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地農業園裡感受生態循環農業

2020-11-28 浙江在線

  蹲點人:記者王杭徽通訊員吳 曄吳劍飛

  蹲點地點:王江涇鎮洪典村

  雨後的北部灣溼地農業園內,工人正在園內的空地上補種一些青菜。雖然整個農業科技園規劃面積有1000餘畝,但在園區工程部經理陳春興的眼裡,每一分土地都要充分利用起來。指著在灌溉渠道上新搭的水泥架,他說:「不僅是地上和水裡要充分利用,只要有可能,在空中的位置,我們也想有效益有產出。」

  珍惜每一分空間的背後,是現代高效農業集約發展的縮影。北部灣溼地農業園,是王江涇鎮一家工業企業投資的現代高效農業園區。經過不到一年的建設,目前,園區建成區已近400畝,200多畝魚塘正在規整當中。「目前還有一部分土地的流轉合同還沒有到期,估計到明年,我們的園區就可以達到規劃的規模。」陳春興說。

  走進這個橫跨王江涇鎮太平橋村和洪典村的溼地農業園區,首先看到的是一片15畝的水稻田。「你們種稻難道就比農戶種稻效益好?」面對記者的疑問,陳春興笑著說,這些稻田其實算是整個農業園循環農業的「起點」。15畝的水稻田,不僅可以解決園區內員工的吃飯問題,而且可以為園區內的養殖區塊提供飼料。

  水稻田的對面,另有一塊15畝的蔬菜田,各種時令蔬菜應有盡有。水稻田的旁邊則是成片的蓮藕塘。「這些塘可不是光種藕的。」陳春興邊走邊介紹,溼地農業園內,目前已經開闢出了近300畝的藕塘,這些藕塘裡,放養著60餘萬尾的泥鰍、3萬餘尾的彩鯉和7000餘尾的黑魚。在陳春興的「算盤」裡,種藕就是為了保本,收回每畝地每年800元的流轉費,而混養的這些魚啊泥鰍啊,則是他們真正的效益所在。

  在園區一側的藕塘裡,上百隻鴨子愜意地遊來遊去,而在相隔較遠的幾個豬棚裡,肥豬也在安然地酣睡著。「鴨子吃蟲子,可以減少農藥使用量,肥豬的糞便,可以用來堆肥,改善土壤,增加地力,而蔬菜剝下來的菜葉又可以用來餵鴨子。」在園區內走上一圈,一個農業的生態循環鏈條逐漸清晰起來。

  「這樣的循環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形成的,投入是非常大的。」陳春興感受頗多地說,如果不是有工商企業的參與,根本無法相信高效農業的發展。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從今年1月到現在,園區內僅基礎設施的改造投入就已經超過400萬元,「如果要全部建好1000多畝的園區,1000萬元的投資都不一定擋得牢。」

  陳春興的觀點也得到了洪典村黨支部書記夏黎萍的認同。他說,以前村民種田是靠單打獨鬥,根本不可能進行這樣的投入,也不可能進行生態和循環農業的嘗試。現代高效農業園區的建設,不僅讓農業產出的效益提高了,而且因為園區更加注重生態和循環農業的發展,也大大改善了農村的生態宜居環境。夏黎萍希望,等村裡的經濟基礎進一步厚實以後,他們也能通過現代農業園區的模式,在更大範圍內進行生態循環農業的嘗試。

