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家自主品牌等待出路

2020-12-02 autocarweekly

文 | 李一帆

自主品牌已經過了半年清湯寡水的日子。

6月,根據中汽協的數據,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59萬輛,同比下降11.6%,市場份額降至33.5%;1~6月,累計銷量285.4萬輛,同比下降29%,市場份額為36.3%。

36.3%,這個數字創下了中汽協自2009年銷量統計以來,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的新低。

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從未高於過合資品牌,但從2006年至今的十幾年裡,也只有三年跌破過40%;最多的時候,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一度達到45.6%。

2500萬輛的汽車年銷總量,10%的跌幅,算起來,這是250萬輛不翼而飛的市場。

銷量都去哪兒了?

在市場飽和、經濟低迷、疫情來襲的三重夾擊下,汽車市場大盤本來就在走低,這點無可厚非。

但自主品牌的彼此波動仍有「代際」差異。

首先,末端自主幾乎已經被一鍋端。

眾泰汽車,從來都算不上第一、第二梯隊裡的自主品牌,但在過去也絕對算有自己的腹地市場。他們在2016年銷量33.31萬輛,2017年銷量31.7萬輛,2018年銷量23.19萬輛。

但今年上半年呢?1~5月只有3573輛。

力帆汽車,專注在五六線城鎮定位的廉價自主,2016年銷量12.87萬輛,2017年銷量12.5萬輛,2018年銷量9.2萬輛。

今年上半年,1527輛。

……

不一而足。

現在仍然註冊在案的自主品牌,大約有70家不到,然而今年上半年僅僅是銷量不足10,000輛的自主品牌,就已經超過40家。更別提其中的華泰汽車等7、8家品牌,已經完全查不到銷量數據。

這部分流失掉的銷量,相加起來權重其實相當高。但幾乎可以肯定,這些品牌已經全部沒有翻身機會了。

其次,先頭部隊也難逃一劫。

今年上半年,我國乘用車銷量771.2萬輛,同比下降22.4%,以這個跌幅拉條表格線的話,雖然上半年自主品牌實現同比增長的只有長安汽車一個品牌,但銷量排名最前面的幾家基本還是都能跑贏大盤的。

和過去唯一的不同,就是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上半年,自主品牌中銷量10萬輛以上的有8家,僅這8家,銷量就佔據了自主品牌總銷量的80%。

所以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的競爭,其實主要就是這8家抱團與合資品牌的競爭,這8家裡如果誰的跌幅較大,對市場份額的影響自然就不能小覷。

而今年,8家裡面跌幅最大的是上汽通用五菱,這個一度全品牌銷量排名都能排上前三的品牌,上半年銷量直接腰斬。

其它跌幅在雙位數的品牌同樣危機四伏,從上半年各品牌的種種表現就能看出它們對未來的緊張與擔憂。

上半年,吉利上市了中大型SUV豪越,一反常態改走絕對務實的走向,想要以價換量,先活下來,再侵吞市場。

長城直接發出了「能活到明年嗎」的靈魂拷問,魏建軍親自操刀、主演宣傳片,提醒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同行者,「全球經濟下行、紅利將盡,加上外資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的合圍,我們真的有決勝未來的殺手鐧嗎?」

新寶駿發起產品攻勢,全新走量定位的SUV和A00級小車輪番上陣,試圖用更多新品轟炸市場。

榮威發布了全新R標,首款R標量產車型也已登場,他們用品牌升級、戰略向上的形式,告別著過去。

比亞迪剛剛上市了旗艦車型比亞迪漢,拿出了非常之多的「首發」「首款」,想要代表傳統自主品牌真正突破20萬元天花板。

這些品牌銷量的1%,可能就是尾部品牌的100%。所以它們,尤其不能輸。

誰殺死了銷量?

近幾年的汽車市場除了銷量總量的變化,還有結構的重新劃分。

依照乘聯會的數據,從2016年到現在,25萬元以上的乘用車市場份額已經從6%提升到了11%,16萬~25萬元的市場份額從15%提升到了20%,12萬~16萬元的市場份額從11%提升到了16%,而8萬~12萬元的市場份額則從37%下降到了34%,8萬元以下的市場份額從31%降到了20%。

也就是說,高端市場走高,低端市場走低。

而自主品牌助攻的,主要就是12萬元以下的汽車市場。

這也是為什麼ABB的市場份額逐漸攀升,自主品牌卻一味回落。

除此之外,在本就縮水了的市場空間內,合資品牌還在不斷向下。

一方面,在價格上,合資品牌瘋狂下探。

韓系品牌的價格已經可以說是力壓自主品牌。

比如現代品牌裡,銷量最好的領動,現在拿下只要低配八九萬、高配十一二萬;緊隨其後的悅動,低配七八萬、高配十萬;現代ix35,低配七八萬、高配十一二萬。這三款還都是緊湊型轎車和SUV,更別提定位在小型車的系列產品,悅納在終端,低配五六萬、高配七八萬,綽綽有餘了。

