洞起步晚,步子卻不小。1968年錢學森、郭永懷倡議,在四川組建氣動中心。
  • 助力中國航空航天!中國要打造世界最強大的「超級風洞」
    一座高水平的風洞決定一代飛行器的研製水平,更是一個國家科研實力的象徵,是當之無愧的國家重器!歐美等國家能夠研發出空客、波音甚至高水平太空梭正是得益於100多年的風洞建造經驗。
  • 讓中國「風洞」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風洞被稱為飛行器的搖籃,萬眾矚目的新型飛機、神舟飛船、飛彈等國之重器在研製過程中都離不開風洞的「千錘百鍊」;它的學科涉及空氣動力學等現代工程領域的方方面面,每一個「戰場」上都鐫刻著創新的足跡。為破解這一難題,歐美航空強國陸續建設了多座結冰風洞,開展相關試驗研究工作。因為沒有自己的結冰風洞,我國飛行器研製工作被迫進行調整,甚至不得不冒險在自然結冰氣象條件下試飛……「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髮展的主動權。」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建設大型結冰風洞的呼聲越來越高。
  • 中國正研製世界最強超級風洞 可模擬25馬赫高超音速
    3月16日,據央視新聞頻道報導,中科院高溫氣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人員透露,其團隊正在研製的新風洞模擬馬赫數可達10—25,試驗流場直徑2.5m,將是世界最高水平。「作為先進飛行器的研發平臺,建最高技術水平的風洞,全世界都在爭。我們正在研製的一個新超高速風洞,計劃四年左右的時間建成,它的模擬馬赫數將達10到25。」21日,該團隊的科研人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喜訊,中國大型低噪聲風洞投入使用,未來飛機將越來越安靜
    2020年以來,中國航空工業氣動院風洞試驗不斷取得新進展。5月26日,航空工業氣動院官方微信號發布了題為《國之重器FL-62風洞首次承接型號試驗》的文章,文中報導稱,5月24日,隨著最後一次流場噪聲測量試驗結束,國之重器FL-62風洞(2.4米連續式跨聲速風洞)順利完成了槽壁試驗段全部流場校測項目以及大展弦比標準模型試驗。
  • 我國最新超級風洞FL-62風洞再傳好消息
    我國空軍近幾年的發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當初中國能自主研製出隱身五代機殲-20令很多國家都沒有想到的。而中國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得到如此快速的發展,除了戰機設計師們擁有的聰明才智和高超技術能力外,還與一種高科技設施的幫助密不可分,這就是風洞。近日,被稱為「國之重器」的我國最新超級風洞FL-62風洞再次傳來好消息。
  • 中國激波風洞將橫空出世!可模擬35倍超音速,六代機也靠它把關
    但是對於一些戰機、飛彈和太空飛行器等高性能實驗如果真正去實地實驗,那麼支出是相當昂貴的。在這個需求之下,風洞實驗也就應運而生了。目前全球風洞試驗技術比較先進的當屬中美俄三國了。而在中國,一位科學家的貢獻不可替代,他給中國風洞實驗領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同時讓世界上速度最高的風洞即將來襲。
  • 從模擬到復現 中國將建「超級風洞」
    據央視新聞頻道3月16日報導,中科院高溫氣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人員透露,其團隊正在研製的新風洞模擬馬赫數可達10—25,試驗流場直徑2.5米,將是世界最高水平。    「作為先進飛行器的研發平臺,建最高技術水平的風洞,全世界都在爭。我們正在研製的這種新超高速風洞,計劃四年左右建成。」
  • F-22現身國產風洞?鑄就殲-20超越基石,超級計算機立大功
    攻擊-11大迎角試驗 比如在FL-51風洞中進行非定常大迎角試驗的攻擊-11飛翼式隱身無人機風洞模型,更令人意外的是一款雙發隱身戰鬥機模型也在這座風洞中進行旋轉天平試驗,該型戰機兩側加萊特進氣道特徵告訴我們它就是F-22戰機風洞模型。
