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學所激波風洞團隊新進展:爆轟驅動超高速風洞的理論與方法

2020-11-27 騰訊網

要通往無垠星空、浩瀚宇宙,跨越地球大氣層的高超聲速空天飛行技術是關鍵。60多年來,對高超聲速關鍵技術的驗證依然高度依賴於昂貴、耗時、低效的飛行試驗,而難以通過地面風洞試驗完成,這大大阻礙了高效、快捷、低成本空天飛行技術的發展。

pixabay(mohamed_hassan)

最近,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激波研究團隊(姜宗林研究員、李進平高級工程師、胡宗民副研究員,劉雲峰高級工程師、俞鴻儒院士)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 發表研究論文,提出了先進爆轟驅動超高速風洞的理論與方法,為研製能夠覆蓋空天飛行器全包線的超大型高超聲速風洞奠定了基礎。

高超聲速風洞實驗模擬存在四個難點:(1)不能用替代實驗氣體模擬化學反應機制;(2)為確保反應過程的正常觸發,必須模擬氣流溫度以確保化學反應進程的復現;(3)由於熱化學反應的不可縮尺性,必須產生足夠大的試驗流場、採用足夠大的模型,解決非平衡流動模擬問題;(4)需要適當長的實驗時間,以確保流場穩定,從而完成超聲速燃燒和飛行器氣動力的實驗研究。如何同時滿足上述四個需求一直是世界難題。

研究者從上述四大需求出發,分析了國際主流高焓激波風洞技術的局限性,建立了系統的爆轟驅動高超聲速風洞理論,並進一步提出了激波反射型正向爆轟驅動方法。藉助爆轟波反射產生的上行激波,實現了爆轟波形的剪裁和重構,解決了稀疏波導致入射激波嚴重衰減的學科難題,驅動能力比反向爆轟驅動模式提高了5倍。正向爆轟驅動器成功應用於JF-10 爆轟驅動高焓激波風洞,獲得了總溫高達7000 K的實驗氣流,其結構示意圖和驅動性能實驗曲線如圖所示。

激波反射型正向爆轟驅動器的結構示意圖及驅動性能實驗曲線

研究者還發展了正向爆轟驅動激波風洞的界面匹配條件,通過可燃混合氣組分的調製,實現了試驗氣體與爆轟產物的聲阻抗匹配,解決了入射激波通過氣體界面時的多次反射問題。界面匹配條件成功應用於JF-12復現風洞,獲得的試驗時間長達100ms,比同類風洞提高數十倍。

上述高超聲速風洞理論與技術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的資助,並正在研製一座超大型正向爆轟驅動超高速激波風洞,該風洞將能夠覆蓋馬赫數10-25、高度35-90 km的飛行包線,為高超聲速空天飛行技術驗證提供實驗手段,成為鋪就跨越大氣層星空之路的重要基石。

