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從模擬到復現 中國將建「超級風洞」

2021-01-16 中國科學院

  據央視新聞頻道3月16日報導,中科院高溫氣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人員透露,其團隊正在研製的新風洞模擬馬赫數可達10—25,試驗流場直徑2.5米,將是世界最高水平。

  「作為先進飛行器的研發平臺,建最高技術水平的風洞,全世界都在爭。我們正在研製的這種新超高速風洞,計劃四年左右建成。」21日,該重大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姜宗林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風洞技術決定飛行器水平

  風洞是推動航空航天飛行器發展的國家重器,一代風洞技術決定一代飛行器的研製水平,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科研實力。

  此次央視報導的「復現高超聲速飛行條件激波風洞實驗技術」(以下簡稱「JF12復現風洞」),有近300米長,是世界上最大的激波風洞,被國際同行稱為「超級巨龍」(Hyper-Dragon),是國際首座可復現高超聲速飛行條件的超大型高超聲速風洞。姜宗林告訴記者,JF12復現風洞是地面氣動試驗這頂皇冠上的明珠,也是氣體動力學研究領域科研人員心中的珠穆朗瑪峰。

  基於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力學所研究員、空氣動力學家俞鴻儒的爆轟驅動方法,姜宗林團隊從2000年就開始探索復現風洞理論與創新技術驗證。經過了16年的艱苦努力,2017年完成JF12復現風洞的系列實驗研究。

  從國際高超聲速風洞技術發展來看,JF12復現風洞突破了三大「卡脖子」的技術瓶頸:風洞驅動功率小、實驗時間短、測量精度低。難能可貴的是,在復現風洞團隊的研製工作中,從復現風洞理論,到以九項關鍵技術為核心的技術體系,再到風洞設計,這是一個「跨界」的研究過程。團隊成員既是科學家,又是工程師。一套設備,幾千張圖紙,有多少疑難,就有多少討論與質疑。通過不斷的努力,他們做到了一次安裝到位,一次調試成功。

  關於JF12復現風洞,中國空氣動力學學會專門撰文說:「復現風洞理論和技術解決了困擾高超聲速實驗60年的世界難題,實現了風洞實驗狀態從流動『模擬』到『復現』的跨越,引領了國際先進風洞試驗技術的發展。」

  模擬5—25馬赫高超音速

  目前,世界上與中科院JF10風洞(馬赫數7—20)在原理上相近的,是美國1994年為NASA(美國航天局)建成的HYPULSE風洞,其測試速度為5—25馬赫,最高據稱可達30馬赫。此外,美國還有「國家高能激波風洞」(LENS),速度也可達7—22馬赫。

  不過,這類風洞儘管測試速度非常高,但試驗時間非常短,實驗流場小,無法滿足具有化學反應流動特徵的氣動性能試驗需求。10—25馬赫大型超高速風洞,可支撐高超聲速滑翔、大氣層再入等飛行器的研製。

  據了解,JF12復現風洞團隊在中國科學院是一個比較大的群體,由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三個課題組組成。姜宗林擔任隊長,俞鴻儒院士擔任學術指導。目前團隊主要承擔著高超聲速和高溫氣體動力學領域多個基礎性和應用基礎性研究課題,項目背景都是針對未來人類實現「兩個小時內全球旅行」的高超聲速飛行器開展的。這包括飛行試驗/地面實驗數據相關性理論、飛行器氣動力/熱特性、新型氣動熱管理概念、飛行器/發動機一體化實驗技術和新型高效推進方法探索等。

  高超聲速復現風洞技術是對世界風洞實驗技術的一種跨越,具有自己完整的理論體系。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宇航技術發展需求的提升,也必將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超聲速飛行應該是必然的,但是真正高超聲速時代何時才能到來,直至今日,我們仍然在不斷努力。」姜宗林說。

  「JF12復現風洞可以復現高度25—50千米、馬赫數5—9的高超聲速飛行條件,主要針對吸氣式高超聲速巡迴飛行器的研發。新風洞將採用我國獨創的系列新技術,構建能夠覆蓋高度40—90千米、馬赫數10—25的超高速風洞試驗能力,解決天地往返、重複使用飛行器的氣動實驗問題。」姜宗林說。JF10和JF12兩個風洞的結合將形成一座覆蓋馬赫數5—25範圍空天飛行走廊的實驗平臺,這在國際上是唯一的,水平是領先的。對於我國高超聲速學科前沿難題探索和關鍵技術研發具有重大意義。

  (原載於《科技日報》 2018-03-22 05版)

