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響高質量發展的黃河樂章 ——東阿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2021-01-11 聊城新聞網

  東阿黃河國家森林公園美景 □張興國 李子敏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興國 通訊員 崔穎 魏新茹

  九曲黃河,奔騰向前。

  9月4日,站在正在修建中的聊泰公路黃河大橋上極目遠眺,寬闊蜿蜒的河水與美麗鄉村交相輝映,美不勝收。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升為國家戰略。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東阿縣舉全縣之力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百裡沿黃岸邊,奏響魯西大地上的新樂章。

  加強保護治理 黃河兩岸「美」起來

  9月,秋高氣爽,景色宜人。行走在黃河大堤上,一側黃河如帶、水聲滔滔,一側碧林如海、林木蔥蔥,如畫美景令人心情格外舒暢。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千秋大計。保護好黃河、建設綠色生態屏障,打造獨具東阿特色的黃河景觀,一直是東阿縣歷屆黨委政府的重點工作。

  為守好生態保護底線,東阿縣秉承「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舉全縣之力,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在57公裡的黃河大堤上植樹造林、固堤護河、打造景點、美化自然,整個大堤森林覆蓋率達到61%,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黃河百裡生態長廊。

  東阿黃河國家森林公園是東阿加強黃河沿岸生態環境建設的美麗縮影。作為黃河百裡生態長廊的重中之重,東阿黃河國家森林公園依氣勢磅礴的百裡黃河而建,面積2446.33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2%,園內集山、水、林、寺、墓、橋、堤、壩、閘、洞諸多景點於一體,是迄今全國唯一一個在黃河衝積平原上建起的國家級森林公園。

  按照省政府關於「綠滿齊魯·美麗山東」行動規劃和我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總體要求,東阿縣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載體,實施位山灌區引黃灌溉紀念林和沉沙池防風林建設工程,新增造林面積520餘公頃,林木綠化率達到38.9%,有效推動了全縣國土綠化增量提質和林業產業轉型升級,重點實施了位山溼地公園、材果兼用美國黑核桃(薄殼山核桃)基地、森林鄉鎮(村居)和庭院經濟示範村創建、黃河生態林場等項目建設,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社會、經濟效益。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還要讓母親河「健康」起來。為此,東阿建立了黃河生態環境資源執法與司法聯動聯席機制、黃河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多元治理機制,不斷提升黃河生態保護能力,將黃河打造成「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幸福河。進一步強化河道管理工作,按照「政府組織、部門聯動、堵疏結合、標本兼治」的原則,認真解決黃河河道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妥善處置黃河河道管理工作中出現的應急突發事件,確保黃河防洪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做優特色產業 黃河產業「熱」起來

  8月29日,豔陽高照,金風送爽。為期6天的東阿縣首屆「中國黃河鯉魚之鄉」摸魚節在美麗的東阿福地綠興生態園拉開大幕。現場人頭攢動,田間地頭到處都是爽朗的笑聲,遊人在摸魚池裡盡情嬉戲。

  「活動很有趣,大家不僅能夠體會摸魚的樂趣,還能回憶舊時生活中的簡單快樂,現在已經開始期盼下一屆摸魚節的到來。」來自縣城的李女士樂在其中。

  習總書記強調「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要從實際出發,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近年來,土生土長的黃河鯉魚發展成為東阿的特色優勢產業。東阿不斷加強黃河鯉魚良種的選育、人工繁育等技術研究,「黃河鯉魚人工繁育及無公害養殖技術研究」、「東阿黃河鯉魚良種選育技術研究」均獲得成功,東阿縣的繡青黃河鯉魚良種場被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命名為「東阿黃河鯉省級良種場」。東阿黃河鯉魚被農業部認定為「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東阿也被中國漁業協會命名為「中國黃河鯉魚之鄉」,成為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沿黃縣。

  「咱們東阿黃河鯉魚是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也是聊城市第一批「聊·勝一籌」品牌授權農產品,在北京、上海等市場非常暢銷。目前,一條東阿黃河鯉魚在上海齊魯怡號酒店售價是268元,還常常供不應求。」東阿縣繡青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磊介紹說。

  繡青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是東阿縣發展得最早也是最成功的一家,合作社的魚不僅在本地熱銷,在周邊地區甚至省外都名氣不小,其中在聊城幾個縣市區,合作社還開起了旗艦店;除了省內的客戶,全國各地的客戶也越來越多。