  • 中國將建「超級風洞」:從模擬到復現 預計4年建成
    從模擬到復現 中國將建「超級風洞」  本報記者 馬愛平  熱點追蹤  據央視新聞頻道3月16日報導,中科院高溫氣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人員透露,其團隊正在研製的新風洞模擬馬赫數可達10—25,試驗流場直徑2.5米,將是世界最高水平。
  • 一張風洞圖片折射出的中國航空強大實力
    大家應該能猜出,這是一張風洞的圖片,圖中的某款飛機縮比模型正在進行吹風試驗。細看這架飛機模型,大概是我國新研製的L15高級教練機。不過圖中的亮點不在於這架飛機模型,而是背後的那幾個字:FL-60風洞。筆者查閱了一下資料,得知這個風洞屬於中國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這也是航空工業唯一的空氣動力專業研究機構,伴隨著中國航空工業的成長與發展,參與了幾乎所有重點飛機型號的研製工作(殲-10戰鬥機、AG600水陸兩棲飛機、C919大型客機等)、培養了大批投身航空事業的專業人才,被評為「航空工業重大貢獻單位」。
  • 【科技日報】從模擬到復現 中國將建「超級風洞」
    據央視新聞頻道3月16日報導,中科院高溫氣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人員透露,其團隊正在研製的新風洞模擬馬赫數可達10—25,試驗流場直徑2.5米,將是世界最高水平。  「作為先進飛行器的研發平臺,建最高技術水平的風洞,全世界都在爭。我們正在研製的這種新超高速風洞,計劃四年左右建成。」21日,該重大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姜宗林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FL62風洞首次承接成功,六代機方案出爐
    而俄羅斯並沒有研發出真正意義上的「五代機」,而是在蘇-57 「四代半」的基礎上進行了拼接,因為它沒有大尺寸、高性能的風洞來輔助其驗證設計,並且開發這樣的「戰略武器」,是不可能去別國「借」風洞試驗的。 現在,中國又把一個超級風洞投入到緊密的研發和建設中,目前進展很順利,那就是著名的FL-62風洞項目,這是中國第一個,也是世界上罕見的2.4米連續式跨聲速風洞,這個風洞項目對中國航空工業未來的發展意義重大,意義重大。 具體地說,今年中旬,FL-62風洞第一次承接了某型號的試驗。並獲得成功。
  • 我國JF-12激波風洞,居世界領先地位
    根據這一要求,風洞實驗也隨之產生。所以這種競爭的基礎是要有先進的地面試驗風洞。在這場競爭中,中國絕對不能缺席,絕對不能落後。當前,世界風洞試驗技術較為先進的是中美俄三國。而我國在這方面已處於領先地位。 據分析,我國研製JF-12激波風洞耗時4年,儘管美國擁有更多的技術儲備,但美國生產激波風洞至少也要2-3年才能生產出令人滿意的產品,因此,中國在這一領域將領先美國10年。 實際上!
  • 我國JF-12激波風洞,居世界領先地位
    根據這一要求,風洞實驗也隨之產生。所以這種競爭的基礎是要有先進的地面試驗風洞。在這場競爭中,中國絕對不能缺席,絕對不能落後。當前,世界風洞試驗技術較為先進的是中美俄三國。而我國在這方面已處於領先地位。據分析,我國研製JF-12激波風洞耗時4年,儘管美國擁有更多的技術儲備,但美國生產激波風洞至少也要2-3年才能生產出令人滿意的產品,因此,中國在這一領域將領先美國10年。實際上!
  • 中國風洞再添"虎將",國產流體力學軟體生態初步形成,突破真難
    隨著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對航空風洞的需要越來越強烈,自行研製的各種航空航天飛行器,都要在這裡進行空氣動力試驗。而風洞試驗、數值模擬、模擬飛行試驗共同組成了空氣動力學的三大研究手段,但是雖然我們硬體已經達到先進,軟體方面還要快步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