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品牌「扎堆」推出 自主車企如何摸準向上「脈搏」?

2020-11-29 中國汽車報社有限公司

  就在吉利發布高端品牌LYNK&CO後不久,又有媒體報導稱長城也將發布新的高於哈弗的高端品牌「藍靈」,但隨後被長城闢謠稱高端品牌另有其名。日前,《中國汽車報》獨家從長城內部獲悉該高端品牌的準確信息:長城的全新高端品牌將於11月16日對外公布,正式英文名稱為WEY,品牌官網為www.wey.com。另外,由於國內商標註冊信息中必須有中文,所以新品牌的中文名稱定為「魏派」,但在後續營銷、傳播中均以英文WEY方式出現。另據中國商標網顯示,該品牌旗下包括陸、空、水或鐵路用機動運載工具、無人駕駛(自動駕駛)汽車等。至此,一時間「炒」得沸沸揚揚的長城汽車全新高端品牌終於慢慢掀開了面紗。

  如果說以往自主品牌推出的中高端車型是在試探,那此次長城和吉利推出的全新高端品牌將成為自主品牌邁向高端汽車消費市場的重要一步。10月下旬吉利全新品牌LYNK&CO特意選擇在德國發布,就是想向外界傳遞其直面主流合資品牌的信心。

  不過,面對自主高端品牌的相繼推出,外界也有不少擔憂,自主高端品牌的路並不好走,雖然這兩家車企高端品牌不缺研發投入,但自主高端品牌仍然面臨產品規劃、品牌定位、市場銷售等方面的挑戰,觀致就是前車之鑑。對此,北京大學教授、中國著名品牌專家王齊國開出了「良方」:自主高端新品牌能否成功在於其是否真正從消費者角度出發,並重視持續不斷地提升創新能力。

  ■回溯:難以言說的痛

  「長城汽車不走高端很快就會死。」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曾經這樣說。這不是長城的一家之言,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也曾提出,雖然由於資源配置有限,長安汽車暫時「放過」高端品牌,但絕不放棄向上突破高端產品,「向上走是產品成長的必然過程」。如何在高端消費市場尋求突破,已成為自主品牌發展不可迴避的問題。

  事實上,自主品牌近幾年一直在加快邁向高端消費市場的步伐,然而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近幾年來,一汽紅旗H7、東風A9、廣汽傳祺GA8、長城哈弗H8和H9等車型的推出均可視為自主品牌高端化之路上的探索,但數據顯示,今年1~9月,紅旗品牌和東風A9的總銷量分別為2900輛和1100輛,在細分市場均未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或許在原有品牌下推出高端車型會受到既有品牌的影響,那建立全新高端品牌以脫離原有的中低端品牌形象會否是一條良策呢?這也正是吉利和長城目前試圖採用的方法。但之前「從中端切入、高舉高打」的觀致的路走得似乎也並不順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曾誇讚觀致:「為中國品牌的發展開闢了一條新路,對同行有很強的借鑑意義,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功。」但在引入SUV車型、適當降低售價、甚至開設迷你4S店之後,今年1~9月觀致銷量成績也僅為1.5萬輛,雖然同比大幅增長,但離成功顯然還有漫長的路要走。「觀致最大的問題就是定位錯誤,價格太高。僅僅造出一款『好車』是不夠的,還要造一款超值的車。」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市場學會汽車營銷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薛旭如此評價。誠然,觀致給自主品牌開闢了一條新路,但也給自主品牌發出了警示。

  ■審視:性價比難成高端品牌「大招」

  「自主品牌進軍高端市場面臨的最大困難在於品牌整體形象的升級,如何擺脫中國消費者對自主品牌固有的低端印象是關鍵。」資深汽車行業營銷專家、知萌諮詢機構CEO肖明超告訴記者。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在不久前舉行的「中國擁抱世界」汽車產業創新論壇上指出,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的競爭格局已發生顯著變化。據統計,今年1~9月,自主品牌在8萬~10萬元售價區間內汽車產品的市場份額已從2010年的28.4%提升至55.5%,從次要地位逐漸升為主體地位。徐長明指出,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的競爭力已明顯提升,自主品牌進入第二次高速增長期,與第一次高速增長期主要開展低端車領域的競爭有明顯區別,近兩年來,自主品牌正進入產品價位和份額的雙提升階段。