起亞的定價也大差不差,壓價主攻的全部是自主品牌曾經佔大頭或至少能和合資品牌平分秋色的市場。

還有在中國最受歡迎和吹捧的德系品牌,之中的大眾終端價格也讓步得厲害。基本上,5萬就能買桑塔納,8萬能買朗逸、寶來,10萬能買速騰,12萬能買途嶽,15萬能買邁騰、途觀L。依照中國人的品牌慣性偏好,還能剩多少會考慮自主品牌?

另一方面,價格下壓還不夠,合資品牌們還專門推出全新品牌與自主對打。

去年,大眾正式將捷達獨立成立了新品牌,目標雖沒直言,但很明確,就是要搶奪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

看看捷達現在的三款車型就明白了。

轎車VA3,6萬多能開回家;走量定位的SUV VS5,只要8萬多起步;即便是最貴的VS7,頂配竟然只要13萬元。

中國消費者才不會在乎這些車型內飾全是硬塑料,安全功能被減配,智能科技沒多少,反正這個價格能買到傳說中的「德系品質」,絕對不虧,買就對了。

上半年,捷達品牌銷量67,564輛,放在自主品牌梯隊名單裡,可以排在第九的位置。

所以,中國品牌活在這樣的包圍裡,怎麼能不憂傷?

出路在哪裡?

內外交困的自主品牌已經沒有退路了。

那怎麼辦呢?

前些天,大乘汽車提供了一種思路,說是「由於……使得利潤微薄的自主品牌更是壓力陡增。經研究決定,即日起對大乘汽車G60S車型市場指導價作出調整。調整後新的售價區間為8.49萬~12.19萬元,最高漲幅達到1.3萬元。」

簡言之,產品沒變,價格抬升,試圖以此提高單車利潤,增加收入。

但……扯呢。

就算是大眾品牌現在八成也不敢隨便漲價,用單車價格換銷量下跌,更別提大乘汽車這種產品力都搬不到檯面上的末端自主。

這是又傷銷量又傷品牌的愚蠢做法。

從最務實的角度來說,現在的自主品牌要想活下去或者儘可能活得漂亮,除了夯實現在的產品力,拿捏住自己的基礎優勢,還有兩種可能更適合的發展方向。

其一,品牌向上。

前面乘聯會的數據已經點明了現在汽車市場結構的轉向。

而根據德勤發布的一份自主品牌汽車白皮書,裡面提到自主品牌在各城市的銷量地位,「三四線城市是自主品牌的主銷區域,銷售貢獻度超過50%,並且呈逐年擴大趨勢;但在競爭更激烈、車型分布最密集、價格門檻最高的一線城市,自主品牌卻逐年下滑。」

也就是說,高端市場份額變大了,自主品牌在高端市場的銷量反而變得更少了。

個中危機,你細品。

所以自主品牌只能向上走。

領克、WEY、星途,已經是自主品牌向上梯隊的先行者,換標的榮威和新寶駿,想法也是相似的。然而,除了換標,還有更多落地在實處的改變需要自主品牌去做。

蔚來的做法其實尤其值得高端路上的自主品牌們學習或借鑑。

畢竟在蔚來之前,沒有幾家自主品牌敢賣四五十萬元的價位,更沒有一家自主品牌能在這個價位還賣得這麼好。它打破了自主品牌被封頂多年的天花板。

蔚來一路走來,做過很多自主品牌從未涉足過的嘗試。

比如,早期通過參加Formula E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各一線城市的黃金地段開設NIO House,狠下血本,願意花1個億建店,就為打造圈子文化,展現蔚來立足的生活方式,然後以此服務精英群體,讓「蔚來」這兩個字和他們綁定,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徵;

開發自己的APP,做社區,不但社區運營人在APP上隨叫隨到,上至李斌、秦力洪等所有管理層也會親自上線,在APP裡回答車主問題、交流活動,這種能給車主帶來強烈歸屬感的精神滿足,很多時候比物質獎勵更有效;

提供「終身免費質保、終身免費車聯網服務、終身免費異地加電服務、終身免費道路救援」,就是要給車主們最捨得的服務,其實可能成本早已都加在車價裡了,但這種貼面服務有和沒有,價值感受上是非常之大的。