相關焦點

  • 溼地上建起農業複合生態系統新模式
    然而,由於歷史變遷和前些年盲目開發,不合理利用,壽光北部沿海的溼地面積萎縮,生態功能退化。  近年來,壽光多措並舉保護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這塊風水寶地。壽光市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黨工委書記王桂芝告訴記者,2011年12月,壽光專門組建了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加大保護力度。2015年,該區與山東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攜手,開展溼地生態環境監測、友好型溼地農業開發模式構建的研究。
  • 石佛山生態農業園批准為國家2A級旅遊景區
    石佛山生態農業園批准為國家2A級旅遊景區來源:雲陽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李旭忠 王志雲  2021年01月08日 12:13 雲陽網訊(通訊員 易守菊)近日,水口鎮佛山生態農業園,被雲陽縣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審通過,批准為國家2A級旅遊景區。
  • 濱州龍江溼地努力打造黃河沿岸生態觀光農業景區
    9月12日下午,「走近古村大會·相約醉美濱州」第三屆全國網絡媒體濱州行暨知名博主濱州採訪活動來到了濱州高新區的龍江溼地公園,感受生態氧吧的自然呼吸。溼地內有生態林20平方公裡,林木成蔭,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得媒體記者和知名博主們紛紛點讚。  在中喜生態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建強的帶領下,媒體記者和知名博主們參觀了龍江溼地內的苗木基地。
  • 【循環農業】創新農業生產模式,生態循環繪就農業新藍圖
    生態循環農業不僅能夠解決農業面臨的汙染問題,還可以優化產業結構,節約農業資源,提高產出效果。當下,我國大力推廣各類生態循環農業項目,蘊含不少商機。今天我們一起來分析生態循環農業的主要模式,以及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著力點。
  • 銅陵西湖溼地現代農業生態休閒園項目計劃月底完工
    中安在線訊 據銅陵日報報導, 6月10日傍晚,西湖溼地現代農業生態休閒園項目現場,湖邊的晚風夾著水汽送來絲絲清涼,水上森林景觀區域,筆直的默栩杉樹梢在風中輕搖,秀麗挺拔的身姿像她的名字一樣美。在全體施工人員的努力下,一座兼具山、水、園、林、田間風光的現代生態農業環湖公園掀開了面紗。
  • 2011.12:生態系統與循環農業(路明)
    農業生產為什麼要使用化肥農藥,因為農業生態系統的產品要從系統中輸出,因此需要補充營養物質,必須有輸入。生態系統是一個控制系統和反饋系統,我們施肥、灌溉都有控制指標,根據生態系統反饋的指標進行控制。生態系統是一個動態系統,是一個不斷變化和發展的過程。生態系統理論是我們人類觀察複雜自然界和解決人與自然矛盾的有利手段。
  • 豬場裡的「溼地公園」
    豬場裡的「溼地公園」狐尾藻生態溼地汙水處理模式在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中「顯身手」 文章來源:紅河州農業農村局
  • 創新農業生產模式,生態循環繪就農業新藍圖
    2020年是生態循環農業關鍵年。生態循環農業不僅能夠解決農業面臨的汙染問題,還可以優化產業結構,節約農業資源,提高產出效果。當下,我國大力推廣各類生態循環農業項目,蘊含不少商機。今天我們一起來分析生態循環農業的主要模式,以及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著力點。
  • 嘉興港區現代農業園 加快產業項目落地生根
    2020年,對於港區生態農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商務拓展部的經理許曉青來說是極為忙碌的一年,幾乎每周她都要接待投資客商,探討項目合作,又或者外出招商。2020年,港區現代農業園因地制宜,圍繞區位、資源、人文等自身優勢,以科技興農為目標,全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現精準招商。
  • 溼地是農業的成長夥伴 灌溉、養殖、生態產品全靠它
    華龍網1月26日15訊(記者 肖子琦)2014年世界溼地日的宣傳口號是「溼地與農業:成長中的夥伴」。溼地與農業是相互依存的,但溼地對於農業而言,究竟有多重要?張洪在訪談中談到,溼地不但是種養殖業的基本載體和農業經營的基礎條件,為農業提供灌溉水源,而且能夠有效去除農業生產排放物中多餘的營養物質和汙染物質。
  • 吉林省近年來不斷探索溼地與農業共同發展新模式
    新華社長春2月1日電(記者 高楠)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溼地日。2014年世界溼地日的主題是「溼地與農業:共同成長的夥伴」。如何在糧食安全與生態安全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近年來,吉林省不斷探索溼地與農業共同發展的新模式。