相關焦點

  • 從模擬到復現 中國將建「超級風洞」
    據央視新聞頻道3月16日報導,中科院高溫氣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人員透露,其團隊正在研製的新風洞模擬馬赫數可達10—25,試驗流場直徑2.5米,將是世界最高水平。    「作為先進飛行器的研發平臺,建最高技術水平的風洞,全世界都在爭。我們正在研製的這種新超高速風洞,計劃四年左右建成。」
  • 中國將建「超級風洞」:從模擬到復現 預計4年建成
    從模擬到復現 中國將建「超級風洞」  本報記者 馬愛平  熱點追蹤  據央視新聞頻道3月16日報導,中科院高溫氣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人員透露,其團隊正在研製的新風洞模擬馬赫數可達10—25,試驗流場直徑2.5米,將是世界最高水平。
  • 中國正研製世界最強超級風洞 可模擬25馬赫高超音速
    3月16日,據央視新聞頻道報導,中科院高溫氣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人員透露,其團隊正在研製的新風洞模擬馬赫數可達10—25,試驗流場直徑2.5m,將是世界最高水平。「作為先進飛行器的研發平臺,建最高技術水平的風洞,全世界都在爭。我們正在研製的一個新超高速風洞,計劃四年左右的時間建成,它的模擬馬赫數將達10到25。」21日,該團隊的科研人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助力中國航空航天!中國要打造世界最強大的「超級風洞」
    在建的JF-22復現風洞用的是正向爆轟驅動,它的 驅動功率提升了5倍以上,大概是 15000兆瓦。 三峽的裝機容量是22000兆瓦,所以在JF-22工作的那一瞬間,總功率跟三峽是可比的。
  • 中國建新型高超音速風洞 模擬速度可達25馬赫 神秘彈頭曝光
    央視3月16日新聞節目中,採訪了北京中科院高溫氣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採訪中,該機構研究員韓桂來介紹,該單位正在研製新的風洞,這個風洞模擬馬赫數可以達到10-25。我們正在研製的一個新的風洞,目前我們現在這個風洞它是面向於馬赫數5到9的這樣一個飛行器,將來的風洞它要面向馬赫數10到25。JF-12風洞,則是直徑達到1.5米的大型高超聲速風洞。
  • 目前中國科技領域牛逼的超級風洞實驗室系列介紹一
    風洞是一個投入巨大但又很重要的科技領域的大型基建設施,對我國的一些尖端科技領域的產品極為關鍵,特別是涉及到空氣流體力學領域,比如我國的高鐵,J20戰機,J10戰機等等,在近十幾年發展迅速,特別是在空氣動力布局方面達到全球領先的地位,光是J20戰機鴨翼技術,DSI進氣道,復興號動車頭等等,就說明了一切
  • 力學所JF12復現高超聲速飛行條件激波風洞團隊獲「全國工人先鋒號...
    力學所JF12復現高超聲速飛行條件激波風洞團隊獲「全國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2018-05-11 力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JF12復現高超聲速飛行條件激波風洞團隊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JF12復現高超聲速飛行條件激波風洞團隊組建於1999年,現有成員21人。創建以來,該團隊一直以科技報國為己任,以開拓創新為擔當,自主研製復現高超聲速飛行條件激波風洞(JF12),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性能最先進的激波風洞。
  • 中國研製成功世界唯一的JF12超高音速激波風洞
    你們將為獲得的可靠的高超聲速試驗數據感到驕傲。」這是國際著名激波管技術專家、國際激波研究院創始人高山和喜教授對JF12復現高超聲速飛行條件激波風洞的讚譽。  「JF12激波風洞從概念、設計、加工、安裝、調試、性能試驗到現場測試,歷時4年。項目組幾多坎坷,幾多艱辛,終於不辱使命,完成任務!」
  • 我國最新超級風洞FL-62風洞再傳好消息
    我國空軍近幾年的發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當初中國能自主研製出隱身五代機殲-20令很多國家都沒有想到的。而中國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得到如此快速的發展,除了戰機設計師們擁有的聰明才智和高超技術能力外,還與一種高科技設施的幫助密不可分,這就是風洞。近日,被稱為「國之重器」的我國最新超級風洞FL-62風洞再次傳來好消息。
  • 世界最高水平:中國正建造馬赫數10-25的高超聲速風洞
    Hypluse風洞示意圖,該風洞可以模擬的速度達25馬赫(甚至最高可達30馬赫),與中國正在建造的新型風洞相似位於紐約的HYPULSE風洞承擔的部分試驗任務,中國新型風洞可能承擔相似的任務中央電視臺採訪內容如下:科院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比肩美國,中國研發世界最高水平風洞,馬赫數達25
