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車企產業升級迎拐點 汽車風洞試驗將成為新選擇

2020-11-27 易車網

關注蓋世汽車WAP站:m.gasgoo.com,把握第一手行業新聞動態。

近年來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日趨成熟,自主車企正在通過一系列的產業升級進一步提升自身產品的競爭力,以迎合汽車消費市場的需求。而目前消費者對於汽車的要求已經不單單停留在外觀、動力層面,優良的NVH駕乘體驗、更加高效的能耗表現成為他們的最新選擇,這就對自主品牌的新車「正向研發」提出要求。

空氣動力學作為汽車設計、研發、生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能夠幫助汽車降低風阻、減少油耗、消除噪音、提升車輛操控性等。而汽車風洞試驗可以將車輛空氣動力學優化落地執行,從而幫助汽車獲得穩定的氣動性能。

什麼是汽車風洞試驗

風洞是用來研究汽車空氣動力學的一種大型試驗設施,主要由洞體、驅動系統和測量控制系統三部分組成。

目前汽車風洞試驗用途主要分為兩類,首先是汽車空氣動力學-聲學風洞(簡稱:AAWT),可以為汽車開發團隊提供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車輛風阻、穩定性數據,車內外噪聲指標等直觀數據分析技術;而汽車環境風洞(簡稱:CWT),可以模擬車輛在炎熱、寒冷、雨雪等不同工況下動力部分的表現,加快汽車研發進度。

汽車風洞試驗地發展現狀

正在進行風洞測試的汽車

提起汽車風洞試驗,就不得不將時間回到上世紀。20世紀中葉,歐美等發達國家與地區已經建立了多個專業的汽車風洞試驗基地,其中德國斯圖加特內燃機與車輛研究所(FKFS)是最早且風洞配套設施最為完整的第三方機構,其每年服務的汽車廠商多達數十家。不僅如此,國外眾多車企也紛紛將新車新技術的開發工作前移,僅美國福特(Ford)和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公司就分別擁有8座和7座風洞試驗室。而通用、寶馬、奧迪、沃爾沃等跨國車企也各自擁有獨立的風洞試驗室。所以說國外汽車風洞試驗起步早、數量多且專業性強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溫床」。

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內部

視線再回到國內,現階段自主品牌車企基本完成了汽車「逆向研發」的原始技術積累,很多上市的新車開始有了自己的家族元素,中國汽車產業正在迎來創新風潮。但是目前我國風洞建設卻面臨嚴重的供需失衡,2009年9月19日,斥資4.9億元建造的中國國內第一座第三方汽車風洞研究機構——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在同濟大學嘉定校區正式落成啟用,其擁有的環境、聲學兩座風洞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是試驗排期已經在2017年以後。作為國內最早的汽車風洞試驗室,位於四川綿陽的飛機風洞中心現在只能滿足少部分商用汽車測試。

而就在本月17日,位於西南地區的中汽研宣布將在重慶兩江新區投資4.3億元人民幣,用於建設兩座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汽車氣動-聲學風洞和汽車環境風洞,預計2018年投入使用,這也填補了西南地區專業汽車風洞試驗室中心的空缺。

與此同時蓋世汽車記者就國內汽車風洞實驗室發展現狀,採訪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汽車風洞中心主任王勇時表示:「除正在籌建的重慶和天津風洞試驗中心以外,國內目前擁有六處風洞試驗基地,而在這六塊地區中,只有同濟大學內的上海地面交通風洞中心是專業的第三方機構,餘均為車企主導建設的汽車環境風洞。」

緣何國內車企風洞試驗進展緩慢

既然汽車風洞試驗能夠為車輛提供完整的測試數據,那麼為什麼中國的汽車風洞試驗中心少之又少呢?