蔚來這些行為說到底,其實都是在和車主交朋友,所以這些車主不只是車主,更是精神股東。「股東」量級越來越大,溢出效應也會越來越濃。事兒就這麼成了。

這些思路其它品牌不一定照搬,但完全可以從思考方式上借鑑。

其二,特色路線。

不是所有品牌都能成為大眾豐田,但也不必所有品牌都成為大眾豐田。

倘若普適性品牌做不大,高端品牌有壁壘,換種思路,其實走「特色辦學」路線也可以的嘛。很多時候,「小眾」其實就是「大眾」。

比如鈴木,2018年以敗北者的姿態退出了中國市場。但人家在全球市場的表現,其實非常優秀。

2019年,鈴木全球銷量達到了300.68萬輛。

對比一下便知,2019年,寶馬集團(包含BMW、MINI和勞斯萊斯品牌)銷量也不過252萬輛。而我國自主品牌的兩位先驅人物,吉利全球銷量136.2萬輛,長城全球銷量106萬輛。

鈴木就是專注於特色路線的典型代表。

「小車之王」嘛,鈴木幾乎沒有大車,也根本不想做大車,人家對自己的期待值就是,只要省油、靈活、發動機可靠、動力強,經濟實惠嘛,夠開靠譜即可。能把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要求做到極致,你就是小車車裡最靚的仔。

所以鈴木的市場需求其實非常大。日本,國土面積小;歐洲,古建築保存完好,城市道路偏窄;印度,道路規劃與基礎設施嚴重落後,所以在這些國家,小型車好開也好停,明顯更適合也更受歡迎。

尤其在印度市場,鈴木佔據了50%左右的市場份額,而且2019年的印度十大暢銷車型中,有7款都是鈴木,其中鈴木還包攬前五。

這就是典型的小眾車、大格局。

比如馬自達,國內屢遭調侃,其實2019年全球銷量150萬輛。

人家「東瀛寶馬」的稱號可不是白來的。馬自達的操控和駕駛樂趣,已經成了馬自達粉絲和車主們的情懷所在,很多人明知道馬自達可能NVH差、做工糙、空間小,但就衝方向盤油門發動機和變速箱的駕駛樂趣,他們就願意下單。他們愛的純粹是坐在馬自達裡開車的過程本身。

還有斯巴魯,國內馬路上見不到幾輛,其實2019年全球銷量104.2萬輛,同樣是百萬級的品牌。

沒辦法,水平對置的發動機、耐用的四驅、為改裝而生的設計……這就是那部分消費者追求的最純粹的運動情懷。尤其是在那樣的價格區間裡,同樣的運動能力可能有且只有斯巴魯。

與之類似的,還有三菱、JEEP等等。顯然,有標籤、有特色地活在相對小眾的市場,比都紮根在同一個大眾市場、集體做著低水平線地掙扎,要好太多了。

畢竟,大眾車型的競爭最為激烈,你需要的不是單方面突出,而是要多方面中庸而均衡,否則很容易被消費者挑刺兒。看看銷量榜上常年霸屏的幾位就知道了嘛,朗逸軒逸哈弗H6,都沒什麼突出的亮點,但也的確沒大槽點,只是個平平無奇的銷量小天才。

