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蟲越來越多,稻田裡的蛙鳴去哪了?拒吃田雞,保蛙護農刻不容緩

2021-01-12 逸趣白社會

春末冬初的時節,萬物復甦。從冬眠中醒來的田雞和青蛙慢慢鑽出土壤,開始新一年的捕蟲護農工作。但是近幾年,我們發現稻田裡的蛙鳴越來越微弱了,與之相反,黑漆漆的蚊蟲越來越多。

田雞和青蛙它們都去哪了?

一部分被農藥化肥以及工業汙染殺死了,還有一部分成了捕蛙人的下酒菜。

隨著農藥化肥的日益普及,如今每一片土地都是施著大量肥料的。這固然可以讓糧食、果蔬增產不少,但也破壞了土質平衡,青蛙、田雞、蚯蚓這些在泥土中安家的小動物失去了它們的棲息之所。雖然現在還沒有很明確的證據能夠證明環境中農藥的濃度能夠殺死兩棲動物。僅僅只有少量的新聞報導將青蛙、田雞的減少歸咎於農藥。

農藥和化肥是當今農業維持不得不使用的工具。沒有農藥和化肥,僅憑祖先土裡刨食的本事是不足以養活我們國家14萬萬人口的。自私的說,這一部分青蛙和田雞的消失在所難免。

然而,成為捕蛙人下酒菜的那些蛙完全是可以活下來,捕蟲護農的。

這些蛙是從小吃到大的野味,為什麼現在就不能吃了呢?不能吃,堅決不能吃,原因有三點。

第一,田雞和一部分青蛙是我國的保護動物。以我們最常見的虎紋蛙為例,它是國家的二級保護動物。雖然之前菜市場一直有賣幾十塊錢一斤的虎紋蛙,但如果深究,這是違法行為。在農村田地裡抓捕大數量的(50隻)虎紋蛙就可以被判十年有期徒刑。之前大家都不重視野味,如今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教訓,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起來。以後再捕這類蛙,賣這類蛙是會被追究法律責任的。

第二,田雞和青蛙體內是有很多寄生蟲的。不少人覺得高溫爆炒就可以把所有的細菌、病毒還有寄生蟲都殺死,殊不知有些強悍的病毒、細菌和寄生蟲是耐高溫的。寄生蟲一般都在青蛙的肌肉中,人們大量食用後,將會給自己的身體健康埋下隱患。寄生蟲如果寄生在眼睛會引起失明,寄生在大腦會導致癱瘓。之前有新聞報導一位17歲少年養青蛙,導致寄生蟲寄生在了自己大腦中,醫生也束手無策。

第三,我們從小就接受教育,青蛙是益蟲,我們要保護它們。如今年紀漸長,難道就可以做一些與自己道德觀相違的事情?孩童都明白的道理,為什麼我們卻忘記了?或許是獵奇、叛逆心理在作祟,須知好奇會害死貓。

2003年的非典是因為貪嘴吃野味導致的惡果,今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還是因為吃野味導致的。經一失,難道不應該長一智嗎?相關的法律正在日益完善,我們需要做得便是守法遵法,管住我們的嘴。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當蛙以及各類野生動物不在成為餐桌上的一道菜餚時,偷獵人、捕蛙人也會越來越少。希望在將來的某個夏夜裡,能再一次聽到磅礴的蛙鳴。