市場層面:首先一款汽車從無到有需要經歷很長時間的研發設計,在這期間車企的投入是巨大的,而中國汽車產業近十年來才迎來迅速發展期,所以說對於自主品牌來說運用「逆向研發」作為生產指導是最為穩妥的方式,同時對於中國市場迅速更迭的車型來說,汽車風洞無疑會增加壓法成本。

技術層面:以目前風洞行業技術先驅德國FKFS機構來說,其早在1936年就設計建造了專為汽車使用的汽車風洞,並且經過3次重大的升級改造,使得成為全球首位的汽車風洞試驗中心;而中國在2009年才首次擁有國家級的風洞試驗中心,所以國內在該領域方面的試驗數據、技術人才、測試經驗都與國外存在不小的差距。

而中汽研風洞中心主任王勇在2016年(ATVWT)汽車風洞應用技術國際研討會新聞發布會上告訴記者:「中國汽車風洞技術最早啟蒙於四川綿陽的飛機風洞試驗基地,直到2009年同濟大學才主導了建設了國內首個風洞試驗中心,未來中國汽車風洞領域專家學者需求量很高。」

資金層面:「汽車風洞試驗被稱為『燒錢』運動,拿目前國內技術水平最高的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的兩座風洞去講,空氣動力學-聲學風洞每小時的測試定價為2.5萬元人民幣,另外一座環境風洞的使用定價也在1.6萬元人民幣每小時。而一款新車保證自身優良性能的同時,必須分別進行400至500小時實驗時間,單這一項收費就佔到目前國內新車總研發金額的十分之一。」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舟表示。

的確,對於車企來說,建造風洞場地、購買測試設備、培養專項人才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包袱,三年的建設周期更是意味著這是一個「淨投入、小產出」的投資項目。

第三方機構主導,車企投資的行業模式正在形成

中汽研風洞試驗基地規劃圖

當然,汽車風洞試驗作為一個中長期的產業發展策略,十分值得大力發展。於是國內正在逐漸興起以大型研究機構和高校組成的第三方機構為主導的風洞試驗中心。以同濟大學分校內的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為例,2009年建設2012年投入使用,總投資金額為4.9億元人民幣,目前整體中心經營狀況良好,與國外機構的技術水平差距正在逐漸縮小。而就在本月中旬,宣布開工建設的中汽研兩座風洞室,更是成立汽車風洞聯盟,將長安汽車、江鈴汽車、江淮汽車、北汽銀翔、濰柴(重慶汽車)、力帆汽車等國內極具實力的車企納入其中,通過聯盟會員制將自身與車企緊密聯繫在一起。據悉,該中心試驗基地總投資4.3億元人民幣,兩座風洞設計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預計2018年正式投入使用。

蓋世小結:

中國汽車產業正在發生轉變,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車企更加重視汽車「正向研發」,而汽車風洞作為新車研發製造最重要的一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隨著中國第三方機構對於汽車風洞技術的探索,未來中國汽車行業將迎來新變革。