而且會買這些車型的消費者,很大程度上也都有著從眾心理,你作為後來者,很難拼過。

但成為一款口碑上的好車,或者是被粉絲或車迷掛在嘴邊的好車,反而沒有那麼難,盯準某個方面,狠下功夫,做到極致就可以了嘛。

上半年的銷量,看似已經觸底,第二季度開始回彈,但其實未來的汽車市場,並沒樂觀到哪去。不少業內人士推測,第三季度銷量可能會重新回落。

自主品牌前方的路雖然漫長,但交叉支路其實很廣。

生存道路千萬條,適合自己第一條。隨大流,你就輸了。

相關焦點

  • 70個獨立品牌正在等待出路
    36.3%,創下中國汽車協會2009年銷售統計以來自主品牌市場份額新低。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從未高於合資品牌,但從2006年到現在的十年間,只有三年低於40%;最多,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一度達到45.6%。全年銷售總量2500萬輛,同比下降10%,可算作缺失市場250萬輛。銷量都去哪兒了?
  • 化解「貼牌」依賴 寧波製造向「自主品牌」要出路
    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力成本劇增、人民幣匯率變動壓力與日俱增,對於寧波大多數以貼牌生產為生的出口企業而言,憑藉低成本競爭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而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的貼牌企業也開始面臨一系列的生存危機。    變,或者亡,是大多數寧波紡織服裝企業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向內銷市場要增長,以自主品牌打天下,成為部分寧波紡企尋求突破的方向。
  • 等待出路的養殖戶們
    在等待新政策的日子裡,劉克俊向廣西有關部門遞交了關於將竹鼠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建議書,他認為,竹鼠養殖已經有30年的歷史,人工養殖的竹鼠不應該被納入野生動物範疇。但據任輝預測,鑑於疫情的嚴重性,新的《畜禽遺傳資源目錄》所包含的可食用動物門類可能會大範圍收緊。儘管如此,養殖戶們仍寄希望於竹鼠能被收錄進去。
  • 惠東:狠抓鞋子質量 打造自主品牌
    去年7月,該縣組織7家企業31人次,參加以科技、環保、創新為主題的2017惠州臺灣精品博覽會,推動惠臺兩地經貿交流和雙向合作、貿易往來,提升合作水平;同年10月,組織企業參加第14屆中博會;隨後還組織20家企業參加雲博會,推動企業加強合作,提升產業交流水平;積極參與惠貨全國行——— 惠州產品(福州)展銷會……通過參與各種平臺的活動,有效推介了「中國女鞋生產基地·惠東」區域品牌。
  • 打破外國尾氣催化劑產品壟斷 自主品牌在路上
    此前自主品牌在這兩類催化劑材料上,由於關鍵核心技術沒有得到貫通地突破、質量穩定性似感欠缺,以及量產能力不足,錯失市場機遇。然而今時不同往日,在我國自主品牌後處理系統產業鏈上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國自主的催化劑產品即將到來,柴油車尾氣催化劑依賴進口的局面或將被打破。
  • 自主品牌大敗局,新能源汽車需要「換」道超車 || 深度
    而自主品牌汽車的定位由於多種因素所限,到目前為止還是處於中低端市場,因此汽車剛需的下降自然就導致自主品牌所處市場空間的萎縮。作為宏觀經濟發展的重心之一,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發展緩慢就像後勁不足的左膀右臂,始終是國家的一塊心病。更讓人心酸的是,汽車行業整體增速是放緩了,進口和合資品牌受到的影響卻不大,反而一騎絕塵,在市場份額中撕開的口子越來越大,而自主品牌連汽車產業的平均水平都不到。
  • 「新國貨」風潮吹暖自主品牌汽車
    「今年對於各大車企,尤其是自主品牌而言,是一場不小的考驗。」全國乘用車聯合會秘書長崔東樹直言,「在市場整體銷量下行的情況下,各個汽車品牌都在進行市場下探,因此自主品牌想要保證市場份額,就必須逆勢向上進軍。但人們都知道,品牌和價格下探容易,上升卻很難。」正如他所說,中國的自主品牌在今年年初經歷了較為艱難的時刻。
  • 我們日常家用空調的壓縮機是什麼品牌?是自主品牌嗎?
    #空調壓縮機#我們日常家用的空調基本上都是格力、美的、海爾、TCL、志高、奧克斯、小米等國產品牌,你知道這些空調都是用的什麼品牌的壓縮機嗎?是不是都是自己的壓縮機呢?通過下面這張圖來了解一下:各壓縮機品牌市場佔有率這是2016年我國旋轉式壓縮機(也就是轉子式壓縮機)各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美芝和凌達兩個品牌就佔到了50%以上的份額。
  • 廣西大學生自主創業 夢想創水果連鎖店品牌
    廣西大學生自主創業 夢想創水果連鎖店品牌 店門上綠底白字寫著「自己家水果,大學生聯合創業」字樣。  火紅的五月,當其他大學應屆畢業生還在為找工作而發愁時,廣西財經學院會計專業大四學生陳文龍已經在自主創業,目前他擁有3家水果連鎖店。陳文龍介紹,這家水果店是他2010年11月與同學楊汝恩、利友邦合開的。之所以命名為「自己家」,是因為這個名字給人以親切、溫馨之感。現在除了三位合伙人,店裡還請了12名在校大學生兼職幫忙。
  • 虎口奪食的「荊棘之路」:阿拉丁,市佔率極低的科研試劑自主品牌|...
