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出路的養殖戶們

2020-12-02 中國報導

華農兄弟或許沒有想過,自己花式烹飪的竹鼠有一天會成為「燙手山芋」。如今,他們再也沒有更新過有關竹鼠的視頻,而是畫風巨變,開始直播挖竹筍、採蘑菇。

2月2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發布(以下簡稱「《決定》」),被稱為史上最嚴「禁野令」。地方政策也不斷收緊,3月26日,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對《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草案)》進行了第一次審議,擬全域禁獵禁食野生動物。非典之後,禁食野生動物再一次成為社會共識。

暫停鍵突然按下,包括華農兄弟在內的特色養殖戶們站在了十字路口,下一步何去何從,他們在迷茫中期盼新政策能夠帶來轉機。

緊急叫停

「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來自野味,可能性比較大的比如說像竹鼠、獾這類的野生動物。」1月20日晚,針對病毒溯源問題,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視連線時首次披露。

一個月後,《決定》出臺,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俗稱「三有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 2月26日,吉林省警方展示收繳的部分野生動物製品。(圖片來源自新華社)

「禁野令」生效後,近些年被一些食客偏愛的黑斑蛙、虎紋蛙、蛇、竹鼠等特色野味不能再現餐桌,溫飽之外的味覺追求被迫按下暫停鍵。但具體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詳細的禁食目錄尚未出臺。

自然科普作者、動物保護專家任輝在接受《中國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新規發布之前,《野生動物保護法》中也有對禁食野生動物的明確規定,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沒有合法來源、未經檢疫合格的其他保護類野生動物」不可食用。「這種界限更科學,也更合理。野生動物作為自然資源的一種,人類不過度食用,威脅到一些物種的生存,食用本身一般是沒有問題的。」

「但這個界限在當下的中國缺乏可行性,最終導致了今天的亂象。」按照《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取得林業部門頒發的「馴養繁殖證」養殖而來的野生動物就是合法來源,「這裡存在一個問題:如豬牛羊之類是馴化動物,東北虎大熊貓之類是野生動物,但在這些馴化動物和純粹的野生動物之間,還有一個龐大的中間地帶。」由於監管不力,它們可能會以非法方式流入市場。任輝認為,也存在一些擁有「馴養繁殖證」的企業常年收購野生動物並將其「洗白」為合法養殖產品。

「可以看到,因技術不足、監管缺失、多頭管理等因素,原本的禁食界限實際上沒能很好落地實施。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看似『一刀切』地從源頭禁食野生動物可能就是最快奏效的方法。」任輝說。

2月25日,深圳在全國率先開出禁食野生動物「白名單」,儘管引起了很大爭議,但這種模式得到了有關部門的認可。

目前,農業農村部表示已基本摸清畜禽遺傳資源的家底,新版《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將儘快公布,這本質上也是一份「白名單」。目錄中所列的允許食用的動物種類,其人工養殖種群是被允許食用的,但其野外種群和該目錄以外的其他所有陸生野生動物均屬於禁止食用範圍。一旦公布,該目錄將成為衡量禁食與可食的標尺。

期盼春天

當野生動物被證實可能是病毒的中間宿主時,往往交易市場已經準備開始重新洗牌甚至停擺,最早被懷疑可能攜帶有新冠病毒的竹鼠也沒能逃脫這種命運。按照《決定》,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被禁止食用,竹鼠就位列其中。自1月21日起,竹鼠被全面禁食。

禁食不難,難的是遍布各地的養殖戶們。2016年統計數據顯示,全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的專兼職從業者有1409多萬人,創造產值5206多億元人民幣。

△ 網紅視頻博主華農兄弟的成員之一劉蘇良在河邊向網友直播吃竹鼠。(圖片來源自網絡)

四年時間過去了,規模還在壯大,華農兄弟就是其中一員。此前,他們因被網友戲稱為「吃掉竹鼠的100個理由」系列視頻而躥紅網絡,也是因為他們,更多人認識了竹鼠,並將其奉為餐桌「新寵」。而《決定》發布以來,華農兄弟的竹鼠再也沒有出現在鏡頭裡。