文章來源:蓋世汽車


相關焦點

  • 國內汽車科研單位與企業的風洞建設情況盤點
    2010年之後,耗資5億人民幣,建設在同濟大學嘉定校區的國內首個1:1整車風洞實驗室(又稱"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則大大降低了自主品牌的汽車開發成本。 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項目(以下簡稱"風洞中心")是上海"科教興市"首批重大產業科技攻關項目之一,由同濟大學承建,並獲得國家教育部科研平臺建設及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 為什麼中國汽車行業需要獨立第三方汽車風洞測試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於車企自身建設的風洞試驗室,中國汽研汽車風洞作為汽車行業獨立第三方風洞測試和技術研發服務平臺,將為國內外車企的研發提供技術工程支撐,也將為眾多「中國製造」以及我國新能源汽車的自主研發提供重要基礎服務。據了解,目前長安汽車、泛亞汽車、東南汽車、江鈴汽車、江淮汽車等10家車企已為此成立「風洞聯盟」,將未來的諸多研發項目落地至此。
  • 又壕又神奇的汽車風洞又是什麼鬼?
    在咱們國內,汽車空氣動力學方面的研究起步晚,沒有相應的技術積累,而且風洞實驗室的建設和維護需要燒大量的人民幣,因此我們國的研究明顯落後於歐美等國家,目前本土車企中擁有獨立風洞實驗室的根本就沒有,僅有同濟大學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和吉林大學汽車風洞等少數高校所屬的風洞。
  • 超A乾貨:風洞,風洞,是個啥子玩意?
    么哥:這個問題可以借用中國汽研汽車風洞中心主任王勇的原話回答:「中國中西部首座汽車風洞的落成,讓我國汽車風洞向國際一流水平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近年來重慶汽車工業發展迅速,汽車產業集群進一步擴大,這是吸引中國汽研汽車風洞項目落地的關鍵原因。」
  • 新特汽車入駐AGL聯盟成首家加盟的中國車企
    來源:環球資訊網作為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車聯網已經成為每一個車企都在著力布局的重點技術。目前,最主流的車載系統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黑莓的QNX、一類是基於Linux的作業系統。AGL聯盟作為汽車行業最大的車聯網開源平臺,吸引了包括奔馳、豐田、日產、捷豹路虎、福特、馬自達等主流汽車品牌的入駐。據了解,聯盟最近迎來了首家中國車企的加盟,國內新能源汽車新銳勢力新特汽車正式入駐,且在其首款量產車型DEV 1上搭載了以AGL為基礎打造的D-OS系統。
  • 從海面飛行器風洞中心到中國汽研,見汽車風洞「進化史」
    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有目共睹,自以來,中國汽車的輸出已經超過了美國和日本的總和,同時,中國也是汽車的最大消費者,新能源汽車「月月高升」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在空氣動力學、聲學、熱力學等方面,仍然是中國自主品牌的最薄弱環節,在人才儲備、科研能力、試驗設備等方面與國外還有較大差距,成為影響汽車在中國發展的最後一個明顯的短版。所有這些都需要使用汽車風洞。
  • 揭秘汽車工業最高大上的測試:風洞試驗
    鳳凰汽車訊 汽車風洞測試,被稱為汽車工業最高大上的試驗,作為一項並非國家強制性的測試,它每分鐘耗資高達400元,一輛車從最初的設計到改進、驗收一般要經過三次測試,每次測試最短一天時間,這意味著將耗資75-90萬元,堪稱「最燒錢」的實驗。
  • 汽車風洞試驗技術以及整車調試盤點TOP4
    在風洞中模擬環境溫度可以極大地提高汽車研發工程師的研發效率,不必在為夏天做低溫試驗,或者冬天做高溫試驗而煩惱。   二、陽光模擬   汽車在一年之中每天的陽光照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甚至於每個時刻的陽光照射都不一樣,例如烏雲,隧道等。那麼風洞中是如何實現這一功能的呢?
  • 高端品牌「扎堆」推出 自主車企如何摸準向上「脈搏」?
    至此,一時間「炒」得沸沸揚揚的長城汽車全新高端品牌終於慢慢掀開了面紗。  如果說以往自主品牌推出的中高端車型是在試探,那此次長城和吉利推出的全新高端品牌將成為自主品牌邁向高端汽車消費市場的重要一步。10月下旬吉利全新品牌LYNK&CO特意選擇在德國發布,就是想向外界傳遞其直面主流合資品牌的信心。
  • 當電池成為汽車「心臟」,車企與寧德時代們爭奪控制權
    ,也是車企的選擇。 對此,福特汽車方面對HD汽車商業周刊表示,「從長遠戰略考慮來看,隨著我們電動車產品組合與規模的增加,福特將重新思考發展自己的電池工廠。」但同時這家美國車企也強調,在目前階段,與供應商夥伴繼續緊密合作仍然是一項正確的選擇。 由於日產AESC的前車之鑑,單純依靠主機廠建電池生產廠並不是一個符合商業邏輯的選擇。