相關焦點

  • 中國科研團隊最新成果為研製超大型高超聲速風洞奠定基礎
    中新社北京4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權威學術期刊《國家科學評論》(NSR)最新發表一項風洞研究的突破性進展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團隊提出先進爆轟驅動超高速風洞的理論與方法,為研製能夠覆蓋空天飛行器全包線的超大型高超聲速風洞奠定了基礎。
  • 從模擬到復現 中國將建「超級風洞」
    基於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力學所研究員、空氣動力學家俞鴻儒的爆轟驅動方法,姜宗林團隊從2000年就開始探索復現風洞理論與創新技術驗證。經過了16年的艱苦努力,2017年完成JF12復現風洞的系列實驗研究。    從國際高超聲速風洞技術發展來看,JF12復現風洞突破了三大「卡脖子」的技術瓶頸:風洞驅動功率小、實驗時間短、測量精度低。
  • 【科技日報】從模擬到復現 中國將建「超級風洞」
    基於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力學所研究員、空氣動力學家俞鴻儒的爆轟驅動方法,姜宗林團隊從2000年就開始探索復現風洞理論與創新技術驗證。經過了16年的艱苦努力,2017年完成JF12復現風洞的系列實驗研究。  從國際高超聲速風洞技術發展來看,JF12復現風洞突破了三大「卡脖子」的技術瓶頸:風洞驅動功率小、實驗時間短、測量精度低。
  • 中國研製成功世界唯一的JF12超高音速激波風洞
    JF12高超聲速激波風洞專門針對五倍音速以上的超高速飛行器試驗。(資料圖)  「據我所知,這個設備是世界唯一的,不僅在於它產生的流場區域大、氣流速度高、試驗時間長,更重要的是應用了最獨特的爆轟驅動技術,克服了自由活塞驅動技術的弱點,是在俞先生的指導下由你們研究所發展起來的。你們將為獲得的可靠的高超聲速試驗數據感到驕傲。」這是國際著名激波管技術專家、國際激波研究院創始人高山和喜教授對JF12復現高超聲速飛行條件激波風洞的讚譽。
  • 中國將建「超級風洞」:從模擬到復現 預計4年建成
    基於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力學所研究員、空氣動力學家俞鴻儒的爆轟驅動方法,姜宗林團隊從2000年就開始探索復現風洞理論與創新技術驗證。經過了16年的艱苦努力,2017年完成JF12復現風洞的系列實驗研究。  從國際高超聲速風洞技術發展來看,JF12復現風洞突破了三大「卡脖子」的技術瓶頸:風洞驅動功率小、實驗時間短、測量精度低。
  • 中國正研製世界最強超級風洞 可模擬25馬赫高超音速
    3月16日,據央視新聞頻道報導,中科院高溫氣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人員透露,其團隊正在研製的新風洞模擬馬赫數可達10—25,試驗流場直徑2.5m,將是世界最高水平。「作為先進飛行器的研發平臺,建最高技術水平的風洞,全世界都在爭。我們正在研製的一個新超高速風洞,計劃四年左右的時間建成,它的模擬馬赫數將達10到25。」21日,該團隊的科研人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中國研製出「革命性」爆轟衝壓發動機 已實現對美反超
    從全球範圍來看,美國曾經在超燃衝壓發動機領域佔據領先地位,先後發展了多個超燃衝壓發動機技術驗證項目。我們最熟悉就是X-51A驗證機,另外美國還與澳大利亞聯合進行了低成本HIFiRE超燃衝壓發動機計劃。不過這些項目進展均不太順利,先後遭遇多次失敗,顯示美國在這個領域遇到了瓶頸。
  • 中國要打造世界最強大的「超級風洞」
    在地面上做風洞實驗,是沒有辦法實現飛行器真實的飛行過程,研究人員會把飛行器固定在一處,然後用一股高速的氣流去作用飛行器,模擬它在天上飛的過程。 爆轟技術進行驅動,一種燃燒極限形式,它的速度是家用燃氣灶灶頭速度的1億倍以上,化學能的釋放速度非常快。通常先利用激波對實驗氣體(氫氣、氧氣、氮氣)進行壓縮,再通過定常膨脹「引爆」實驗氣體產生高超音速氣流。這一過程時間極端,會在毫秒內形成千兆(1兆=1萬億)瓦級的功率。
  • 前沿丨氣體爆轟的物理機制、傳播規律
    爆轟具有反應速率快、熱效率高、增壓燃燒優勢,在高超聲速動力、高焓風洞等航空航天核心技術方面有重大的應用潛力,是前沿學科的國際研究熱點。力學是一門「應用驅動研究」的學科,新需求的出現將為爆轟物理研究注入活力。在氣體動力學領域,沒有一種現象能夠像爆轟波這樣組織嚴密、結構精細、獨具特色。爆轟現象的複雜性和神秘性探索成為作者科研生涯中的一個執念。
  • 造兩座世界頂級風洞!高超音速裝備領先美國,他歷經數十年立大功
    為保證巡航飛彈的打擊速度能達到高超音速,在飛彈實體製造前需要在高超聲速環境中進行反覆測試,而試驗所要用到的便是風洞。風洞是一種管道狀的實驗設備和場所,試驗人員能自主控制風洞的氣流,進而對放入其中的實體或模擬飛行器進行檢測觀察。
