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農業農村部下發最新通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中的物種不列入禁食範圍,其中包括牛蛙、美國青蛙等可以恢復銷售。點擊查閱通知詳情。然而,在珠三角養殖規模更大的泰國虎紋蛙,俗稱「田雞」,卻不在這個名錄內。
日前廣州市正在就禁食野生動物向社會徵求意見,但並未列出具體的禁食名單。而據不少養殖戶反映,蛙類在此前已經被要求暫停上市銷售。
大批成蛙滯銷壓塘,養殖戶生計難以維持
廣東佛山三水的一處田雞養殖場,該養殖場共48個養殖大棚,每個棚內大約滯留6萬隻田雞。
養殖戶田先生介紹,他們從事田雞養殖已經近20年,這一次的禁銷讓他們手足無措,「如果暫停餵飼,田雞每天都會大規模死亡,如果繼續餵飼,又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恢復交易」。更大的難題是,目前這一大批成品田雞壓塘無法處置。
田雞滯銷已經持續兩個多月,蛙農田先生表示,當地大部分養殖場都是借貸來投資養殖,保守估計養殖規模最小的都要面臨不少於20萬元損失,要轉型也沒有本錢。
養殖困局下:飼料斷供,產業鏈損失慘重
面臨養殖困局,泰國虎紋蛙的飼料也開始斷供,有養殖戶表示,以往每個養殖棚一天需要消耗6包飼料,而現在只能隔天餵飼一包,甚至五六天才餵飼一次。
棚內的田雞由於飢餓,會發生「大吃小」的現象,據介紹目前每天死亡率大約在20%左右。養殖戶田先生每天都要在一個棚內揀走大約200斤死蛙,大概每天損失都有好幾千塊錢。
除了養殖戶,受影響的還有田雞經銷商和飼料生產企業,有飼料公司正面臨幾百萬資金無法回籠。
據了解,廣東的江門、佛山、惠州、中山、清遠等地都是蛙類養殖場的集中地。而據各地代表初步統計,目前廣東省存塘能上市的成品田雞約4000萬斤。
可以規範,切勿一刀切 請給養殖戶一定的緩衝期!
泰國虎紋蛙在上世紀90年代由旅泰國華僑從泰國引進種苗養殖,開始在海南進行孵苗,後引進廣東,如今廣東成為全國泰國虎紋蛙最大交易市場。在重慶、廣東等地,泰國虎紋蛙此前是被作為扶貧的特種養殖項目進行推廣。
以江門市為例,從2000年開始,江門市臺山市的蛙農就開始專業養殖泰國虎紋蛙子二代品種,如今已發展成為200多戶養蛙專業戶,養殖水面積達2300畝,70%的蛙農都是貸款養殖,現在不能賣,貸款也還不上。
「養不能養 賣不能賣 吃不能吃」 請儘早明確,養殖戶等不起!
針對此現狀,
農業農村部表示,將加強與國家林草局溝通協調,進一步明確水生野生動物與陸生野生動物的相關目錄規範。
對此也有不少網友為蛙農發聲,呼籲政府儘早明確,給養殖戶們一定的緩衝期,切勿「一刀切」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停止一切野生動物交易會起到嚴防疫情擴散的積極作用,另外,為了改變飲食陋習,目前作出的嚴格規定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廣大養殖戶以及2000多萬斤塘中蛙都在等待著疫情散去,等待著新的政策出臺來宣判他們的命運。
疫情過後,我們呼籲能夠對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區別對待,對於馴養繁殖技術成熟、不需要依賴野外種群的一些養殖產業,由於之前已經形成規模,如果不準賣也不準養,可以出臺疏導政策。
當前農戶損失慘重,至少要能給蛙農們一個緩衝期!對於養殖了20多年的蛙農來說,人工養殖和繁殖技術都已相對成熟,那田雞還能算為野生動物被禁食禁養嗎?對此,您有何看法,請轉發!投出您的關鍵一票,讓政府看到我們養殖戶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