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入海口:寫好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2021-01-13 經濟參考網

  探尋黃河之美

  萬裡黃河發源自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最終在山東東營市注入渤海。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下,黃河沿線的生態環境、脫貧致富、產業升級有了很大發展。地處黃河入海口的東營市同樣在綠色發展、生態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2020年以來,東營溼地保護工作成效顯著,包括9個溼地修復項目總投資達5.3億元,退耕還溼、退養還灘7.25萬畝等。位於黃河入海口的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我國暖溫帶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溼地生態系統,有著「鳥類國際機場」的美譽。隨著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東方白鸛在保護區築巢繁殖累計近2000隻。被視為溼地生態環境變化指示物種的黑嘴鷗,在2020年年中完成的種群監測數據中,有近9000隻在保護區參與繁殖。

  東營利用河海交匯、新生溼地、野生鳥類這三大世界級旅遊資源,加快實施「旅遊富民」行動計劃,按照「政府做線路、企業做項目、合力做市場」的模式打造觀海、觀鳥、大美溼地等精品旅遊線路,著力豐富發展旅遊休閒度假業態。

  環境的改善也為特色養殖業帶來了繁榮。東營市墾利區以黃河口大閘蟹產業助推鄉村振興,實現產業生態健康高效發展。2019年實現產值8.68億元,品牌價值達到26.12億元。

  東營恆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輝介紹,由於黃河入海口處水質好、溫度適宜,這裡的大閘蟹上市早、個大,平均重量在4兩左右。目前,大閘蟹標準化養殖基地的畝產量超過200斤,畝均產值超過10000元,效益可達5000元以上。

  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東營也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以前基本以石油為主的經濟結構,逐步升級為圍繞石化、橡膠、石油裝備、有色金屬、新材料五大特色產業,現代高效農業、文化旅遊兩大優勢產業,生物製藥、航空航天兩大未來產業的發展模式。

  2020年,隨著山東「省會經濟圈」7市一體化發展的推進,東營把建設綠色循環高端石化產業基地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突破口,立足產業優勢,有序推進煉化產能優化整合,全力打造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範區。同時,以新材料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項目正在加速崛起,成為帶動東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相關焦點