  • 中國JF12激波風洞試驗時間100毫秒 三倍於國外
    一架飛行器上天之前,需要在風洞裡進行幾千上萬次的吹風試驗。在北京市郊的雁棲湖畔,有一棟長條形的灰色建築,這是錢學森工程科學實驗基地的空天飛行器實驗室。建築中有一條265米長的巨大管道,這是「JF12復現高超聲速飛行條件激波風洞」。風洞,是先進飛行器的搖籃。
  • 我國JF-12激波風洞,居世界領先地位
    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起步較晚,近年來取得的一些重大進展經常被一些西方媒體所忽視。而「JF12激波風洞」就是在這種環境下研製的,它能夠成為世界上表現最為先進的高超音速氣動試驗設備,被國際同行稱為「高超音速巨龍」,這也證實了中國的航空航天實驗技術已經與世界強國相抗衡。 那麼大家可能會問,風洞究竟是做什麼的呢?事實上!
  • 我國JF-12激波風洞,居世界領先地位
    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起步較晚,近年來取得的一些重大進展經常被一些西方媒體所忽視。而「JF12激波風洞」就是在這種環境下研製的,它能夠成為世界上表現最為先進的高超音速氣動試驗設備,被國際同行稱為「高超音速巨龍」,這也證實了中國的航空航天實驗技術已經與世界強國相抗衡。那麼大家可能會問,風洞究竟是做什麼的呢?事實上!
  • 國產爆轟衝壓航發啟動,噴口發光像星際戰艦,16倍音速反超美澳
    而就在最近國內的一篇重要論文,更是揭示了國產爆轟衝壓發動機已經完成了,16倍音速穩定運行可以說是性能空前。在此基礎上才有了首臺航空煤油超燃發動機,以及凌雲二號臨近發動機。而這次的爆轟衝壓發動機則是利用了「爆轟效應」,也就是高超聲速狀態下的極限燃燒方式,可以在毫米級的空間和微秒級的時間內完全釋放能量,效率超過75%。相比於傳統的衝壓燃燒方式,爆轟衝壓發動機效率提高一倍,可以短時間發揮巨大的能量效應,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發動機的尺寸和重量,這也是國產高超音速飛行器技術飛躍的重要的基礎。
  • 印度展示新型風洞,號稱直追美俄,為何不敢提及中國?果然有蹊蹺
    當然也可以檢驗建築物、高速列車、船舶等設施本身對空氣阻力、壓力的耐受性,或其表面經受高速氣流後的耐熱性。因此,未來科技的舞臺上,高超音速風洞的存在必不可少,其建成的意義,也將體現在國防建設的方方面面,這也是印度軍事自信心急速膨脹、覺得自己又行了的主要原因。
  • 軍事科普:「風洞」到底是幹什麼的?
    餘江攝  一、風洞與風洞試驗  風洞是利用人工產生的氣流來模擬飛行器飛行環境的一種管道狀試驗設備。  風洞試驗,就是根據相對運動原理和相似理論,在風洞中測量飛行器縮比模型的空氣動力特性,並研究相應的流動現象與流動機理。風洞試驗要遵循幾何相似、流動相似等一系列相似準則。
  • 讓中國「風洞」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是我國風洞事業的頂梁柱,我國幾乎所有飛機、飛彈、飛船等航空航天飛行器都在中心進行過空氣動力試驗研究任務,中心在幾乎所有涉及空氣動力學的國家重大研究計劃和工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創新,是這支團隊的靈魂和生命。多年來,他們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推動實驗研究能力不斷提升,吹響了中國空氣動力事業競逐世界一流的衝鋒號。
  • 超A乾貨:風洞,風洞,是個啥子玩意?
    除此之外,基於低碳化、電動化消費理念的普及,人們更加關注車輛的動力性能、舒適性能以及安全性能,這就需要在造車過程中測試造型設計、風噪性能、燃油經濟性、高速行駛穩定性等關鍵指標,你說離了動力學實驗怎麼行?么哥:解釋很完美,perfect!為啥子選擇重慶?
  • 世界最高水平:中國正建造馬赫數10-25的高超聲速風洞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中央電視臺3月16日新聞節目中,採訪了北京中科院高溫氣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採訪中,該機構研究員韓桂來介紹,該單位正在研製新的風洞,這個風洞模擬馬赫數可以達到10-25。目前美國最先進HYPULSE風洞的測試速度與中科院正在研製的新型風洞類似,為世界最高技術水平。
  • 「風洞」搭檔來了!中國戰機設計將獲得該數據支持
    正因如此,世界飛行強國均大力的研發「風洞」,甚至,飛機設計越發達的國家其「風洞」也越強。當然,我國雖然在該領域起步不算早,但我國的「風洞」也是世界頂級的。去年(17年),就曾傳出中國有高度保密的JF12激波風洞,甚至,公開亮相幾款高超音速飛行器模型,這一直被外界猜測中國「新風洞」成功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