    目前,公司形成了自主試劑品牌「阿拉丁」系列產品,常備庫存超過3.3萬種,是國內品種最豐富的生產商之一。2015年,公司上線「芯矽谷」品牌實驗耗材作為試劑產品的配套產品,作為試劑類產品的配套補充。目前公司主要收入來自於自主電商平臺。2017-2019年,自主電商平臺收入佔比分別為96%、93%及92%,佔比均保持在90%以上,第三方電商平臺只是自主電商的有效補充。
  • 掌握國際領先核心科技 打造「中國製造」自主品牌
    位於我區港城工業園的邁基諾(重慶)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較早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基因捕獲技術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利用自身掌握的基因捕獲核心技術,打造出「中國製造」基因捕獲的自主品牌。全世界擁有基因捕獲核心技術智慧財產權的公司只有3家,而邁基諾是其中一家,也是中國唯一一家。據了解,基因捕獲測序的主要優勢在於可針對特定區域進行測序,有效降低了測序成本,提高了測序深度,更精確地發現特定區域遺傳變異信息。
  • 淪為代工 手機廠商最後的出路?
    甚至說是手機廠商的最後出路?  我們先來看一下手機廠商和代工廠之間的實際情況。  全球最大的獨立代工廠非富士康莫屬,除此之外還有比亞迪、和碩、英華達以及分布在東莞、深圳等地的大批中小型代工廠。由於供應鏈和生產成本的限制,蘋果、三星、諾基亞等以OEM的形式委託代工廠生產,就連生產能力強大的HTC、華為等也開始將部分產品外包生產。
  • 2020廣州車展自主品牌三大頭部車企最大看點
    我們不妨將目光拉到自主品牌三大頭部車企吉利、長城、長安身上,看看他們在2020廣州車展上最大的看點都是什麼?吉利最大看點是發力轎車從產品布局來看,吉利汽車無疑是非常全面的,但從其實際銷量來看,佔據主導地位的還是SUV和轎車。
  • 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為什麼幹不過特斯拉
    最後我想補充一句,自主品牌新能源研究補貼政策。這些新能源車企沒少研究怎麼拿國家補貼。生產出了一大批電動車,就是為了拿國家補貼,有人會說了,生產出來的車型要賣出去才行啊。我們這些自主品牌也是很有頭腦的,左手倒右手,錢就來了。至於如何倒啊?這些車企,一起成立第三方租賃公司。
  • 消費者要注意了,這4家品牌也學「南極人」圈錢,只賣「吊牌」
    南極人這個品牌大家應該都是聽說過的,他們家的明星產品「保暖內衣」在無數個冬天溫暖了消費者,因為其質量非常好,同時性價比也非常高,在市場上受到消費者們的一眾青睞,國內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也在近些年中變得越來越強了,但是這幾年關於南極人這個品牌的負面報導也越來越多。
  • 微波爐第一品牌如何做到持續領先?格蘭仕自主研製磁控管
    今年是C-BPI研究指數發布的第10年,格蘭仕第10次榮登微波爐行業品牌影響力榜首,同時位列2020年中國顧客推薦度指數SM(C-NPS)微波爐推薦度排行榜第一名、2020年中國顧客滿意度指數SM(C-CSI)微波爐滿意度排行榜第一名。
  • 品牌藥毛利率超70%
    有意思的是,這些知名品牌都相繼被一家公司收購,變成自主品牌。這背後是一家怎樣的企業? 野馬財經了解到,雅各臣科研製藥有限公司(02633.HK)(下稱「雅各臣」)成立於1990年,2016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 首屆中國自主品牌十大領軍人物暨100佳課題調查網絡投票啟動
    12月30日,首屆中國自主品牌100佳課題調查網絡投票正式啟動,《人民論壇》雜誌社發起組織了此次課題調查活動。首屆中國自主品牌峰會暨首屆中國自主品牌100佳課題調查,以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自主創新精神講話的指針,由人民論壇雜誌社、人民論壇網聯合國內十餘家頂尖研究機構及百餘名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發起,旨在從微觀上調查尋找各行業、各企業的自主創新舉措、發展經驗,發掘優秀的自主品牌和企業文化,搭建企業聯盟,唱響品牌強國主旋律,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經驗參考和智慧支持。
  • 以科技之力,奠消亡在捷徑路上的自主高端品牌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明白,沒有十年時間做不成一個有價值的品牌,「高端化」看似簡單的三個字背後,是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和精力的投入,更是對用戶需求的深刻挖掘。自主品牌衝高的兩大階段2007年,奇瑞率先推出了觀致汽車,拉開了中國品牌高端化的序幕,自那之後的13年時間裡,前僕後繼的自主品牌開始了漫漫衝高之路。
  • 在三線城市讀二本院校,畢業後有出路嗎?出路在哪裡?
    如果就讀的大學既不是「雙一流」建設高校又沒有位於一二線城市,只是一個普通的二本院校,而且還在三線甚至四線城市,那畢業後有出路嗎?出路在何方呢?小編一直認為,無論是在哪裡讀大學,讀什麼大學,也無論是學什麼專業,讀的是專科還是本科,決定一個人發展的根本原因並不是外在的,而是自身所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