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農業農村部緊急印發《關於貫徹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革除濫食野生動物決定的通知》,明確中華鱉、烏龜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物種和農業農村部公告的水產新品種兩棲爬行類動物,按照水生物種管理。也就是說,中華鱉、烏龜、牛蛙等品種可以不被禁食,這給產業從業者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3月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春季農業生產工作情況。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表示,陸生和水生之間的兩棲爬行動物, 如龜鱉類和蛙類,根據協商,明確由農業部按照水生動物管理。 包括中華鱉、烏龜在內的 絕大多數龜鱉, 以及蛙類中的 牛蛙 和 美國青蛙 可以養殖食用。
「牛蛙算是安全著陸了,那泰蛙和黑斑蛙呢?」這是後臺評論區中收到最多的留言。
據了解,目前廣東臺山、佛山等地仍有上萬噸泰國虎紋蛙因身份尚未明確,壓塘滯銷。
視頻來源:廣東DV現場
廣東泰蛙壓塘滯銷
黑斑蛙壓塘滯銷(抖音搜索「大國漁業」,看更多精彩視頻 )
養殖蛙滯留塘裡,有蛙農讓其自生自滅
「現在塘裡還有十多萬斤的泰國虎紋蛙,天天都在虧本。」台州市的蛙農楊啟亮說。
廣東省江門市臺山市的一處泰國虎紋蛙蛙塘 來源:澎湃新聞
泰國虎紋蛙屬於兩棲動物。2003年,原國家林業局官網發布的《商業性經營利用馴養繁殖技術成熟的陸生野生動物名單》,對54種馴養繁殖技術成熟、可從事經營利用性馴養繁殖和經營的陸生野生動物名單予以公布,虎紋蛙位列名單中第49位兩棲綱無尾目蛙科。
2015年底,楊啟亮從銀行貸款了約90萬元建設養蛙基地。彼時,在他的眼中,養蛙還是一個很有前途的產業,「身邊也很多人在養泰國虎紋蛙」。據悉,從2000年開始,臺山市的蛙農就開始專業養殖泰國虎紋蛙子二代品種。
在廣東連州、重慶等地,養殖兩棲爬行動物基地已經成了脫貧項目。
據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報導,2019年1月,重慶隘口鎮建立了虎紋蛙養殖示範基地,基地平均每天可發售成品蛙3至4千斤,以當時市場價,基地每日收入可達5萬元左右。截至2019年10月,已出售成品虎紋蛙10萬餘斤,總銷售額突破100萬元,預計全鎮未脫貧戶每人可分紅700餘元。
據楊啟亮介紹,其擁有60畝塘,虎紋蛙的年產量能達到120萬斤。通常來說,虎紋蛙的市場價在四五元一斤,春節假期等旺季能賣到六七元一斤。
受疫情及禁食影響,楊啟亮養殖的虎紋蛙滯留在塘裡。「水產市場都關閉了,沒人進貨。」楊啟亮表示,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也沒了,且銀行的貸款還有一個月就要到期。
停止銷售,除了減少收入,壓塘的虎紋蛙也給農戶增加了養殖成本。
另一位臺山市蛙農陳偉業告訴南都記者,餵食虎紋蛙的飼料每袋在150元左右,雖然自家僅有16畝塘,但在零收入的情形下,也無力支付飼料的錢款。
「如果每天都餵飼料,十幾天就會把老本都虧沒了。」和陳偉業一樣,楊啟亮也選擇讓虎紋蛙「自生自滅」。
業界呼籲儘快解禁泰蛙和黑斑蛙
在昨天文章的評論區中,有養殖戶表示,泰蛙也應該列入名錄,它與牛蛙、美國青蛙同屬外來引進品種,而且在國內已經養殖二十多年,有大量的從業者,已形成種苗繁育、商品養殖、流通、消費、加工、飼料工業等一條完整、成熟的產業鏈;同時,泰蛙養殖也是農民脫貧致富的一條有效途徑,理應繼續開放養殖和食用。
也有養殖戶表示,黑斑蛙產品食品安全更有保障性,理應能夠養殖流通。
此前,海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史海濤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也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停止一切野生動物交易會起到嚴防疫情擴散的積極作用,另外,為了改變飲食陋習,目前作出的嚴格規定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但疫情過後,建議對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區別對待,對於馴養繁殖技術成熟、不需要依賴野外種群的一些養殖產業,由於之前已經形成規模,如果不讓養了,可以出臺疏導政策。
同時,業界呼籲,儘快明確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名目,儘快拿出禁止上市交易的野生動物處置辦法和對養殖戶的補償辦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