相關焦點

  • 田雞被禁食!數千萬斤田雞滯銷壓塘,讓養殖戶吃下「定心丸」!
    然而,在珠三角養殖規模更大的泰國虎紋蛙,俗稱「田雞」,卻不在這個名錄內。日前廣州市正在就禁食野生動物向社會徵求意見,但並未列出具體的禁食名單。而據不少養殖戶反映,蛙類在此前已經被要求暫停上市銷售。 大批成蛙滯銷壓塘,養殖戶生計難以維持廣東佛山三水的一處田雞養殖場,該養殖場共48個養殖大棚,每個棚內大約滯留6萬隻田雞。
  • 農村稻田裡面的10大野味:小龍蝦只能排第3?
    NO6田雞野味介紹:田雞,其實一種蛙類,因肉質細嫩勝似雞肉,故稱田雞。田雞的聲音維持整整一個春夏,相信這是非常多人的共同回憶。田雞和其它的普通青蛙並不相同,它是一種穴居性動物,甚至會和蛇類同住一洞穴,田雞性格溫和,只敢在離洞口不遠的地方活動,一有人或者動物接近它馬上躲進洞裡。田雞是益蟲,一隻田雞一個星期可以消滅數以千計的害蟲,大家不要去傷害它們哦!
  • 田雞和牛蛙的區別 田雞和牛蛙的區別是什麼
    田雞就是日常中我們常說的青蛙,但是現在我們常吃的就是牛蛙了,田雞和牛蛙有什麼區別呢?它們到底能不能吃呢?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吧!還有植被茂密的坑塘、湖泊、沼澤、溝渠及有稻田、低洼地的中國各地區。青蛙常棲息於河流、池塘和稻田等處,主要在水邊的草叢中活動,有時也能潛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間活動,以昆蟲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蝸牛、小蝦、小魚等。所食昆蟲絕大部分為農業害蟲。
  • 禁食野味後還能吃泡椒田雞嗎?7000萬隻青蛙賣不了,四川吃貨好焦慮
    多位業內人士介紹,青蛙養殖在我省分布較廣,成都平原及川南、川東北等地都有養殖區,已形成了從飼料生產、養殖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產業鏈。有些地區甚至將其作為當地脫貧特色產業。而鮮嫩的青蛙,也是川菜的傳統食材之一,比如家常田雞,水煮田雞等,四川「吃貨」很焦慮,青蛙如果不能上桌,真實四川美食的一大損失啊。青蛙養殖何去何從?川報觀察民情熱線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 疫情趨緩,白切雞、魚生、田雞能吃上了嗎?
    中新社記者 蘇丹 攝鹽焗雞成帶血白切雞的替代品廣東華僑人數龐大,而從廣東走出去的華人華僑最難以忘懷的粵味當屬白切雞。廣東宴席中有「無雞不成宴」的說法,而在清代袁枚所著的《隨園食單》上列以首位的雞菜即為白切雞,足以表明白切雞自古以來在一眾食客中的江湖地位頗高。
  • 稻田溼地改善生態扮靚環境
    圖為西青區王穩莊萬畝稻田。身臨稻田,踏稻聞香。初秋,記者驅車來到西青區王穩莊鎮,小雨剛剛停歇,稻田溼地美如畫。這是西青區王穩莊鎮特色農業休閒體驗綜合景區,萬畝稻田生機盎然,稻束散發陣陣稻香。涼爽秋風吹拂,記者沿著木棧道一路漫步前行,兩邊稻浪起伏,白鷺展翅高飛。跟著副鎮長高俊成,登上20餘米高的「豐收塔」,巨幅稻田畫映入眼帘。
  • 金龍魚谷維多開啟稻田音樂之旅
    谷維多為何在稻田開音樂會   稻田音樂會其實是一場「開放式產地」的溯源之旅,將自己的「底」毫不掩飾的袒露在消費者面前,是谷維多的勇氣,勇氣背後更是實力。   在盤錦,有著全國獨一無二的「稻蟹共生」養殖模式——在種植水稻時把河蟹放入稻田養殖,利用河蟹來除稻田裡的害蟲,蟹糞又肥沃了田地,形成了水稻護蟹、蟹吃蟲餌、蟹糞肥田的天然食物鏈。在稻田養蟹過程中,由於河蟹對農藥和水質變化非常敏感,因此在整個生長過程中,稻田幾乎不能噴灑農藥和化肥,在這樣純天然的種植環境下,孕育了更自然生態的稻米油原材料。
  • 水稻護鴨蟹,鴨蟹吃蟲餌,糞便肥田!吉林省各地順利推進水稻種植插秧...
    在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搶抓農時,克服低溫等不利因素的影響,我省各地順利推進水稻種植插秧工作。農安縣小城子鄉緊靠松花江,是水稻大面積種植區域。農業技術推廣站工作人員深入到田間地頭,利用自身專業技術,熱心指導村民做好插秧移苗工作。
  • 野生「田雞」不可抓!
    有人常說 世間唯美食不可辜負 說到美食 炭烤田雞、泡椒田雞、乾鍋田雞 那可是許多人的心頭好
  • 野生「田雞」不可抓!
    野生「田雞」不可抓!不是所有的蛙蛙都能吃的哦!你知道嗎?有人吃田雞被抓了!什麼?吃田雞也犯法嗎?別著急,市面上通過養殖的牛蛙是可以吃的。但野生的「田雞」千萬不要去捕食! 虎紋蛙常生活於海拔900米以下稻田、溝渠、池塘、水庫、沼澤地等有水的地方,其棲息地隨覓食、繁殖、越冬等不同生活時期而改變。虎紋蛙是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它的營養價值高,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大量的野生虎紋蛙被非法捕捉,數量正在減少,這不僅破壞了生態環境,更觸犯了野生動物保護法。