  對此,肖明超則認為,自主品牌8萬~10萬元汽車產品的成功法寶在於將其配置提升至13萬~14萬元汽車產品的水平,歸根到底,自主品牌的競爭力依靠的仍然是高性價比。對於致力於打造高端品牌的自主車企來說,性價比無法成為優勢。肖明超將高端汽車消費市場稱為「精眾市場」,該群體消費者的特徵為在消費決策上精挑細選,追求生活的精緻化和品牌化,具備「意見領袖」的特質,這些都導致了自主高端品牌的成功之路「道阻且長」。

  ■突圍:創新+顛覆

  不寄望性價比,自主高端品牌是否還有機會?對此,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直言,自主品牌藉助當前較高增長的市場態勢推出新高端品牌的行為勇氣可嘉,但在脫離原有消費群體後,需注意增添新的產品優勢和品牌訴求,不然難有競爭力。此外,汽車市場高增長後的回調壓力也不容忽視。

  肖明超則大膽建議,自主品牌設立全新高端品牌,需在產品概念上取得全新突破,要在通過塑造全新品牌引領新的消費浪潮上下功夫,即主動「創造」消費市場。王齊國則以特斯拉為例,建言自主品牌在塑造全新高端品牌時,應轉換固有思維,準確定位消費者,並真正從消費者需求出發,通過塑造正確的品牌價值取向,持續不斷地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等途徑在眾多已成熟的高端品牌中獲得一席之地。「汽車產品正在從簡單的代步工具轉變為一種全新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自主車企高端新品牌成功的曙光,也是他們應該努力的方向。」王齊國強調。

  基於以上觀點,肖明超對吉利推出的全新品牌LYNK&CO抱有期望,在他看來,吉利新品牌LYNK&CO推出了全新的產品理念,讓新品牌與網際網路時代共享經濟概念相融合,實現了從適應市場到創造市場的理念轉換,未來有望獲得一定的市場機會。「自主品牌建立高端品牌面臨著精眾化轉型和品牌升級等問題,需要打造顛覆式的產品和進行全新的人群定位,創造和引領全新的生活方式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肖明超說。