憑藉積攢的知名度,華農兄弟另尋他路或許難度並不算大,但對於普通養殖戶來說,竹鼠養殖是否能迎來春天,還是一個未知數。

往年這個時候,廣西馬山縣古零鎮喬老村的潘耀軍不是為竹鼠繁殖做準備,就是在接待慕名前來取經的散養戶。而眼下這個春天更像是一場漫長的寒冬。11年前,只有小學文化、視力一級殘疾的潘耀軍從兩隻竹鼠開始養起,發展到如今存欄2000多隻,年利潤20萬元,並無償將養殖技巧傳授給其他養殖戶,成為當地的致富帶頭人。

「十幾年堅持走到現在,萬一真的不讓養了,損失是肯定的,返貧也不是不可能。」潘耀軍告訴《中國報導》記者,他能理解外界流傳竹鼠與這次疫情有某種聯繫,但他更願意相信,依靠廣西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養殖竹鼠是兩全其美的事。」

而潘耀軍並非個例。停擺近兩個月以來,養殖戶們正遭受著疫情和政策的雙重影響。「每日飼料減量,有的竹鼠被餓死,心疼,但是沒辦法。」「也有剛貸款投入幾萬、幾十萬準備大幹一場的養殖戶,現在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畜牧研究所高級畜牧師劉克俊說。

劉克俊向《中國報導》記者出示的一份報告顯示,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竹鼠數量達6600萬隻,產值約100億元,從業人員26萬人。其中廣西的養殖規模在全國排名第一,人工馴養繁殖竹鼠存欄量約3600萬隻,從業人員達18.2萬,貧困戶佔從業人數的18.7%,竹鼠養殖一度被認為是當地貧困地區的脫貧產業。

也不是沒有希望,「如果竹鼠能像牛羊那樣被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或許竹鼠養殖業還有機會重獲新生。」在等待新政策的日子裡,劉克俊向廣西有關部門遞交了關於將竹鼠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建議書,他認為,竹鼠養殖已經有30年的歷史,人工養殖的竹鼠不應該被納入野生動物範疇。

但據任輝預測,鑑於疫情的嚴重性,新的《畜禽遺傳資源目錄》所包含的可食用動物門類可能會大範圍收緊。儘管如此,養殖戶們仍寄希望於竹鼠能被收錄進去。

遍尋出路

△ 《決定》出臺前,潘耀軍的竹鼠養殖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迎來一批參觀者。(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每天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留給養殖戶們等待的時間並不多,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處置現有的存欄野生動物。

一個不得已的方法是放生野外。任輝說,非典的時候,果子狸被放生到野外,「但效果不理想。」「放生是個非常科學的事,需要綜合考量放生地的承載能力、這個物種以前是否在當地生存過、養殖場的動物是否存在過度近親繁殖而引發的遺傳多樣性缺失……養殖戶顯然沒有這樣的能力組織這樣的科學放生。」

「如果管理方希望養殖戶全部退場,就應當出臺相應的補償措施和無害化處理細則,也就是滅殺,無害化焚燒等。」任輝表示,補償能否達到養殖戶預期,或者無害化管理是否嚴格,都可能影響到養殖戶遵循這些政策的積極性。

彌補停止養殖帶來的損失,《決定》第七條給出相關建議: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採取必要措施,為本決定的實施提供相應保障。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支持、指導、幫助受影響的農戶調整、轉變生產經營活動,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補償。

關於特色養殖受到的衝擊以及後續政策疏導問題,國務院扶貧辦也在3月1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通過多種形式給予幫助、轉產。

為落實《決定》精神,近來,黑龍江、江西、廣東等多省市採取收回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證、對養殖戶進行適當補償、統一收購存欄動物等方式解決燃眉之急。劉克俊表示,廣西是竹鼠養殖大省,「如果竹鼠養殖業被取締,養殖戶們會接受政府補貼,考慮轉產,只希望能快快出臺相關政策。」

轉產是一條出路,卻也意味著要重新學習新的技術、建造不同的設施、重新適應市場變化……「如果新規延續很長時間,最終要解決的是這些養殖戶徹底從養殖市場退出之後的就業問題。」任輝說。