  立足傳統產業找特色、用獨特的創意造特色,這條「金鱗赤尾、體形梭長、遊姿嬌美」的黃河鯉魚,在東阿的漁業旅遊觀光帶裡,從小縣城逆流直上「遊進」大都市,遊出了一條鮮美的產業鏈。目前,全縣共有「繡青」「華龍」「海港」「龐苓」等22個漁業專業合作社,社員達到2000多戶。

  聚焦文旅融合,黃河文化「活」起來

  在東阿縣劉集鎮位山村,每到元宵節時,村裡都會舉行「撒河燈」的儀式,淳樸勤勞的村民在船上擺香案、在黃河裡撒彩燈祭奠河神,祈求來年平安。每逢此時,前來觀燈的人們絡繹不絕,黃河兩岸人聲鼎沸,黃河與彩燈融為一體,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順河而下來到大橋鎮於窩村,跳、扭、倒步、十字花、走八字、逗樂,他們前進、後退、踢腿、轉身,閃轉騰挪間時而酣暢淋漓,時而飛揚激越,整齊劃一的表演盡顯黃河大秧歌的磅礴氣勢,完美地呈現了黃河沿岸百姓的氣概。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水積澱著亙古的華夏文明,沿黃群眾與河水、黃沙結下深厚情感,形成了獨特的黃河民俗文化,「撒河燈」和黃河大秧歌就是起源於東阿縣的土生土長的黃河文化的代表。除此之外,還有雜技、王皮戲、二郎拳、遲莊年畫等眾多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傳承至今;境內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遺址以及上古倉頡墓地、漢代畫像石墓遺蹟等多種元素,更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黃河文化印記。

  黃河奔流去,文脈承古今。東阿春秋置邑,秦朝設縣,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厚重的文化底蘊。然而,如何凝練黃河文化精神,講好黃河故事,讓厚重豐富的黃河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

  要更好地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離不開旅遊的全面發展。為此,東阿縣立足資源優勢,大力挖掘黃河文化,培育壯大文化旅遊產業,用文旅融合的方式描繪出詩和遠方新圖景,唱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東阿縣擁有「一城兩園三寺四山」沿黃景觀和國家級黃河森林公園,文化底蘊深厚,自然條件優越。在沿黃河旅遊發展規劃中,東阿縣聘請國內知名公司,編制了《東阿縣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完善了《東阿黃河康養度假區總體規劃》《魚山風景區規劃》《艾山創建4A景區規劃》等專項方案,以建設黃河康養度假區為核心,規劃面積18平方公裡,充分利用魚山、艾山、曲山等歷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黃河文化旅遊、養生休閒旅遊。依託黃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建成黃河國家森林公園、艾山風景區、魚山曹植風景區等一批特色旅遊景點,與黃河沿線的周邊縣市區共同打造黃河文化旅遊度假區,樹起「阿膠養身、魚山養心、黃河怡情」的特色文化旅遊品牌,為這座千年古邑增添了一張集生態保護、文化展示、休閒旅遊、生態健康於一體的生態旅遊名片。

 

  同時,東阿縣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舉辦了艾山牡丹觀光節、「黃起元」草莓採摘節、「東阿阿膠城」啤酒節、全民藝術節等活動,充分展示東阿黃河獨特的自然風光,賦予東阿文化旅遊新的內涵。2020年上半年,全縣共接待遊客78.5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3.1億。