相關焦點

  • 高端電動能成為自主品牌向上的突圍...
    上汽榮威、東風汽車分別於今年4月份、7月份發布了全新R標、嵐圖品牌。僅在11月份,就有寶能、長安汽車接連宣布旗下高端品牌的新進展。截至目前,包括長城、吉利、長安、奇瑞、北汽、上汽、寶能等多家車企均在高端品牌上有了布局。不過,在自主品牌向上衝擊的發展歷程中,傳統燃油車沒能突破的天花板,換成新能源品牌後,是否就會有更多機會?
  • 瞄準中高端市場 自主品牌扎堆布局智能汽車領域
    業內人士指出,面對當前個性化、智能化、高端化的市場需求,衝擊中高端市場成為自主品牌「品牌向上」的必由之路。  在產品端,新公司將推出多款高端豪華電動智能汽車,圍繞用戶出行新需求,在沉浸式自動駕駛、全新人車交互、內容分享等方面打造極致體驗;在服務端,將圍繞造車、購車、用車、車生活等全生命周期各環節,為用戶提供個性定製、貼心便捷的高品質服務。智己汽車將充分運用自身強大的軟體能力,實現產品的快速迭代和服務的持續進化。
  • 2020廣州車展自主品牌三大頭部車企最大看點
    鑑於此次車展離剛剛過去的北京車展尚不足2個月,很多人對於車企們在廣州車展是否能還拿得出足夠吸引眼球的產品、或者是否有重大事項發布是存有一定疑慮的。但是,隨著車展大幕的拉開,多款新車亮相,38臺新車全球首發,其中跨國公司首發車9臺,展車總數高達980臺,最新智能汽車發展成果讓廣州市民大飽眼福。人們方才發現,原來的疑慮是多餘的。
  • 國企民企集體布局高端新能源品牌 傳統車企新品牌不夠新logo湊
    作為「汽車新引力」年終策劃的第5期,在新政策、新勢力、新物種、新技術之後,本篇將目光回到了傳統車企身上,2020這一年他們嘗試推出了新品牌、新logo、新產品序列,在營銷、戰略、品牌等多方面尋求轉型和突破。道路曲折,關注的目光也並不多,但從體量和影響力來看,完全不亞於任何一個「流量新勢力車企」的表現。而活下來的傳統車企,走出了一條血路。
  • 解讀上汽高端化布局背後
    上汽還打造了全新品牌上汽R和新的R標logo、上市上汽R ER6,並推出了與傳統4S店運營模式徹底說byebye的新零售模式。現階段,車市下行壓力和政策環境的變化,使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消費者購買力逐步提升,則意味著出行需求不再局限於單一的代步功能。面對新的形勢,品牌向上、布局高端迫在眉睫已經成為自主車企們的普遍共識。
  • 年底衝刺,車企競合譜新曲
    品牌之上做文章在今年的廣州車展可以看到,為了進一步提升品牌溢價能力,自主車企紛紛在品牌提升方面「搞事情」。在本屆廣州車展上,長安汽車高端產品序列UNI第二款車型UNI-K正式亮相。作為一款定位旗艦車型的中大型SUV,UNI-K預計將於2021年上半年正式上市。
  • 自主新高端化第三波:跨界聯手能行嗎?
    據了解,L項目在組織架構上要比R品牌高一級別,與上汽乘用車平級。在品牌定位上,R品牌相對較低,聚焦15萬元-30萬元區間。這意味著,在上汽的自主架構中將出現四個乘用車品牌,上汽也將成為繼吉利、長城之後,第三家多品牌運作的車企。除此之外,長安汽車的高端品牌也正在呼之欲之的狀態。
  • 長安整體向上擬態尺蠖運動 兩品牌共登品牌影響力榜單
    兩大品牌聯袂登榜,長安在品牌向上賽程中所做的努力,值得我們作為一個範本來仔細研究。如前文所述,擊鼓傳花式壓力傳導遊戲正在汽車行業中進行,接不住就淘汰。自主品牌在過去的一年中,份額一度降至36%。此前憑藉SUV火熱態勢躋身黑馬行列的力帆、眾泰、獵豹等車企陷入困境,甚至傳出破產的消息。過剩的、低端的產能淘汰以品牌為單位,自主陣營正在進行被動的瘦身。
  • 以科技之力,奠消亡在捷徑路上的自主高端品牌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明白,沒有十年時間做不成一個有價值的品牌,「高端化」看似簡單的三個字背後,是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和精力的投入,更是對用戶需求的深刻挖掘。自主品牌衝高的兩大階段2007年,奇瑞率先推出了觀致汽車,拉開了中國品牌高端化的序幕,自那之後的13年時間裡,前僕後繼的自主品牌開始了漫漫衝高之路。
  • 榮威iMAX8上市助力中國品牌向上_易車網
    在上個月的北京車展,上汽集團推出多款MPV車型,其中,上汽乘用車旗下榮威品牌首款MPV榮威iMAX8憑藉獨特國潮顏值和匠心科技加持引起多方關注。業界人士認為,該車將有望成為上汽乘用車新的銷量增長點,並進一步加強上汽集團自主板塊的創新研發實力以及在高端MPV市場的話語權。 承載著這種期待,10月31日,科技豪華MPV榮威iMAX8正式上市。