  • 江淮瑞風S7風洞試驗
    作為汽車工業技術含量最高的試驗之一,風洞試驗通過模擬汽車在正常行駛中的情況,測試其在空氣動力學方面的性能表現。以往它都是進口豪華品牌多用來宣傳產品的噱頭,而現在空氣動力學也應用到了自主品牌身上,它的成績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走進上海同濟大學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看看江淮瑞風S7帶給我們的驚喜吧。
  • 六大車企鬧分家!全球汽車產業進入新周期,福特奔馳大陸已經拆了
    車東西還得知,長於渦輪增壓技術的霍尼韋爾也將其渦輪增壓業務板塊拆分出去,成立新公司蓋瑞特,並向其中注入車聯網與電驅動業務;主被動安全大廠、為奔馳提供輔助駕駛解決方案的奧託立夫,也將其被動安全與主動安全業務進行了拆分,其中主動安全業務升級、擴大至自動駕駛領域,由一家名為維寧爾的公司負責。
  • 年底衝刺,車企競合譜新曲
    在新車型外觀吸睛的同時,不少硬核技術也讓人們感嘆於自主品牌的進步。吉利星瑞在廣州車展期間發布了首次FOTA升級暨上新計劃,實現燃油車整車OTA」的承諾,成為行業首個實現整車OTA的燃油車,同時也印證了吉利已具備從雲端服務、安全管理到電器開發的能力。
  • 華為成立5G汽車生態圈!18家車企已加入「群聊」!塑料產業或迎新機?!
    華為:永不造車,聚焦信息通信技術當前,多家車企都在積極探索5G技術在汽車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方向上的應用,5G智能網聯技術成為不少產品的銷售亮點。消費者能夠感知的全新駕駛體驗、娛樂體驗,以及人、車、家全場景體驗是未來5G汽車的創新重點,是眾多車企和華為共同發力的方向。不過華為再次強調,他們並不會直接去製造汽車,而是聚焦信息通信技術,將5G技術賦能汽車產業。雖然一再表示「不會直接造車」,但華為卻一直在汽車行業有所布局。公開信息顯示2013年華為成立了車聯網業務部。
  • 產業規劃未提補貼 中國新能源車企急需「強筋壯骨」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產業規劃未提補貼,中國新能源車企急需「強筋壯骨」《規劃》並未提及補貼問題,這些表述引發了業內部分企業關於補貼退坡過急的擔憂。12月3日,工信部開始就備受關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劃》」)公開徵求意見。
  • 吉林大學吉速車隊賽車實車風洞試驗
    之後調整風洞六分力天平平臺的軸距,將賽車在天平上定位,接著對賽車表面進行清潔、密封,然後進行實驗。,並將風洞實驗結果與CFD仿真結果進行對比,驗證了CFD仿真整體趨勢上的正確性。 吉林大學汽車風洞實驗室隸屬於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汽車空氣動力學研究所。
  • 國企民企集體布局高端新能源品牌 傳統車企新品牌不夠新logo湊
    作為「汽車新引力」年終策劃的第5期,在新政策、新勢力、新物種、新技術之後,本篇將目光回到了傳統車企身上,2020這一年他們嘗試推出了新品牌、新logo、新產品序列,在營銷、戰略、品牌等多方面尋求轉型和突破。道路曲折,關注的目光也並不多,但從體量和影響力來看,完全不亞於任何一個「流量新勢力車企」的表現。而活下來的傳統車企,走出了一條血路。
  • 國內中西部首個汽車風洞試驗室10月將投用 斥資5.5億元究竟啥模樣?
    中汽研風洞建設工程師周龍說,自2016年6月開工,該汽車風洞實驗室已完成兩座風洞共20餘套大型專業設備、遍布風洞建築超過3000米的管道系統以及相應配套輔助控制設備和設施的安裝,目前已全面進入風洞調試階段。走進汽車風洞實驗室,首先映入眼前的空氣動力學-聲學風洞。
  • 「新國貨」風潮吹暖自主品牌汽車
    但在今年的廣州車展上,除了「總結」與「展望」外,「復甦」也成為車企領導、行業專家乃至消費者口中新的「C位」詞語。誠然,對於中國汽車產業而言,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出現,不僅讓本已經身處銷量寒冬的汽車市場雪上加霜,同時增加了車企復工復產的難度,打亂了已制定好的新車推出規劃。
  • 天津將建全國最大風洞實驗室
    天津將建全國最大風洞實驗室 2015年05月28日 10:04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作者:鄔啟斌   5月25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風洞實驗室項目啟動儀式在汽研中心新園區內舉行,中汽中心主任趙航,中汽中心書記於凱,天津市東麗區區委書記尚斌義,天津市東麗區區長楊茂榮出席並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