對養殖戶們來說,未來的變數還有很多。

撰文:《中國報導》見習記者 陳珂

責編:何晶

△ 圖片設計by宋垚學——「我們在一起」2020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全球招貼設計公益徵集活動。

相關焦點

  • 養殖戶們哭了,上千萬隻竹鼠何去何從
    養殖戶們哭了,上千萬隻竹鼠何去何從?在全面封控的過程中,竹鼠養殖戶們對未來仍抱有期望,但全面禁止食用「三有動物」的決定可能會給長期處於灰色地帶的竹鼠養殖業帶來致命一擊。養殖戶們這麼說,「看不到希望,很多人都準備慢慢將鼠餓死算了、不再投錢餵下去了。」「竹鼠已經是南方山區裡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色養殖、發家致富的項目,對於小農戶、貧困戶或者返鄉務工人員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項目。」
  • 這種蜘蛛毒性強又兇猛,天敵是螞蟻,養殖戶們怎樣養殖這樣的蜘蛛
    逐漸的養殖戶們養殖蜘蛛也有了自己經驗,例如在捕捉蜘蛛的時候在傍晚的時候,因為這個時間正是蜘蛛觸動學覓食的時間,是容易碰到在外爬動的蜘蛛的。養殖戶們將蜘蛛放在大山上散養,養殖戶們養殖的捕鳥蛛還有一種叫虎紋捕鳥蛛,往這種捕鳥蛛的背部摸上去會感覺非常的舒服光滑,虎紋捕鳥蛛長了一個龜殼的背面,肚子上的顏色更深一些,顏色是純黑色的,肚子摸上去也是毛茸茸的感覺,感覺有光澤和質感。虎紋捕鳥蛛的腰非常的細,看上去形體是非常婀娜的,如果仔細看的話,會發現這種虎紋捕鳥蛛還是非常漂亮的。
  • 數千萬斤田雞滯銷壓塘,讓養殖戶吃下「定心丸」!
    而據不少養殖戶反映,蛙類在此前已經被要求暫停上市銷售。 大批成蛙滯銷壓塘,養殖戶生計難以維持廣東佛山三水的一處田雞養殖場,該養殖場共48個養殖大棚,每個棚內大約滯留6萬隻田雞。養殖戶田先生介紹,他們從事田雞養殖已經近20年,這一次的禁銷讓他們手足無措,「如果暫停餵飼,田雞每天都會大規模死亡,如果繼續餵飼,又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恢復交易」。
  • 疫情之下,億萬東北林蛙就要醒來,數十萬蛙農在焦急等待什麼?
    至此,全國範圍的全面禁野開始,全國1.9萬個養殖場被關閉,強力措施背後,養殖戶們在冬天即將結束之際又進入了寒冬。那麼在全面禁食陸生野生動物的禁令下,作為東北特有的兩棲物種林蛙會被禁食嗎?全國林蛙產業從業人員統計表客觀地說,東北林蛙人工養殖,不但滿足了人們對這一獨特美味的追求,還增加了養殖戶的經濟收入,最主要的是人為地保護了這一物種在自然界的種群規模。
  • 出路、能力、競爭、教育,差距越拉越大的00後們,未來在哪裡?
    我想問的是:00後們,被網際網路改造成了什麼樣子,是好亦或是壞?與此相對,那些沒有報名興趣班的00後們,反而就更落後一步。這一步,也就意味著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這是馬太效應帶來的結果。03關於出路什麼是出路?
  • 2020,一位青蛙養殖戶的獨白
    2020,一位青蛙養殖戶的獨白2020-03-03 20:1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授漁水產        特別是養殖戶,大多跟我一樣,房子抵押貸款,全身家性命地投入其中。然後接踵而來的就是各地政府對野生動物養殖的管控消息,讓我們心情跌到了谷底,一種傾家蕩產回到解放前的狀態在每個養殖戶的心頭徘徊,甚至於有了萬念俱灰的感覺。但不管怎麼樣,國家的決定我們要遵從,黨的決策我們要服從,只希望有個稍好的處理意見。在戰戰兢兢等待中,作為奮戰在一線的養殖戶。
  • 70家自主品牌等待出路
