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龍江溼地努力打造黃河沿岸生態觀光農業景區

2020-11-28 齊魯網

中喜生態副總經理徐建強向採訪團介紹新型樹木的培育情況

高新區高十路龍江溼地的秋景迷人

  齊魯網濱州9月13日訊 種類繁多的苗木,花叢掩映,深呼吸滿是清香。9月12日下午,「走近古村大會·相約醉美濱州」第三屆全國網絡媒體濱州行暨知名博主濱州採訪活動來到了濱州高新區的龍江溼地公園,感受生態氧吧的自然呼吸。溼地內有生態林20平方公裡,林木成蔭,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得媒體記者和知名博主們紛紛點讚。

  在中喜生態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建強的帶領下,媒體記者和知名博主們參觀了龍江溼地內的苗木基地。徐建強介紹,中喜生態秉承生態修復、防風固沙、耐鹽鹼樹木研發培育等,通過合作與中國林科院林業研究所成立的種質資源圃,研發了一系列新的苗木種質。其中,獲得新品種命名的喜柳、金聖木、美人檉,是濱州市建市以來獲得國家新品種命名的三個苗木種質。基地內的金絲龍爪柳還被列為冬奧會鄉土綠化樹種。

  漫步溼地內,到處是林蔭,鋪設的柏油路四通八達,乘車即可環繞溼地參觀。媒體記者和知名博主們紛紛點讚溼地內秀美的自然風光,感嘆溼地不愧為「天然氧吧」,是滋潤濱州的「生態綠肺」.

  據了解,龍江溼地公園面積共33.4平方公裡,溼地沿黃總長10公裡,既是整個濱州市的生態綠肺,也是高新區的生態氧吧。公園內有生態林20平方公裡,水域面積5.9平方公裡。東部的龍庭湖水庫庫容1250萬立方米,西部的江南水庫庫容560萬立方米,淡水充足,風景秀麗,自然資源豐富,水鄉特色鮮明,植物有30科、58屬、90多種,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大量的野生鳥類和水禽在此地棲息。溼地有蒲姑方國、宴賀臺遺址、王祥臥冰及唐賽兒傳說等人文資源。

  高新區工作人員介紹,龍江溼地整體規劃在尊重原始生態風貌的基礎上,將現代農業、觀光旅遊與黃河文化融合,規劃建設高效有機農業產業基地、體驗式主題公園、原生態溼地旅遊園區、文化產業園區、體育產業園區、風情園林區。同時,通過與中科院農業研究所和中國林業科學院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圍繞林木基地建設、觀光農業創新以及北方優質苗木研發三大核心展開密切合作,力爭將龍江溼地打造成黃三角區域規模最大、經濟效益最好的黃河生態觀光農業園區,發揮其最佳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滿足國內外遊客的休閒度假旅遊需求。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43-315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

齊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山東廣播電視臺下屬21個廣播電視頻道的作品均已授權齊魯網(以下簡稱本網)在網際網路上發布和使用。未經本網所屬公司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東省廣播電視臺下屬頻道作品以及本網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繫本網,本網確認後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

