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蓋世汽車WAP站:m.gasgoo.com,把握第一手行業新聞動態。
近年來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日趨成熟,自主車企正在通過一系列的產業升級進一步提升自身產品的競爭力,以迎合汽車消費市場的需求。而目前消費者對於汽車的要求已經不單單停留在外觀、動力層面,優良的NVH駕乘體驗、更加高效的能耗表現成為他們的最新選擇,這就對自主品牌的新車「正向研發」提出要求。
空氣動力學作為汽車設計、研發、生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能夠幫助汽車降低風阻、減少油耗、消除噪音、提升車輛操控性等。而汽車風洞試驗可以將車輛空氣動力學優化落地執行,從而幫助汽車獲得穩定的氣動性能。
什麼是汽車風洞試驗
風洞是用來研究汽車空氣動力學的一種大型試驗設施,主要由洞體、驅動系統和測量控制系統三部分組成。
目前汽車風洞試驗用途主要分為兩類,首先是汽車空氣動力學-聲學風洞(簡稱:AAWT),可以為汽車開發團隊提供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車輛風阻、穩定性數據,車內外噪聲指標等直觀數據分析技術;而汽車環境風洞(簡稱:CWT),可以模擬車輛在炎熱、寒冷、雨雪等不同工況下動力部分的表現,加快汽車研發進度。
汽車風洞試驗地發展現狀
正在進行風洞測試的汽車
提起汽車風洞試驗,就不得不將時間回到上世紀。20世紀中葉,歐美等發達國家與地區已經建立了多個專業的汽車風洞試驗基地,其中德國斯圖加特內燃機與車輛研究所(FKFS)是最早且風洞配套設施最為完整的第三方機構,其每年服務的汽車廠商多達數十家。不僅如此,國外眾多車企也紛紛將新車新技術的開發工作前移,僅美國福特(Ford)和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公司就分別擁有8座和7座風洞試驗室。而通用、寶馬、奧迪、沃爾沃等跨國車企也各自擁有獨立的風洞試驗室。所以說國外汽車風洞試驗起步早、數量多且專業性強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溫床」。
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內部
視線再回到國內,現階段自主品牌車企基本完成了汽車「逆向研發」的原始技術積累,很多上市的新車開始有了自己的家族元素,中國汽車產業正在迎來創新風潮。但是目前我國風洞建設卻面臨嚴重的供需失衡,2009年9月19日,斥資4.9億元建造的中國國內第一座第三方汽車風洞研究機構——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在同濟大學嘉定校區正式落成啟用,其擁有的環境、聲學兩座風洞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是試驗排期已經在2017年以後。作為國內最早的汽車風洞試驗室,位於四川綿陽的飛機風洞中心現在只能滿足少部分商用汽車測試。
而就在本月17日,位於西南地區的中汽研宣布將在重慶兩江新區投資4.3億元人民幣,用於建設兩座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汽車氣動-聲學風洞和汽車環境風洞,預計2018年投入使用,這也填補了西南地區專業汽車風洞試驗室中心的空缺。
與此同時蓋世汽車記者就國內汽車風洞實驗室發展現狀,採訪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汽車風洞中心主任王勇時表示:「除正在籌建的重慶和天津風洞試驗中心以外,國內目前擁有六處風洞試驗基地,而在這六塊地區中,只有同濟大學內的上海地面交通風洞中心是專業的第三方機構,餘均為車企主導建設的汽車環境風洞。」
緣何國內車企風洞試驗進展緩慢
既然汽車風洞試驗能夠為車輛提供完整的測試數據,那麼為什麼中國的汽車風洞試驗中心少之又少呢?
市場層面:首先一款汽車從無到有需要經歷很長時間的研發設計,在這期間車企的投入是巨大的,而中國汽車產業近十年來才迎來迅速發展期,所以說對於自主品牌來說運用「逆向研發」作為生產指導是最為穩妥的方式,同時對於中國市場迅速更迭的車型來說,汽車風洞無疑會增加壓法成本。
技術層面:以目前風洞行業技術先驅德國FKFS機構來說,其早在1936年就設計建造了專為汽車使用的汽車風洞,並且經過3次重大的升級改造,使得成為全球首位的汽車風洞試驗中心;而中國在2009年才首次擁有國家級的風洞試驗中心,所以國內在該領域方面的試驗數據、技術人才、測試經驗都與國外存在不小的差距。
而中汽研風洞中心主任王勇在2016年(ATVWT)汽車風洞應用技術國際研討會新聞發布會上告訴記者:「中國汽車風洞技術最早啟蒙於四川綿陽的飛機風洞試驗基地,直到2009年同濟大學才主導了建設了國內首個風洞試驗中心,未來中國汽車風洞領域專家學者需求量很高。」
資金層面:「汽車風洞試驗被稱為『燒錢』運動,拿目前國內技術水平最高的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的兩座風洞去講,空氣動力學-聲學風洞每小時的測試定價為2.5萬元人民幣,另外一座環境風洞的使用定價也在1.6萬元人民幣每小時。而一款新車保證自身優良性能的同時,必須分別進行400至500小時實驗時間,單這一項收費就佔到目前國內新車總研發金額的十分之一。」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舟表示。
的確,對於車企來說,建造風洞場地、購買測試設備、培養專項人才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包袱,三年的建設周期更是意味著這是一個「淨投入、小產出」的投資項目。
第三方機構主導,車企投資的行業模式正在形成
中汽研風洞試驗基地規劃圖
當然,汽車風洞試驗作為一個中長期的產業發展策略,十分值得大力發展。於是國內正在逐漸興起以大型研究機構和高校組成的第三方機構為主導的風洞試驗中心。以同濟大學分校內的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為例,2009年建設2012年投入使用,總投資金額為4.9億元人民幣,目前整體中心經營狀況良好,與國外機構的技術水平差距正在逐漸縮小。而就在本月中旬,宣布開工建設的中汽研兩座風洞室,更是成立汽車風洞聯盟,將長安汽車、江鈴汽車、江淮汽車、北汽銀翔、濰柴(重慶汽車)、力帆汽車等國內極具實力的車企納入其中,通過聯盟會員制將自身與車企緊密聯繫在一起。據悉,該中心試驗基地總投資4.3億元人民幣,兩座風洞設計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預計2018年正式投入使用。
蓋世小結:
中國汽車產業正在發生轉變,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車企更加重視汽車「正向研發」,而汽車風洞作為新車研發製造最重要的一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隨著中國第三方機構對於汽車風洞技術的探索,未來中國汽車行業將迎來新變革。
(文章來源:蓋世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