    另一方面,價格下壓還不夠,合資品牌們還專門推出全新品牌與自主對打。去年,大眾正式將捷達獨立成立了新品牌,目標雖沒直言,但很明確,就是要搶奪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看看捷達現在的三款車型就明白了。出路在哪裡?內外交困的自主品牌已經沒有退路了。那怎麼辦呢?前些天,大乘汽車提供了一種思路,說是「由於……使得利潤微薄的自主品牌更是壓力陡增。經研究決定,即日起對大乘汽車G60S車型市場指導價作出調整。
  • 魚塘裡六七萬斤魚一夜死光,養殖戶:懷疑被投毒,已報警
    養殖戶和農民伯伯他們的工作都非常辛苦,需要早起晚睡的工作,然後才能夠賺到一些生活所需的費用。近日,在福建漳州的一處魚塘的所有魚都一夜死光了,讓這位養殖戶損失慘重。12月3日,在漳州的一個魚塘上面全都飄著翻著肚子的魚,而且有很多村民在幫這位養殖戶打撈死魚,養殖者老陳說他們的損失將近40萬。
  • 海葵讓養殖戶損失慘重 水退了養殖戶往自家圍塘撒鹽
    昨天下午3點多,40多歲的養殖戶葉顯昌守在自家的圍塘邊,等著水退去——他要自救。  從早上7點多出門,他水米未沾。記者見到他時,他已餓癟,拿著記者給的麵包,狼吞虎咽。  在鶴浦的歷史上,從來都沒有這麼大的颱風正面登陸過。  颱風「海葵」讓這些養殖戶損失慘重。  8月8日凌晨2點多,楊柳坑的風,已經能將人吹起來了。
  • 聰明的養殖戶都這樣做
    在說到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現在的農村養殖戶是如何養雞的?如何改進養雞的方式? 首先目前的大部分養殖戶還是以比較傳統的觀念進行養殖,只要雞的成活率高,那麼你養殖的就是賺錢的。那麼雞的成活率靠的是什麼呢?對,有人說是管理,有人說是技術。但是這些都只是一個方面。
  • 《等待戈多》,等待其實是毫無意義的,是一種虛無
    無盡地等待一個未知,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情。其中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見證各種各樣的變故,欺凌壓迫,溜須拍馬,模仿扮演,爭吵辯解,愛慕崇拜,日復一日,周而復始。這便是人生。他們說,等待戈多寫的是戰爭時期人們的心境。其實戰不戰爭,人心都是亂的。
  • 養殖戶們請注意!2020年這十種情況不予批准養殖,不看可要後悔了
    七、位于禁養區的養殖戶禁養區主要包括飲用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鎮居民區和文化教育科學研究區,對于禁養區劃定工作基本完成,卻仍然「頂風作案」的,拆遷養殖場後,還會面臨罰款。八、一些違規的養殖戶有些小型養殖戶,既沒有合法企業開辦手續,又沒有通過衛生檢疫許可。自行購買牲畜圈地搞養殖。這類養殖戶嚴重違反了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沒有合法的檢疫手續,這些牲畜就有可能存在一定危險,會給消費者帶來疾病。
  • 小小黃顙魚,鋪開廣東佛山儒溪養殖戶的致富路
    快叔等十多家養殖戶開始著手養殖黃顙魚。「我們一邊養一邊學,第一年養殖產量很低,畝產也就幾百斤。但由於賣價高,也很賺錢!」養殖戶快叔笑著說。往後幾年,看到快叔等的養殖效益,其他養殖戶也開始紛紛養殖黃顙魚。  然而,儒溪養戶們很快就發現黃顙魚不太好養,技術要求非常高,同時著色比較困難,一般的飼料都無法達到上市要求。
  • 農業農村部明確符合標準娃娃魚可上市 養殖戶:如釋重負