    中國軍工機構正在研製新的風洞,模擬馬赫數可達10至25,比肩美國最先進的風洞。北京時間3月16日,中國中央電視臺節目披露,位於北京的中科院高溫氣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在研製新的風洞,該風洞模擬馬赫數高達10至25日。
  • 中國JF12激波風洞試驗時間100毫秒 三倍於國外
    一架飛行器上天之前,需要在風洞裡進行幾千上萬次的吹風試驗。在北京市郊的雁棲湖畔,有一棟長條形的灰色建築,這是錢學森工程科學實驗基地的空天飛行器實驗室。建築中有一條265米長的巨大管道,這是「JF12復現高超聲速飛行條件激波風洞」。風洞,是先進飛行器的搖籃。
  • 我國陸地勘查衛星四號成功發射;中國建馬赫數10-25的高超聲速風洞
    世界最高水平:中國正建造馬赫數10-25的高超聲速風洞中央電視臺3月16日新聞節目中,採訪了北京中科院高溫氣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採訪中,該機構研究員韓桂來介紹,該單位正在研製新的風洞,這個風洞模擬馬赫數可以達到10-25。目前美國最先進HYPULSE風洞的測試速度與中科院正在研製的新型風洞類似。
  • 中國激波風洞將橫空出世!可模擬35倍超音速,六代機也靠它把關
    但是馬明德教授知道中國在風洞實驗領域需要人才之時立馬決定回國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馬明德教授的帶領下,中國的風洞技術也逐漸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研發製造了低速、高速、超高速以及激波、電弧等各式各樣的風洞型號。
  • 從海面飛行器風洞中心到中國汽研,見汽車風洞「進化史」
    到泛亞技術中心將開始建造汽車比例尺模型風洞,最大風速為250km/h,可以對汽車汙泥模型進行空氣動力學試驗,但不能測試實車。13.5m,高度為8m,設有兩個高低溫浸沒車間和兩個車輛準備室,用於熱管理和空調調節系統陽光,雨雪模擬實驗。
  • 在時速309km的風洞裡接受測試是什麼感受?
    為確保能有效提升品牌車款的空氣力學效益,日前本田公司宣布,將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交通研究中心(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斥資高達1.24億美元(約合8.5億人民幣)打造一座全新的風洞實驗室,同時預計將會在今年夏天正式開始啟用!
  • 中國風洞再添"虎將",國產流體力學軟體生態初步形成,突破真難
    隨著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對航空風洞的需要越來越強烈,自行研製的各種航空航天飛行器,都要在這裡進行空氣動力試驗。而風洞試驗、數值模擬、模擬飛行試驗共同組成了空氣動力學的三大研究手段,但是雖然我們硬體已經達到先進,軟體方面還要快步趕上。
  • 中國風洞再添「虎將」,國產流體力學軟體生態初步形成,突破真難
    01國產風洞先進,高端分析和模擬軟體卻掌握在別人手中1936年,清華大學建造了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的風洞。風洞採用回流式,最大直徑為3米,試驗段剖面為圓形,直徑1.5米。JF12風洞反向暴風驅動時這樣的功率比葛洲壩總裝機容量還要高,其能復現5~10倍升速。除了速度外就是風洞實驗時間要足夠長,只有每次模擬時間越長,獲得的數據才會越多。國外一般風洞實驗時長約為30毫秒,而我國JF12風洞試驗時間最高達到100毫秒,這就大大增加了試用數據的準確性。
  • 中國科技正在領先
    高超聲速風洞,這項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姜宗林完成技術,榮獲2016年度美國航空航天學會地面試驗獎,也是該獎項成立四十度來年收穫殊榮的亞洲學者。風洞(wind tunnel)即風洞實驗室,是以人工的方式產生並且控制氣流,用來模擬飛行器或實體周圍氣體的流動情況,並可量度氣流對實體的作用效果以及觀察物理現象的一種管道狀實驗設備,它是進行空氣動力實驗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 力學所激波風洞團隊新進展:爆轟驅動超高速風洞的理論與方法
    的理論與方法,為研製能夠覆蓋空天飛行器全包線的超大型高超聲速風洞奠定了基礎。 高超聲速風洞實驗模擬存在四個難點:(1)不能用替代實驗氣體模擬化學反應機制;(2)為確保反應過程的正常觸發,必須模擬氣流溫度以確保化學反應進程的復現;(3)由於熱化學反應的不可縮尺性,必須產生足夠大的試驗流場、採用足夠大的模型,解決非平衡流動模擬問題;(4)需要適當長的實驗時間,以確保流場穩定,從而完成超聲速燃燒和飛行器氣動力的實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