  • 市佔率一路領先,率先突圍,全新傳祺M8要做自主高端MPV頭牌
    作為最早布局中國MPV市場、多年引領行業發展的自主品牌,廣汽傳祺深知,自主品牌MPV想要突圍而出,必須要向上發展。 尤其是在溢價較高的高端MPV市場,一直都由別克GL8、奧德賽、艾力紳等合資車型壟斷,可謂名利雙收。 然而,自廣汽傳祺推出旗下高端MPV車型後,合資車企MPV壟斷市場的局面被打破。在20萬-30萬元級主流MPV細分領域,有力抗衡合資企業產品,連續10個月蟬聯中國品牌高端MPV市場銷量冠軍,是全新傳祺M8過去一段時間取得的成績。
  • 新品牌衝刺新能源賽道 消費「新勢力」建言品牌高端化
    作為未來汽車市場的主力軍,90後如何看待這一輪的品牌比拼?在他們眼中,與新創造車企業相比,傳統汽車企業的高端化之路又有何優勢和桎梏?伴隨著激烈的競爭,真正有實力的造車新勢力獲得了與傳統汽車企業一較長短的機會,傳統車企要想在更加擁擠的國內市場保留更大的份額,必須借鑑造車新勢力與網際網路、新能源聯繫緊密的優點,推出更多符合消費者消費預期的新車型。在我看來,相較於造車新勢力,傳統汽車企業仍然有多方面的優勢。
  • 汽車行業2021年度策略:自主多維塑品牌,三化重塑供應鏈
    車企打法:乘用車行業低迷的三年是我國自主汽車企業調整最快跨步最大的三年。存量競爭+鯰魚效 應+行業變革浪潮倒逼企業變革,為未來贏得生存發展的希望。車企推出新的動力總成技術、獨立體 內核心配件(如 BYD 的電池;長城汽車的電池)、打造基於全新平臺的全新高端電動智能品牌、組 織變革、擴大軟體人才儲備等。
  • 上汽全新高端品牌R標汽車獨立運營!
    作為國內汽車龍頭企業的上汽集團,終於正式推出面向中高端新能源市場的新品牌。在2020年廣州車展期間,上汽集團設立了一個新的展臺——R汽車展臺,引起了外界的關注。當R標汽車剛剛推出時,它的定位只是上汽榮威的一系列品牌,而不是一個自主品牌。」
  • 【直擊2020廣州車展】鏖戰新能源中高端市場,「新舊勢力」正面交鋒
    文 | 財聯社 記者徐昊當被傳統車企剝離後獨立運營的高端新能源汽車板塊,遇到本就意欲高舉高打的造車新勢力,會擦出怎樣的火花?2020年收官大作的廣州車展,或許能給出部分答案。與齊聚3.1館的上汽旗下諸品牌不同,上汽R獨自出現在了與之毗鄰的4.1館。
  • 比亞迪終於換標了,啟用全新標識,可惜還缺少一個「高端品牌」!
    不過,疆哥還注意到一個有趣的言論,那就是有人提議:比亞迪應該推出一個高端品牌。說起自主高端品牌,最先開始於燃油車領域,例如吉利領克和長城WEY。前期它們確實挺火的,可現在呢?WEY全系銷量萎靡,2020年連10萬大關都邁不過;領克表現好點,卻也談不上起勢;至於奇瑞的星途,更是慘不忍睹。
  • 「新國貨」風潮吹暖自主品牌汽車
    但在今年的廣州車展上,除了「總結」與「展望」外,「復甦」也成為車企領導、行業專家乃至消費者口中新的「C位」詞語。誠然,對於中國汽車產業而言,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出現,不僅讓本已經身處銷量寒冬的汽車市場雪上加霜,同時增加了車企復工復產的難度,打亂了已制定好的新車推出規劃。
  • 70家自主品牌等待出路
    也就是說,高端市場走高,低端市場走低。而自主品牌助攻的,主要就是12萬元以下的汽車市場。這也是為什麼ABB的市場份額逐漸攀升,自主品牌卻一味回落。除此之外,在本就縮水了的市場空間內,合資品牌還在不斷向下。
  • 星途恆等式:品牌溢價=粉絲數量×尖叫分貝
    奇瑞旗下高端汽車品牌EXEED星途,作為首家與騰訊合作的車企,以合伙人身份全程冠名。本屆TMEA以「IT』S T1ME FOR MUSIC」為主題,為了體現「一元復始」的概念,寓意中國音樂行業將開啟「萬象更新」的局面,騰訊特地用「1」取代了字母「i」。巧合的是,國內汽車行業也處在一個「萬象更新」的時代。
  • 被市場看好的新能源車企 正掀起怎樣的高端化革命?
    同時,成立僅三年的廣汽埃安銷量年復增長率超300%,一併創造了國內新能源車企銷量最快超10萬輛的記錄。  種種跡象表明,電動車高端化已勢不可擋。而廣汽埃安之所以能成為被資本與消費市場同步看好的車企,除了市場已經認可了智能電動車發展的遠期潛力,另一個重要原因還是其始終堅持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的定位,正在掀起一場智能汽車高端化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