    如竹鼠等人工飼養的野生動物養殖戶已開始在政府的協助下對此前養殖的野生動物進行處置,而對於娃娃魚等水生野生動物,養殖戶仍在等待相關部門的具體規定。北青-北京頭條記者25日從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職能部門工作人員處了解到,近日該局向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復函明確,依法取得水生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或加載專用標誌的人工養殖大鯢(娃娃魚)及其製品可以依法上市交易。
  • 濟南臨沂等地養殖戶盼禁食細則快出臺
    面臨「禁食」的風險,養殖戶們將如何抉擇?記者前往濟南章丘、臨沂蒙陰等地進行了調查。小蟲子帶來百萬大產業  提前在樹幹離地十幾釐米的地方纏幾圈膠帶,等到夜幕降臨,金蟬破土而出爬到膠帶處時就爬不上去了。村民們一手拿小桶,一手拿手電筒,彎腰一撿一拾,金蟬就進了小桶裡,也意味著至少有一塊錢被裝進了腰包。
  • 竹鼠養殖戶現狀如何?養殖戶:已經將竹鼠餓死,如今積極轉型
    今年對於養殖戶來說是不太友好的一年,尤其是養殖野生動物的人,今年損失挺嚴重的。自從疫情出現之後大家對於野生動物就不太友好,都堅決抵制食用野生動物,而竹鼠就是目前養殖效益高規模也比較大的一類,後面被加入禁食的目錄,基本上處於無法銷售的境地了。
  • 15年牛蛙價格先跌後漲養殖戶信心反彈 近期價穩
    大棚被拆除掉的牛蛙養殖戶,不少人都轉到周邊省份繼續養殖牛蛙了,比如安徽宣城等地牛蛙養殖規模就有了明顯的增加。據一些養殖戶反應,雖然說到陌生的地方養殖有一些不便的地方,但是租金便宜、水源充足的優點也增加了養殖戶的信心,一方面養殖成本下降了,其次牛蛙養殖要每天換水,在浙江一些牛蛙養殖比較集中的地方,換水難度增加、換進來的水質變差也讓牛蛙不像以前那麼好養了。
  • 黑斑蛙虎紋蛙禁養禁食 相關養殖戶轉行轉產
    黑斑蛙虎紋蛙禁養禁食  相關養殖戶轉行轉產本報記者  凌澤英 文/圖今年3月1日,蛙類養殖戶、衛星湖街道大竹溪村的唐勇曾焦急地打電話詢問:到底黑斑蛙、虎紋蛙等還能不能養?為此,本報記者持續跟蹤採訪,從等待政策,到現在政策的明晰,終於有了定論:黑斑蛙、虎紋蛙都在禁養禁食名錄裡。源起:新冠病毒疫情今年1月,有專家表示,此次新冠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
  • 1800萬隻竹鼠被判死緩:10萬養殖戶的生計和20億元生意
    等待宣判的竹鼠  本刊記者/古欣  發於2020.4.6總第942期《中國新聞周刊》   1月22日,大年二十八,桂林市平樂縣古等村村民謝富傑正在大集上辦年貨,卻接到了遠在北京的一位記者的電話。廣西的1800萬隻竹鼠和它們的主人依然在等待通知。                  「死緩」的產業   每天早上九點,謝富傑開車去養殖基地。去年,他把自己全部積蓄拿出來,又從銀行和民間借貸了一百萬,湊齊四百萬,全部投入到這個佔地2876平方米的竹鼠養殖基地。
  • 看完《出路》後才知道,孩子的出路其實在父母手裡,逆襲談何容易
    《出路》是國內的一檔紀錄片,由陳為軍執導,這檔節目在去年非常的受歡迎,與《變形計》不一樣的是,它是深入到農村孩子和貧困生生活中的一部紀實片。總拍攝歷經六年,分別記錄了中國不同階級小人物心裡的矛盾,在節目播出後,引發了巨大的反響,不少網友說,看完《出路》後才知道,孩子真正的出路其實是掌握在父母手裡,逆襲真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字眼。一、農民工家庭的孩子我國除了老齡化問題外,留守兒童的數量也是一年比一年多,對比80年代生活條件已經好多了,因為袁老發明的高產量雜交水稻,溫飽問題大部分已經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