詳細聲明請點擊進入>>

相關焦點

  • 溼地公園這次成「群」了!鄭州黃河中央溼地公園將打造成四個景區
    封丘縣陳橋村旁邊的陳橋黃河溼地公園黃河岸邊的一處溼地□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劉瑞朝文白周峰攝影山清水秀,水清河美,藍天白雲,這是每個人都憧憬的美好生態環境。目前河南省正在加快森林河南建設,打造綠滿中原、四季常青、三季花開的生態景象。
  • 黃河文化融入城市品牌,濱州打造黃河流域明珠城市
    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千百年來,一代代中華兒女廣蒙黃河鴻恩,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濱州是一座特殊的城市,黃河穿城而過,自鄒平市西北部入境,橫貫濱州,境內長度94公裡。濱州也是一座幸運的城市,黃河賜予濱州一條得天獨厚的絕美黃河風情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賦予黃河沿岸城市的責任使命。
  • 溼地與經濟:生態效益 精明增長
    2015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對這片區域進行生態建設,以河流、湖泊、溼地、森林為資源特色,打造集生態保育、休閒運動、科普教育、旅遊觀光、主題活動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城市森林溼地公園。目前,該公園已成為我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重要載體和閃光點。如今,溼地旅遊正在成為人們親近自然的「新寵」方式。
  • 李寬端在調研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溼地城市建設時強調:堅持用生態...
    東營網訊 9月27日,市委書記李寬端就推進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溼地城市建設進行調研。李寬端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生態保護和溼地城市建設,紮實推動新時代東營高質量發展。市委副書記、利津縣委書記陳必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鄭建軍等市級領導同志一同參加調研。
  • 【中國夢·黃河情】黃土高原披綠裝 沿黃公路串起生態景觀致富路
    宜川縣林業局副局長郝雲峰告訴未來網記者,沿黃公路的開通將周邊鄉鎮經濟串聯起來,形成一條致富路、旅遊路,所以荒山荒坡的綠化也是宜川近年來生態環境工作的重點之一,要將沿黃公路打造成一條生態景觀路。  現如今,荒山荒坡早已舊貌換新顏。每到夏季,駕車行駛在沿黃公路上,滿眼看到的都是青山蔥鬱,黃土高原真正披上了綠裝。
  • 利津鳳凰城濱河休閒旅遊區:賞黃河風光 品黃河文化
    鳳凰城濱河休閒旅遊區依河傍城、鍾靈毓秀,不同於江南的小橋流水,具有濃鬱的黃河風情,是利津縣委縣政府重點打造的旅遊景區,南起宮家險工、北至王莊險工,全長27.5公裡,整體布局為「一帶三區六節點」。「一帶」指以黃河大堤為主的黃河生態景觀帶,「三區」是指黃河休閒觀光區、黃河文化展示區、黃河生態農業體驗區,「六節點」分別為和樂園、黃河外灘、東津溼地、水文站、龍門灣和印象農莊。
  • 打造「五宜並進」品質濱州的路徑研究
    (資料片)(李默攝影)濱州市委提出,打造宜居宜業宜學宜遊宜養的「品質濱州」。當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希望有更舒適的居住條件和更優美的居住環境。要滿足人民群眾對更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嚮往,必須以建設宜居宜業宜學宜遊宜養的城市為著力點、切入點,通過開展城市品質提升行動,營造「五宜」的品質城市,滿足我市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
  • 奏響高質量發展的黃河樂章 ——東阿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行走在黃河大堤上,一側黃河如帶、水聲滔滔,一側碧林如海、林木蔥蔥,如畫美景令人心情格外舒暢。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千秋大計。保護好黃河、建設綠色生態屏障,打造獨具東阿特色的黃河景觀,一直是東阿縣歷屆黨委政府的重點工作。
  • 銅陵西湖溼地現代農業生態休閒園項目計劃月底完工
    中安在線訊 據銅陵日報報導, 6月10日傍晚,西湖溼地現代農業生態休閒園項目現場,湖邊的晚風夾著水汽送來絲絲清涼,水上森林景觀區域,筆直的默栩杉樹梢在風中輕搖,秀麗挺拔的身姿像她的名字一樣美。在全體施工人員的努力下,一座兼具山、水、園、林、田間風光的現代生態農業環湖公園掀開了面紗。
  • 「生態文明@溼地」保護黃河三角洲,實現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人們再次把關注的目光聚焦於黃河三角洲、聚焦於黃河、聚焦於黃河流域、聚焦於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眼於生態文明建設全局,明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黃河沿岸人民的美好願望一步一步化為現實的圖景。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
  • 「黃河戰略」落地生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