  • 生態文明關鍵詞之溼地生態系統
    ,生長著溼地植物的地區,溼地生物與周圍環維共同組成了溼地生態系統。當水量減少以致乾涸時,溼地生態系統演變為陸地生態系統;當水量增加時,又會逐漸恢復為溼地生態系統。 (5)特殊的生態功能:溼地具有綜合效益,它既有調蓄洪水、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淨化水質、保存物種、提供棲息地等眾多生態功能,發揮著無可替代的生態效益;也為工業、農業、能源、醫療業等提供大量生產原料,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立足本地資源稟賦特點 句容循環農業讓百姓...
    「利用廢棄的秸稈,在大棚葡萄架下套種赤松茸,既巧用了空間、變廢為寶,又能實現一棚雙收生態農業循環。」萬鵬飛告訴記者,一畝地的赤松茸生長能夠消耗掉10畝地的小麥和水稻秸稈。農戶夏柏明在村裡承包種植了100畝水稻,他跟記者算了一筆「生態帳」:按照平均每畝田需要2噸肥料來算,以往在市場購買化肥,每畝需要240元,現在用村裡自產的有機肥,每畝只需150元,可節約90元,100畝就可節約9000元。秸稈、糞便還田,不僅有效改善了水質和土壤,更促進了生態的恢復來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 聚焦攻堅一線 感受綠色脈動——「大地文心」生態文學作家採風四川...
    五天時間裡,作家們不辭辛勞,在東坡區調研東坡湖治理及修復情況,拜謁三蘇祠,領略千年文豪由內而外的自然生態觀;在幸福丹稜,他們造訪果園基地,了解丹橙富農興農之路,穿行幸福古村,探尋美麗鄉村的幸福密碼;在大美洪雅,他們駐足柳江古鎮,感知非遺村落活化樣態,尋道瓦屋山,感受生物多樣之美,觀察督察整改變化;在老區青神,他們行走青神竹海,感受竹編藝術之鄉魅力,深入斑布產業園和竹編博物館
  • 智慧可循環農業生態系統即將走進城市引領綠色生活
    當家裡的廁所成了真空的,汙水通過真空管道,加入少量衝洗水進入真空罐內,再進入沼氣系統,形成一條可循環的生態循環之路。你能想像嗎?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汪懋華率認為,這樣的農業新場景、新科技,即將在城市裡出現,不斷地改變我們的生活。
  • 東莞市農業局推出30個休閒農業生鮮採摘點
    農業園裡的葡萄和石榴 全媒體記者 葉珊 攝 農業園裡的葡萄和石榴東莞市農業局今天(9月27日)推出2017年「田園郊享樂」之30個休閒農業生鮮採摘點。好好挑選喜歡的農業園,做個快樂的假期農夫吧。把特色果蔬抱回家市香蕉蔬菜研究所位於萬江區新和基業路3號,(電話:22276315)。假期裡,該研究所有大批生鮮葡萄和蔬菜採摘。快準備好大大的菜籃子,把特色果蔬帶回家吧!
  • 溼地與經濟:生態效益 精明增長
    清明假期期間,在廣利河森林溼地公園憶鄉堤上,遊客正在享受美好春光。河海交織,湖澤鑲嵌;蘆花飛雪,百鳥翔鳴。東營溼地,中國六大最美溼地之一;東營,全球首批國際溼地城市。在獲評「國際溼地城市」近半載後,生活在溼地點點的城市裡,市民收穫著令人幸福的「賞溼」體驗。
  • 溼地生態系統的作用
    由於溼地是陸地與水體的過渡地帶,因此它同時兼具豐富的陸生和水生動植物資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單一生態系統都無法比擬的天然基因庫和獨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氣候提供了複雜且完備的動植物群落,它對於保護物種、維持生物多樣性具有難以替代的生態價值。  2、系統的生態脆弱性。  溼地生態系統水文、土壤、氣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溼地生態系統環境主要素。
  • 溼地生態系統的特點
    由於溼地是陸地與水體的過渡地帶,因此它同時兼具豐富的陸生和水生動植物資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單一生態系統都無法比擬的天然基因庫和獨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氣候提供了複雜且完備的動植物群落,它對於保護物種、維持生物多樣性具有難以替代的生態價值。  2、系統的生態脆弱性。  溼地生態系統水文、土壤、氣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溼地生態系統環境主要素。
  • 溼地生態系統的價值
    原標題:溼地生態系統的價值溼地是人類共同擁有的寶貴資源,並以其獨有的魅力直接和間接地為人類作出巨大貢獻。溼地為人類提供著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被譽為「地球之腎」「生命搖籃」「物種基因庫」「鳥類樂園」,具有巨大的生態功能,是重要的生命支撐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