  來源於聊城日報、聊城晚報、聊城新聞網的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和原創作者。

相關焦點

  • 山西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在行動
    山西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在行動 2020-11-11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天正高 歌正長 奏響黃河入海「精彩樂章」——貫徹黃河流域生態...
    百鳥兮,振翅,呼嘯,滑翔,嘶鳴;草木兮,變綠,變黃,變橘,變紅;盛秋黃河口,天正高,歌正長,共同奏響黃河入海「精彩樂章」。黃藍交匯。延智 攝歷史的發展,總有一些關鍵的節點、關鍵的時期。一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作為黃河入海口城市、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東營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
  • ...黃河流域各區域用水指標 進一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陸航)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提出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戰略。  方蘭長期關注和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她告訴記者,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五千年華夏文明的根源所在。黃河流域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召開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石喻涵 實習生 王超傑)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黃河流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月5日上午,來自全省相關領域的專家齊聚西安工程大學,參加第二屆「黃河流域(陝西段)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
  • 「黃河戰略」落地生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
    「現在修了多條慢行道路,大家可以很方便地感受黃河美景,真是太好了!」正和朋友在這裡遊玩的市民王霞高興地說。 如今,已經成為網紅打卡地的黃河灘地公園是鄭州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落地見效的重點項目之一。去年以來,正在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鄭州把握機遇,積極作為,謀劃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努力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示範。
  • 生態保護與協同創新 助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9月18日在河南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提出,「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框架、路徑與對策
    希望能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具體落實,進而對推動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優化生產力布局和「一帶一路」陸路走廊建設等政策制定提供一些參考依據。黃河流域現狀特徵與發展機遇自然本底狀況黃河流域地勢西高東低,高差懸殊,形成自西向東、由高到低的三級階梯。
  • 習近平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我一直很關心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情況,多次就三江源、祁連山、秦嶺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建設提出要求。
  • 「生態文明@溼地」保護黃河三角洲,實現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鄭重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相併列,新時代治理黃河的藍圖和路徑由此明晰。
  • 以中心城市建設推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為貫徹落實好這一戰略,應著重發揮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帶動引領作用,提升黃河流域綜合承載力和資源配置效率,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區域發展帶動作用  當前,我國正著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中心城市與城市群已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因此,發揮中心城市帶動作用是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有助於增強黃河流域地區間經濟聯繫。黃河流域面積廣袤,部分城市群還處於形成和發展階段,城市間的經濟聯繫相對較弱。
  • 正確處理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五個關係
    作者: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李貴成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為進一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黃河流域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 劉以雷:聚焦核心問題 把握科學內涵 高起點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對黃河流域水土流失與黃河水患進行了長期大規模綜合治理,保障了黃河流域生態安全與經濟社會發展。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去年9日18日習近平總書記就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今年8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由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成為國家意志。黃河流域保護、發展和利用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掀開新的篇章。
  • 省自然資源廳召開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3月19日上午,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劉金山主持召開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廳長張興遼,省林業局局長原永勝,廳一級巡視員李軍出席會議。  會議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
  • 蘭州理工大學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研討會召開
    中國甘肅網1月16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記者 耿睿)近日,蘭州理工大學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會議特邀甘肅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王福生做了報告。研討會上,王福生做了題為《加快建設南水北調西線工程 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水資源保障》的大會報告。
  • 做好黃河文章 打造大美蘭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超前謀劃、率先行動,提出了「做好黃河文章、建設現代化都會城市」的發展思路,制定了《做好黃河文章建設現代化都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著力保護黃河、治理黃河,力爭將黃河蘭州段建設成集生態優良、產業集聚、文化繁榮的高品質大景區,打造成全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引擎和龍頭,通過改造提升和運營管理蘭州黃河四十裡風情線
  • 智庫|張永生:以生態文明新思維重新定義黃河流域發展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孕育出中華文明,滋養著華夏兒女。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以下簡稱「黃河流域座談會」),首次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掀開了新時代黃河治理與保護的新篇章。
  • 張改平委員:三個「統籌」推進黃河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人民網北京5月26日電(記者 朱一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水更綠、山更青、民更富美好目標的必由之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認為,要實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關鍵是做到環保與吃飯、治理與發展之間的平衡。「歐美發達國家工業化大多經過先汙染後治理的過程。我國是一個十多億人口需要吃飯穿衣的發展中國家,汙染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 建設沿黃生態屏障 推動流域地區高質量發展
    我們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動山西沿黃地區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從黃河流域省份及黃河流經市縣的兩個層次,統籌把握,一體推進,形成良性互動、整體推進的貫徹工作格局,為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山西應有的努力和貢獻,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黃河入海口:寫好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探尋黃河之美  萬裡黃河發源自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最終在山東東營市注入渤海。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下,黃河沿線的生態環境、脫貧致富、產業升級有了很大發展。地處黃河入海口的東營市同樣在綠色發展、生態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 新華財經|智庫對話:以城市合作拓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劉夢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新時代沿黃九省區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和政策機遇。為探尋黃河流域城市合作共贏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中國經濟信息社日前在京舉辦「黃河流域城市發展合作」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