    「現在修了多條慢行道路,大家可以很方便地感受黃河美景,真是太好了!」正和朋友在這裡遊玩的市民王霞高興地說。 如今,已經成為網紅打卡地的黃河灘地公園是鄭州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落地見效的重點項目之一。去年以來,正在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鄭州把握機遇,積極作為,謀劃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努力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示範。
  • 成型面積已達80% 金堂縣三星生態溼地公園有望年底開放
    三星生態溼地公園項目-金堂中心鳥瞰夜景目前,三星生態溼地公園項目施工現場有20餘輛挖掘機、裝載機和渣土車配合清運工區渣土,在各景觀平臺施工點位,工人們正抓緊時間進行施工,項目緊靠沱江一側沿岸景觀綠植已基本栽種完成。
  • 溼地上建起農業複合生態系統新模式
    然而,由於歷史變遷和前些年盲目開發,不合理利用,壽光北部沿海的溼地面積萎縮,生態功能退化。  近年來,壽光多措並舉保護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這塊風水寶地。壽光市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黨工委書記王桂芝告訴記者,2011年12月,壽光專門組建了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加大保護力度。2015年,該區與山東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攜手,開展溼地生態環境監測、友好型溼地農業開發模式構建的研究。
  • 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開展互花米草治理攻關 助推黃河三角洲溼地生態系統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
    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了解到,自2016年以來,該研究中心聯合山東省東營市政府,依託中國科學院黃河三角洲濱海溼地生態試驗站,開展互花米草入侵機制與治理技術科研攻關及工程示範,治理成效顯著,成果被評估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推進黃河三角洲溼地生態系統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高質量科技支撐
  • ...科學中心開展互花米草治理攻關 助推黃河三角洲溼地生態系統保護
    互花米草原產北美大西洋沿岸,是典型的外來入侵物種,具有極強的耐鹽、耐淹和繁殖能力。上世紀80年代,互花米草作為固岸護坡植物被引種到山東沿海,但近幾年來,互花米草呈爆發式擴張,影響本地原生植物物種,降低潮間帶生物多樣性,阻隔溼地水文連通性,導致濱海溼地生態系統局部崩潰,嚴重威脅生物多樣性,成為制約山東濱海溼地生態系統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災難之一。
  • 天正高 歌正長 奏響黃河入海「精彩樂章」——貫徹黃河流域生態...
    圍繞國家戰略,我市進一步明晰,要「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態保護治理的重要標杆;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範區;鹽鹼地高質高效農業創新高地;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沿黃沿海和山東半島城市群交通物流重要節點城市。」循著歷史上大河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依存關係,未來,一個生態與經濟兼美、特色與特長相發的東營將愈發熠熠生輝。
  • 【守護母親河 建設幸福河】黃河溼地保護的「吉利樣本」
    吉利區委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說,自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以來,特別是2015年以來,吉利區委、區政府堅持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度重視吉利段黃河溼地保護管理工作,將溼地生態保護和建設作為最大的項目,舉全區之力,加大黃河溼地修復、恢復和保護力度,全面提升溼地保護管理能力,努力打造生態溼地,造福人民群眾。
  • 黃河入海口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陸地,如今已是5A級景區
    黃河口生態旅遊區黃河口生態旅遊區位於山東省東營市黃河入海口地域,區內擁有河海交匯、溼地生態、石油工業和濱海灘涂景觀等黃河三角洲獨具特色的生態旅遊資源。當地的政府部門在很早就開始準備景區評選5A級景區的工作。
  • 中國十大最具有特色的國家級溼地公園
    3、雲南紅河哈尼梯田國家溼地公園紅河哈尼梯田國家溼地公園,位於雲南省東南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南岸元陽、紅河、綠春、金平四縣境內,有1300年以上歷史,總面積82萬畝,歷經上千年的墾殖創造的梯田農業生態奇觀。
  • 堅持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並舉 首府全力打造生態之城綠色之城
    呼和浩特新聞網5月20日訊 據《呼和浩特日報》報導(記者 雲豔芳)近年來,首府以更強的定力、更大的決心、加倍的努力,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讓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環境更優美,全力打造生態之城、綠色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