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溼地上建起農業複合生態系統新模式
這裡,沒有城市的喧囂,映入眼帘的是一望無際的溼地,隨風搖曳的蘆葦,清澈宜人的湖水;這裡,還有「稻-蟹」「稻-漁」「稻-菜」溼地農業種植養殖模式。拍客們好似發現了新大陸,人人興奮得睜大眼睛,手持照相機,「咔咔咔」拍個不停。 溼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具有淨化水質、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降解汙染物等多種生態功能。
-
改善生態環境!看看這些地方怎麼做
生態環境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域內溼地面積廣闊以往部分溼地被開發或佔用破壞了生態環境從2013年開始盤錦對溼地進行以「退養還溼」為主的保護與修復工作5日正式發布《實施意見》提出了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結對協作機制、加強幹部人才保障、完善考評指標體系5個方面共16項政策措施為建設和發展生態涵養區保駕護航
-
精心呵護,我市溼地生態功能持續改善
近年來,我市持續加大溼地保護力度,讓溼地生態功能得到持續修復改善,為溼地上棲息的候鳥提供了更加適宜的環境。
-
程連元:最大限度發揮溼地生態環境效益
掌上春城訊日前,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程連元主持召開滇池周邊溼地建設、提升改造專題會議。程連元強調,全市各級各相關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注重系統謀劃,加大保護力度,最大限度發揮溼地生態環境效益,為滇池保護治理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成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發揮人工溼地作用
據四川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教授黃時達介紹,由於溼地是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和具有淨化汙水的特性,加上其運行成本低、淨化功能強大、在淨水的同時對生態環境具有保護作用,建設人工溼地將成為保護水源、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物種多樣性、治理小城鎮生活汙水的重要手段。
-
高臺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讓候鳥變留鳥
高臺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讓候鳥變留鳥每日甘肅網1月6日訊 據張掖日報高臺報導(記者段海)雖然是數九寒天,但在高臺黑河溼地,成群結隊的天鵝、白鷺等珍稀鳥類棲息覓食、引頸高歌,展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
-
溼地農業園裡感受生態循環農業
蹲點人:記者王杭徽通訊員吳 曄吳劍飛 蹲點地點:王江涇鎮洪典村 雨後的北部灣溼地農業園內,工人正在園內的空地上補種一些青菜。雖然整個農業科技園規劃面積有1000餘畝,但在園區工程部經理陳春興的眼裡,每一分土地都要充分利用起來。
-
宿遷宿豫:健全動物生態鏈 恢復溼地生態環境
近年來,宿遷市宿豫區通過積極實施水質保護、廣泛種植樹木、科普宣教等讓杉荷園溼地公園環境大大改善,逐步構建成鳥類的生態棲息地。 當記者來到杉荷園溼地公園,成片的蓮藕,廣闊的池杉林映入眼帘,美麗的風光讓這裡成了動物們的天堂。
-
生態宜居 | 天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鳥類已達452種
本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日益成為適宜鳥類棲息家園。從本月開始,本市迎來候鳥遷徙季。近日,在北大港溼地巡護的工作人員觀測到,已有一些東方白鸛來到溼地。「東方白鸛屬於遷徙候鳥,每年途經北大港溼地,會停留一個月左右,一些鳥類從最初短暫停留變成現在會選擇留下越冬或繁殖。」
-
北京溼地生態改善 珍稀瀕危鳥類現身
北京溼地穩步恢復 成野生動植物「樂園」 生態功能改善,北京溼地生物多樣性正持續增加,多種珍稀瀕危鳥類相繼被發現 黑羽白腹、紅喙紅腿,大型涉禽黑鸛在水邊「優雅」捕食的畫面,往往讓觀鳥愛好者「眼前一亮」。近年來,從「中國黑鸛之鄉」房山,到魚蝦豐美、空氣清新的密雲水庫,黑鸛優美的身影出現在北京越來越多的地方。
-
...增金山銀山成色——天津市七裏海溼地功能修復實現環境改善與高…
同時,溼地內部水系泥沙淤積,「外水」進不來,溼地常年處於半乾旱狀態,水域覆蓋面積大幅縮減。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人類活動影響,溼地保護區內部原住民較多,加之建設「溼地公園」景點,人類活動密集頻繁,導致溼地水環境、生物多樣性逐年退化,生態功能、氣候調節能力逐步弱化。」想要七裏海重新煥發生機,就必須抓住病根施治,徹底打通溼地生態系統的「任督二脈」。
-
天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鳥類已達452種
本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日益成為適宜鳥類棲息家園。從本月開始,本市迎來候鳥遷徙季。近日,在北大港溼地巡護的工作人員觀測到,已有一些東方白鸛來到溼地。「東方白鸛屬於遷徙候鳥,每年途經北大港溼地,會停留一個月左右,一些鳥類從最初短暫停留變成現在會選擇留下越冬或繁殖。」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野保科的孫洪義說。
-
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天津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性改善
尤其是優化生態環境方面,實施最嚴格的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十三五」期間,天津市深入踐行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推進生態治理恢復,強化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改善優化野生動物的生存棲息自然環境,使天津市的野生動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多。
-
...增金山銀山成色——天津市七裏海溼地功能修復實現環境改善與高...
打通溼地生態系統的「任督二脈」 「一段時間以來,七裏海溼地生態問題凸顯,主要原因是自然環境變化和人類活動幹擾。」天津市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負責人在分析七裏海溼地生態問題原因時說,「一方面,近年來華北地區自然降水持續減少,導致流域主要河流徑流量持續走低。同時,溼地內部水系泥沙淤積,「外水」進不來,溼地常年處於半乾旱狀態,水域覆蓋面積大幅縮減。
-
《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去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果進一步鞏固,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海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有效保障。
-
生態環境好鳥兒最知道 ——我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引來眾多鳥類棲息
韓起璞/攝 黃芳芳/文近日,在隨州溼地公園,有遊人發現一群越冬的白鷺翩躚起舞。白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們對生長環境要求很高,需要水質好、空氣好、食物豐富的優質環境,被世界環保組織稱為「空氣和水質狀況的監測鳥」,有它們在的地方,空氣清新,環境優美。
-
延安竟然有個國家級溼地公園!你知道在哪兒嗎?
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乾旱少雨的陝北和溼地無緣。但是,且慢下結論。由於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剛剛發布2019年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驗收通知,延安南泥灣國家溼地公園順利通過驗收,成為陝北首個國家溼地公園。
-
河北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中國環境報記者 張銘賢 2020年12月25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渤海綜合治理成效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河北省堅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堅持陸海統籌、海河共治,實施陸源汙染防治、海洋汙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環境風險防範、旅遊旺季環境保障等五大攻堅,全省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近岸海域水質達到預期目標
-
要溼地不要失地!溼地都有哪些重要功能?
撰文/鄧偉(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2月2日是世界溼地日,也是保護「地球之腎」的警示日。可調節和改善環境一是溼地擁有重要的環境調節作用,可通過太陽輻射形成的水面蒸發和植物蒸騰作用,使其周圍的溼度增加,降低近地氣溫,特別是城市溼地,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城市的舒適感,包括提升景觀美感;雲南元陽稻田溼地,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緩衝區
-
荒山披綠裝 溼地鳥飛翔——黃河流域陝北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見聞
「行走黃河陝北段」生態調研採訪舉行,記者深入榆林市和延安市生態示範基地、環境治理工程、環保模範企業等,實地了解陝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榆溪河生態長廊全長17公裡,現在已經建成11.2公裡,大大改善了榆林城區和榆溪河的生態環境。」 田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