  • 夏季蚊蟲多關鍵是殺蟲卵,巧用白糖,蚊蟲去無蹤,趕緊回家試一試
    夏季蚊蟲多關鍵是殺蟲卵,巧用白糖,蚊蟲去無蹤,趕緊回家試一試白糖本身就帶有甜味,對蚊蟲來說很吸引人,所以一般都會使用白糖作為誘餌,而洗衣粉能殺死蚊蟲,所以只要將這兩種物質很好的結合,就能祛除家裡面的蚊蟲。
  • 王齊:號召更多人來騰訊微博承諾拒吃魚翅
    保護鯊魚,拒絕魚翅,刻不容緩。下面是騰訊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王齊女士的發言。騰訊網與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一直都在關注保護動物的領域,在今年京哈高速救狗事件,反對活熊取膽,它基金的成立,以及拒吃魚翅的活動當中,不管是作為發起方,或者是媒體支持的平臺,都給出了鮮明的態度和有利的支持。騰訊公司同時承擔著企業和媒體的雙重責任,我們願意積極承諾在出席各類年會或組織宴請等活動當中拒絕消費或者提供魚翅。
  • 田雞的幾種好吃做法
    說起田雞,就不能不說到小時候的一些趣事,還記得小時候,每到夏天,悶熱的時候,總是喜歡和幾個小夥伴拿著小棍子到田裡釣青蛙。那個時候的青蛙也很多,只需要弄一根小細繩,一端系在小棍子上,一端系上幾片番薯葉,在多草的地方或者是田裡,拿著小棍子在裡邊晃來晃去,很快就會有一隻青蛙上鉤。
  • 為什麼感覺如今鄉下稻田裡的董雞越來越少了?
    董雞也叫秧雞,是我們小時候在湖泊和稻田裡常見的一種動物,經常棲息於蘆葦沼澤,灌水的稻田或甘蔗田,湖邊草叢和多水草的溝渠也常常能見到它們的身影。秧鳥怕曬,多在清晨和黃昏出來活動,特別喜歡陰天,這時候它們就可以整天活動了。
  • 京西王佐鎮稻香飄 北京六城區內最大稻田今日開鐮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 王巍 王穎)10月18日,時隔一百五十多天,在北京西南邊的豐臺區王佐鎮佃起村,城六區內最大稻田迎來了開鐮節。新京報記者獲悉,今年王佐佃起村時隔40年再種水稻,水稻收成好於預期,預計明年佃起村的水稻種植面積將進一步增加。
  • 夏天到了,養幾盆能吃蚊蟲的植物,家裡蚊蟲少,舒心一整夏!
    應該就是蚊子、蒼蠅之類的小飛蟲,簡直讓人煩不勝煩,之前小編也介紹過幾種驅蚊的植物,不過很多花友嫌不夠給力,今天小編直接給大家推薦一波能吃蚊蟲的植物,家裡蚊蟲少了,感覺心情也會變好!花友們趕緊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
  • 田雞和雞肉一起燜著吃,鮮香味美,吃完全是滿足感!
    前幾天和幾個好朋友去一個農家樂園開展戶外活動,本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精神,一切都由自己親自上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體會到更多的生活樂趣,而其中一項議程就是自己動手製作美食!這對於一個專業的美食愛好與傳播者來說,豈不是小菜一碟嗎?能夠運用自己身邊有限的食材做出想要的美食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
  • 張越:拒吃魚翅 不僅保護鯊魚更是保護自己
    保護鯊魚,拒絕魚翅,刻不容緩。下面是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它基金理事 張越女士的發言。張越:它基金全稱叫愛它動物保護公益基金會,是在今年的春天成立的。它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動物保護基金會,它是由一些主持人和各媒體記者聯合發起成立的媒體人專業保護動物基金會,也要感謝騰訊給基金會成立提供的大力支持,王齊女士是我們這個基金會的成員之一,在此順道道謝。
  • 姚明拒吃魚翅為何遭到抗議
    姚明拒吃魚翅的宣言一出,立刻引發了網友強烈的反響,一些海產品製造商對此提出了反對的意見和質疑的聲音。  經紀人  姚明犧牲己欲不吃魚翅  接到聯名信不會改立場  代言前姚明做足功課近15年來,鯊魚遞減80  %姚明為什麼要出席「護鯊」行動?
  • 吃貨注意:吃這種「田雞」最高會被判刑十年
    「泡椒田雞」是許多人的心頭愛,可有人捕食「田雞」被警方抓了!吃田雞也犯法嗎?是的,因為不是所有的蛙類都叫「田雞」,野生的田雞叫虎紋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而餐桌上的「田雞」,其實是人工養殖的牛蛙。上個月,永泰縣就發生了一起獵捕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虎紋蛙的案子,主犯將面臨刑事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