  • 黃河入海口: 寫好生態保護和 高質量發展新篇章_中國經濟網...
    萬裡黃河發源自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最終在山東東營市注入渤海。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下,黃河沿線的生態環境、脫貧致富、產業升級有了很大發展。地處黃河入海口的東營市同樣在綠色發展、生態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 習近平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我一直很關心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情況,多次就三江源、祁連山、秦嶺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建設提出要求。
  • 「生態文明@溼地」保護黃河三角洲,實現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鄭重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相併列,新時代治理黃河的藍圖和路徑由此明晰。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召開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石喻涵 實習生 王超傑)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黃河流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月5日上午,來自全省相關領域的專家齊聚西安工程大學,參加第二屆「黃河流域(陝西段)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
  • 「黃河戰略」落地生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
    「現在修了多條慢行道路,大家可以很方便地感受黃河美景,真是太好了!」正和朋友在這裡遊玩的市民王霞高興地說。 如今,已經成為網紅打卡地的黃河灘地公園是鄭州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落地見效的重點項目之一。去年以來,正在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鄭州把握機遇,積極作為,謀劃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努力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示範。
  • 山西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在行動
    山西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在行動 2020-11-11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生態保護與協同創新 助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9月18日在河南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提出,「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框架、路徑與對策
    為從根本上解決黃河流域面臨的自然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問題,中央於 2019 年提出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並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按流域進行水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和城鎮布局等統籌管理逐漸成為世界各國高度關注的主題。
  • 奏響高質量發展的黃河樂章 ——東阿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9月4日,站在正在修建中的聊泰公路黃河大橋上極目遠眺,寬闊蜿蜒的河水與美麗鄉村交相輝映,美不勝收。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升為國家戰略。
  • 張改平委員:三個「統籌」推進黃河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
    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流域人口密集、資源長期過度利用、水土流失災害頻繁、生態承載能力薄弱、經濟發展相對緩慢,近年來又為生態保護付出許多努力和犧牲。」 張改平認為,實現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政策投入是保障,農業農村是基礎,人才科技是關鍵。
  • 黃河入海口為什麼沒有形成大城市?
    二、黃河入海口為何沒有大城市? 1、開發歷史短 黃河歷史上多次改道,河口位置不穩定。 1855年黃河改道經由山東入渤海,這導致黃河三角洲的歷史只有150餘年,而今天的黃河入海口是1976年5月形成的。
  • ...黃河流域各區域用水指標 進一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陸航)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提出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戰略。  方蘭長期關注和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她告訴記者,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五千年華夏文明的根源所在。黃河流域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荒山披綠裝 溼地鳥飛翔——黃河流域陝北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見聞
    「行走黃河陝北段」生態調研採訪舉行,記者深入榆林市和延安市生態示範基地、環境治理工程、環保模範企業等,實地了解陝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榆林市是黃河入陝第一站。榆溪河位於毛烏素沙地南緣,由北向南從榆林市區中部穿過,匯入無定河,最後流入黃河,被稱為榆林市的母親河。 10月12日,在榆溪河生態長廊,記者走在成片蘆葦中蜿蜒的步道上,可以看到溪水清澈、綠樹成蔭、小鳥飛翔,市民或拍照或休息,恍惚間好似置身江南水鄉。「幾年前,這裡還是一條『臭水河』,流域內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排汙口。」
  • 黃河入海口的「黃河三角洲」,為什麼沒有長三角和珠三角發達?
    人類自古就有沿河而居的習俗,河流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河流的開發和利用包括供水、航運和發電等方向,此外還有美化環境、淨化水質、涵養水源和維持生物多樣性等生態作用。從世界範圍來看,許多大江大河的中下遊平原地區,往往是人口密集、城市眾多、經濟發達的區域,比如長江、珠江、黃河、恆河、尼羅河、密西西比河和萊茵河等河流的中下遊平原地區都是如此。河流的入海口位置通常由於泥沙的沉積,而形成地勢低平的三角洲地貌,河流的河口三角洲地區往往可能會成為河流流域內社會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比如我國的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兩個區域。
  • 這就是山東|綠色發展、統籌規劃,山東「千帆競發」保護治理黃河生態
    近年來,山東不斷加強黃河生態保護治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因地制宜,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建立涉黃河流域案件「綠色通道」  近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黃河水利委員會山東黃河河務局聯合發布《關於建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服務保障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建立涉黃河流域案件綠色通道,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服務和保障。
  • 做好黃河文章 打造大美蘭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超前謀劃、率先行動,提出了「做好黃河文章、建設現代化都會城市」的發展思路,制定了《做好黃河文章建設現代化都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著力保護黃河、治理黃河,力爭將黃河蘭州段建設成集生態優良、產業集聚、文化繁榮的高品質大景區,打造成全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引擎和龍頭,通過改造提升和運營管理蘭州黃河四十裡風情線
  • 智庫|張永生:以生態文明新思維重新定義黃河流域發展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孕育出中華文明,滋養著華夏兒女。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以下簡稱「黃河流域座談會」),首次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掀開了新時代黃河治理與保護的新篇章。
  • 黃河入海口 (86)
    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全長5464公裡,孕育著中華文明。「黃河入海流」,它會有想像中的澎湃、蒼茫和沉雄嗎?       黃河入海口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境內,地處渤海與萊州灣的交匯處,這道入海口形成不足200年,是1855年黃河決口改道而成的。
  •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加快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2020年4月28日,省市主要領導到先行區調研,2020年7月23日,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提出北起戰略,2020年8月31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明確提出「支持濟南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先行區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發展機遇。2021年,先行區將聚焦落實黃河戰略,加快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 山東東營:構築生態城市「五水統籌」大格局助推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
    構築生態城市「五水統籌」大格局 助推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山東東營市探索具有東營特色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治水興水之路  山東省東營市地處黃河入海口,作為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實施《東營市全面建設生態城市五水統籌治理規劃